楼主: fgq5910
2853 3

企业文化:不能成为“红皮绿瓤西红柿”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2 个
通用积分
246.2261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西红柿,当我们用刀把许多“西红柿”切开后发现:多数西红柿里外不一——皮是红的,而瓤却是绿的,或者是半红半绿的。即企业外在的形象大红大紫,光鲜照人,而内在的文化却很夹生,甚至是败絮其中。    “香蕉人”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概念。香蕉人是指,在西方的华人后代,父母都是中国人,可是,生在西方,从小接受的完全是西方文化,不会说中国话,不懂得中国文化。所以,这一代人尽管从外表看,完全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但是,内在的文化却完全是“白色”的。故称之为“香蕉人”。
    那么,是否也存在和香蕉人一样表里不一的香蕉企业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用西红柿来比喻更恰当一些。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西红柿,当我们用刀把许多“西红柿”切开后发现:多数西红柿里外不一——皮是红的,而瓤却是绿的,或者是半红半绿的。即企业外在的形象大红大紫,光鲜照人,而内在的文化却很夹生,甚至是败絮其中。这一夹生的企业文化现象,笔者形象地称之为“红皮绿瓤西红柿”企业文化。
    “红皮绿瓤”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农转非”企业,大城市的“皮”,乡镇的“瓤”。所谓农转非企业,是指那些原属地在中小城市、县域和乡镇,为了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采取了对接大城市的战略,将企业总部和注册地迁移到附近的大城市的企业。
    这类企业大多采取了“体首分离”的策略。即将企业的“体”——生产制造基地仍然保留在原属地,而将企业的“首”——经营管理及研发总部迁移到了大城市。通过这一“农转非”进程,这些企业在企业形象、品牌地缘资源、人才吸收以及资金运作等方面都迅速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和改善。然而,企业的内在文化,却仍然局限于一种“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反应”。这就出现了典型的“红皮绿瓤”现象。
    比如Z企业,原本是上海周边的一家县域企业,后将总部迁移至了上海。企业由此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首先,从一个县域品牌一夜之间成为了“上海品牌”,获得了巨大的品牌背景资源;其次,通过直接吸收大城市人才和借助大城市人才资源,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的外在设计形象迅速地脱离了“乡土气息”,跨入了符合城市消费者审美的高端品牌行列……然而,“县域文化”的惯性却依旧根深蒂固。企业领导者依旧喜欢大权独揽,事无巨细,越俎代庖,重用从原属地带出来的人员,对新加盟的人才却总是怀有提防之心……最终导致新加盟的人才一拨一拨进来,又一拨一拨离开,而且新加盟人才与企业原属地人才总是存在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企业内耗不断。
    这类企业,从表象看是大城市企业、大城市品牌,然而,从内在来看,却依旧是县域甚至是乡镇文化。并不是说县域或乡镇文化就一定落后,而是说这类企业跨进大城市之后,企业文化并没有随着企业进入大城市而完成同步跃升。农用车在农村是宝贝,然而要上高速,是必须换乘轿车的。
    第二种是大型企业,大企业的皮,小企业的瓤。企业在快速的尤其是超常规的扩张过程中,投资建新厂、并购重组、输出品牌、资金和技术很容易,包装和传播企业与品牌形象也很容易。然而,输出文化,实现文化的内在融合与升级就很难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导致企业的形象与内在文化相脱节。
    企业的管理与企业形象及品牌形象的传播,正如西红柿的生长与成熟过程,由小到大,由内而外,由绿而红。这是自然规律,如果长时间地、大幅度地违背这一客观规律,必然要交学费必然要回头来补课。
    第三种是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皮”,国内化的“瓤”。韬睿公司与英国CASS商学院通过调研发现,在跨国并购失败的10大原因中,文化的不兼容被列为首位。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正验证了这一观点。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征途上,我们见证了TCL的曲折,领略了海尔的反思,看到了联想的巨亏……尽管原因各有不同,然而,不难发现,国际化的过程中,文化的融合同样是中国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红皮绿瓤”企业文化产生的根由
    参天的森林,根植于广袤的大地;巨大的蓝鲸,绝非生长于小溪。企业文化之于人,如同土壤之于树林、水之于鱼,是企业的大本大源。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你的企业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因为,“强者是确立价值的人”。红皮绿瓤这样夹生的企业文化,不仅无法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且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摩擦与内耗,甚至酿成危机。所以,剖析这种企业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而解决之,对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皮绿瓤企业文化形成的原因也无外乎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原因既有上述三类夹生企业文化各自的针对性,又具有共同性。
    一、企业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相比外在的企业形象,改变与提升要艰难而漫长,加之企业重视不够,最终导致了夹生现象。
    二、企业过度追求速度与规模,过度依赖营销和市场的拉动,过度包装企业和品牌形象,导致企业文化“表里不一”。
    三、企业缺少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与方法体系,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在摸索的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就体现为“半生不熟”。
    红皮绿瓤企业文化的解决之道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就可以对症下药了。笔者以为,解决红皮绿瓤企业文化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实现真正的自我扬弃与升华。
    中国的企业家们身上,绝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草根基因”或“草根情节”。
    草根有其特有的基因:适宜艰难环境中生长,坚忍不拔。然而,草根的这种品质,在企业创业伊始,作用是巨大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作用边际也逐步达到最小值,甚至出现负值。这正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最大的壁垒与障碍所在。扬弃与升华是草根企业家和企业主们唯一的选择。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可以活到70岁。而鹰之所以能活到70岁,是因为鹰在自己40岁的时候要完成一次自我涅槃的再生。
    鹰在40岁的时候开始变得老迈,身体的器官也开始退化。这时有两个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塑自己,才能展翅飞翔,重新努力再过40岁之前时的岁月!所以,它会栖息到悬崖之上,不吃不喝,每天用自己的喙啄打岩石,直到旧喙脱落,新喙长出。同时,它用新喙把爪子上的指甲全部拔掉,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直到5个月后,生长出新的指甲和羽毛。
    于是,它可以在剩下的30年里,继续搏击长空。中国的草根企业家和企业,最缺乏和最需要的就是像这样的自我涅槃!毛泽东是中国草根文化的最杰出代表。毛主席一生最高成就的取得,正是源于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之后的扬弃与升华。
    二、中国企业家做企业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中国企业,都有很强的规模与速度情结,热衷于打造所谓的奇迹。西方经济界有一句话:“企业无奇迹。”能量是守恒的。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限地放大。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样惨痛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有了平常心,企业就不会再热衷于包装与炒作,就不会再拔苗助长,催熟自己的“西红柿”,而是可以遵循客观规律,按部就班地抓牢基础,打好根基。
    三、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中国式的国际化视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化视野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然而,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国际化视野,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考量的。一方面,我们既不能盲目排外、对别人的东西视而不见,躺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上沾沾自喜;另一方面,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也不能妄自菲薄,囫囵吞枣。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必然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进程,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必须也只能是以我为主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部分的国际化,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作者:王瑞东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2009年第1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企业文化 西红柿 中国企业文化 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家 企业文化 西红柿 红皮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zl89 + 2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zwznj 发表于 2009-12-30 13:26: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红皮绿瓤西红柿”
也没关系嘛,只要瓤好吃就行,何必管什么皮呢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使用道具

藤椅
叶杭梅 发表于 2009-12-30 19:15: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资料!我下了!

使用道具

文章好漂亮啊!!!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