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1346 3

[转]郭世邦:为什么美国盯利率 我们盯存款准备金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47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macro/20101214/3053121.shtml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两个中介目标,而存款准备金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
利率或货币供应量哪个更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决于一国经济波动的特定结构。如果一国经济过热或过冷,则大多动用利率或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并举;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则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仅发生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正常,则大多动用货币供应量;如果既发生通货膨胀经济又过热,则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将会并举。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1993年7月22日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而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币值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的是货币供应量。而存款准备金率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之一。
今年情况是经济发展并非过热,而且刚刚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加上西方国家尤其美国还在大搞量化宽松政策,所以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持利率相对稳定,或只做偶尔调整,是既保持了经济稳定,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另外,今年的通货膨胀是流动性过多所形成的,提高利率不但回收不了流动性,而且境外热钱出于套利目的,还会想方设法汹涌而入,这样一来,流动性就会更多,反而对冲掉利率调整的效应。所以,央行此前加息,应该是其逆周期监管的举措,同时也是管理人们通胀预期的一个手段,更多的是释放一种信号。
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三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存款货币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所以,从这点判断,央行之所以反复多次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其原因要么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另两大“法宝”失灵或不具备条件,无法发挥作用,要么是央行出于对热钱流入的警惕以及对冲流动性成本的考虑,要么就是央行的预见性太差,没有事先预测到今天来临的通货膨胀有如此之凶猛,所以只能下存款准备金这副猛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 郭世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 美国 利率 准备金 存款 郭世邦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沙发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2-14 16:53: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macro/20101214/3053115.shtml

时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越来越值得关注,富豪们关注CPI,因为他们要时时提防着自己的资产缩水;中产阶层关注CPI,因为每一轮通货膨胀都会让一大批中产阶层变为小康阶层;小康之家关注CPI,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不能再保持小康生活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11月CPI达到5.1%,创出28个月新高11月CPI公布次日,央行宣布自2010年12月20日起,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人民银行在一个月时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高密集地施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在进一步加强当前流动性调控,控制银行信贷投放和管理通胀预期。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广泛争议,调高银行准备金,而不调高利息,有些经济学家坐不住了。甚至有的经济学家大谈应立马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不应密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笔者却不苟同这一观点。笔者认为此番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权宜之计,经过测算,为了对冲商业银行新一轮的资本补充带来的可能的流动性过剩,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至少要达到22%的水平,因此如果每次调高0.5个百分点,则至少还要调高6次,市场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与提高银行存贷基准利率,哪种政策更好?结果有何差别?提高存款准备金但不升息,是否会导致贷款趋紧,更多企业出现融资困难?我们知道,加息即提高基准利率是抑制融资工具,并非是直接减少通货膨胀的好办法,笔者认为基准利率提高会使通货膨胀由于融资成本提高而推动通胀进一步走高,对通货膨胀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加之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高房价下存在的高额按揭贷款还款,会因利率的微小变动加大还款人的生活压力。2006年至2007年美国正是不断加息,其后果是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种伤害至今让全球记忆犹新。因此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即便加息也应是被动的和迟滞的为妥。
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者最为担心的是经济增长上不去,通货膨胀压力又居高不下,由此产生国内经济的“滞胀”。因此,我们看到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治理通货膨胀放在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事实上,整治通货膨胀,降低CPI的方法有两个,也就是“一压一拉”两个办法:价格管理的行政手段是压,另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货币手段,也就是通过货币调控往下拉。通货膨胀下价格管理和补贴是往下直接压的办法;紧缩货币政策和抑制流动性过剩是往下拉的办法。本轮通货膨胀主要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因此要想真正治理通胀,必须果断而坚决地紧缩银根,但仅仅管住银行信贷治不了通胀,加息又有副作用,比如吸引热钱流入、比如房地产贷款风险等等。因此,“一压一拉”必须两手抓才行。
总之,尽管2010年11月CPI已经达到5.1%,笔者认为央行动用的政策工具仍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其合理性,并还将继续。而是否加息或许要视2010年12月份和2011年1月份的通货膨胀形势而定了。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藤椅
jackma 发表于 2010-12-14 20:08: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为被利益集团绑架了,所以要通过低利率来损不足以补有余

使用道具

板凳
ak1985ster 发表于 2010-12-14 21:20: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拜读了,还不错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