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hinkache
5172 50

【转载】毕业后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思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9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6 个
通用积分
7.3869
学术水平
15 点
热心指数
15 点
信用等级
15 点
经验
209 点
帖子
14
精华
0
在线时间
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7
最后登录
2024-2-1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原文由本人发表于未名BBS,略有改动。转载请注明,引用请见末尾参考著作。】


本文内容:

       一、生产循环

       二、供需关系

       三、从微观到宏观

       四、市场竞争

       五、菲利普斯曲线

       六、后记


一、生产循环

       生产行为是周期循环进行的,有生产周期,有会计周期。会计处理可以把生产周期调整成会计周期,从而方便统计和比较。例如一次性收三年的费用,可以分到三年中,每年确认1/3。对固定资产折旧、对长期费用摊销的出发点也是相同的。会计处理的经济意义在于把收入和成本做了平滑处理,从而对利润也做了平滑处理。这样每个会计周期得到的营业利润是平均利润,判断企业如果维持当前经营状况的话能否长期营利。

       明确生产周期也就明确了时间概念。讨论一个生产周期内的供需情况,就等于讨论了所有周期的供需情况。供需情况发生变化,也是比较两个周期之间的变化。用平均利润作为判断依据,借用了会计学的思想,摒弃了边际利润的分析方法。会计学从理论到实务都有成熟的体系,并且在市场实践中广泛采用。市场上都看营业利润,谁会用边际利润作出生产决策呢?这只是经济学家们想出来的东西。


二、供需关系

       这里的供给和需求都指的是一个周期内,一般是一个会计周期,例如一年。明确了时间周期,供给和需求也就不必均衡。这个周期供不应求,可以下个周期补回来,于是两个周期之间便有了波动,可以讨论供需的移动。这关系到生产循环是否稳定。

       供需逻辑应该表示如下:

图1 供需关系.png

       【图1 供需关系】




       为什么是这样呢?实际上这是从下面这副图抽出来的:


图2 生产链供需关系.png


       【图2 生产链供需关系】




       那么这个供需关系有什么含义呢?

       1、在二维平面上,供给曲线和需求量决定一个点,需求曲线和供给量决定一个点。价格是统一的,但供给量和需求量可以不均衡。左侧需求者需求量增加,在右边体现为需求曲线上移。此时如果供给量不变,那么市场价格就会升高,供给者利润增加。其他的情形同理。

       2、每个周期内需求量、供给量都要“维持现状”。上个周期需求多少,供给多少,这个周期也要如此。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讨论变化了多少。对于供给和需求如何从0增长到现在的水平,这要结合生产循环来讨论,就不展开了。

       3、需求者面对供给曲线,是客观的;供给者面对需求曲线,也是客观的。他人的主观是本人的客观。无论供给者还是需求者,所有人面对的都是市场的客观。所以效用理论也用不着,因为效用是主观的。

       我想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生产者决策这个章节的时候,都曾想过“把产品的需求曲线和成本的供给曲线放在一起不就得了吗?”这是符合直觉的思路,至少我这么想过。但是在当时的理解程度下,这个思路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明确周期概念,

       2、没有供需逻辑支持。

       3、在均衡思想下,自然会把注意力放在曲线交点上。而交点处的含义是利润为0,企业无法维持经营,所以这个模型看上去没什么意义。现在我们知道了,市场产量是在这个交点的左边,并没有什么均衡可言。

       自己本身的逻辑没有根,老师再告诉你“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产决策是基于边际利润”的时候,相信课本就是自然的了。我当时也是这样。


三、从微观到宏观

       把所有生产者的供给、需求加总,上游供给和下游需求相抵消,只剩下劳动力供给和最终产品需求。再补全左右段的供需曲线,可以得到宏观模型:


图3 宏观市场.png


       【图3 宏观市场】




       那么资本哪去了呢?在稳定生产循环中,资本是不变的,每个生产周期中消耗多少就补充多少。补充多了就增长,消耗多了就衰退,这又涉及到对生产循环的理解。至于新增投资,利息收入,进出口等情形,也不展开了。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

       1、曲线交点是完全就业点,在这一点上所有投资者的利润为0。是不是有点像共产主义?但是稳定降低失业率的手段肯定不能是剥夺投资者的利润。我想这个含义应当是有足够先进的管理手段,使得市场信息充分公开,利润率趋向于0。

       2、市场总收入被分为投资收入、劳动收入两部分,对应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市场经济要求两者合作,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是利润率太高的话会加速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不好的。我认为这是区分资本家和企业家的标准。

       3、所有生产的价值最终都来源于人的劳动。劳动最光荣。

       经济学本不分微观、宏观,因为假设不一致,才分了微观、宏观。上面的推导是自然的,微观宏观假设一致。基于这些结论,我认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宏观的问题,研究如何制定政策。微观层面的问题,应当是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甚至于是心理学和玄学。

       我记得宏观经济学里有个长期供需模型,认为长期供给是一条竖线。这个模型算是摸到了门的一半。


四、市场竞争

       如果市场充分竞争,进入和退出都没有摩擦,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单纯的利润之争。对于相同产品的企业来说,产品售价相同,就是成本之争。假设企业甲成本最低为p1,企业乙成本次低为p2,那么甲只需把产品价格降低到p1和p2之间,就可以独占全部市场份额,因为其竞争对手都无法获得利润。成熟的市场格局应当是一家企业占有全部市场份额,并且维持低价以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我称这种情况为薄利多销。薄利是相对垄断利润而言的。

       薄利不同于垄断。垄断往往是因为进入市场存在较大摩擦,例如市场准入制度,从而使垄断企业能够制定较高的市场价格,降低产量,以获取垄断利润。薄利则不然,因为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没有摩擦,所以虽然一家企业独占了市场份额,但还是要保持低价。这对于社会来说是好的,因为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使用较多的产品。这是成熟市场的格局,也应当是政府调控的目标。

       技术垄断也可以带来高利润。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垄断会慢慢被打破。所以存在技术垄断的行业可以认为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这种情况下企业积累垄断利润有利于自己发展。随着技术的成熟,垄断被打破,参与企业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价格战,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纷纷倒闭,最终演变为少数企业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局面。现实当然和理论有区别。有些行业没有技术壁垒也存在垄断,有些行业技术垄断很多年也没有竞争对手。从一枝独秀,到百家争鸣,再到一家独大,市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知道了不同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调控的目标是什么,就知道问题在哪里,怎么解决。


五、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了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Phillips,1958)。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在讨论中用通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后来的研究也基本都采用通胀率——失业率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要想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就要理解菲利普斯曲线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以及用通胀率替换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否合理。

       在经济复苏的时候,企业要招更多的人,就要提高工资水平以和其他企业竞争,表现为名义工资上升、失业率下降的负相关性。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假设企业要裁员20%,那么管理层会降低所有人工资,让员工随机离职20%吗?显然不会。管理层会维持工资水平,裁掉特定的20%。所以在经济衰退周期中,工资水平会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所谓的刚性。因此从逻辑上来看,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应该存在下面的关系:


图4 菲利普斯曲线.png


       【图4 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长期通货膨胀稳定,那么通胀预期稳定,右侧水平段的名义工资增长率大约等于长期通货膨胀率,表现实际工资刚性。这一点是研究了美国1984-2017年菲利普斯曲线之后发现的,名义工资增长率和长期通胀率在2.5%左右,如图5所示:


图5 美国1984-2017菲利普斯曲线.png


     【图5 美国1984-2017年菲利普斯曲线】



       拐点处的失业率是稳定经济循环能够保持的最低失业率,再低就意味着必须有经济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左侧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的负相关性,不是名义工资水平和失业率存在负相关性。例如第一年平均工资水平是5000元/月,失业率5.5%;第二年提高到5500元每月,名义工资增长率10%,失业率下降到3%。如果第三年工资水平维持5500每月,失业率会维持3%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工资水平维持在5500每月,但是失业率会回升到5.5%,甚至更高。如果第三年想要维持3%的失业率,工资水平需要再增加10%,也就是提高到6050每月。提高工资水平对于企业来增加了成本,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提高工资。这是失业率不可能长期维持低位的逻辑,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用通胀率替换名义工资增长率是不合理的,或者说替换之后菲利普斯曲线就不成立了,因为通胀率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跟企业的利润率没有必然联系。成本和收入都有通胀,利润率等于没变。如果研究美国1984-2017年通胀率和失业率,就看不出来什么长期的规律:


图6 美国1984-2017年通胀率-失业率曲线.png

       【图6 美国1984-2017年通胀率-失业率曲线】


六、后记

       本文讨论的不是很细致,不过大体把我的思路写了出来。这些思考并不符合目前经济学研究的潮流,都是定性的分析,没有定量计算,没有酷炫的模型,也没有参考什么文献。我写过几篇文章投期刊,都没有中,也就算了,反正不吃这碗饭。写了一本书《基于利润的市场逻辑》,用自认为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论体系讲清楚。内容不多,也没什么意思,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后面还有什么可以思考的问题,已知的成果能不能套用到我的体系当中,我还没有细想。能把上面这些东西想明白,有一个自洽的逻辑体系,我已经挺满足了。


       手上还有几十本出版社的赠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索书,注明称呼、地址、联系电话,非偏远地区包邮。送完即止。




参考著作:王一蕤,《基于利润的市场逻辑》,山西经济出版社,201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 济学原理 经济学 Phillips 山西经济出版社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100 + 100 精彩帖子
1993110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thinkache 发表于 2020-11-11 17:07: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要保存草稿怎么给发表了???那就这样吧。

使用道具

藤椅
clm0600 发表于 2020-11-11 18:04: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问根据你的理论,你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有什么指导性的建议?
比如说,人们需要改进点儿什么,加强点儿什么,避免点儿什么?

使用道具

板凳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11 18:57: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需求者面对供给曲线,是客观的;供给者面对需求曲线,也是客观的。他人的主观是本人的客观。无论供给者还是需求者,所有人面对的都是市场的客观。所以效用理论也用不着,因为效用是主观的。


主流经济学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我就是看不懂。它的图形也很简单,定义也很简单,我就是看不懂。

使用道具

报纸
thinkache 发表于 2020-11-11 22:07: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20-11-11 18:04
请问根据你的理论,你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有什么指导性的建议?
比如说,人们需要改进点儿什 ...
文中三、四段有一些讨论。第五段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认识,也可以看出经济稳定的可能区间。不过我没有兴趣在论坛上深入讨论这些问题。政策建议需要有理论支持,理论基础不同导致意识形态不同。我讲的是理论基础,当然可以上升到政策建议的高度。但是抛开理论基础谈政策,就不在一个跑道上。也有篇幅原因,我删了几段才发出来的。

使用道具

地板
thinkache 发表于 2020-11-11 22:1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11 18:57
主流经济学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我就是看不懂。它的图形也很简单,定义也很简单,我就是看不懂 ...
谢谢支持。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0-11-12 10:40: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概念迷宫,应该把它拆除掉。

使用道具

8
thinkache 发表于 2020-11-12 11:05: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您说的很对。我前半本书都在讨论生产循环与产品货币交换,用的是“生产量”、“消耗量”的概念,不仅关心生产效率,也关心消耗速度。生产与消耗不依赖于市场,是比供给、需求更基本的概念。西方经济学从供需开始,逻辑基础就不扎实,自然要依赖各种假设。本文把我的供需逻辑提出来,指出与西方经济学不同之处,供大家对比。第一部分解释了生产循环的思想,对理解后文有帮助。详细讨论的话一两句说不完,有兴趣的话可见我的文章:
生产循环: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71047
货币发行: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18730
产品交换与价格: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935519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1-12 11:24: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想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生产者决策这个章节的时候,都曾想过“把产品的需求曲线和成本的供给曲线放在一起不就得了吗?”
+++++++++++++++
这位同学:
在实际中没有意识到产品的销售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吗?
供给方要想供给(完成销售)是不是必须按需求来?否则怎么会完成?

使用道具

10
thinkache 发表于 2020-11-12 11:36: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1-12 11:24
我想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生产者决策这个章节的时候,都曾想过“把产品的需求曲线和成本的供给曲线放在一起不 ...
一、没太看明白您的意思。我这句话指的基于生产者视角,看下游对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上游对成本的供给曲线。您说的产品的销售供给曲线,是基于下游消费者视角来看的。
如果您说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一个递减,一个递增,不重合。
如果您说的是产品的供给曲线和成本的供给曲线重合,也不一样。

二、您说的对,文中模型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在供给者视角下,供给量用一条竖直线表示,也可以理解为销售任务的刚性约束。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