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探析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张淑芹 时间:2020-11-09

  

  

内容摘要:目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尤其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对象频频指向中国。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根源及对策。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既有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经济力量深刻演变的经济层面动因,也有经济发展成果未获得广泛共享和平等分配等的政治因素。但无论是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继续保持它们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和保住其全球生产体系控制者的地位,即通过“环境的塑造”来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打压他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贸易保护全球价值链经济变革

引言

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退群”、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都表明发达国家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据WTO(2016)统计,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在持续增加,而取消贸易限制措施的速度则非常慢。从2008年到2016年5月中旬,新增的贸易限制措施多达2835项,其中仅708项被取消,贸易限制措施净增加2127项,而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成为全球头号限制自由贸易的国家。据英国《全球贸易预警》报告(2016)统计,从2008年到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大约每4天出台一项),是德国、英国等国家的两倍多,位居各国之首。尤其是2017年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一切坚持“美国优先”,使保护主义的态势愈发严重。当前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多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据WTO统计,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调查针对中国(商务部,2016)。为什么曾经倡导自由贸易的国家开始进行贸易保护?为什么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频频针对中国?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根源,探讨了中国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一、贸易保护的根源

(一)经济层面

第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活动总体疲软,贸易增长显著下降。IMF(2016)数据显示,1985-2007年间实际世界贸易增长率平均是全球GDP增长率的两倍,而2012年以来显著下降,甚至不及全球GDP增长率,201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仅为世界实际GDP增长率的60%(WTO,2017)。在过去五十年里,贸易量增长如此长时间低迷几乎没有发生过。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经济刺激政策,全球GDP增长率在2009年触底反弹。但此后仅持续了两年,2012年增长率又出现了大幅下滑。这表明短期刺激性政策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传统增长动力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变弱,而以3D打印、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虽不断出现,但尚未形成主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美国等多数发达国家面临增长缓慢、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拉大等严重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在短期刺激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一个简单的办法便是实行贸易保护,因为这比解决其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要容易的多。第二,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冷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超级大国美国为中心,欧洲、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多极并存的世界经济格局。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经济遭受重创,经济陷入一个长期的震荡和调整过程。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以贸易为例,自21世纪开端以来,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虽占主导,但在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的52.5%,并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份额均出现了下降。其中,美国下降了3.4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4.7个百分点,日本下降了3.5个百分点。同期,发展中国家贸易份额则逐步扩大。从2000-2017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份额从31.92%上升到44.41%,与发达国家有平分秋色之势。同时,发展中国家贸易份额的扩大全部来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非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出现了小幅下滑),其中中国的贡献最大,仅中国的出口份额就扩大了8.9个百分点,由2000年的3.9%上升到2017年的12.8%,达到2.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5倍,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口货物贸易国。面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发达国家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为了转移其国内矛盾,美国等发达国家倾向于指责他国,特别是指责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便愈加明显。

(二)政治层面

从政治层面来看,内向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获得支持的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成果未获得广泛共享。从全球层面来看,自由贸易带来的福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未平等分配。根据K.Anderson和W.Martin(2006)等的测算,自由贸易约2/3的福利被高收入国家所享受,发展中国家仅占1/3,自由贸易对发达国家更有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虽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依然处于深度贫困当中,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因此,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衡量,发达国家不会反对自由贸易,因为这对它们更有利。但为什么发达国家却高喊贸易保护呢?这源于发达国家的内部矛盾。从国家内部层面来看,经济发展的成果未被平等分配,劳动者成为输家。IMF研究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劳动力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夕,该比重已降至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后并未显著回升。与1970年相比,发达国家劳动力收入比重已下滑将近4个百分点(IMF,2017)。即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部分经济发展成果被资本家获得,劳动者成为输家,资本回报与劳动回报的差距不断扩大。由于资本往往集中于高收入人群,结果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目前,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等问题愈加凸显。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未得到广泛分享,导致人们对全球化的抵制力度增加,因此内向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这种情况在部分发达国家极其明显。

(三)根本原因

在经济和政治因素的驱动下,贸易保护主义在部分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抬头,并愈发严重。但要认识到,无论是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产业布局正在加速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发达国家为了继续保持它们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以及保住其全球生产体系控制者的地位,便试图打造对自己有利的经贸平台,也就是通过“环境的塑造”来提升自己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打压他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现阶段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所在。尽管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喊的口号令人振奋:“自由贸易!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护关税!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马克思等,1848)。但透过华丽的演说辞令,需认清其背后的本质,即保护关税与自由贸易、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对工人阶级来说,它的实质和结局是一样的,因为这“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马克思等,1848)。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贫富分化,也造成了全球范围的不平等,这是根源所在。

二、中国策略

(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面对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威胁,在战略上,中国要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因为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得到了历史性发展;在战术上,既要充分利用WTO等多边经贸机制维护自身权益,又要面向全球构建自己的“朋友圈”,让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不悖,为我所用。建设“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棋局”,是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统领。不仅有利于化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而且将推动世界经贸格局重构、世界经济秩序重塑,是中国对外开放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逐步构筑起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既为中国产业的全球布局搭建合作平台,又促进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影响力。扩大对内开放。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其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其二,消除国内地方之间的规制壁垒,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发挥中国规模经济优势,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经济上的进步一直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但塑造全球化的却是政治(斯蒂格里茨,2013)。政治全球化落后于经济全球化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使之体现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在推动现有体系变革的进程中,较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不是将现有体系推倒重来或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因为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已崛起为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一极,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主导,因此渐进式变革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由G7到G20的转变也体现了这种思路。

(三)推动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看,贸易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因此,除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距离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中国还面临高端产业被发达国家挤压、低端产业被发展中国家挤出的“双端挤压”风险。中国需把握当前世界工业化进程出现的重要趋势,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助力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扩大服务业开放。目前,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偏低,开放程度也偏低。因此,需要扩大服务业的开放,通过开放倒逼国内服务业提升竞争力。可率先开放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此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同时实现以先进服务业支持一流制造业的发展。建设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产业发展必须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跨国公司代工的模式。应依托中国规模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以中国企业为中心的全球生产体系,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总部中心”,这也是中国建成世界强国的重要标志。

(四)推动形成动力支撑与制度保障

转变增长动力。在当前全球科技实力的五个级别中,中国依然处在“大门口”,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需加快转变增长动力,以创新引领发展。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机遇,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科技实力,促进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激励机制。中国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键靠企业,尤其是高质量的企业。当前中国企业布局不平衡,缺少隐形冠军企业,这也是导致中国创新能力不强,全球价值链地位偏低的重要原因。而要造就高质量的企业,基本途径是市场竞争。只有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激发创新,实现优胜劣汰。因此,现在应该拟出阻碍竞争的问题清单,全力推进改革,并将改革切实落到实处。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