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加州伯克莱行为经济学文献目录

    BehavioralEconomicsandFinance:SelectedResourcesfromtheThomasJ.LongBusiness&EconomicsLibrary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PERIODICALARTICLESArticlesonbehavioralaspectsofeconomicsandfinancemaybelocatedbyusingthefollowingonlinedatabases.Linksarelocatedathttp://www.lib.berkeley.edu/BUSI/electres.html.ABI/InformGlobalEconLitExpandedAcademicASAPFactivaLexis-NexisAcademicWallStreetJournal(Proquest)PERIODICALSLinkstoelectronicjournalsarelocatedathttp://www.lib.berkeley.edu/BUSI/ejournals.html.ExperimentalEconomicsElectronicaccess:1998-JournalofBehavioralFinanceHG4523.J687Electronicaccess:2003-JournalofBehavioralDecisionMakingElectronicaccess:1997-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andOrganizationHD58.5.J68Electronicaccess:1995-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HB1J795(currentissuesondisplay)Electronicaccess:1987-1999,2002-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HB74.P8.J68(currentissuesondisplay)Electronicaccess:1995-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ElectronicAccess:1995-JournalofSocio-EconomicsHB1.J63(currentissuesondisplay)Electronicaccess:1998-WEBSITESBehavioralEconomicsBibliographyhttp://www.mit.edu/people/irons/rsage/rabib.htmlBehavioralFinancehttp://perso.wanadoo.fr/pgreenfinch/behavioral-finance.htmBehavioralFinanceBibliographyhttp://www.behaviouralfinance.net/papers.htmlBibliographyofBehaviouralFinancehttp://www.finpipe.com/bfbib.htmEconomicScienceLaboratory,UniversityofArizonahttp://www.econlab.arizona.edu/InstitutionalEconomics,MichiganStateUniversityhttp://www.msu.edu/user/schmid/instecon.htmSocietyfortheAdvancementofBehaviouralEconomicshttp://www.usask.ca/economics/SABE/SocietyfortheAdvancementofSocio-Economicshttp://www.sase.org/homepage.htmlBOOKSandWORKINGPAPERSAdvancesinbehavioraleconomics.editedbyLeonardGreen,JohnH.Kagel.Volume3,SubstanceuseandabusePublished:Norwood,N.J.:AblexPublishingCorp.,c1996.Holdings:Bus&EconHB74.P8;A381996Advancesinbehavioraleconomics:essaysinhonorofHorstTodt/FriedelBolle,MichaelCarlberg(eds.).Published:Heidelberg;NewYork:Physica-Verlag,c2001.Holdings:Bus&EconHB74.P8;A3782001Advancesinbehavioralfinance/RichardH.Thaler,editor.Published:New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1993.Holdings:Bus&EconHG4515.15;.A381993Ananalysisofsocio-economic-relatedmarketsegmentsforgroceryproducts/byFrankM.Bass,DouglasJ.Tigert,andRonaldT.Lonsdale.Author:Bass,FrankMyron,1926-Published:Lafayette,Ind.:KrannertGraduateSchoolofIndustrialAdministration,PurdueUniversity,1967.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182Anapplicationofmultiplediscriminantanalysis.Author:Kochems,Ronald.Published:[Lafayette,Ind.]:HermanC.KrannertGraduateSchoolofIndustrialAdministration,PurdueUniversity,[1965].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111Applyingbehavioraleconomicstothechallengeofreducingcocaineabuse/StephenT.Higgins.Author:Higgins,StephenT.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8.ElectronicLocation:http://www.nber.org/papers/w6487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6487Axiomaticcharacterizationsofconsumerpreferencesandthestructureoftheconsumptionset/byJamesC.Moore.Author:Moore,JamesC.Published:Lafayette,Ind.:H.C.KrannertGraduateSchoolofIndustrialAdministration,PurdueUniversity,1972.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370Behavioraldimensionsofretirementeconomics/HenryJ.Aaron,editor.Published: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New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c1999.Holdings:Bus&EconHQ1063.2.U6;B441999Abehavioraleconomicanalysisofpolydrugabuseinheroinaddicts/NancyM.Petry,WarrenK.BickelAuthor:Petry,NancyM.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8.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6415Behavioraleconomics/byJamesAllison.Author:Allison,James(JamesW.)Published:NewYork,NY:Praeger,1983.Holdings:MainStackHB74.P8;A5351983Behavioraleconomics/SendhilMullainathan,RichardH.Thaler.Author:Mullainathan,Sendhil.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2000.ElectronicLocation:http://www.nber.org/papers/W7948.pdf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7948Thebehavioraleconomicsofsmoking/WarrenK.Bickel,GregoryJ.Madden.Author:Bickel,WarrenK.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8.ElectronicLocation:http://www.nber.org/papers/w6444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6444Behavioralexplanationsforasymmetricpricecompetition.Author:Abe,Makoto.Published:Cambridge,Mass.:MarketingScienceInstitute,c1998.Holdings:Bus&EconHF5415.3;.A241998Behavioralfinance.Author:Goldberg,Joachim,1956-Published:Chichester;NewYork:JohnWiley,2001.Holdings:Bus&EconHG4515.15;.G652001Behavioralfinance/editedbyHershShefrin.Published: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EdwardElgarPub.,c2001.Holdings:Bus&EconHG4515.15;.B4372001v.1-3(2001)Behavioralfinanceanddecisiontheoryininvestmentmanagement:proceedingsoftheAIMRseminarImprovingtheInvestmentDecision-MakingProcess:BehavioralFinanceandDecisionTheory,April4,1995,MarinadelRey,California/HoraceW.Brock...[etal.];editedbyArnoldS.Wood.Published:Charlottesville,VA:AssociationforInvestmentManagementandResearch,c1995.Holdings:Bus&EconHG4515.15;.B441995Behavioralgametheory:experimentsinstrategicinteraction.Author:Camerer,ColinPublished:NewYork:RussesllSageFoundation;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c2003.Holdings:Bus&EconHB144.C3642003Behaviorallawandeconomics/editedbyCassR.Sunstein.Published:Cambridge[England];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Holdings:Bus&EconK487.E3;B4352000Behavioralmodelsformarketanalysis:foundationsformarketingaction/[editedby]FrancescoM.Nicosia,YoramWind.Published:Hinsdale,Ill.:DrydenPress,c1977.Holdings:Bus&EconHF5415.2.B3971MoffittHF5415.2.B3971Behavioralnorms,technologicalprogress,andeconomicdynamics:studiesinSchumpeterianeconomics/editedbyErnstHelmstadterandMarkPerlman.Published: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c1996.Holdings:Bus&EconHB97.3;.B441996Behavioraloptiontheory:foundationsandevidence/KentD.Miller,ZurShapira.Author:Miller,KentD.Published:WestLafayette,Ind.:Krannert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PurdueUniversity,[2000]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1133Abehavioraltheoryofthefirm/RichardM.CyertandJamesG.March.Author:Cyert,RichardMichael,1921-Published:Cambridge,Mass.,USA:BlackwellBusiness,1992.Holdings:Bus&EconHD30.23;.C91992Behaviouralfinance:insightsintoirrationalmindsandmarkets.Author:Montier,James.Published:Hoboken,NJ:JohnWiley,c2002.Holdings:Bus&EconHG4515.15;.M662002Behaviouralfoundationsofeconomics.Author:Baxter,J.L.,1934-Published:NewYork,N.Y.:St.Martin'sPress,1993.Holdings:Bus&EconHB74.P8;B391993Beyondgreedandfear:understandingbehavioralfinanceandthepsychologyofinvesting.Author:Shefrin,Hersh,1948-Published: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c2000.Holdings:Bus&EconHG4515.15;.S532000Choices,values,andframes.Published:New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Holdings:Bus&EconHD30.23.C4692000Consumerbehaviorandthebehavioralsciences;theoriesandapplications.Author:Britt,SteuartHenderson,1907-Published:NewYork,Wiley[1966]Holdings:Bus&EconHF5415.3;.B741966Consumerdecisionprocesses;marketingandadvertisingimplications.Author:Nicosia,FrancescoM.Published: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66]Holdings:Bus&EconHF5415.3;.N5Corporatecapitalinvestment:abehavioralapproach.Author:Bromiley,Philip,1952-Published:Cambridge[Cambridgeshir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Holdings:Bus&EconHG4028.C4;B68711986Dispositionmatters:volume,volatilityandpriceimpactofabehavioralbias.Author:Goetzmann,WilliamN.Published:Cambridge,Mass.: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2003.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9499;ElectronicLocation(s):http://www.nber.org/papers/W9499.pdfTheeconomicimagination:towardsabehaviouralanalysisofchoice.Author:Earl,PeterE.Published:Brighton,Sussex:WheatsheafBooks;Armonk,N.Y.:M.E.Sharpe,1983.Holdings:Bus&EconHB74.P8;E271983Theeconomicpsychologyofeverydaylife/PaulWebley...[etal.].Published:Hove;Philadelphia,PA:PsychologyPress,2001.Holdings:Bus&EconHB74.P8;E3242001Theeconomicwayoflookingatbehavior:theNobellecture.Author:Becker,GaryStanley,1930-Published:[Stanford,Calif.]:HooverInstitutiononWar,RevolutionandPeace,StanfordUniversity,1996.Holdings:Bus&EconHB34;.B41996Theeconomicsandpoliticsofregulation:abehavioralapproach.Author:Needham,Douglas.Published:Boston:Little,Brown,1983.Holdings:Bus&EconHD3616.U46;N371983Economicsasascienceofhumanbehaviour:towardsanewsocialscienceparadigm.Author:Frey,BrunoS.Published:Boston;Dordrecht:KluwerAcademicPublishers,c1999.Holdings:Bus&EconHB71.F721999Employmentasadrugabusetreatmentintervention:abehavioraleconomicanalysis.Author:Silverman,Kenneth,1953-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8.ElectronicLocation:http://www.nber.org/papers/w6402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6402Essaysonbehavioraleconomics/GeorgeKatona,withacontributionbyJamesN.MorganAuthor:Katona,George,1901-Published:AnnArbor,Mich.:InstituteforSocialResearch,UniversityofMichigan,1980Holdings:MainStackHB74.P8;.K29;Bus&EconHB74.P8;.K29Evidenceontheefficiencyanddistributionofmortgagerevenuebondsubsidies:theeffectsofbehavioralresponsestothesubsidies.Author:Durning,DanPublished:[Berkeley,Calif.]:CenterforRealEstateandUrbanEconomics,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1986.Holdings:Bus&EconHD251.C34;P72no.111Fear,greedandpanic:thepsychologyofthestockmarket.Author:Cohen,David,1946-Published:NewYork:J.Wiley,2001.Holdings:Bus&EconHG4515.15;.C642001Financialdecision-makinginmarketsandfirms:abehavioralperspective.Author:DeBondt,WernerFransiscusMarcel,1954-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1994]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4777Financialintermediationandefficiency/byJeffreyM.Lacker.Author:Lacker,JeffreyMalcolm.Published:WestLafayette,Ind.:InstituteforResearchintheBehavioral,Economic,andManagementSciences,Krannert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PurdueUniversity,[1987]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921Game-theoreticmethodsin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editedbyJean-FrancoisMertensandSylvainSorin.Published:Dordrecht;Boston:KluwerAcademic,c1994.Holdings:Bus&EconHB145;.N381994Ageneralmodelofthebehavioralresponsetotaxation.Author:Slemrod,Joel.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8.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6582Handbookofbehavioraleconomics/editors,BenjaminGilad,StanleyKaish.Published:Greenwich,Conn.:JAIPress,1986-.Holdings:Bus&EconHB74.P8;H3611986v.A-B(1986)Handbookofbehavioraleconomics/serieseditors,StanleyKaish,BenjaminGilad.Published:Greenwich,Conn.:JAIPress,1991-Holdings:Bus&EconHB74.P8;H3611991v.2A-2B(1991)TheHandbookofexperimentaleconomics.Published: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c1995.Holdings:Bus&EconHB131.H3551995Happinessandeconomics:howtheeconomyandinstitutionsaffecthumanwell-being.Author:Frey,BrunoS.Published:Princeton,N.J.:Oxfor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2.Holdings:Bus&EconHM35;.F742002Happinessineconomics/editedbyRichardA.Easterlin.Published: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EdwardElgarPubl.,2002.Holdings:Bus&EconHB74.P8;H3732002Haveemploymentreductionsbecomegoodnewsforshareholders?:theeffectofjoblossannouncementsonstockprices,1970-97/HenryS.Farber,KevinF.Hallock.Author:Farber,HenryS.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9.ElectronicLocation:http://www.nber.org/papers/w7295Accessonlineversion(Acrobatreaderrequired)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7295Theimpactofadvertisingontheaggregateconsumptionfunction/byLeonardJ.Parsons,RandallL.Schultz,andThomasL.PilonAuthor:Parsons,LeonardJ.Published:WestLafayette,Ind.:InstituteforResearchintheBehavioral,Economic,andManagementSciences,Krannert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PurdueUniversity,1979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695Incorporatingbehavioralassumptionsintogametheory/MatthewRabin.Author:Rabin,Matthew.Published:Berkeley,Calif.: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Dept.ofEconomics,[1992]Holdings:Bus&EconHB1;.W68no.198Inefficientmarkets:anintroductiontobehavioralfinance/AndreiShleifer.Author:Shleifer,Andrei.Publishe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Holdings:Bus&EconHG4515;.S542000Theinternationalinterbankmarket:abehavioralmodelofcreditrationingandbanktiering/MichaelH.Moffett.Author:Moffett,MichaelH.Published: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1986]Holdings:Bus&EconHF1410;.B7no.48Investmentmadness:howpsychologyaffectsyourinvesting--andwhattodoaboutit.Author:Nofsinger,JohnR.Published:London;NewYork:FinancialTimesPrenticeHall,c2001.Holdings:Bus&EconHG4515.15;.N642001Alogistic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vulnerabilitytofailureandcertainfinancialvariablesforAmericanindustrialfirms/byChristineV.Zavgren.Author:Zavgren,ChristineV.Published:WestLafayette,Ind.:InstituteforResearchintheBehavioral,Economic,andManagementSciences,Krannert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PurdueUniversity,[1982]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796Marketingmodels:quantitativeandbehavioral.EditedbyRalphL.Day.Author:Day,RalphL.Published:Scranton,InternationalTextbookCo.[1964]Holdings:Bus&EconHF5415.2;.D3Marketingmodels:behavioralscienceapplications.EditedbyRalphL.Day[and]ThomasE.Ness.Author:Day,RalphL.Published:Scranton,IntextEducationalPublishers[1971]Holdings:Bus&EconHF5415.2;.D31971Matrixmethodsineconomics.Author:Almon,Clopper.Published: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1967]Holdings:Bus&EconQA263;.A5Ameasurementandcompositionmodelforindividualchoiceamongsocialalternatives,byEdgarA.Pessemier.Author:Pessemier,EdgarA.,1922-Published:Lafayette,Ind.,HermanC.KrannertGraduateSchoolofIndustrialAdministration,PurdueUniversity,1972.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348Themonetaryworthofphysicalattributes:adollarmetricapproach/JoelHuber,BillJamesAuthor:Huber,Joel.Published:WestLafayette,Ind.:InstituteforResearchintheBehavioral,Economic,andManagementSciences,Krannert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PurdueUniversity,1976Holdings:Bus&EconH31.P87;.P2no.579Organizationaleconomics/JayB.BarneyandWilliamG.Ouchi,editors.Published:SanFrancisco:Jossey-Bass,1986.Holdings:Bus&EconHD30.22;.O7411986Paradigmlost:thepsychologyofmoneyandinvesting/F.J.Chu.Author:Chu,F.J.(Franklin,J.),1955-Published:Burlington,VT:FraserPub.,2001.Holdings:Bus&EconHG4515.15;.C4932001Thepersonalitycontinuumandconsumerbehavior.Author:Albanese,PaulJ.Published:Westport,Conn.:QuorumBooks,2002.Holdings:Bus&EconHB72.P8;A4952002Preferenceparametersandbehavioralheterogeneity:anexperimentalapproachinthehealthandretirementsurvey/RobertB.Barsky...[etal.].Published:Cambridge,M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c1995.Holdings:Bus&EconH62.5.U5;N351no.5213Thepsychologicalbasisunderlyingcommonstockmovements:atreatiseexaminingsubjectivevalueinthestockmarket/LorenV.Corotto.Author:Corotto,LorenV.Published:Napa,Calif.:TouchstonePub.,c1987.Holdings:Bus&EconHG4515.15;.C6711987Psychologyandtheeconomicmind:cognitiveprocesses&conceptualization.Author:Leahy,RobertL.Published:NewYork:SpringerPub.,c2003.Holdings:Bus&EconRC480.5;.L3692003Thepsychologyoffinance:understandiangthebehaviouraldynamicsofmarkets/LarsTvede.Author:Tvede,Lars,1957-Published:NewYork:JohnWiley&Sons,c2002.Holdings:Bus&EconHG4515.15;.T852002Thepsychologyofinvesting/JohnR.Nofsinger.Author:Nofsinger,JohnR.Published: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c2002.Holdings:Bus&EconHG4515.15;.N6432002Thepsychologyofrisk:masteringmarketuncertainty/AriKiev.Author:Kiev,Ari.Published:NewYork:JohnWiley,c2002.Holdings:Bus&EconHG4529.5;.K542002Thepsychologyofeconomicdecisions/editedbyIsabelleBrocasandJuanD.Carrillo.Published:Oxford[Englan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Holdings:Bus&EconHB74.P8;P7252003Thepsychologyofrisk:masteringmarketuncertainty.Author:Kiev,Ari.Published:NewYork:JohnWiley,c2002.Holdings:Bus&EconHG4529.5;.K542002Thepsychologyoftrading:toolsandtechniquesformindingthemarkets.Author:Steenbarger,BrettN.Published:Hoboken,N.J.:Wiley,c2003.Holdings:Bus&EconHG6041;.S762003Publicbudgetingandfinance:behavioral,theoretical,andtechnicalperspectives/editedbyRobertT.Golembiewski,JackRabin.Published:NewYork:M.Dekker,c1983.Holdings:MoffittHJ2051;.P7951983Rationalchoice:thecontrastbetweeneconomicsandpsychology/editedbyRobinM.HogarthandMelvinW.Reder.UniformTitle:Behavioralfoundationsofeconomictheory.Published: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c1986.Holdings:Bus&EconHB74.P8;B4411987

  • 行为经济学介绍(7)

    正当心理学和管理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反思和思潮竞争的时候,有一个经济学家也悄悄地进行革命性研究,尽管这个研究被几乎所有学科忽视了。这个经济学家想,既然经济学必须假定参与人是理性经济人,那么这个人的理性是如何产生的呢?除他之外,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想得这么远。这个人就是哈耶克。哈耶克太聪明了,太聪明的人总喜欢胡思乱想。哈耶克的推理大概是这样的:如果存在一个超人作为社会计划者出现,能够统筹规划社会资源,那么这个社会总是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可是,到哪寻找这个超人呢?找不到,所以,也就不存在理想的社会计划者。现实的计划者能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吗?哈耶克静观流水,一再问自己,不行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并且会把这些特质贯彻在决策中。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偏好的差异性,这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看官,你能说清楚自己的偏好吗?不可能!于是哈耶克发现,如果每个人都有隐私,那么这些隐私就构成了个人知识,在交易的过程中,别人对你的了解能够通过相互交流一部分扩散出来,但这种了解本身还是有偏的,比如你爱吃辣,传到第三人耳朵里,就变成了你爱吃麻辣。所以,在社会交往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而这些独特的视角无非是你自己对他人的理解,这是一种主观的,不是客观的。这些理解构成每个人的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其实是一种隐私。能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能知道的还是不知道。在社会交往中,能知道的已经体现在决策中了。如果我知道你吃辣,我就已经在点菜时考虑到了。但我的确不知道你还爱吃鸭屁股,这是你的隐私。但我没有点,你心理不舒服。你心想,这个人咋这么不善解人意呢?大家想象看,那种知识对决策的后果有影响?能知道的知识已经被大家考虑,所以,大家知道这些知识的后果,也就不会影响决策。剩下的就是不知道的知识,或个人知识,或默示知识,在决定着各种社会交往的边际。最后那一刻,是由你一刹那的个人知识决定的。别人想不到,就表现为大吃一惊。可是哈耶克不明白,个人知识决定社会交往后,为什么社会还那么有序?因为大家都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交往的,为什么还能相安无事?经济学说是价格机制的作用。哈耶克觉得还不仅仅如此。如果是仅仅价格机制,那这个价格机制又是如何让人们心安理得的生活?我凭什么相信价格机制?由此,哈耶克开始挖掘人们的内心世界,探索人们决策的心理基础。在哈耶克看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毫无疑问。但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世界,这也毫无疑问。问题是,每个人是如何看世界的?世界是如何进入每个人的心中的?哈耶克的推理如下:每个人看世界并不是如道家或佛家或禅家所说,用心,悟。人看世界是通过大脑的认知。注意,那时还没有认知科学。大脑像一台机器,专门处理各种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比如你看到西红柿,那么你的大脑中一块负责认识其红色;另一块认识其形状是圆形或近似圆形;还有一块通过舌头认识其味道——酸甜的,如此等等。大脑产生了无数的神经,这些神经像锦衣卫密布在身体的各个角落,收集各种情报。这些情报(即信息)汇总到大脑,由大脑进行分类综合,你就认识了西红柿。也就是说,你其实是一部分一部分认识西红柿的,但在一瞬间,你的大脑能让你认识一个总体的西红柿。这就是大脑的神奇作用。所以,哈耶克认为,大脑就是信息处理器,不停的处理无数的信息。每个人每时每刻从外界接收无数信息,都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大脑通过神经网络形成一种处理程序,使得信息处理一直有序进行。如果这种秩序被打破,你猜?就得进精神病院啦。人的理性正是来自神经网络的有序性。但是,由于信息太多,神经网络就要有所取舍,这种取舍有时正确,有时错误,不仅取决于你的早年学习,而且取决于你的先天遗传,如弗洛伊德说的,还取决于你的潜意识。大脑在分类综合加工信息的时候,各个模块会尽可能让自己的信息占主导,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说,偏好无非是大脑中各个模块相互竞争的结果。但是,由于每个模块只负责自己的信息,相互竞争就会导致大脑整体出现偏差,而且大脑本身相对外部环境的复杂也是很有限的,这就是有限理性的来源。看官糊涂了,总结一下:人的大脑长出许多触角(神经),接收外界信息;神经网络为了提高效率,自动分类(不分类的都被淘汰啦),形成认知模块,比如颜色类,味道类,形状类等;每种模块先加工和综合自己一类的信息,形成总体信息,传递给上级模块,比如植物类,动物类等;更大的模块加工更综合的信息;大脑最后把作为整体加工后的信息传递出来,这就是你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你走在路上,看到花草、动物、男人、女人、漂亮、野蛮等,都是经过大脑神经网络这一瞬间的加工处理过程传递出来的,是你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大脑不断有序的分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和综合,就是理性的认知过程。但是,这一认知过程收到以下约束:其一,自身禀赋,天生的;其二,潜意识;其三,父母言传身教的;其四,社会学习;其五,相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你的大脑还是简单的。如此等等,在这些约束下,你在理性的认知世界,但总是不可避免的犯错误,所以,你是有限理性的。甚至会出现非理性。

  •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

    以下是西北大学经济学系直接和简介从事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教授:EddieDekel-TabakWilliamR.Kenan,Jr.ProfessorofEconomicsPhD,HarvardUniversity,1986Gametheory-Decisiontheory-Mathematicaleconomics"PossibilityCorrespondencesPrecludeUnawareness"[withB.LipmanandA.Rustichini],Econometrica66(1988):159-74."KnowledgeandRationalityinGameTheory"[withF.Gul],inD.M.Kreps(ed.)EconomicTheory:ProceedingsoftheEconometricSociety'sSeventhWorldCongres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Dekel'sareasofresearcharesingle-persondecisiontheoryandgametheory.Hisresearchhasfocusedonaxiomaticmodelsofdecisionmakingandonfoundationsofsolutionconceptsingames.Inthelatterareahehasworkedonmodelsofknowledge,commonknowledge,andunawareness,andonevolutionarymodelsofstrategicinteraction.Hehasalsoworkedonauctionsandonvoting.CharlesManskiBoardofTrusteesProfessorofEconomicsPhD,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1973Econometrics-Judgementanddecision-EducationandsocialpolicyPartialIdentificationofProbabilityDistributions,NewYork:Springer-Verlag(2003).IdentificationProblemsintheSocialSciences,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5).IdentificationProblemsintheSocialSciences,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5).Manskiisbroadlyconcernedwithproblemsofempiricalinferencefacedbyeconomicresearchersandagentsalike.Partofhisongoingworkineconometricmethodsstudiespartialidentificationofprobabilitydistributions,withapplicationstotheanalysisofmissingdataandoftreatmentresponse.Anotherpartstudiesidentificationofsocialinteractions.Hisongoingempiricalworkexaminestheexpectationsthatindividualsformfortheirfuturesandinvestig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expectationsanddecisionmaking.WojciechOlszewskiAssistantProfessorofEconomicsPhDMathematics,UniversityofWarsaw1993;PhDEconomics,PrincetonUniversity,2001Economictheory"PreferencesoverSetsofLotteries,"Mimeo(2003)."Belief-FreeEquilibria"[withJ.ElyandJ.Hörner],Mimeo(2003).Olszewski'sworkincludescommunication,decisiontheory,repeatedgames,mechanismdesign,andpoliticaleconomy.Hiscurrentprojectsstudy:(1)adecisionproblem,whereanagentchoosesasetoflotteriesinperiod1,andinperiod2,naturechoosesasinglelotteryfromtheset;(2)theequilibriaofrepeatedgameswithimperfectprivatemonitoring.MarcianoSiniscalchiAssistantProfessorofEconomicsPhD,StanfordUniversity,1998Gametheory-Decisiontheory-InformationEconomics"StrongBeliefandForward-InductionReasoning"[withP.Battigalli],mimeo(2001)."StrongBeliefandForward-InductionReasoning,"[withP.Battigalli],JournalofEconomicTheory106:2(2002):356-391."HierarchiesofConditionalBeliefsandInteractiveEpistemologyinDynamicGames"[withP.Battigalli],JournalofEconomicTheory,88(1999):188-230.Siniscalchi'sresearchliesintheareasofgametheory,decisiontheoryandinformationeconomics,withspecialemphasisondynamicmodels.Hisworkingametheoryfocusesonthefoundationsofsolutionconceptsfordynamicgames,andontherobustanalysisofgames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suchasauctions.Intheareaofdecisiontheory,hisrecentworkfocusesonstaticanddynamicmodelsofchoiceunderambiguity.EricSchulzLecturerinEconomicsPhD,NorthwesternUniversity,1994Monetaryeconomics-Appliedmicroeconomics-GametheorySchulzisinterestedinmicro-basedmodelsofmoneyandcredit.Hehasalsoworkedonissuesinpoliticaleconomyandinthedeterminationoftherateoftimepreference.西北大学经济学系博弈论最强,部分博弈论学者开始研究决策理论,涉及行为博弈问题

  • NYU的几位行为经济学家

    1AndrewCaplinPh.D.YaleUniversityProfessorofEconomics;MicroeconomicTheory,MacroeconomicTheory,TheHousingMarkethttp://www.econ.nyu.edu/user/caplina/PSYCHOLOGYANDECONOMICS:THEORYEconomicanalysisisbasedinlargepartontheassumptionofdeliberativegoalpursuit.Thechoiceswemakeareseenasrational,inlightofourgoalsandourperceivedconstraints.Thisassumptionhasprovenextraordinarilyfruitfulinclassicaleconomics,yetisseenbymanyasmeetingitsdemiseinthefieldofbehavioraleconomics.Behavioraleconomicsaimstointroducecertainaspectsofpsychologicalrealismtodecisionmaking.Ingeneral,thisrealismisseenascontradictingtheassumptionofrationalgoalpursuit.InresearchwithJohnLeahy,Ihavequestionedwhetherthedividinglinebetweeneconomicsandpsychologyshouldbeframedintermsofrationalversusirrational.Webelievethatpsychologicalforcessuchasfearofthefuture,suspense,anddisappointment,canrationallybefactoredintomanydecisions.Toaccommodatethisinsight,allthatisneededisarecognitionthatprizescanhaveapsychologicalasmuchasaphysicalnature.Wedevelopedasimpletheorytocapturethisidea.Theattachedlinksarebothtothearticleaspublished,andtothepriorworkingpaper,whichcontainsadditionalillustrations,includinganapplicationtogambling.PsychologicalExpectedUtilityTheoryandAnticipatoryFeelings,withJohnLeahy,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1,55-80.EarlierunpublishedversionWhywouldsuchanobviousidearequireelaborationanddefense?Becauseitcontradictsafundamentalaxiomoftheprofession:theprincipleofrevealedpreference.Accordingtothisprinciple,theonlylegitimatebasisforatheoryofchoiceisdirectobservationofchoices.Mentalstatesarepresumedtobeunobservableandthereforeunsuitablebuildingblocksforthetheoryofchoice.Whileordinaryfolkmaydiscussfearandanxiety,theprincipleofrevealedpreferencesaysthatsocialscientistsmustlimitourselvestoanalyzingbehavioralconsequences.Instandardeconomics,actionsspeaklouderthanemotions.Inordertowidensupportforourviewthatitistimetotakeacloserlookatmentalstates,itisnecessaryfirsttoanalyzethelimitationsoftherevealedpreferenceviewoftheworld.Thefollowingpapermakesastartonjustthisprogram:TheSupplyofInformationbyaConcernedExpertThepapershowsthattherearecrucialpolicyquestionsthatcanbeansweredonlyifoneusesautilityfunctionthatgoesbeyondrevealedpreference.Thesearequestionsinvolvingthesupplyofinformationbyawell-informedpolicymaker.Theessentialideaisthis.Ifdislikeofinformationistheresultofanindividual'sloveofsurprise(aswhenthatindividualiswatchingagameplayedbyafavoriteteamwithoutknowingtheresultaheadoftime),itisneveragoodideatorevealtheactualoutcome,evenifyouhappentoknowit,andtheoutcomeaccordswiththeirpreferences.Ontheotherhand,iftheirdislikeofinformationresultsfromafearofgettingbadnewsabout,say,theirhealthstatus,thenitmaybeprofoundlybeneficialtopassongoodnewsassoonaspossible.Apparently,themotiveforinformationavoidanceiscriticalinthisdecision,notmerelythefactofsuchavoidance.Wewroteasecondpaperthatmakesanimportantpointaboutthelimitationsoftheprincipleofrevealedpreference.Theclassicalapproachinvolvesusingchoicesasaproxyforwelfare,andthereforederivingfromourmodelsstrongpolicystatements.Itturnsoutthattheargumentforthisapproachisfarweakerindynamicthaninstaticsettings.Thereasonissimple:itisnotfeasibletochangepastchoices,evenweresuchchangestobecurrentlydesirable.Onecandisagreewithone'spriorchoices,yetfindnomarketinwhichtoexpressthisdisagreement.Recognitionofthisproblemhasadevastatingimpactonthestandardargumentsofdynamicwelfaretheory.TheSocialDiscountRate(withJohnLeahy),NBERWorkingPaper7983,2000.Armedwiththeseinsights,JohnandIhavebecomeincreasinglycomfortablethatchoicetheoristswillultimatelymoveinourdirection.Justasgametheoristsdiscussstrategiesinamannerbasedonintuitiverealismratherthanactualobservation,soonedaywillchoicetheorists.Thefollowingpapersmovethisagendaforward.Allthreepapersfocusononeoftheprofoundadvantagesofourfullyrationalapproachtopsychologyoverpartlyrationalbehavioralmodels.Ourapproachallowsonetoconductpolicyanalysisinareasthathaveclassicallybeenconsideredtoo"fuzzy"forsuchanalysestobeworthwhile.Inessence,weareabletoproposenewpoliciesinsettingsinwhichfactorssuchasanxietyandfearplayarole.Webelievethattheseideasmaybeappliedfruitfullyinthefieldsofhealthcare,andinthearenaofsavings,investment,andportfoliochoice.Hints(andmore)inthisdirectioncanbefoundinthefollowingthreepapers:AidsPolicyandPsychology:AMechanismDesignApproach,withKfirEliaz,forthcomingRandJournalofEconomicsBehavioralPolicy(withJohnLeahy),inEssaysinEconomicsandPsychology(I.BrocasandJ.Carrilloeds.),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FearasaPolicyInstrument,inTimeandDecision(GeorgeLoewenstein,DanielRead,andRoyBaumeistereds.),RussellSage,2003.Onebigquestionconcerningthislineofresearchconcernsevidentiaryissues.Ifoneisgoingtogobeyondchoice,whereistheadditionalinformationtocomefrom?ItiswiththisquestioninmindthatJohnandIhavepursuedsurveyresearch,incombinationwithJohnAmeriksoftheTIAA-CREFInstitute,whohadhisownearlierstrugglesagainstthetyrannyofrevealedpreference.Accordingtomanyeconomists,thereasonthatsomeindividualssavefarmorethanotherswithsimilareconomicand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istobefoundinthefactthattheyhavedifferent"discountfactors".WhenJohnenquiredastothemeaningofthiselusiveconcept,hefoundittobecircularlyrelatedtowhateveritwasthatmadeonepersonsavemorethananother.OurlineofjointresearchisdetailedonthesurveyresearchportionofthisWebsite.

  • 了解行为经济学

    一篇不错的文章《市场是理性的吗?》市场是理性的吗?----转载自水木清华站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版面专家认为不是,但你也不是,所以别指望你能战胜市场作者:贾斯廷.福克斯(JustinFox)芝加哥大学的法马还在讲授市场理性发展的理论。但是他的同事们对此逐渐怀疑起来买入然后持有,分散投资,把钱放入指数基金。将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成本,尽量压低成本。这些话今天听上去是相当标准的投资建议,但常常不被遵循。40年前这可是具有革命意义的。这场革命始于大学校园,更确切地说是芝加哥大学的校园,而其名称听上去却缺乏革命特色,被称做“效率市场”(efficientmarkets)。“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马(EugeneFama)在美国金融协会(AmericanFinanceAssociation)1969年年会上发表的一篇划时代的论文中写道。“价格‘充分反映’已知信息。就是说,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除非你有内幕消息,否则你不能战胜市场。所以为什麽要白费力气呢?”那番话的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是,指数基金的创立。指数基金并不指望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和Wilshire5000小股票指数,但希望能够达到它们的效果。今天这类基金占美国股市10%的市值以及今年进入股票共同基金的个人投资的60%的份额。但是成千上万的小投资者仍然漠视从效率市场理论中得到的启示,倾向于进行股票交易或是大笔进出共同基金,以求获得幻想中的超过市场的回报。(但在此同时把大量的钱浪废在共同基金的管理费和佣金中。)同时,在大学校园,新一代的金融教授则彻底抛弃了法马的观点。这一批新生代学者的所信奉的原则不是效率市场,而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认为,股票市场的投资人是非理性的,未来股票价格起码可以部分地依据过去的行为加以预测,对于过去的趋势和财务报表的仔细研究能够让人获益。而这一观点恰恰与大多数投资者对市场的观点相吻合。现在,我们带您回顾这场学术争论。这是《财富》一年一度的投资者指南专题,而不是“高等教育编年史”,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这对几年来受到股市伤害的投资者人无关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来说这个故事。行为金融学家给投资者的信息是:你真的可以战胜市场。但因为跟行为学密切相关的一些原因,你几乎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他们提的建议和效率市场学者们的是一样的。但只有这一次,我们可能会听进去。必须要指出的是,尤金.法马对这一切毫不认同。这是寒冷、天色发灰的芝加哥秋季的一天,但法马却穿了一件颜色亮丽的短袖衬衫,显示这位63岁的金融教授可能是星球上最耐寒的一个人了。虽然他有生之年叁分之二的时间都呆在芝加哥,他说话仍然略带波士顿口音,他认为行为金融学不过是学术界的垃圾而已。“我不知道他们和新奇的玩艺有多大差别,”法马谈到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时说,“他们有很多有意思的新奇玩艺。”多年来,法马对于这种对所谓“新奇玩艺”的追寻还是非常宽容的。与他在芝加哥大学长期共事的同僚默顿.米勒(MertonMiller)不同,米勒认为行为学家的研究是从意识形态上对自由市场的攻击(米勒于2000年去世),法马一直主张经验主义研究,甚至包括那些显示出市场看似并非无效的研究。在1991年他写的1969年“效率资本市场”的着名论文的续篇中,法马承认现实要比他和效率市场理论家想象的混乱得多,尽管不至于混乱到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程度。1997年,法马还写了另外一篇论文。他说很多行为学家声称发现的市场的不规则现象是由于糟糕的统计数据造成的,行为学家试图建立一套相对效率市场假设的理论的结果迄今为止是“令人尴尬的”。这篇论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直到10月华盛顿的枪手将“多名受害者公开遭枪杀”送到新闻榜榜首以前,这篇文章一直是学术界的权威的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ScienceResearchNetwork)六年来被下载最多的一篇文章。法马认为用行为金融学来评价效率市场理论,这一点没有错。但把它作为替代品将会导致灾难。“如果你把行为金融学真的当回事,那我不知道资产定价会变成什麽?”他说。“如果您认为价格是不正确的,你告诉我资金的成本是多少?”我们待会再谈这个问题。但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行为学家们的胜利。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了他们的保护使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另一半给了GeorgeMason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他的经济试验也找出了效率市场理论的漏洞)。还有两年一度的美国经济学会JohnBatesClark奖(授予美国40岁以下最重要的经济学家),1999年和2001年都被行为学家获得。在大众文化领域,耶鲁大学队效率市场怀疑论者罗伯特.席勒(RobertShiller)2000年的畅销书《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Exuberance)是几年来经济学家着作中被最经常提及的一本。也许,最戏剧性的是,正对着法马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办公室楼下的房间现在已属于57岁的行为学创始人理查德.塔勒尔(RichardThaler)。去年一篇杂志专访说塔勒尔又矮又胖,这成了学生们的笑柄,但这有失公平。他不是一个像法马这样的运动健将,他在网球场上是法马的手下败将。塔勒尔在康奈尔大学相对自由的学术圈呆了几年后在1995年来到芝加哥大学,现在他似乎已经取代了法马的地位,成为这家金融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商学院中最重要的一位教员。几十年来,芝加哥大学一直是那些确信市场永远正确的人的神殿。塔勒尔的这一段智力征程其实是在罗切斯特大学发展到几乎荒谬的地步。“我记得我的教授们叫着说,‘这个价格是对的!这个价格是对的!'”在塔勒尔离开罗切斯特后不久来到的原达特默斯大学(Dartmouth)的金融教授肯尼思.弗伦克(KennethFrench)说。“这看上去就像一场愚蠢的电视智力竞赛。”罗切斯特大学反映的,不仅仅是金融这一分支,而是整个经济学走向的一个极端事例。认为人类可以解释经济活动,理性的个人试图将财富最大化的说法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从苏格兰人亚当.斯密(AdamSmith)开始,而且经济学家早在1870年就提出数学是最适合的表达方式。但是这种做法真正开始有影响是在1947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发表了《经济分析基础》(FoundationsofEconomicAnalyses)的论文,用牛顿微积分的语言重铸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数学化来到后,把原先的一些学说全部一扫而空。原来的经济学学术界曾经是百家争鸣的园地,但不过几十年的功夫,大学里就只剩下建立在人类理性这一假说上的数学模型了。这些模型当中最有威力、也是跟实际生活数据最为吻合的,要数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建立在实证基础上,显示除非因为公司盈利上升而进入上升通道,股票价格是随意波动的。萨缪尔森在1965年最先对此进行了理论解释,之后法马等人又加以阐述(法马196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们的说法是股票价格随意波动是因为所有有关一只股票的已知信息已经包含在股价中。也就是说,股价只会因为消息而波动,而消息,不言而喻,是无法预测的。"我记得教授们叫着说,‘这个价格是对的!这个价格是对的!'这几乎到了荒谬的地步。"─肯尼思.弗伦克说这一价格波动观点要成立,市场必须表现出理性。这并不意味每一位投资人都必须理性,只要假定一群不理性的投资人是在不同的方面不理性,他们的非理性就能够互相抵消。如果这一点不成立,也就在这里这个理论开始摇摆不定,理性投资人就可以利用市场短暂的非理性突然赚得一大笔钱,然后把价格又推回应该在的位置。这又把我们带回到塔勒尔那里。1970年初他在罗切斯特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通过了解有多少人愿意在危险的行当比如采矿和砍伐工作,试图给人的生命标价。当然他的假设是,当人们做出接受一份工作的时候,已经理性地估计到了死亡的可能性。塔勒尔问了几个朋友,为了排除千分之一的死亡概率他们愿意付多少钱,另外,多少钱能使他们愿意接受额外的千分之一的死亡风险。他发现,人们不愿意多花钱获得额外的生命保障,但是要求极多的钱财愿意接受额外的风险,此举严格来说显示人们并非理性。“这些回答让我得出两个结论,”塔勒尔几年后写道。“1.如果我想要毕业的话,最好回过头去在计算上下功夫。2.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异非常有趣。”塔勒尔的确将他这一有颠覆性的想法和几个信任的同事和行外的朋友进行了讨论。其中有一位正好是一个刚毕业的心理学博士,他寄给塔勒尔一篇以色列心理学教授阿莫斯.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和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1974年写的文章(特韦尔斯基1996年去世,如果他仍然健在,肯定会分享今年的诺贝尔奖)。论文的结论是,人们在做概率和风险的决定时,依靠的是大脑中的捷径,虽然“非常经济而且经常是富有效率的,但......带来系统性和可预见的错误。”最后这一部分才是关键。人们判断会有误并非新闻,但如果这些错误是“系统的而且可预见的”,那麽善于做方程式的经济学家必须好好考虑这一问题。(而且投资就是做有关概率和风险的决定,尽管塔勒尔那时候还没有真正看到这一点。)当特韦尔斯基和卡内曼1978年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塔勒尔想做一个短期的研究,但最后呆了15个月。他在经济学领域阐述特韦尔斯基和卡内曼的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学界一开始的反映并非十分积极。但是几年后,塔勒尔的理论逐渐有了几位支持者。有些人是同样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经济学家,还有几位是擅长计算的金融教授,他们对一些看来非理性的市场行为感到迷惑不解,比如市场在新年最初几周会短暂上扬的“一月效应”(在人们就这一现象发表文章不久以后,这一现象又消失了),以及一些股价相对公司价值不高的“价值”股超越市场表现的现象。怀疑论者的人数在整个80年代有所增加了,但相对来说仍然只是边缘理论。与此同时,效率市场论者不仅占领了学术界的主流而且还进入了华尔街。不难感到意外的是,华尔街最初的反应是敌对的。教授们所说的是归根结蒂就是那些高收入的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一钱不值。一些教授揭示说,在1960年一个着名的的对话中,一位基金经理问麻省理工的保罗.库特内尔(PaulCootner)说,“如果你那麽聪明,你为什麽没有很多钱?”库特内尔的回答是,“如果你那麽有钱,你为什麽不聪明呢?”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华尔街人士无需聪明而致富,因为就算他们推荐的股票不行,他们仍然可以从各种收费和交易佣金中挣钱。但70年代破坏性的熊市让一些投资者开始怀疑,托管他们钱的人是否值托管者付出的钱。这种想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指数基金,该品种不奢求超越市场表现,只求过得去的市场回报,而且管理费远远低于一般更活跃的基金。1971年旧金山的WellsFargo投资顾问(现BarclaysGlobalInvestors)创立了首家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指数基金。首家为个人投资者服务的指数基金VanguardIndexTrust在五年后成立。同时,几位比库特内尔更有外交手腕的金融学者开始在现实世界中传播他们的风险和回报理念。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伯顿.马尔基尔(BurtonMalkiel)1973年出版的《漫步华尔街》(ARandomWalkDownWallStreet),在将效率市场理念带给普通投资大众方面可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但在华尔街,最重要的使者是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今年68岁的夏普在南加州长大,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了经济学。他同样相信效率市场,但他的研究(他1990年获得诺贝尔奖)对那些试图超出市场表现的人同样具有吸引力。在效率市场中唯一打败市场的做法是承担更多的风险。夏普创立了一个建立在以往波动率基础上的衡量风险的方法,名为“beta”,它有助于计划平衡的投资组合。它也能衡量积极交易的基金管理人究竟是战胜了市场,还是只不过是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夏普并不满足于让他的观点仅仅停留在学术刊物上。他写投资和金融的教科书,而且还为华尔街和退休基金做咨询,忙得在80年代中期放弃了斯坦福的全职教职。1996年他甚至创立了一个网络公司,叫金融引擎(FinancialEngines),以将他的建议与小投资者分享。因此,虽然夏普相信效率市场,他同样花很多时间帮助投资者做决定。这最后使他成为行为金融学迷。“在实用阶段,我相信谨慎的看法是相信市场在定价,风险和回报方面很接近有效率的形态,”夏普说。“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从认知心理学可以看到,普通人需要的是那些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而不是错误决定的选择。”行为研究显示,投资者做的很多错误决定来自过分自信。就是说,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实际的多。我们做的交易太多,分散风险做的不够,我们根据最近发生的臆测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夏普仍然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但是他也知道投资者的表现可能是非理性的因此,许多行为学家的建议与保护小投资者不被自己所误有关。这也就是席勒花了很长时间考虑如何设计最优企业年金的原因。这也是夏普将行为学家的研究综合到金融引擎的建议中去的原因。难怪当一位CNBC主持人在丹尼尔.卡内曼10月份获得诺贝尔奖后采访他,问他有什麽建议给观众的时候,他回答说,“买入持有。”当我几周后向法马重复卡内曼的话的时候,他的反应是很高兴。“这意味着我赢了!”他叫道。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荒谬的说法。行为学家显然是现在金融学术界的主流,随着一批教授开始出名,行为学从90年代不入流的地位取得了大步的跨越。但在现实世界的实例中,行为学家坚实的成功也说明了为什麽在实际投资建议方面,他们听上去那麽像法马和夏普。现实世界的实例是90年代末的股市泡沫。根据严格的效率市场理论,对这一现象必须有理性的解释。法马认为为那些高高在上的因特网股票定价,虽然有风险,但是并不疯狂,因为早晚会有一二家公司现在亏损的公司会成为明天的微软。但他在这一点上几乎完全是孤立的。“我们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泡沫时期,”马尔基尔说,现在他管自己叫“拄着拐杖的漫游者。”法马最喜爱的合作伙伴,达特摩斯的弗伦克几乎要说粗话但还是止住了。“我和尤金合作很密切,”他说。“如果我在媒体上用这个词的话他会非常难过的。”"诺贝尔奖得主夏普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但是他也知道投资者可能是非理性的"耶鲁的经济学家席勒并不会因为激怒法马受到这样的良心谴责。1984年他声称从发现“股价波动不可预测”得出的“价格永远是正确的”这一结论实际上是“经济思想史上最大的一个错误。”席勒由此成名。1987年股市崩溃,效率市场派教授无言以对,席勒受到了更多关注。(“这很奇怪,”夏普当时对一位记者说。后来他的母亲打电话责备他:“你15年教育,3个高级学位,就只能说“这很奇怪”吗?)席勒56岁了,他在经济学领域师从麻省理工的塞缪尔森。他和席勒常年以来都是盟友,但是席勒看来和其他行为学家不同,他对将认知心理学的片瓦拼装起来解释股市泡沫缺乏兴趣。(这将回到这个持久的从过去臆测未来的缺陷)相反,他乐意接受常识,认为市场有的时候被潮流或是集体疯狂所主导。90年代中,席勒确信到人们开始进入集体疯狂。他的证据很直白:市盈率太高了。他开始到处发出这个警报,包括在美联储。然后他写了《非理性繁荣》一书,2000年3月上市。此时,股市达到巅峰。席勒自谦,说此书上市时机之好纯粹是运气。他在90年代将自己大部分的钱从股市中抽了出来,他现在给投资人的建议是“彻底分散投资",并且不要企图超越大势。这也正是夏普会告诉你的。法马和席勒的建议也差不多。行为学家的秘诀是,尽管他们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市场也经常出现异动,但他们仍然相信市场运行良好,试图超越众多投资者的集体智慧往往是徒劳的。回答法马有关如何在市场价格不准确的条件下计算资金的成本的问题,行为学家说,为了做这样的计算他们可以假定价格是正确的。但是效率市场也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要让市场继续保持它的效率,需要有很多理性投资者相信市场是无效的,所以倾其一生时间来试图打败市场。行为学家的理论当然不难解释有些投资者可以战胜市场。事实上,包括塔勒尔在内的几位行为学的教授,他们自己的资金管理公司都在利用研究中发现的市场例外现象牟利。但要从市场例外中牟利是有限度的。因为“市场非理性的时间可以长到你破产。”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经济学家和投机大师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说的话,还有人将所有行为学理论都归结到凯恩斯1936年的《通论》(GeneralTheory)第12章,他将投资形象地描述为抢凳子的游戏。但是凯恩斯没有得出现代行为学家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专业投资者现在受到客户的压力很大,因此他们无法做出那些可能会战胜市场的长期投资决策。如果他们这样做的话,就像90年代末很多试图以价值为依托的共同基金一样,不久就会发现没有顾客继续给钱让他们投资了。这就把我们带到这样一个世界,有足够的忍耐力和敢于逆市场而行的勇气的投资人可以打败市场,但是绝大多数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不能。换言之,行为学家用大多数专业基金管理人未能打败市场的压倒性的实证解释了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的成功(而绝大多数正宗的效率市场论者荒谬地认为他不过是运气而已)。这一点,我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认知成就。这对你有何启示?很简单:买入持有,分散投资,将资金放入指数基金。将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尽量压低成本。

  • [转贴]非理性行为经济学

    非理性行为经济学经济学非理性行为经济学——由2002年诺贝尔奖再谈“经济人理性与新经济的冲突”姜奇平  非理性行为经济学获得了诺贝尔奖!10月9日,听到这个消息,获奖者卡恩曼竟高兴得“非理性”地从窗户跳进了自己家,他说,"得奖是对行为经济学研究者的认可";听了这个消息,有的传统经济学家捶胸顿足,人大一位教授气愤地公开宣称:“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应该说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我的感觉是:高兴并痛快着。从去年3月12日《以自由为主题的体验经济》到今年9月24日写《经济人理性与新经济的冲突》,我写了不下十篇“奇平视点”,提醒人们重视非理性行为经济。许多人,包括我的好朋友,都担心“非理性”这个题目太偏,奇怪我为什么一门心思钻这个窄胡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证明,《互联网周刊》这块阵地上,我们的准星一直在精确地瞄向前沿靶心。我在北京、山东、河北关于体验经济的多次演讲中,公开预言非理性行为经济学会获得诺贝尔奖,没想到这么快就如愿了。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三次授与行为经济学家(贝克尔、阿克劳夫、卡恩曼)已充分地说明,时代,真的变了。新的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学。经济学家再顽冥不化地坚持“规则不变”论,迟早要进历史垃圾堆。美国商业周刊在线10月11日在《诺贝尔桂冠戴给了古怪的一对》中就不无讽刺地写道:“丹尼尔·卡尼曼不是一位经济学家,这也许是它能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大理由。”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非理性行为经济学兴起的背景,那就是:技术融合带来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和个性化体验,正成为信息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最主要现实,实践要求经济学从根上修改基本假设。  天变,道亦变;经济变“新”了,经济学也要变“新”。经济学变革的矛头,首先就指向传统落后的经济学规则的核心:经济人理性。非理性,是指非经济人理性,不是否定一般理性。行为经济学要求经济人理性与非经济人理性两分经济学天下,这也反映了新经济的要求。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如果说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理性,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economics)的基本假设就是自然人快乐。  功利主义是二者共同的源泉。在边沁时代,二者曾是一致的。后来,二者对功利的理解有了差异。经济人理性说的功利最大化,是指效用最大化。行为经济学也讲功利最大化,但这个功利是指快乐的最大化。  人们常把行为经济学“误”当作一种心理经济学。卡恩曼一直到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仍然认为自己是心理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普林斯曼的教授主页上,也是把他的职业定位在心理学。路透社在《揭开非理性行为之谜----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理论评介》中,同样把卡尼曼定位在经济心理学(economicpsychology)。许多经济学认为2002年卡恩曼获奖反映的是心理学向经济学渗透的趋势。我认为如果光这样看,就太小瞧行为经济学了。  行为经济学令正统经济学最恼火之处,不在它是心理学,而是它不承认“经济人理性”。首先,它不承认“经济人”这个前提,它认为人的本性中有利他的一面,可以从利他中直接得到快乐,不承认利他是从利己派生的;其次,又不承认“理性”作为绝对前提,不管它是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都不是无条件承认;它认为人可以依据非理性直接行事,而按理性原则行事反而可能是派生的。  更令人恼火的是,行为经济学竟然能解释实际。一方面,自从互联网将“网络效应”和价值“外部性”突出化以来,随着“认同”的内生化,“信任”的主流化,以及用“交往”定义人的本质(如哈贝马斯)等新思潮,将直接导致“社会人假设”的建立,以及相关的“社会资本”等新范式进入财会报表体系,将“经济人”假设在涉及赢利问题上的局限暴露得越来越充分。另一方面,体验经济在各行各业的比重呈主流化趋势,美国股市脱离基本面“非理性繁荣”和“非理性走熊”的表现,都是传统理论解释不了的。这些,为行为经济学的生长提供了实践基础。行为经济学的这次转运,完全靠的是第三次浪潮。是成千万亿新财富的“实践”,活活检验出来的(相对)真理。  汪丁丁在9月20日天则所讲演中就提醒大家,导源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劳夫教授的行为经济学正在成为热点:“主流经济学太不重视行为,我提出了行为经济学提出的六大假设,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各种最基本的现象,引入’行为’假设后,立刻就可以解决。”如果行为经济学不能解释实际还好办,它“竟敢”对传统经济学解释不了、解释不好和不该解释的问题,提供了自己的解释,所以保守经济学家对它火冒三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汪丁丁刚流露出行为经济学的倾向,前年就被以语言暴力著称的一位保守的经济学年轻人称为“走火入魔”。其实汪丁丁今天还只不过是把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的有限理性调和一下,我在9月24日文章中主张比汪丁丁更进一步,连有限理性假设也要相对化,要引入非理性假设(或叫新经济理性假设)。如果不是这次非理性行为理论获诺贝尔奖,更不知会有多少人误会。  其实,行为经济的“非理性”并没有人们初看第一眼那么可怕。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不叫非理性,改称以下说法,你感觉会不会好一点?第一,改叫个性化经济。比如,“顾客是上帝”,就是典型的“非理性”经济学,谁会觉得可怕?第二,改叫体验经济。比如,F4、足球风靡大江南北,星巴克、可口可乐火遍长城内外,XP、MP3走红网络上下,有什么可怕的吗?第三,改叫风险经济。这倒是很可怕,但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是核心特征,想躲也躲不过去。过去把秩序当作常态,现在要把混沌当作常态,抓住规律,人们早晚会适应。  此外,不是一说“非理性”,人们就疯狂了。非理性,是指非经济人理性,不是否定理性。经济人理性与非经济人理性还是互相调和的,一般来说,传统经济中的理性因素多一些,新经济中非理性的因素多一些,但二者肯定长期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从大批量规模化确定性生产,向体验式个性化不确定生产的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来,新古典主义与行为主义在古典主义时期,是同源的。那时人们并不区分快乐有何本质不同。到了马歇尔之后,快乐转义为可测度的效用;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快乐,则被打入心理学,逐出了经济学师门。  卡恩曼的分析就从这里开始。在《体验型功利与实证型快乐》(意译,原文为ExperiencedUtilityandObjectiveHappiness:AMoment-BasedApproach)中,卡恩曼首先区分了功利的两种不同含义。他认为,功利在历史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边沁使用的,指快乐和痛苦的体验。一种是现代意义的,是指决策的权重,源自对选择的观察,在转义上用于解释选择。为区分这两种不同含义,卡恩曼把边沁意义上的概念称为体验性的功利,把现代用法的功利称为决策功利。卡恩曼希望找到一种实证的办法,把握客观的快乐(ObjectiveHappiness)。可以说,卡恩曼的理论,是关于行为决策的理论。  卡纳曼早就发现了人们决策不确定性,即人类的决定常常与根据标准的经济理论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1979年,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韦尔斯基合作,共同提出了"期望理论"。与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量化方法不同,卡恩曼的方法是,区分当下的功利(Moment-utility)与记忆中的功利(rememberedutility),通过二者关系的比较,找到人们行为的支配因素。认为人的行为依赖于对过去行为结果的回忆。"过去是对未来最好的预测。"  汪丁丁在介绍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克劳夫的"行为经济学"时,将行为学的基本原则归结为三条:⑴回报原则,那些经常给行为主体带来回报的行为比那些不带来回报的行为更可能被主体重复;⑵激励原则,那些曾诱发了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比那些不曾诱发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更容易诱发主体的同类行为;⑶强化原则,行为主体在没有获得对其行为的预期回报,甚至为此遭到惩罚的时候,会被激怒,进而更强烈地要求实施同类行为或预期能够补偿损失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果某类行为给行为主体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回报,或没有带来预期惩罚时,行为主体将更主动地实施同类行为。  根据这三条原则,人的行为都是经过“记忆中的功利”进行评估后做出的。这种评估,可能带来获得性偏见(availabilitybiases)。比如,近期发生的重要事情总是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就比较远的记忆更能影响当下的决策。比如,人们买涨,就是因为过去的回忆告诉人们的都是关于涨价方面的信息,使人们预期价格还会再上升,直到相反的最近记忆改变了这种情况为止。  传统的主流经济理论把"自利"置于理论考察的中心,但实践表明,利他主义、社会公正等,也是广泛存在的,否则无法解释人类生活中大量的"非物质动机"或"非经济动机"。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类行为不只是自私的,它还会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制约,而做出不会导致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将该学会的最高奖――克拉克奖章(ClarkMedal)――颁发给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拉宾(MatthewRabin)。拉宾就指出,追求公平性的心理已在很多市场中起了作用,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拉宾研究的领域还包括为何有的人会入不敷出、会吸毒成瘾、会三心二意等等,正统经济学根本无法解释人类为何会做出这些不理性的行为。  传统主流经济理论第二个主要观点是人们会理性地"自利",因而经济运行也具有自身的"理性"。  而行为经济学论者则认为,人本身就不是那么"理性"的,经济活动因此也不是那么"理性"的,例如,股票市场并不是对公司的现实,而是对投资者的情绪作出反应,而人的"表象"思维、心理定势、环境影响往往导致并不理性的错误。  美国《纽约时报》2001年2月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一些经济学家称行为是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谈到,莱布森等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名为"行为经济学"的经济理论新流派思想,向主流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莱布森首先指出的,就是股市的非理性行为。针对莱布森的行为经济学,我当时就在“奇平视点”中指出:“针对经济人理性这个“心魔”,他们采用非理性“行为”这个旗帜来“灭佛”。目标是摧毁工业原教旨主义的偶像——经济人理性。”  一年前,美国媒体根据学者的体重“统计”说,把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者加起来,现在还不到“一吨重”。我相信,随着卡恩曼、拉宾先后获奖,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者,一定会远远超过“一吨重”。    成功的应用:行为金融学  行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成功应用领域,是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记得去年中国经济学界为“股市如赌场”论争得不可开交。其实金融行为学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股市如赌场”,非理性行为在支配眼下行为,而且这很正常。  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如卡恩曼、拉宾(此拉宾非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个拉宾)、莱布森等,其实都同时把行为金融学当作重点研究领域。不过专门说到这门学科的代表人物,钱颖一推荐的是塞勒(RichardThaler)和施莱佛、汪丁丁推荐的是HershShefrin(代表作是BeyondGreedandFear:UnderstandingBehavioralFinanceandthePsychologyofInvesting(HarvardUniversityress,2000))。这些理论都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很好解释了股市上人们“追涨杀跌”这种非理性行为的根据和结果。正是应用行为经济学理论,罗伯特·希勒,推出了预言纳斯达克崩盘的《非理性繁荣》一书,并在在纳指暴跌前一个月及时推出,使行为经济学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如果我们当时掌握这种方法看问题,对网络股就不会盲目乐观了。  我这里还想提到的是斯坦因。他于1996年在《非理性世界中的理性资本预算》提出了市场时机(markettiming)理论。斯坦因假设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公司经理是理性的。在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往往会错误定价(mispricing)。在公司股价高估(overvalued)的情况下,公司经理的行为耐人寻味。按说,在使上市公司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会采取发行新股的做法。但斯坦因的研究表明,公司经理不会把股票市场的新融资进行真正的投资,而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树立自己的形象和“政绩”。  斯坦因的这个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发现,对今天警惕和回避中国股市和网络股中存在的黑幕,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    为什么要重视非理性:一个市场与政府同时失灵的高风险未来即将到来  记得有个笑话说:上帝通知盖茨,第二天世界末日。盖茨回公司传达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我们的所有竞争对手,将不再存在。  如果我们对新经济,也象这个笑话讲的那样,报喜不报忧,那么我们会重新犯错误。所以我们在告诉大家,新经济是个性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告诉大家,新经济是高风险经济。  是的,在新经济中,人们将整天、整月、整年地处在高风险之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本身。  在工业经济学家天真地争论市场好还是管制好时,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很不好的消息,这就是:我们在新经济中经常面对的,将既不是市场失灵,也不是政府失灵,而是更坏,是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  这就是非理性行为经济学的结论。  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的原因,从根本上找原因,是一般价值尺度失灵。过去,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是用理性这同一把尺子建成的。衡量价值,用的是理性这同一把尺度。今后,在个性化经济中,在不确性的风险经济中,“行为”这把非标准尺子,将逐步取代理性这把尺子。“人人所有”的个性经济和个人的体验定价,将挤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供求定价的理性的位置,使价值变得不确定起来。风险主要来自于这里。  但是,高风险并不是世界末日。因为化解风险的办法,发展得与风险一样快。风险只是对不了解、不适应变化的人来说的。等我们的后代真进入到纯的不确定性经济时,会感到那是很确实、很保险同时充满机会和乐趣的经济,相反会奇怪我们这些先辈为什么会容忍工业经济这种死板经济,就象在工业社会从小长大的人,无法理解当农民有什么“快乐”一样。变化的快慢,可以商量。但有一点,拒绝变化,甚至反方向变化,是不行的。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社会只需必要的精神激励,让“做好事有好报”,成为可记忆的功利(rememberedutility),就足以使人产生利他的动机。而这种动机,并不象把人当作驴马看待的物质主义宣扬的,是与人的本性矛盾的。而且,网络的正外部性利益,会使社会认同变得更加容易。换句话说,我们在未来可以期待的,是一个比今天更高的伦理道德水平。

  • 谁在说行为经济学的坏话?

    俺实在难以忍受经院的某个老师一直对行为经济学的恶意贬低和歪曲,先前说行为经济学是旁门左道,研究它毫无前途;现在又说行为金融和资产定价没有关系。现在俺把希勒教授牵头在耶鲁大学建立的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的研讨会的目录传上,稍有脑子的人就能看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的重要意义和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特别是资产定价的最权威人士坎贝尔还特意和希勒联合举办了资产定价的专场讨论。谣言不攻自破。考虑到是经院老师,俺不想像中国经济学教育科学网那样对他拳打脚踢,只想通过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再次说明:1、行为经济学家已经获得了两届诺奖、两届克拉克奖,这是无与伦比的成就,可以和任何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媲美;2、行为经济学可以通过心理学角度,也可以不通过心理学研究任何经济学的问题;3、全美最好的经济学系和商学院基本上都有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教授,而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仅仅在极少数大学能生存;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最好大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是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内容之一;4、行为金融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学的主流。这些足以说明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了吧。如果人大的年轻教授只知道通过文革式的研究规范,那才是要把人大经济学引入歧途。靠批判交易费用起家可以骗老头们,总不至于再来一本行为经济学批判再混个什么奖吧。呜呼哀哉!以下资料来源耶鲁大学希勒个人网页:http://cowles.econ.yale.edu/behfinWorkshopinbehavioralfinanceNovember15,2003RobertJ.ShillerandRichardThaler,OrganizersJOHNY.CAMPBELLandTUOMOVUOLTEENAHO,HarvardUniversityandNBERCHRISTOPHERPOLK,NorthwesternUniversity"GrowthorGlamour"Discussant:KENTDANIEL,NorthwesternUniversityandNBERJOSEFLAKONISHOK,UniversityofIllinoisandNBERALLENPOTESHMAN,UniversityofIllinois"OptionMarketActivityandBehavioralFinance"Discussant:NICHOLASBARBERIS,UniversityofChicagoandNBERMALCOLMBAKER,HarvardUniversityandNBERJEFFREYWURGLER,NewYorkUniversityandNBER"InvestorSentimentandtheCross-SectionofStockReturns"Discussant:OWENLAMONT,YaleUniversityandNBERSTEFANODELLAVIGNA,UC,BerkeleyJOSHUAPOLLET,HarvardUniversity"Attention,DemographicsandtheStockMarket"Discussant:ZHIWUCHEN,YaleUniversityULRIKEMALMENDIER,StanfordUniversityDEVINSHANTHIKUMAR,StanfordUniversity"AreSmallInvestorsNaive?"Discussant:CHARLESLEE,CornellUniversityALONBRAVandJOHNGRAHAM,DukeUniversityCAMPBELLR.HARVEY,DukeUniversityandNBERRONIMICHAELY,CornellUniversityPayoutPolicyinthe21stCenturyDiscussant:JEREMYSTEIN,HarvardUniversityandNBER

  • [转帖]行为经济学的颠覆企图

    行为经济学的颠覆企图ByJul11,2004,03:21Email给朋友转到的印页正统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人”理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一点,恰恰是行为经济学发难的着力点。  人们只要翻开一本经济学专著,就会知道经济学是多么的艰涩乏味。繁杂的方程式爬满了整个纸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平时容易犯错误的、慷慨大方的男男女女到了经济学家的世界里,摇身一变竟成了冷酷抠门、理性十足的“代理人”和“委托人”。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宁愿采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框架,来描绘这个鲜活的人类世界,尽管他们所描绘的人类世界干瘪而枯燥。很明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省略了真实世界的诸多细节—这也是遭人诟病的地方,但这种方式的确很有力度,使经济理论富有很大的灵活性,数学技巧的威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宣泄。从一开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就把人们假设是理性的,这从根本上把人们描述为喜好始终如一,乃至人们的选择也是始终如一的。这样,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才可以推演出大量的理论框架和政策组合。他们通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最好的政策组合是自由主义路线——自由贸易、有限政府、低税率。  多年以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已经建立了恢宏的理论大厦,但其微观基础以及由此推演出的政策处方,一直遭到持不同观点的经济学家的质疑。如今,这些经济学家的努力似乎从美国大学校园获得了一股新的动力,而美国大学校园一直是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经济人”理念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这些经济学家所取得的成果,相对于他们远大的抱负,还非常有限——尽管有朝一日,他们的方法会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经济学的基础。最具震撼力的行动发生在哈佛大学,这所大学的经济系也是美国最大、最具影响的。哈佛大学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开辟了一个新的替代课程。这门替代课程就是行为经济学。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是行为经济学的迅速崛起。  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他的合作者阿莫斯·图斯基共同创立的。丹尼尔·卡尼曼由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正是运用心理学的一系列试验,试图推翻有关“经济人”理性的假设。这些经济学家非常看重这些心理实验,从而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误判风险的。  行为经济学是一块令人向往的领地,它正试图颠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正统地位。与正统的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相反,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人们可能会规避微不足道的风险,但有时也会进行一些接近疯狂的赌博。尽管人们预期有一个相当长的寿命,并有意为未来而攒钱,但实际上却做不到。人们总是必须比照“效用”——这一经济学家行话中“幸福”的代名词——最大化的原则来安排自己的开支,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能总是这样行事。人们甚至对如何获得幸福一无所知。不仅如此,人们也不是完全自私的。父母愿意为了孩子而奉献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人们还会为慈善基金、教会、寺庙以及街头乞丐捐款或施舍,却不需要获得什么明确的回报。这些观念对经济政策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这些观念的政策含义极为深远。当人们不再计较他们愿意花在一磅黄油或理发上的钱的时候,当人们不知道未来的价格是涨是跌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诸如需求和供给曲线等基础性分析工具将失去意义。而需求和供给曲线通常表示,在给定价格下,人们所愿意提供的供给和所需求的数量。在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基础上,人们对有关政策处方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经济计量,例如考察增加税收或加征关税所带来的成本。通过这些经济计量分析,人们由此推演出政策组合。这些常规处理方法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挑战。  非主流经济学家由此同主流经济学家,就广泛的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例如,人们为学校捐款,主要是因为人们知道,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而言,学校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自由贸易仰仗于许多人从低进口关税中获得的利益,而没有考虑进口对本国相关竞争行业所造成的危害,如本国工作岗位的丧失。如果这些事情无法加以精确的计算,甚至不能从理论上梳理清楚,政策出台的基本原理将不复存在。在这一点上,哈佛的教授宁愿希望自己的学生,去读一读有关美国南部地区纺织工人痛苦生活的报道,也不愿他们采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来详细研究美国与墨西哥之间贸易协定的净收益。美国南部地区的那些工人就是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是不是“经济人”假说注定要被推翻?现在还不至于。尽管人们有时会犯一些错误,无法按理性行事,但这些错误还不足以成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模型的障碍。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几十年前所指出的,只要假定人们的行为多多少少是理性的,就足够了。并且人们所犯的错误可能被冲刷掉,例如有些人很少存钱,但另一些人可能存很多的钱。供给需求曲线仍然是有价值的工具。  非主流经济学家也可以获得尊重,他们敢于给学生提供新的理论洞见,这是值得大加赞赏的。目前,行为经济学还扮演着正统经济学面前的“批评者”角色,如何转变角色,成为经济学的“建设者”是摆在行为经济学的课题。今天,虽然学界对行为经济学的接受程度已大大上升,但它必须推出一套建设性的、经得起实证检验的、系统完整的理论架构。

  • 行为经济学家主页-耶鲁大学

    以下是耶鲁大学经济学系的行为经济学方向的教授:HanmingFangAssistantProfessorofEconomicsE-mail:hanming.fang@yale.edu。这个老兄本科是复旦的代表著:SocialCultureandEconomicPerformance,AER,September2001,924-937http://www.econ.yale.edu/faculty1/fang.htmGiuseppeMoscariniHenryKohnAssociateProfessorofEconomicsE-mail:giuseppe.moscarini@yale.edu;http://www.econ.yale.edu/faculty1/moscarini.htm这个人是专门研究劳动市场搜寻理论和竞争市场实验的,其中对贝叶斯学习决策的讨论是行为经济学的。RobertJ.ShillerStanleyB.ResorProfessorofEconomicsProfessor,SchoolofManagemente-mail:robert.shiller@yale.edu;http://cowles.econ.yale.edu/faculty/shiller.htm这个人大家最熟悉,一本非理性繁荣在中国大陆赚了不少稿费和讲课费。MartinShubikSeymourKnoxProfessorofMathematicalInstitutionalEconomicse-mail:martin.shubik@yale.edu;http://cowles.econ.yale.edu/faculty/shubik.htmResearchInterests:Theoryofmoneyandfinancialinstitutions,Behaviorunderrisk,Economicwarfare这个人绝对称得上是博弈论中的超一流权威,只不过他关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博弈和货币和金融制度中的博弈问题,以及制度的演化,所以没有被国人所熟悉。

  • 行为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吗?(周业安)

    一、行为经济学的形成和理论渊源(一)行为经济学的形成过程概述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如下: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征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心智账户、启发式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关心相对损益,并常常有框架效应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等;当事人的这些决策模式和行为特征通过经济变量反映出来,结果市场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种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考虑。从这些基本观点看,行为经济学似乎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叛。行为经济学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新鲜事务,特别是近十年才被经济学界广泛关注。但和其它经济学流派一样,行为经济学在思想上并非新鲜事务,早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就已经论及诸如“损失厌恶”等个人心理,并注意到这些个人心理对观察经济现象的作用。在斯密之后,经济学一直号称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科学,但通过杰文斯、帕雷托等人的努力,心理因素逐渐和行为分析相分离,特别是波谱的证伪主义和弗里德曼提出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被经济学广泛接受后,行为研究所依赖的心理学基础已经消失,主流经济学仅仅建立在抽象的不现实的偏好公理基础上。科斯曾把西方二十世纪初形成的主流经济学称之为“黑板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只注重抽象的演算,忽视现实的经济现象,就如同闭门造车。行为经济学家和科斯一样,从反思和革新“黑板经济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崭新道路。真正把经济行为作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经济学家有二个代表性人物:一是乔治·卡托纳(GeorgeKatona);二是郝伯特·西蒙。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卡托纳广泛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基础,特别是预期的形成,提出了关于通货膨胀心理预期假说,为后来的通胀目标理论打下了基础[2]。西蒙的研究广为人知,他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指出经济活动当事人在决策时不仅面临复杂环境的约束,而且还面临自身认知能力的约束,即使一个当事人能够精确地计算每一次选择的成本收益,也很难精确地做出选择,因为当事人可能无法准确了解自己的偏好序。继卡托纳和西蒙等人之后,许多具有探索精神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联手研究经济行为的发生机制,并试图建立经济行为的心理基层。卡托纳等人尝试测度影响当事人决策的心理因素,并讨论其对各种具体经济变量的影响,但由于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值得这类研究无法形成能刺激后续研究的开放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发表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研究成果,通过吸收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场的最新进展,以效用函数的构造为核心,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体选择模型,并激发了其他行为经济学家把相关研究领场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主要分支,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经济学”流派[3]。(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从上述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行为经济学是通过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兴起的,它试图在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特征对其选择或决策模式的影响;不同的心理活动影响到相应的决策模式,从而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又通过决策后果反映到具体的经济变量当中。最直观和典型的例子就是证券市场,行为经济学家发现证券价格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心理的变化,比如投资者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都会导致价格剧烈波动,纳斯达克网络股价格狂飚时代就是投资者对网络企业前景过度乐观的结果,这种波动现象被希勒称为“非理性繁荣”。当然,行为经济学是不能用“非理性繁荣”来概括的,尽管许多人通过希勒的书接受了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行为经济学主要通过提出更为现实的个人决策模型来有效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并且这种模型无需严格地区分当事人的各类专门行为。因此,一个近似的说法是行为经济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这些模型的行为基础,进而改变了这些模型的逻辑本身。行为经济学通过建立更为现实的心理学基础,大大提高了经济学的解释力。行为经济学这种特殊处境来自其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继承,一方面,行为经济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赖以生存的二大基石——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观主义价值论;另一方面,行为经济学又不满新古典经济学对行为假定的不现实性,主张通过心理学打造一个现实的行为基础,其中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说起到先锋的作用。应该说,行为经济学一开始是没有系统的理论的,早期的探索不过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不满而展开的反驳,比如卡托纳等人的研究就是如此。行为经济学家也不主张回到边沁的功利主义传统,而是力求揭示行为的更广泛的心理基础。在这种前提下,行为经济学家一致同意,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和主观价值论是无需怀疑的,需要改变的是关于行为研究的假定。这一点被西蒙在20世纪50年代所倡导。西蒙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行为假定忽视了现实的人的真实行为特征,现实的人的决策面临有限理性的约束,这种约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新古典经济学所假定的经济人那样全知全能;二是当事人进行理性计算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无休止的计算。在理性约束下,当事人就无法找到最优解。西蒙的早期研究给后来的行为经济学家很大的启发,尽管两者之间仅仅存在“有限理性”这一概念上的关联。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得益于心理学本身的进步,心理学从过去的功利主义传统过渡到科学的实证主义研究,对大脑的看法也从过去的刺激-反映型行为观过渡到信息处理和配置机制观,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到神经元的构造和有序性,这些研究对行为的理解大大加深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行为经济学家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与经济学有机结合,才逐步形成了现有的理论构架。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和方法论绝大多数行为经济学家都同意下述基本观点:经济当事人进行理性决策,但理性是不完美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合理假定当事人的认知能力;经济模型的预测应该和决策的微观水平数据一致,包括实验数据;经济学家对当事人选择行为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4]。和新古典经济学相对应,行为经济学的这些基本观点来自其对前者理论硬核的挑战,围绕这些挑战,行为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纲领。行为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在于:经济现象来自当事人的行为;当事人进行理性决策,但理性是有限的;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当事人的决策不仅体现在目的上,而且体现在过程上;在决策过程当中,决策程序、决策情景都可以和当事人的心理产生互动,从而影响到决策的结果;个体决策结果的变化导致总量结果的变化,对经济总量的理解来自对个体行为的理解;有限理性和学习过程会导致决策的偏差以及结果演变路径的随机性,从而产生异常行为,这种异常行为增添了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同时加剧了有限理性的约束。由此可见,在行为经济学当中,决策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决策结果相互之间是互动的和关联的,存在许多决策反馈机制,一旦考虑到这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偏好稳定的基本假定就被推翻了,在这些互动过程中,偏好在一些条件下被产生出来,并在和环境变化的互动中演化着,这就构成了当事人围绕偏好演化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存在使得行为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动态的分析,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重视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行为经济学强调当事人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内生性,强调决策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这种对人的基本假定构成了其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硬核。尽管行为经济学坚持主观价值论,坚持理性假定,但通过对理性经济人本身的挑战,并通过利用心理学构造自己的行为基础,导致行为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出现在当代经济学的丛林。我们可以把行为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进行对比,参见表一:表一行为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比较类别硬核保护带研究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定;偏好和禀赋分布外生;主观价值论;交易关系为中心等均衡;边际效用或产量递减;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要素和产品同质;价格接受者等方法论个体主义;边际分析方法;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为主;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当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偏好和禀赋内生;学习过程;主观价值论等非均衡;非线性效用函数;要素和产品异质;随机性;路径依赖;现实市场和组织;有限套利等方法论个体主义;演化分析;非线性规划;实验和微观计量为主从表一可以看出,通过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禀赋内生化,即使在主观价值论下,行为经济学仍然表现出和新古典经济学非常不同的理论硬核:首先,行为经济学彻底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中静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现实当事人假定,通过假定的改变,行为经济学家眼中的当事人不再仅仅自利,人们会考虑利他,也可能冲动,采取非理性行为等;在行为经济学中,偏好的内生和演化带来了异常行为及其相伴随的学习过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说法,这会导致近似理性,或学习中的理性。在这些基本假定的指导下,行为经济学从选择及相应的决策行为出发分析问题,这种分析能够单一针对某种具体行动,比如消费,也可同时分析某几个行动,比如消费和生产。而新古典经济学只能从交易出发来分析问题。其次,硬核的差异也会反映到保护带上,行为经济学不再需要假定要素产品同质,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场充分流动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当事人本就不同,面临复杂环境不可能实现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获得一种线性效用函数关系。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路径依赖,可能出现随机选择,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假定均衡存在。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哲学观,硬核和保护带构成了科学研究相互区别的纲领。行为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带都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就产生了一种特定的研究纲领,并且这种研究纲领会反映到研究方法上。为了研究贯彻上述研究纲领,行为经济学家需要寻找恰当的方法及方法论来理解现实的当事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在20世纪中叶的发展给经济行为的研究带来了契机。一些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在实验室中测试实验对象的动机、环境特征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揭示当事人决策的规律。这些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把心理学和当事人决策行为人为割裂非常不满,于是从重复检验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所需的各项假定入手,逐步反驳其理论硬核。这种早期的实验研究给经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行为经济学自身也很脆弱,因为实验数据能否在统计上显著反映总体的特征是存在争议的,并且实验数据也很容易被实验者操纵。借助于麦克法登等人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技术的出现,行为经济学家开始借助新的工具来研究行为问题,比如采用市场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上当事人的行为;采用场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类别当事人的经济行为等。实验方法和微观计量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行为经济学可以在放弃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寻求各种非线性的和动态的求解方式和经验实证方式。即使在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行为经济学仍然能够有效处理有限理性、偏好和禀赋内生等问题,比如演化分析和行为博弈分析等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过程中的随机性、路径依赖性、角点解等问题。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这种分析是更符合现实的,对现实也更有解释力。三、行为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问题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也是行为经济学不可回避的中心问题。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在处理选择问题时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通过继承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和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观,逐步构造出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经济人假定、主观价值论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杰文斯、瓦尔拉斯、埃奇沃斯等人把边际效用引入经济分析,并经过希克斯等人引入边际替代率加以改造,使得理性经济人的主观价值得以通过序数方法加以处理,特别是萨缪尔森提出了显示偏好理论后,西方主流经济学才能够真正实现独立于现实的行为假定之理想。早在约翰·内维尔·凯恩斯和米塞斯等人的经济学方法论著作中,经济学的研究就被看出是独立于经验观察的先验的科学研究,这一点被后来的弗里德曼加以更充分的阐述,他明确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假定无需符合现实,所谓科学的经济学体现在其理论预测力上。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是脱离现实的,但只要该模型能够预见到不同因素的变动之后果,并且这种比较静态分析或动态分析能够对现实的政策具有指导作用,那么就是好的理论[5]。显然,无论是早期的效用最大化模型还是后来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都不需要心理基础。一个抽象的理性经济人足以获得弗里德曼的理论预见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现象: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却没有描述经济当事人主观心理活动的理论,也就是说经济当事人的行为的形成过程是空白的。边际替代率和显示偏好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把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和其心理基础割裂开来了,即使是预期效用理论引入了风险态度,也没有涉及心理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这种无视行为的心理基础的态度被许多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所批评。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就着手检验新古典效用理论的两个最基本的假定:偏好的完备性公理;偏好的传递性公理。这两个假定构成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定义。这些学者认为,如果偏好的两大公理不成立,那么理性经济人假定也就不成立。不过,在当时心理学本身也受到行为主义的统治[6],心理活动被简化为刺激-反应机制,使得当时的研究进展很少。在上个世纪中叶,心理学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的心理活动被当作完整的认知过程来理解,大脑被视为信息处理器,而不在是刺激-反应器,这样,大脑本身也有一个活动秩序问题,这一问题和行为的理性又紧密关联。正因为心理学的快速进展使得心理学家得以重新检验新古典效用理论的理性假定。行为经济学的这一新的决策理论框架是由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在1979年发表的《期望理论》中奠定的,在这篇经典论文中,他们全面反驳了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构造基础,后续的研究均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7]。按照期望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选择理论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它假定程序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独立于判断和评价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纯粹是相应期望后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数,不依赖对这些给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等人经过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对象或环境的描述本身的确影响到当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满足完备性假定,也不满足传递性假定,比如当事人决策时出现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偏好逆转、后悔厌恶、过度信心、从众、攀比、炫耀、成瘾等等。问题在于,行为经济学的这些发现是颠覆了西方主流经济学还是修正了它?很多人认为,行为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异常”的,或者说是研究非理性行为的。因此,如何处理理性就成为理解行为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关系的关键。在上世纪中叶,西蒙和他的同事穆斯围绕理性问题展开研究,结果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在西蒙看来,对理性的处理方式决定了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如果行为在给定条件和约束所施加的限制内适于达成给定目标时,行为是实质上理性的;如果行为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结果,那么行为就是过程理性的,过程理性取决于产生它的过程本身。新古典经济学对理性的处理就是通过在给定偏好公理前提下,当事人围绕目标和约束条件求最优解,内在一致性的理性被具体化为效用最大化。西蒙指出,这种理性的理解不符合现实,比如企业的现实决策并不计算边际成本和收益,而是采取满意原则,再比如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不完全竞争和不确定性的处理等均没有说服力,尽管通过信息成本的引入回避了这些问题,但新古典经济学仍然无法减轻决策面对的复杂性。因此,西蒙提出了过程理性的概念,如果考虑行为的形成过程,那么除非在极为简单的环境下当事人会表现出新古典经济人的理性,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都是有限理性的[8]。按照西蒙的说法,认知心理学的理性人所做的是,根据现有知识和计算手段,以过程上合理的方式来做出其决策。与西蒙相反,穆斯认为人们对理性经济人的疑问实际上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定本身不足导致的,在他看来,当事人不仅能够面对现有的约束条件进行充分合理的计算,而且还能够利用所能得到的信息对未来的可能事件进行合理的预期。结果,通过理性预期的构造,穆斯把新古典理性经济人推向了不确定环境。经过卢卡斯和萨金特等人的努力,理性预期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建模的基石,并由此复活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界称之为“理性预期革命”。对比西蒙和穆斯对理性的处理可以看出,西蒙强调了理性在心理层面的形成过程,而穆斯则把理性处理成一个行为层面的计算过程。理性预期革命前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从偏好的基本公理直接推出效用最大化决策,理性预期本身则考虑到了偏好层面的计算问题。究竟哪种看法更准确地抓住了行为的本质呢?森在讨论伦理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时指出,新古典经济学在偏好的二元关系的内在一致性、自利最大化、理性行为和实际行为之间的推理并没有说服力[9]。森担忧的正是西蒙所怀疑的。其中的关键就是理性本身的来源。西蒙试图通过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来析疑,而哈耶克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着手从大脑层面解决这一问题[10]。哈耶克为了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观,特别研究了人类理性行为的心理基础,在其《感觉的秩序》一书中,他指出人类的行为来自其心智活动,而人的心智活动呈现两种并行的演化过程:一是人类大脑的物理构造决定了人类行为的共同基础;二是人类针对特定环境的反映及其经验累积会导致不同人的心智朝各自的方向演化,并以相应的方式指导人们的感知。因此,心智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依赖各种神经簇的组合,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进行分类,进而指导我们的行动。分类结构决定刺激-反应模型,后者反过来又影响分类结构。结果,正是心智把有组织的世界呈现给我们,世界的秩序就是心智对感觉所作的排序,即是一种“感觉秩序”。由于心智是对现实世界的排列和预期,作为分类器官的心智就比现实世界本身复杂得多。心智的自组织特征及其复杂性导致人们通过规则(感觉秩序)行动,同时又面临心智的分类规则本身及我们对心智活动了解的局限性。所以,当我们通过语言等来表达现实世界时,必然面临局限性。这就是哈耶克的“有限知识论”。哈耶克通过建立一个心理学的基础,阐明了他的知识论。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知识的约束下,即使一个人能理性的计算,仍然不可避免地犯错误。知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在不同人中知识的分散性,从而导致协调困难。面对社会中知识的分散化,当事人按照新古典式的理性计算成本就太高(实际上也不可能),当事人理性的现实表现就是尽可能采用习惯或制度,通过规则来降低协调失灵的可能性。因此,按照规则决策仍然是理性的。对比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哈耶克正确地指出了当事人现实决策的理性状态:理性不及、理性无知和理性非理性。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当事人理性决策的局限性,进而产生理性不及;当事人认识到知识在社会中的分散性,有意识地放弃对部分知识的了解,甚至有意识地采取一种直觉的或冲动的行动方式,这就是理性无知和理性不理性。也就是说,各种行为异常实际上是理性的结果[11]。后来的行为经济学家泰勒专门研究了心智账户问题,发现人们在实际决策中往往采用心智账户,比如每月的工资和证券投资收入会分别计入不同的心智账户,然后按照各自的账户使用。经验数据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收入的消费倾向不同,证实了心智账户的存在[12]。泰勒的心智账户理论实际上为哈耶克的感觉秩序理论提供了可经验实证的平台。尽管大多数行为经济学家并没有注意到哈耶克早期的研究,但主要思想本质上还是一致的[13]。行为经济学并不否定决策者的理性,而是否定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理性的处理方式。在行为经济学看来,应该用过程理性来代替实质理性,并通过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大脑和神经科学等的研究来揭示理性形成基础和过程,以此来更好地解释决策者的实际行为。四、结束语行为经济学在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时代还是停留在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式研究基础上,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利用实验数据、场数据和微观计量方法检验理性经济人的偏好假定,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一代的行为经济学家则开始着手进行两个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一方面,以拉宾等人为代表,寻求行为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融合,力求简化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模型,使之符合主流经济学的传播方式,比如通过偏好的时间不一致性来替代烦琐的心理学假定,就可以有效研究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另一方面,以史莱佛、格莱塞等人为代表,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同化行为经济学,比如史莱佛通过有限套利问题来调和市场有效性的论争,而格莱塞则试图在行为经济学中安置一般均衡。总的来说,大多数行为经济学家承认其研究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改进或修正,而不是革命,行为经济学的宗旨是让经济学更现实,更具解释力[14]。行为经济学批评新古典经济学脱离实际,忽视当事人现实的决策模式,从而无法有效解释经济现象。但这不等于说行为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替代范式,至少现在还不具备这种革命性影响。正如卡梅瑞(Camerer)和罗纹斯特恩(Loewenstein)所指出的,行为经济学并不全盘否定新古典经济学,因为新古典经济学通过效用最大化、均衡和效率建立了较完整的经济和非经济行为分析理论框架,并使得这种分析能够进行实证,这使得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仍然是有用的[15]。行为经济学接受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但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行为假定,由此也就动摇了其理论逻辑。尽管如此,行为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决策理论,并把该理论广泛运用到各种政治、法律和经济领域,逐步形成了比较成型的行为决策理论、行为金融学、行为宏观经济学、行为劳动市场理论、行为法律和经济学、行为政治经济学等等。特别是,行为经济学不满足自身局限于分析个体行为,而把其理论扩展到博弈和社会行为范围,形成了行为博弈论,深入研究了博弈过程中的学习、互惠、公平等问题,并通过社会偏好的构造和引入,进入到经济学最抽象的领域-福利经济学,从现有的研究看,很有可能形成行为福利经济学分支。所以,行为经济学还没有形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而且行为经济学自身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范式,在模型化方面走得非常艰难,这就给理论检验带来难题。但是,由于行为经济学动摇了经济学对理性的理解,实际上也动摇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基。无论如何调和,经济学再一次革命在所难免。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