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论文范文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良信 时间:2015-05-12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

  摘 要: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地形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在无法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前提下,要通过科学的避让措施及控制措施将其产生的危害性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这对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地形复杂,在进行岩土施工过程中要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身安全及经济损失。文章就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当前运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几种创新技术,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提高一些参考。 
  一、岩土工程 
  依据质能交换条件进行分类,有三个作用类型,取出作用、带入作用、和混合作用。在人类工程活动中,带入作用把物质和能量加入岩土体中,利用质能移动的时机导致岩土体和生态之间进而恶化。这些作用主要是人工灌溉和喷洒,固体废物填埋和排污以及矿山采空区的回填作用等。工程活动运行的过程中,把一些岩土体不属于内部的不同物质带入其中,就可以形成岩土体环境的改变。对于取出作用来说将质和能从岩石圈向外部进行环境转移,它主要包含矿山开采作用、地下水抽取作用和建筑材料的开采使用作用等。据有关的数据表示,鉴于人类开发资源和建筑施工的进行,每年全球移动的土石量高达4×103km3之多,而从地下开采出的建筑材料和矿石量高达1.0×1011t,也就是说相当于每人每年平均需要从地面的土壤和岩石圈中开采出25吨的不同物质。最后一个作用类型“混合作用”在连续墙、修筑地下工程、开挖深基坑、港口码头建设和海岸带改造进行地下工程的活动中,它是带入作用和取出作用的结合产物。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及危害分析 
  1、滑坡 
  岩土工程施工中的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以及人工切破等诸多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其软弱带整体或局部的顺坡向下活动,滑坡发生后不仅会对其影响范围内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危害,同时也会对房屋建筑、交通道路带来极大的破坏。通过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有地震、降水、地表水侵刷、斜坡坡脚长期冲刷、坡脚挖掘、堆填加载以及乱砍乱伐等. 
  2、崩塌 
  矿山生产、道路工程边坡开挖、水库蓄水渠道渗漏、堆渣填土等岩土工程,会导致陡坡上岩土体失去稳定而倾倒、翻滚到坡脚,或者岩土体由于根部空虚而折断或局部移滑,这边会导致岩土体脱离母体并向下倾倒、翻滚,这种地质灾害在岩土工程中被称为崩塌。 
  3、泥石流 
  一般都是由于受到暴雨、冰川或积雪融化而产生的特殊洪流,这种特殊洪流在产生后会携带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所以这种具有高浓度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一般都产生于沟谷或山坡,在岩土工程中由于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弃石以及滥砍乱发而导致,泥石流这种岩土工程地址危害发生后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同时也会严重破坏山区的房屋、交通系统。 
  4、地面变形 
  岩土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地质变形主要有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面裂缝等,我国当前已有70余个城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活动,30余个城镇在地质灾害出现后造成了很大破坏,而且在这些地质灾害中最大的沉降量达到了3m左右,导致这些城镇发生地质沉降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地下资源开发、表面岩溶活动以及地下水使用不合理等,地面变形会对城市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威胁。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1、展开关于岩土失稳、变形和污染机理的研究 
  针对上述的环境岩土工程的污染机理问题和变形问题,目前,对它的了解还是不清楚,像是深基坑开挖的支挡结构中基坑隆起规律和变形机理,坝壳粗粒土的变形问题和高土厚坝中细粒土防渗技术的协调性的问题,对岩质高边坡开挖爆破地震动对稳定性的影响,高度高、低密度和温度高都是火力发电电厂的灰坝以及高度大的尾矿坝因为地震作用的影响,进而判断稳定性程度的主要依据,存在着土中洞室湿度高问题的施工难度,存在土质洞室中限制开挖流砂问题,土壤环境的作用问题,识别和鉴定污染土体等,这些是我们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2、推广关于环境保护的岩土工程设计规划 
  环境岩土工程学是环境科学和岩土工程的完美结合,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特点是采用了岩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更好的提供环境服务而努力。因此,在规划岩土工程设计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着手,将安全和稳定性的问题考虑在内,并注重岩土工程的环境改变,考虑全面后再给出相应的设计。以此减少经济损失,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 
  3、环境保护的岩土工程施工工艺积极采纳 
  了解工程活动对周围环境影响,例如:隧道掘进时的地面沉降、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问题、打桩时发出的噪声和对土体的挤土和振动效应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重视起来,因为它不光是一个工程项目,它的不完善会导致牵扯法律、政治和经济的纠纷。 
  4、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选择一些适用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岩土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及影响范围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房后切坡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治小型土质滑坡,可以采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削方减载护坡以及前缘支挡等工程措施,针对岩土工程中型以上的滑坡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来选择防治措施。 
  5、岩土工程生物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其应用原理为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以及合理耕牧等方式促进生态平衡,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同时生物防治措施在应用中具有持续时间长、投资少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对改善岩土工程施工场地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地面塌陷、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可以采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影响范围。 
  6、地质灾害的避让措施 
  岩土工程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避让措施来避免地质灾害损失,针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在雨天要采取合理的地质灾害避让措施,例如,在雨天让收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转移,但是在雨天避让措施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就近原则、转移地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等原则,针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强、防治费用过大的地质灾害,可以采用搬迁避让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后对人民群众产生的危害。 
  7、开发新技术 
  环境岩土工程的变形、稳定性和污染严重问题的发生,不论哪一个都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给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因此,应该在岩土工程活动中重视有关于环境岩土工程控制新技术的研发和实践,造成最小程度的损失。例如:依据新工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应用不同形式的挡土墙和板桩墙支撑结构来开挖深基坑;防止岩土滑动的大直径抗滑桩应用;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利用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地基的变形,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而且在保护环境不被污染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工程都有着重要的危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保证其质量。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2]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国家质检总局(SBTS),2002   [4]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