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011 0

农村金融与公共物品和服务:什么对小农户最重要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6.86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要:在发展中国家,对小农户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稳定和有利的经济环境,这使他们能够将农业固有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以衡量的风险,减少和分散这些风险,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进而通过提高获利能力来扩大其经营。**持续地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对创造这样一种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农村金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帮助小农户战胜贫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农户的经营是否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在中国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小农户大大地受益于**持续地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以及增进的刺激。然而,尽管有这些重大成就,中国仍然存在着数百万的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因此,中国**面临的挑战是,要以一种穷人易于获得的方式,以及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获利性的供应链,把他们与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联系在一起,持续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农户,公共物品,减贫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私人激励有了很大的增进,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减少贫困的进展是惊人的,但也是不平衡的。然而,收入差距扩大了。如果按美元来划分贫困线,中国在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减少的贫困人口约为4亿人。减少贫困仍然是**的优先目标。20世纪90年代,为了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中国**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基于实施这项计划的经验教训,中国**随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也很关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农村地区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0.24上升到1999年的0.35。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东部地区几乎是西部地区的两倍。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现在大约0.4的基尼系数与美国差不多,接近于东亚的平均水平。
  一、持续投资于公共物品和服务是关键
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农村金融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方面,关键取决于**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农业绩效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什么?从笔者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的认识是,**持续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是最重要的政策。为什么**持续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会如此重要呢?因为这种持续的政策承诺创造了一种稳定的支持性的环境。以下这些对于农村居民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将农业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度量的风险;(2)减少和分散这些风险;(3)减少经营活动的交易成本;(4)从而使他们能够扩大他们的业务。
  农村金融本身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小农户的经营活动是高风险并且是低生产率的,因此无利可图。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即使抵押品是足够的,因为由不利的价格和天气变化而产生的经营风险与经营规模高度相关,以至于违约的可能性几乎是难以克服的。”换言之,许多小农户之所以不能获得足够的信贷,是因为他们被低生产率、高风险职业和低预期回报所困。如果农村金融要想有效地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那么就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二、怎样打破小农户低生产率、高风险和低收益的恶性循环
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小农户仍然被束缚于这些低回报的职业。打破这些束缚需要通过使小农户融入不断发展的、有利可图的市场并从中受益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对于东亚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小农户来说,这样的束缚已经被打破。例如,1979年以来中国的东部地区;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均在20世纪60-80年代)。它们是怎么做的呢?所有这些国家的**都大力投资于小农农业。例如,投资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创造了一个可以让小农农业繁荣和盈利的经营环境。与之相反,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做法是通过定价、营销、外汇和贸易政策对小农农业征收重税,这些政策不但使小农户人口无法脱贫,而且恶化了他们总体的发展前景。大量的文献讨论了鼓励这种税收安排的早期错误的发展理论,例如,普雷比什一辛格(Prebisch-Singer)、刘易斯(Lewis)、霍希曼(Hirschman)、艾彻和斯塔兹(Eicher&Staatz)等人的研究。在由这种反小农户发展的战略造就的不利环境中,补贴贷款项目可能对帮助小农户的作用甚微。在过去的50年中(差不多是20世纪下半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专注于这个问题的症状——农村金融的短缺——而不是症状的原因,特别是使小农农业无利可图的不利的政策和商业环境。不难想像,由于腐败盛行,这些补贴贷款项目大多使富农获益。这种痛苦的经历清楚地表明,一个总体上支持和激励的环境是多么重要。
    三、公共物品和服务如何能打破低生产率和小农贫困的恶性循环
通过共同创造一个稳定和机会的支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农户能够扩大他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些经营活动是有利可图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能够打破低生产率和贫困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对于小农户而言,有四个层面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
    (1)经济层面——宏观经济和政治稳定,维护法律和秩序,履行合同和食品安全。
  (2)农业部门——公共基础设施,包括营销体系、水资源的储运、研究和推广、最新市场信息的传播。
  (3)单个农场/农户——保障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市场运行的竞争规则和良好的市场准入途径,管理商会的各种规则,这些商会可以提高单个农场/农户的谈判力量,增加他们的市场知识,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4)对个人,特别是穷人提供的农业和非农工作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使他们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
  通过创造这样一种环境,**能够使小农户从超市革命中获益。超市革命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供应链的存在,超市直接和农民签订合同,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使他们与不断发展的城市经济融为一体。人们期望城市化加速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并且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这种直接签约可以大大缓解农村金融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后者经常瓦解小农开发市场机会的能力。然而,即使在那些更偏远的地区不存在供应链,持续投资并提供这类公共物品和服务也可能把那些潜在移民的人力资本输送到前景更好的需求中心。在某种程度上,移民汇款回家,会缓解他们家乡的金融约束。
  四、消除今日中国农村金融约束的最优途径是什么?
  中国在1986年实施信贷补贴的“政策性贷款”,这个做法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些贷款被分配给了“政治上重要的企业和高收入的居民户,而还款率只有50%左右。”这个让人失望的绩效是与过去50年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补贴信贷的经验相类似的。这种经验告诉我们:单独推行增加廉价信贷供给是无效的,甚至是反生产性的,因为这种方式没有指向农村金融稀缺的根本问题。众所周知,造成农村金融稀缺的主要问题是:
    (1)不利的政策和商业环境使得大多数小农农业无利可图。
  (2)风险的协变性使得小农农业没有保障。
  (3)基础设施差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使得多数小农户无法分散和减少风险。
  (4)缺少抵押担保导致正规银行对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不感兴趣。
  这些问题造成了对广大农业人口信用评价过低,据估计有2.28亿人(2008年)被拒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大门之外,尤其是中长期贷款。1976年由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发起的微观金融革命是一个大胆的创造,它通过由集体提供担保来取代抵押的方式帮助穷人。这些小额信贷银行无疑帮助了最穷困的人,这些银行的发展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不幸的是,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这些业务实际上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微观金融体制实际上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减少了贫困。”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也发现,金融服务对于那些缺少“教育、市场和其他基本服务”的贫困农户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对于千百万小农户来说,帮助他们减少贫穷、增加收入和提高信用的真正有效的途径是直接消除基本的结构问题,创造广泛的经济增长。这就是**投资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理由之所在。举例来说,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和贸易环境被公认为是一个“对金融中介发展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五、结论
中国**应该继续把重点放在投资和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上,将此作为帮助小农户和农村贫困人口战胜贫困的主要方式。这个重点会创造出一个稳定、支持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小农农业和其他农业活动的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对于**干预来说,特别重要的领域有:
    (1)促进市场的竞争性。
  (2)通过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系统进入这些市场。
  (3)建立并发挥生产者商会的作用,以此提高厂商的议价能力,降低其交易成本。
  (4)传播公共市场信息。
  (5)合同的执行。
  (6)确保安全行使其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
  距离需求不断增长的中心区域较近的地区,**应该帮助小农户成功地融入供应链,服务于不断发展的超市体系。在较偏远的地区,重点应当放在开发儿童和处于黄金工作年龄的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上,这样,这些年轻人就可以通过外出打工和汇款帮助他们的家人。中国和其他地区的经验已经清楚地表明,提供补贴信贷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补贴贷款最终总是落在地方精英手里,并被看做是**的赠予,因此很少有人偿还。农村地区的金融稀缺只是深层次结构问题的表象,这些深层次的结构问题才是造成小农农业高风险、低生产率、低盈利的原因。**干预应当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而不是金融稀缺的表象。重要的是,尽管小额信贷由于捐助者和**而流行起来,并存在了较长时间,但是它还没有能够带来经济高增长和大规模减贫。
    [作者简介]伊莎贝尔·撒考克(Isabelle Tsakok),女,美国人,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作者:伊莎贝尔·撒考克 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农村金融 公共物品 最重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Hirschman 服务 农村金融 农户 物品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braveheart_1987 + 20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