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下载]China Economics Quarterly 中国经济研究季刊 2008年2季度

    内容:宏观经济展望:2008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0.1%;下调中国2008-2009年增长预测第3页经济政策走势将取决于宏观数据表现第8页放松政策为时过早第9页通胀形势初现曙光,但阴云未散第11页政策事项:2008年二季度人民银行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个基点第13页越南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14页中国上调油电价格对CPI影响有限第15页汶川大地震与阪神大地震对经济影响的比较第16页长期主题:为什么我们认为人民币还要继续、并加快升值?第18页中国经济会发生“后奥运衰退”么?第21页企业盈利趋势的转变第25页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29页中国经济图表第31页[/UseMoney][此贴子已经被squarekiss于2008-8-2816:16:11编辑过]squarekiss金钱+50奖励2008-8-2816:17:12

  • 传统消费_传统消费方式_传统消费与现代消费的差别

    传统消费_传统消费方式_传统消费与现代消费的差别可怜我读书少,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消费,更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消费方式,还有什么是现代消费,也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但是,没有但是1、从整个的消费结构来看,当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从传统的消费项目,比如说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向新兴的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消费领域转变,这主要包括对汽车、住房、旅游、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2、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产品。生活消费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繁衍对生活资料的消耗。生活消费按消费需要的主体又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其中通常所说的消费即是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内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两个方面。衣、食、住、行、用等的消费属于物质消费,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度假旅游以及享受服务性的消费行为都属于精神文化消费。3、消费观念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消费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消费者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也是一个人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随着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个人经济地位的改变会使价值观发生变化,消费观也会随之而改变。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形成,其形成会受到个人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个人素质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消费观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

  • 消费主义_消费主义的来源_消费主义的影响

    消费主义_消费主义的来源_消费主义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节俭已经不再是一种美德。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消费主义经济才是最为持续的经济模式,从而伴随而来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泛滥,那么消费主义究竟是什么,消费主义的来源又是什么,随着消费主义的流行,消费主义又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消费主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主义的来源:消费主义在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并继而在全球流行开来,可从如下方面找到原因。经济因素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迅速增长,由此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这使许多人都以为,社会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消费主义思想便产生出来,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产生了日益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腰包鼓了起来,这成为消费主义在中国流行开来的物质基础。政策因素随着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鼓励和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就相继出台。有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消费主义就有了更为适宜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在我国,为拉动内需,也一度有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些政策被误读为消费主义甚至浪费的依据。哲学因素消费主义的滋生蔓延,还与西方哲学思想有密切联系。西方哲学在发轫之初就与东方哲学大异其趣。在西方哲学看来,人是一种真正的“理性动物”,人类的使命就是以其体力和智力了解世界,进而征服和控制世界,成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并使其为人类服务。这种哲学思想,不是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和睦相处、互助互利的朋友关系,而是看作一种征服与被征服,剥夺与被剥夺的对立关系。表现在消费领域,它主张人类有权无限地占有和挥霍物质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所以,西方哲学思想是消费主义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一指导思想,消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市场因素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许多人对勒博的号召做出了反应——也可以说,是生产商和销售商在为消费主义推波助澜。我们面前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是,2004年国内市场手机换机周期是18个月,2005年5月份的调查显示,该周期已经缩短到1年。心态因素暴富者心态在当前国人心态中表现地比较明显。刚刚富起来的人们对财富还没有树立起正确恰当的观念,表现欲强烈,这也为消费主义的流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社会的盛行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 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国今年GDP达8.3%以上

    2009年12月07日13:22:41 来源:新华网综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发布会摄影/中国网杨佳在今天上午举行“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济蓝皮书》主编陈佳贵院长表示,中国今年GDP可达8.3%以上,明年可达9%以上。陈佳贵表示,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止跌回升、企稳向好的势头,保增长的预期目标完全会实现,预计全年的GDP增长速度可以达到8.3%以上。陈佳贵还表示,《经济蓝皮书》对明年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和指标做了预测。根据国内的预测以及判断,国内外明年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可以用“温和”二字来概括。投资、消费、出口、物价等指标都将是一个温和上涨的态势,这就决定了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是比较温和的,预计可以达到9%以上。

  • 著名大学行为经济学(金融)教案

    UCLA行为经济学教案Mini-CourseinPsychologyandEconomics-Spring,2003LeeatYarivThegoalofthismini-courseistogiveanoverviewofthestateoftheartofpsychologyandeconomics.Wewillfocusonsomeaspectsofdecisionmaking,staticanddynamic.Attachedbelowisthecourseoutlineandreadinglist.Requiredreadingsareasterisked.Talkingwithme:Pleasestopbyandtellmeaboutyourresearch!Iwillbeseatinginroom211.TentativeofficehoursareSundaysandTuesdays,14:00-16:00.Youcanalsocontactmebye-mail:lyariv@econ.ucla.edu.Requirements:Afinalexamorashortoriginalpaper,dependingonclasssizeandpreferences.CourseOutlineVeryBriefIntro–Whatisthisfieldofpsychologyandeconomics?StaticDecisionMakinga.SingleAgentDecisionMaking1.JudgmentUnderUncertainty–heuristicsindecisionmakingandconsequentialbiases.2.ProspectTheory–experimentsandtheorypartingfromexpectedutilitytheory.3.ProspectTheoryapplied–mentalaccountingandconsumerchoice.4.Anaffectionatelycontaminatedtheory?Theeffectsofemotionsandmoodsondecisionmaking.b.MultipleAgentDecisionMaking5.Fairnessanddiversityofpreferences–experimentalevidenceandsometheories.6.Diversityofcognitivesophistication–experimentsandtheoryofoneshotgamebehavior.DynamicDecisionMaking7.Thumbsupordownonexponentialdiscounting?Experimentalevidenceonintertemporalchoicesandcorrespondingtheories.8.Formingbeliefs–cognitivedissonanceandconfirmatorybias.9.Learning-Reinforcementlearningandcase-baseddecisiontheory2ReadingListRecommendedBooks·Kahneman,D.,Slovic,P.andTversky,A.(Eds.)[1982],Judgmentunderuncertainty:Heuristicsandbiase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Thaler,R.H.[1992],TheWinner’sCurse:ParadoxesandAnomaliesofEconomicLife,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JudgmentUnderUncertainty·*Tversky,A.andKahneman,D.[1974],“JudgmentunderUncertainty:HeuristicsandBiases,”Science,pp.1124-1131(JSTOR).·Kahneman,D.,Slovic,P.andTversky,A.(Eds.)[1982],Judgmentunderuncertainty:Heuristicsandbiase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2.ProspectTheory·*Kahneman,D.andTversky,A.[1979],“ProspectTheory:AnAnalysisofDecisionUnderRisk,”Econometrica,47(2),pp.263-291(JSTOR).·*Tversky,A.andKahneman,D.[1992],“AdvancesinProspectTheory:CumulativeRepresentationofUncertainty,”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5,pp.297-323.·Harbaugh,B.,Krause,K.,andVesterlund,L.[2003],“ProspectTheoryinChoiceandPricingTasks,”mimeo(availableat:http://www.pitt.edu/~vester/PTChoicePrice.pdf).3.ApplicationsofProspectTheory–MentalAccountingandConsumerChoice·Plott,C.R.andZeiler,K.[2003],“TheWillingnesstoPay/WIllingnesstoAcceptGap,the"EndowmentEffect,"SubjectMisconceptionsandExperimentalProceduresforElicitingValuations,”mimeo(availableat:http://research.cassel.ucla.edu/charlieplott.PDF).·Thaler,R.H.[1994],QuasiRationalEconomics,RusselSageFoundation/NewYork,chapters1-3.·Thaler,R.H.,Kahneman,D.,Knetch,J.[1992],“TheEndowmentEffect,LossAversion,andStatusQuoBias,”TheWinner’sCurse,NewYork:FreePress.3·*Thaler,R.H.[1992],“Savings,Fungibility,andMentalAccounts,”TheWinner’sCurse,NewYork:FreePress.4.EmotionsandEconomicTheory·Isen,A.M.,“PositiveAffectandDecisionMaking.”InLewis,M.andHaviland,J.M.(Eds.),HandbookofEmotions,NY:Guilford.·JohnsonandTversky[1983],“Affect,Generalization,andThePerceptionofRisk,”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Fairness·*Fehr,E.andSchmidt,K.M.[1999],“ATheoryofFairness,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14,pages817-868(originalversionavailableat:http://www.iew.unizh.ch/wp/iewwp004.pdf).·*Levine,D.K.[1998],“ModelingAltruismandSpitefulnessinExperiments,”ReviewofEconomicDynamics,vol.1,pages593-622.·*Rabin,M.[1993],“IncorporatingFairnessintoGameTheoryandEconomics,"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3,pages1281-1302(JSTOR).·*Thaler,R.H.[1994],QuasiRationalEconomics,RusselSageFoundation/NewYork,chapters10and11.6.CognitiveHierarchies·*Camerer,C.,Ho,T.,andChong,J.[2002],“ACognitiveHierarchyTheoryofOne-shotGames.”Mimeo(availableat:http://research.cassel.ucla.edu/ColinCamerer.pdf)·*Costa-Gomes,M.,Crawford,V.P.,andBroseta,B.[2001],“CognitionandBehaviorinNormal-FormGames:AnExperimentalStudy,”Econometrica,Vol.69,pages1193-1235(availableat:http://weber.ucsd.edu/~vcrawfor/).·Nagel,R.[1995],“UnravelinginGuessingGames:AnExperimentalStudy,”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5,No.5,pages1313-1326(JSTOR).47.IntertemporalChoice–ExperimentsandTheory·Frederick,S.,Loewenstein,G.andO'Donoghue,T.[2003],“TimeDiscountingandTimePreferenceACriticalReview”,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forthcoming(availableat:http://sds.hss.cmu.edu/faculty/Loewenstein/downloads/FredLoewOD.pdf).·Laibson,D.[1997],“GoldenEggsandHyperbolicDiscounting,”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12,No.2,pages443-478(JSTOR).·*Lowenstein,G.andThaler,R.H.[1989],“Anomalies:IntertemporalChoic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Vol.3,No.4,pages181-193(JSTOR).·Prelec,D.andLoewenstein.G.[1998],“TheRedandTheBlack:MentalAccountingofSavingsandDebt,”MarketingScience,Vol.17,No.4,pages4-28.·*Thaler,R.H.,Kahneman,D.,Knetch,J.[1992],“IntertemporalChoice,”TheWinner’sCurse,NewYork:FreePress.8.FormingBeliefs·*Rabin,M.andSchrag,J.L.[1999],“FirstImpressionsMatter:AModelofConfirmatoryBia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pages37-82.·Akerlof,G.A.andKranton,R.E.[1998],“EconomicsandIdentity,”mimeo.·Akerlof,G.A.andDickens,W.T.[1982],“TheEconomicConsequencesofCognitiveDissonance,”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pages307-319.·Koszegi,B.[1999],“EgoUtility,Overconfidence,andTaskChoice,”mimeo(availableathttp://emlab.berkeley.edu/users/botond/overconf.pdf).·Yariv,L.[2001],“BelieveandLetBelieve:AxiomaticFoundationsforBeliefDependentUtilityFunctionals,”mimeo(availableat:http://www.econ.ucla.edu/lyariv/papers/Believe_axioms.pdf)·*Yariv,L.[2002],“I'llSeeItWhenIBelieveIt:ASimpleModelofCognitiveConsistency,”mimeo(availableat:http://www.econ.ucla.edu/lyariv/papers/Believe.pdf).9.LearningReinforcementLearning·Camerer,C.andHo,T.[1999],“ExperienceWeightedAttraction(EWA)LearninginNormal-FormGames,”Econometrica,Vol.67,pages827-874.·*Erev,I.andRoth,A.E.[1998],“Predictinghowpeopleplaygames:Reinforcementlearninginexperimentalgameswithunique,mixedstrategyequilibria,”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8,No.4,pages848-881.(availableat: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aroth/papers/AER884.pdf).·Roth,A.E.andErev,I.[1995],“LearninginExtensive-FormGames:ExperimentalDataandSimpleDynamicModelsintheIntermediateTerm,”GamesandEconomicBehavior,SpecialIssue:NobelSymposium,Vol.8,pages164-212(availableat: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aroth/papers/liefg.pdf).Case-BasedDecisionTheory·Gilboa,I.andSchmeidler,D.[1995],“Case-BasedDecisionTheory,”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10,pp.605-639(JSTOR).·Gilboa,I.andSchmeidler,D.[2001],ATheoryofCase-BasedDecision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717:04:54编辑过]

  • 消费升级_中国三次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_中国三次消费升级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就是消费升级,改革开放三十年代的时代变迁,中国基本上经历三次消费升级,现在消费升级仍在继续。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结构决定着产品总供给结构,总需求结构决定着消费结构;同时产品总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结构和总需求结构。通过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再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集中体现着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中国三次消费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1)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此时,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这一转变对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强烈的拉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第一轮经济增长。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2)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的前期,“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新三件” (冰箱、彩电、洗衣机)分别是温饱和小康时期的标志性消费品,作为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后期阶段的消费特点是: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 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大容量冰箱、空调器、微波炉、影碟机、摄像机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这一转变对电子、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动了第二轮经济增长。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3)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正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 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尤其是与IT 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联系的消费增长最为迅速。

  • 行为经济学作业

    今天开始写行为经济学作业

  • 消费规划_消费规划是什么_怎么做消费规划

    消费规划_消费规划是什么_怎么做消费规划日常生活中,消费使我们一种重要的行为,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对消费进行规划,那么消费规划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做这个消费规划呢?消费规划:说得通俗一些,大到个人购房置地,小到吃饭穿衣,一切与花钱消费有关的事项都可以归人消费规划的范围;说得专业一些,消费规划是对个人、家庭的消费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使个人、家庭在整个生活过程中保持消费资源的财务收支平衡,最终达到终身的财务安全、自主、自由的过程。消费规划方法:第一个方法:把某一消费品或某一类消费品的发展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在一定范围的消费水平特别低,并且该范围的生产前景中存在着发展的可能时,这个方法基本上是可行的,当然,很难预示出在此情况下制定出的原则是否受到社会的普遍同意。因此,这种预测消费的办法尽管在实践中经常运用,但应非常小心地使用,特别是预测涉及高级需求时。[1]第二种方法:广泛地研究消费发展趋势及形成消费的各种因素和生产发展的可能性。研究中应注意许多经济的、技术的、人口的、社会的等等因素。从研究中找出联系和规律性,据此预测出消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制定出一定的消费纲领来。在确定影响消费的诸因素时,在进行各种消费预测时,都可以运用这两个方法。

  • [转帖]有限理性”与经济生活中的人-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有限理性”与经济生活中的人“有限理性”与经济生活中的人——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陈小新传统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之上的,这一假设实际上包含了3个部分的含义:一是“理性人”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关于目标问题的全部信息;二是“理性人”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三是上述判断过程及根据判断结果采取行动的过程不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正在不断修正上述假设,例如信息经济学就否定了上述第1个假设,即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信息的完全可获得性往往是难以实现的。而卡尼曼的理论则是对上述第3个假设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的相关实验中,信息是完全的(受试验者了解全部收益及其相关的概率信息),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而言也是简单的(求收益或损失的期望值),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断并根据判断采取行动(即进行方案选择)时,人的心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比较》第十三辑“前沿”栏目中刊载的卡尼曼的文章——“有限理性的图谱: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可算是一篇比较完整地介绍其理论的综述性文章,比较整体性地介绍了前景理论、框架效应、性质替代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植根于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是有生命力的。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常听到的一种批评意见是:现代经济学过分注重数学的严密性,脱离了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于经济学变成了当代的玄学。这种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另一方面,不依靠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就会停留在表面化的议论层面上。而通过实验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果,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出严格的、并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将是一种更好的方式。而对于组成经济环境最小单位的人及其心理行为进行实验并加以理论研究可能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经济环境的微观结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经济系统的诸多宏观现象。初次接触卡尼曼的理论可能会觉得其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该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能找到应用,比较常见的是在金融领域,但笔者在项目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论的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等产生影响,而项目的管理人员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对有关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产生影响,表现在:(1)往往不愿接受以适当调整项目早期阶段计划(如进度延迟或成本增加)的代价来换取对整个项目而言可能是有利的措施,从而增加未来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当由于风险事件的发生需要在项目各个要素(如进度、成本、质量等)之间进行权衡时,一般更倾向于保证比较“显而易见”的要素(如进度、成本等),而以牺牲比较“隐蔽”的要素(如质量)作为代价。而恰恰是项目质量等要素有可能对整个项目的绩效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保证进度和成本而牺牲质量将增大项目未来的风险。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在不同的前提下对风险的偏好是不同的,即在“获利”前提下是“风险厌恶者”,而在“损失”前提下是“风险偏好者”。我们可以根据该理论得出一个推论,即在“确定性较大但损失值较小”与“确定性较小但损失值较大”之间,人们通常会选择后者(即“对可能损失的风险偏好”行为)。这一推论可以用来解释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行为方式:(1)当需要在“调整当前阶段的计划以换取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尽可能维持现有计划但未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时,尽管调整目前计划可能减少整个项目的整体损失,但调整当前的计划所带来的损失(包括进度、资金等)是立即反映出来的,其确定性相对较大,而其带来的潜在利益则在未来才可能体现,并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一般会选择“尽可能维持现有计划”,即使这意味着增加整个项目在未来遭受更大损失的可能性。(2)当需要在“延迟进度、增加成本但保证质量”和“尽可能减少进度延迟与成本增加但降低质量”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时,即使质量的降低对项目的影响大于进度的延迟和成本的增加,但进度延迟和/或成本增加是立即反映在当前的项目绩效中的,而质量的降低只可能在未来对项目绩效产生影响,因此也往往选择后者。经济生活是由无数的个体的人的行为构成的,人与计算机不同的最显著的方面就是人的行为并不是严格按照理性原则行事的,众多的基于心理因素的行为产生了一些似乎难以用理性来解释的经济现象(笔者在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当分析中小企业贷款履约行为与其主要经营指标的关系时,也发现如果不引入企业领导人的心理因素,对某些实证分析结果就难以解释)。也许可以用物理学的发展作一个比喻,当物理学发现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不再遵循经典力学的决定论原理时,一些似乎难以解释的物理现象就变得清晰明了;同样,当经济学开始研究构成经济世界的基本单元——人的那些不遵循完全理性原则的行为时,也许我们所面临的许多经济现象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本贴转自www.bijiao.org

  • 低碳消费_低碳消费意义_低碳消费的基本特征

    低碳消费_低碳消费意义_低碳消费的基本特征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损害,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ZF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人类活动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低碳消费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对中国来说,低碳经济意义更为重要。第一,直接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第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对煤炭依赖很重,煤炭是高碳能源,我国70%的能源依靠煤炭,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直接相关我国污染问题,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来自于燃煤,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控制温室气体,对控制污染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