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行为经济学论文国内有什么期刊

    如题,请各位坛友提供。

  • 周其仁文章中的行为经济学含义?

    政治含义——请问闲人,这是类似于投资者情绪分析的行为经济学方法吗?周其仁:今天的地产就是昨天的副食品--------------------------------------------------------------------------------2005-8-23搜狐8月22日阅读65次  “政治”,按照孙中山的定义就是“众人之事”。在今天高速发展和转型中,“众人”发生巨大的分化,如果众人的利益和观念出现重大的不一致,经济问题就具有政治含义,从去年参加国企改革讨论以来,我逐步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对利益不一致怎么看有时比利益不一致本身还严重。  房价问题已有了政治含义  就房地产来说,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具有政治含义,比如,泡沫、房价和收入比、房地产中开发者的暴利等等。  有关房地产泡沫学说。据我所知,泡沫这个词是没有定义的,至少学术界没有大体一致的含义,惟一知道的就是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这个词汇是现象的描述,是一个比喻,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来支持它,但是,这个词汇时下非常流行,政府官员、公众、媒体甚至学者都在使用它。这个词汇传达给人的是:现在没事,以后会有大事,使人们对将来充满恐惧。  那房地产泡沫到底是指什么?是指房价长了以后会狂跌吗?我不依不饶地问下去,第一、跌完以后房子难道就不在了吗?泡沫一破就没了,但是房子还在呀,那这个危险到底是什么,一定要问个清楚。第二、所谓房价大跌,会造成个人破产,会形成所谓“负资产族”,但是观察香港,许多房价大跌形成的负资产族日子过得当然不是那么舒服,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我有一些朋友就是香港的负资产族,他们照样和你一起吃饭聊天讲笑话,很正常地生活。第三、社会新闻可能会看到有人跳楼,但问题是房价不大跌,也有人跳楼,很多跳楼是综合因素的行为。第四、人们最担心的是房价大跌会造成银行呆账坏账甚至倒闭,但是,人们不是担心房产,而是担心银行,准确地说是担心那种不能审慎地审查贷款的银行。这种银行,贷款或者不贷款给房地产,经济冷也罢热也罢,都是个麻烦,这不是房地产的问题,是如何来改革银行的问题。  泡沫这个没有清楚界定的词汇在社会生活中甚至在学术领域中的滥用,如果影响到投资,影响到国民经济,将贻害无穷。我们的民众、学界、尤其政府对未来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紧张是对的,但是,从分工来看,学界应该提供更加可靠的知识基础。  “房价收入比”,就是可支配收入减去日常消费,多长时间可以买一套房。比如我们现在统计出,全国37个城市中,每家买一套房平均需要13.38年。这里面包含两层政治含义,第一、如果房价相对收入持续攀升,买房的时间就会拉长,甚至变得遥遥无期,这会在社会上产生普遍的紧张情绪。第二、“房价收入比”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布局,这一点具有强烈的政治刺激性。比如有人说转瞬间,现在上海已经变得不认得了:最里面那一圈讲英文,第二圈讲外地话主要是温州话,阿拉上海人在第三圈,差不多就在高速公路附近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上海人纳闷自己怎么住来住去住到那里去了,很多上海本地人无法接受这个变化,内心充满高度紧张和不安。  实际上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如纽约曼哈顿,本土居民比例就是很低的,但是中国的一些城市在短短的5年10年就出现这样的巨变,超出了社会承受能力。越是开放,房价越是攀升,这种情况越严重,因为现在很多购买力不是来自本土,“房价收入比”到底是房价与谁的收入比,本地居民的还是外来人口的?我们享受开放的好处,但开放的代价如果一下子太大会产生很大社会问题。  本来房地产业就是利润很高的行业,媒体又在迎合加深读者对该行业高利润的评价,在社会上推波助澜,报道说房地产行业资本回报率高达70%等,富豪排行榜中房地产开发商比例很高,个别开发商还发表诸如“就是给富人盖房”这样极富刺激性的言论,导致社会对房地产开发商阶层的集体不良情绪。要化解这样的情绪就要分析合法利润和暴利的关系。在我看来利润合法与否是第一位的,如果是合法的暴利就说明国民经济中有一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先去满足就可以有暴利,市场就是用这个暴利来调控经济。  从根本上说,如何科学解释房价不断攀升,而且局部地区上升势头那么猛呢?在我看来很简单:市场上有购买力表达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仔细分析,很多都不是本土而是外来需求,现在,上海外籍人士的驾照3万,常住的台湾人40万,今后5年到10年规划中会有100万到200万常住外籍人口。此外还有国内跨地区的外来需求。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现象,这些都要在住房上表现出来。问题不只在于这些外来需求的巨大变化,还在于这些巨大变化在中国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  从供给上看,一方面是融资,因为中国是统一的银行,一个指令下去,同时开放资金或者同时收缩银根,不是独立的银行个体对市场商业风险不同的估计;就贷款来说周期虽不同,有过度问题也有不足问题。第二是供地不足,去年半年不批地,房价涨一些,在我看来,应属正常。土地供应为什么会影响房价?因为需求线是斜的,有高中低位需求,要靠供给的竞争去满足这条线,如果土地供应少,地价过贵,先满足的一定是住房的高端需求,什么法律也不能改变这个经济规律,政府如果行政干预是可以的,但前提是政府要买单。因此土地供应量少的时候,市场上能成交的就是高端住房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供地不足当然推高房价。  今天的房地产就是昨天的副食品  历史上我们的很多副食品包括菜、粮、猪肉、烟叶都曾高度政治化,原因就在于这是众人之事。1980年代的江西生猪保卫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率先开放的广东本地生猪严重短缺,于是到邻省江西高价收购生猪,导致江西省本地猪肉价格猛升,但没有开放的江西人们收入水平远远赶不上广东,本地无法承受奇高的肉价,南昌市民怨声载道,江西省不得已动用大批警力封锁与广东的边界,禁止生猪出境,而司机、卖肉的、买卖猪的都设法冲破封锁线,甚至酿成枪击事件。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政治人物不会听经济学家的,政治家有自己的约束,他们必须在给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尼克松总统曾经下令冻结油价,他的经济顾问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只好辞职。  当收入差别表现为对某些商品购买能力差别的时候,经济问题就具有某些政治性质,这种差别越大政治问题越严重,当这个差别达到一定程度,达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些人买得起一些人买不起,这个问题的政治性就变得非常严重了。  历史上曾具高度政治含义的猪、粮、菜现在都失去了政治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经验:当用政治手段或者非价格手段来处理政治压力的时候,一定要让市场供求机制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起作用。短期内用各种手段,封锁边境、加点补贴、多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对的,但是同时要让供给对需求做出反应,等到供给量上来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昨天的菜、猪、粮就是今天的房,当然房的问题比上述商品重要得多,其政治性也大得多。  当采取短期政策、非经济手段的时候要注意其长期影响。如“大干经济适用房、广建廉租房”这样的政策出发点很好,但是,在现实中可能产生很大扭曲,政府非市场规律的调价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另外,还要增加中国税制的严肃性,对待房地产市场,政府不能说加税就加税,税收要有个总量,加税的同时要削减其他税收,否则就会出现政府服务的价格——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的状况,影响社会各界的心理预期,对经济发展不利。  有些人主张房地产事关国计民生,不能完全市场化,我要问的是现在的房地产是不是一个自由的市场?表面上看,建筑、劳动力都是开放的,但是有两个很大的问题:金融和供地系统。目前还是一个国家金融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还是政府供地合法的供地体系。事实上存在农地直接入市的“南海模式”和“昆山模式”,但是在现行的土地法和宪法上都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交易费用很高。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可以做很大的文章,如果允许农地无论是集体的还是包产到户的都可以直接入市交易与政府卖地有什么区别呢?经验证明独家供地的市场不能对分散的价格信号做反应,而私人对市场信号的反映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房价带动地价,那么供地就会增加来满足平抑房价,这样就会使房地产需求的斜线各个价位都能够得到满足。  广东省新近出台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出让、出租、转让使用权,但是不得用于商品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住宅建设。显然没有真正实现同地同权,不过即便如此,广东省的做法也是值得高度评价的,为满足土地供给各个需求层次做出了贡献,通过地方立法积累经验以便推进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建立。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  (本文由人民日报记者保淑根据作者在“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二次报告会上的讲话整理。标题和文中插题为本刊编者所加。)http://house.sohu.com/newshtml/124069.html

  • 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最新前沿文献阅读心得

    博士生要随时关注自己研究领域国际前沿的最新研究动态,随时阅读顶级期刊上的相关文献并记下阅读心得——这是我对博士生日常学习的基本要求。恰巧《中国社会科学报》想开一个介绍前沿文献的专栏,我就把学生的读书笔记推荐给有关编辑,没想到却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半年多来竟然有30多篇文章见诸报刊,并被国内10多家著名网站(包括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国财经等)转载。下面这些是被国家社科基金网站转载的,供相关专业的童靴参考——有效利用他人愤怒情绪可形成最优策略改变激励方式使第三方审计报告更真实垫底厌恶影响对再分配政策的评价解决环境法规效果的内生性问题——从挪威的田野实验中得到的教训非正式制裁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亲社会偏好无法解释公共品博弈中的合作遵守社会规范的神经机制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需要配套制度风险决策下的个人公平观影响利益分配

  • 消费惯性_什么是消费惯性_消费惯性如何应用

    消费惯性_什么是消费惯性_消费惯性如何应用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自己的消费行为没有任何理性可言,而只是遵循着一种惯性,可以称之为消费惯性,有谁知道消费惯性的具体定义,什么是消费惯性,消费惯性在市场营销中又是如何被应用的?欢迎知识共享

  • 【精华】【行为经济学】诺奖得主:丹尼尔 卡尼曼 作品集(免费)

    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作品!丹尼尔·卡内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2002年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Daniel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VernonL.Smith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DanielKahneman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丹尼尔·卡内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在他之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素。卡纳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假设的过程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也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卡纳曼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情形下人类决策的研究,他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一句话:他是行为经济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书籍:1.《思考,快与慢》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著作《思考,快与慢》PDF高清完整版(英文版)(详细介绍见上述帖子)2.《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诺奖获得者丛书】丹尼尔卡尼曼——《JudgmentunderUncertainty》《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清晰版(详细介绍见上述帖子,第二个是中文版)3.《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Well-Being》4.《DanielKahneman-RapidoeDevagar_DuasFormasdePensar-Objetiva(2012)》5.《DanielKahneman-SchnellesDenken,langsamesDenken-SiedlerVerlag(2012)》6.《DanielKahneman-AttentionandEffort(ExperimentalPsychology)-PrenticeHall(1973)》本人近期将集中发布心理学类书籍(其中部分已经发布),为及时下载请点击我头像下方“关注”,其中,部分书籍永久免费,另外一部分免费1天。(永久免费的书籍会在标题中有【免费】字样)

  •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

  • 【行为经济学】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 (无价)

    WilliamPoundstone《Priceless:TheMythofFairValue(andHowtoTakeAdvantageofIt)》是2011年翻译出版的蛮有趣的一本书,讲的是各种的经济实验引发的对价格决定的重新思考,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叫priceless的原因,颠覆了一般对价格的理解,内容涉及心理、生化、哲学、营销。。。当然还有最主要的经济学,是怪诞行为学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别看书中几十个实验,对实验的分析却是很专业的,有很多专业术语,像锚定效应、最后通牒博弈等等,不过,只要有一点博弈论的知识估计就能看懂,宣传说是罗永浩等多人推荐,2011年第一奇书,媲美西奥迪尼的《影响力》,宣传归宣传,书的内容却是很有启发性的,有利于识破五花八门的营销策略,更有利于制定新的销售策略,探索经济的本质,中文版坛内已有免费的,在下这也免费提供下(不知道一不一样就是),看了中文版,觉得蛮有意思,发觉坛内没有英文版,就去整了英文版来对照着看,希望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美国式幽默,也在此和大家分享下这本“奇书”,观后感外加车马费,各位大侠走江湖也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各位童鞋捧个场哈~

  •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中提及的部分行为经济学文献——行为剖析和系统分析

    这三篇论文是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中提到的三篇重要文献,涉及学习(假设检验与纳什均衡),行为预测的不可能性和行为演化。论文能从行为整体对行为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一个个个孤立的行为要素出发,这对窥探行为内在含义有很多启发,这种系统分析的框架相对较少也很有价值。目前国内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多是跟踪国际研究,原创性成果较少,而且多局限于单个行为要素的分析,在行为思想和行为方法论上创新较少,在本土创新和特色问题研究上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三篇文章分别是DeanP.Foster和H.PeytonYoung的《Learning,hypothesistesting,andNashequilibrium》,这篇用均衡和稳态的视角研究学习行为,可谓上乘之作,重点推荐。DeanP.Foster和H.PeytonYoung的《Ontheimpossibilityofpredictingthebehaviorofrationalagents》,还是杨格教授的。行为不可预测而有均衡,很奇妙吧RoseMcDermott,JamesH.Fowler和OlegSmirnov的《OntheEvolutionaryOriginofProspectTheoryPreferences》,这篇文章偏定性分析,闲来无事可以细品另外推荐大家《行为经济学讲义》,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另外附赠汪丁丁的《行为经济学与广义选择算子———导读》,供大家阅读学习。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两个分支——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以及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却也将这一前沿学科引向了不同的方向。本书写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  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讲义,全书洋溢着作者随笔式的写作风格、清新的课堂交流氛围和丰富的学科前沿新知,堪称作者继《制度分析基础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之后的最新力作。作者简介  汪丁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及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北财经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及“财新传媒”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制度分析基础讲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串联的叙事》《盘旋的思想》等二十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了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前言这部作品,是我从未计划写,却在最短时间内写完的一部长篇。没有计划的写作,如同冥冥之中,大自然的隐秘计划,借着作者的笔,借着演化过程的一连串偶然事件,呈现于作者眼前。懒散,是我最突出的个性。以这样的个性谋生,能生存至今天,仰赖偶然因素。1993年以前,我不写文章,也没有文集。那时只有两大爱好——读和吃,我写过这件事,是我家邻居对小李说的——Rona,yourdingdingisgood,justreadingandeating。这里隐含了许多感慨,许多故事和坎坷,不过这是许多年以后再见面时我才知道的。我是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现在已经很老了。在西方的学术界,一个人博士毕业后的二十年,没有发表英文论文,怎么还在大学里呢?这是第一类偶然事件。偶然太多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分类,这是赋予理性解释的第一步,一旦有了令人信服的理性解释,偶然就转化为必然了。第一类偶然,与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有关。中国是转型社会,西方是稳态社会。中国转型的趋势,最近几十年是经济上的,从计划向着市场过渡,至于是怎样的市场,还很难说。而且,转型期究竟从何时开始,也有争议。我倾向于认为这一次转型始于清朝晚期,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写着的那样,“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据此,则这一次转型的趋势就不仅仅是关于经济的,而是从传统的,向着西方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型。可想而知,这里包含了多少潜在和明显的冲突,概而言之,只是一个字:“乱”。于是从晚清一直“乱”至今天,融入了中国历史治与乱循环的一个环节。毛主席讲“天下大乱”意味着“天下大治”,现在反思,这是说了辩证法的前一部分,后面的那部分,他老人家心里明白,不能说。韦伯是学者而非政治家,于是他讲了治与乱的全部道理而不仅仅是一部分,流传至今,称为“政治社会学”。关于偶然因素,最近几年,我更喜欢探讨的不是韦伯政治社会学而是《黑天鹅》这本书。结果,我发现一位同好者,是我喜欢到试图为她写传记散文的GracielaChichilnisky,她也研究“黑天鹅”,而且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论文(Chichilnisky,2010-March,“TheFoundationsofStatisticswithBlackSwans”),试图为黑天鹅事件提供统计学基础。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这一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刺激。我和她都探讨黑天鹅事件,但动机不一样。我和她都赞成这一定义:黑天鹅事件是概率极小却产生致命冲击的事件。为了要解释如我这般懒散的人怎么可能在学术界生存至今,我需要引入第二类偶然事件,涉及我和妻子之间的延续终身的姻缘或缘分,怎么就如此这般了呢?总之,这部长篇作品得以问世,若说有人有一套计划,此人就是我家“小李”。她并不告诉我这些事情,只说要去夏威夷度假,而且要逗留两个月才肯回国。到了夏威夷,在海边住下,每日望着阳台外面的无限辽阔的大海和蓝天,从远方来的白云悠悠飘过,内心的宁静,以及与此相关的寂寞感,一杯纯柯纳咖啡的刺激。写作?不是写作,是文字的自然流淌。由此想到的是“外行管理内行”,这也是毛主席的教导,对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讲的,因为我们提出共产党不是内行不能管理文教知识部门。老人家看得很清楚,就因为不是内行才可以管理文教知识部门。当然,我的论据不同于毛主席的论据,甚至完全相反。一位专家若要让另一位专家写作,他必要想清楚写什么和怎样写的全部细节,否则他还算是“专家”吗?我家小李是外行,她根本不试图想清楚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的计划,她似乎懂得,思想是不能计划的,思想只能“自然流淌”。可是,内行往往要计划我们的思想。专家治国,这是苏联人的思路,要不得。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得。这就导出我必须引入的第三类偶然因素,即我任教的地方,现在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过去十年称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地方的发生和生存至今,我认为必与上述第一类偶然事件有关。其次,与这一局部社会网络的领导人有关,或许——因为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论证和社会网络科学家最近十几年发表的论证——有最直接的关系。总之,我们这儿的两任领导人都懂得上述最初由老子讲述的外行管理内行的道理。很难呀,当初设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首任领导历尽辛劳周旋于管理体制各部门,争取资源,吸引人才,诸如此类,我是外行,不能想像全部,只可描述一斑。第二任领导是我的老友周其仁,他是深刻地懂得老子讲述的那一套道理的。我离开香港大学经济系去德国访问的时候,其仁和维迎已邀我来北京大学。张维迎是参与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主要人物,也是我的老友。我说过,1993年以前我不写文章。我在香港大学教书,认识了当时在香港的职业出版人陈昕,几乎同时或稍后,他开始主持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等相关的十几家出版社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是我们国内的经济学家很熟悉的,就是上海三联陈昕主持召开的经济学年会,陈昕邀请我参加1993年的年会并担任主要评论人。那一年以后,我写文章了,而且依照自然流淌的方式,没完没了。陈昕的朋友和助手施宏俊,主持北京的世纪文景公司,多年来勤勤恳恳出版了我的几种讲义和文集,也包括这部讲义。文章写了许多,我也由文章而结识了许多出版界的朋友。资深的是我母亲的老同事沈昌文——那时主持北京三联书店的工作,和沈昌文的继任董秀玉,以及董秀玉的继任汪家明。董秀玉出版了我的两本文集《直面现象》和《走向边缘》,汪家明出版了我的两本文集《串接的叙事》和《盘旋的思想》。还有三联的“读书”和“生活”,例如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咖啡厅的“张姐”,《三联生活周刊》的潘振平,当然还有《读书》编辑部的几乎每一个人,从王焱、吴彬,到汪晖、黄平、李学军和贾宝兰。最年轻的朋友来自记者群体,我记得《光明日报》的陈蓬,他采访我之后整理的文稿相当完美,几乎不需要我修改和润色(这样的记者现在极少了)。当然还有记者群体中的佼佼者胡舒立,她很活跃,志在中国新闻事业,我受感动,参与了她主持的《财经》杂志工作,直到现在,始终与她和她那些出类拔萃的记者和编辑为伍。此外,沈公的介绍,北京和上海出版界的朋友们,友情较深的是北京的赵婕和潘岳——前者是作家,但曾任职若干家出版社和期刊,后者则长期担任中信出版社的总编辑,和上海的陆灏——先主持《万象》后主持《上海书评》,以及志趣相投的学界朋友,现在仍常往来。朋友来约稿,我写文章。先后集了20多本小册子,有各色各样的标题,统称“随笔”。我讲课也有随笔的风格,没辙,懒散成风格了。感谢我的学生和助教,他们帮助整理了大量文稿。例如,我在北京大学的博士生丁建峰整理出版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成为相当令人满意的讲义。徐轶青是我的行为经济学助教,他的风格恰好与我互补,由他总括整理我在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行为经济学课程2007年至2009年的讲义,相当令人满意(其中浙大讲义是由我在那里指导的博士生陈叶烽主持整理的)。可惜完成一半之后,他去美国继续读书了。此外,2003年我讲授的“制度分析基础”研究班,有几位热心的同学整理出版的两卷本《制度分析基础讲义》,也属于相当令人满意的讲义。这些同学大多在国外,建峰去了中山大学,叶烽到了北师大。回国讲课,我和其仁都开设“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我讲研究生的,他讲本科生的,我们的课程几乎完全互补。大约从2003年开始,我改了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毫无进展,我讲授“制度分析基础”研究班。又两年,我将制度分析基础一分为二。其一是“新政治经济学”,其二是“行为经济学”。这样的安排,延续到现在,理论上的合理性越来越明显。行为经济学课程,是给我们的双学位本科生开设的。这门课程在西方的大学里也是议题庞杂纷纭,没有令人满意的教科书,也没有令人满意的整合主要内容的理解框架。前几年我和韦森、姚洋,由姚洋建议,“三人谈”了一本《制度经济学三人谈》,这一领域经济学知识的支离感已很明显。无奈,行为经济学里面的两个分支,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和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突飞猛进地发表文章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情形,让我联想到一辆散乱拼凑的三匹马拉着的车,其中两匹马拼力向不同方向前进,中间的马不知所措,站立不动了。我写这部讲义,主旨是提供一套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行为经济学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特别鸣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7JJD790124。我感谢项目经费的帮助,理由其实与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国家给的项目经费,按我的理解,不能有住酒店和买电脑之外的任何用途。我住的燕北园,由于小区越来越密集和交通越来越拥堵,每星期到北大讲课的路途也就越来越艰难。索性,我提议,我家小李批准,每次讲课之前,入住清华南门的文津国际酒店。从那里到教室,步行距离。从那里到附近几家仍可列入美食的餐馆,也很方便。此外,几分钟步行可至刘苏里的万圣书园。虽然很少遇见苏里,却常可浏览他精选购入的新书。讲义有散文的风格,因为要保持“现场感”,所以夹带了典故和人物,以聊天的形式讲述。据朋友说,我的讲义远比我写的晦涩文章更容易理解。这也算一种广告,给这部讲义的读者。读书的时候,我的习惯是先去看看责任编辑的名字,他们是为书缝制衣服的人,书好,就意味着责任编辑工作得好。这部讲义的责任编辑,读者读了我这篇前言之后,就应自己去看看啦。祝好,丁丁,于夏威夷海边,在小李经营的家里。帖子有128个回帖奖励,每次奖励2个,欢迎大家讨论学习[smile]

  • [下载]Advances in Behavioral Economics(行为经济学研究进展)

    目录CONTENTSLISTOFCONTRIBUTORSxiPREFACExxiACKNOWLEDGMENTSxxvPARTONE:INTRODUCTION1CHAPTERONEBehavioralEconomics:Past,Present,FutureColinF.CamererandGeorgeLoewenstein3PARTTWO:BASICTOPICS53Reference-DependenceAndLoss-AversionCHAPTERTWOExperimentalTestsoftheEndowmentEffectandtheCoaseTheoremDanielKahneman,JackL.Knetsch,andRichardH.Thaler55CHAPTERTHREEMentalAccountingMattersRichardH.Thaler75PreferencesOverRiskyandUncertainOutcomesCHAPTERFOURDevelopmentsinNonexpected-UtilityTheory:TheHuntforaDescriptiveTheoryofChoiceunderRiskChrisStarmer104CHAPTERFIVEProspectTheoryintheWild:EvidencefromtheFieldColinF.Camerer148IntertemporalChoiceCHAPTERSIXTimeDiscountingandTimePreference:ACriticalReviewShaneFrederick,GeorgeLoewenstein,andTedO’Donoghue162CHAPTERSEVENDoingItNoworLaterTedO’DonoghueandMatthewRabin223CHAPTEREIGHTFairnessasaConstraintonProfitSeeking:EntitlementsintheMarketDanielKahneman,JackL.Knetsch,andRichardH.Thaler252CHAPTERNINEATheoryofFairness,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ErnstFehrandKlausM.Schmidt271CHAPTERTENIncorporatingFairnessintoGameTheoryandEconomicsMatthewRabin297CHAPTERELEVENExplainingBargainingImpasse:TheRoleofSelf-ServingBiasesLindaBabcockandGeorgeLoewenstein326GameTheoryCHAPTERTWELVETheoryandExperimentintheAnalysisofStrategicInteractionVincentP.Crawford344CHAPTERTHIRTEENBehavioralGameTheory:PredictingHumanBehaviorinStrategicSituationsColinF.Camerer374PARTTHREE:APPLICATIONS393MacroeconomicsandSavingsCHAPTERFOURTEENMentalAccounting,Saving,andSelf-ControlHershM.ShefrinandRichardH.Thaler395CHAPTERFIFTEENGoldenEggsandHyperbolicDiscountingDavidLaibson429CHAPTERSIXTEENTheFairWage-EffortHypothesisandUnemploymentGeorgeA.AkerlofandJanetL.Yellen458CHAPTERSEVENTEENMoneyIllusionEldarShafir,PeterDiamond,andAmosTversky483

  • 消费养老_消费养老的内涵_消费养老的实际效果_消费养老真的可行么

    消费养老_消费养老的内涵_消费养老的实际效果_消费养老真的可行么最近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消费养老,似乎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体系,消费还能养老,今天就给大家解疑答惑,什么是消费养老,可是消费养老真的像说的那样好吗,消费养老在中国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消费养老是否可行?消费养老是新近崛起的一种养老模式,其核心是消费者在购买企业的产品后,企业应该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养老金回馈制度,在不影响企业运营和消费者日常消费的过程中,实现零成本,轻松积攒养老金。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消费养老模式下,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总会得到一些超出预期的收益,对此持欢迎的态度,另一方面,供应商得到大规模的订单,不仅使得他们扩大了市场,而且由于产品是由他们直接供应给消费品,成本会大大降低。消费养老的实际效果:目前有不少企业已将消费养老模式付诸实践。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华谈了企业在实践消费资本论方面一些创新的做法:给购买其企业产品或通过其电子商务网我爱我买购买其他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按4%至20%的比例直接返款,并给消费者设立长期固定的养老金账号,将所返之款全部进入其养老金账号。消费养老的可行度:因为企业承诺的养老计划历时较长,信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且返利应该进入消费者的“个人帐户”,并交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商业保险公司来运营,以确保安全性。对此,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创始者陈瑜教授也表示赞同:由于是新兴模式,因此需要各方面政策的支持,特别是需要保险机构能设立适合“消费养老”这种具有零星、间断和存款数额时大时小特征的新型养老险种。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