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jxjiang
1408 3

陈志武:国有经济唱主角 国富转变为民富只能是愿望 [推广有奖]

  • 2关注
  • 97粉丝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6
论坛币
141568 个
通用积分
20904.7997
学术水平
1951 点
热心指数
1960 点
信用等级
1812 点
经验
16635 点
帖子
28795
精华
4
在线时间
104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20
最后登录
2024-6-25

高级学术勋章 20周年荣誉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过去30年,国有制体系确实让**调动资源很容易,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发展到现在,也有很多弊端。比如,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从1950年代初的69%直线下降到最近的35%。相对应的是**开支增长,1952年时,**消费相当于GDP的16%,到最近则上升到30%左右,翻了一番。过去60年,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直线下降,而**开支的比重直线上升。这两种趋势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期间,都没改变。
        1978年,国家财政税收相当于3.3亿城镇居民当年可支配收入。那时是全能**时期,城市人的工作、教育、医疗、退休、养老、住房等,都由国家包办。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到1994年、199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1.5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规模在改革开放第一期减少了一半。
        而1995年的税收体制改革,直接效果是使**从国民收入中拿到的比重大规模回升。到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上升到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收入,比1978年还大。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冲击,**在开支和投资方面支出增加,再次使**规模上升。1978年的国家财政税收等于当年8.5亿农民的纯收入;1996年时,相当于3.8亿农民的纯收入;到2007年这个数字是12.3亿。
        许多人会说,**得到财政税收及财产性收入,不是在给民生做很多投入吗?不是为了共同富裕吗?一些经济学家说,征税是现代国家转移支付的手段,即所谓“第二次分配”。但实际情况可能跟理想相差很远,当财政预算是暗箱操作时,靠什么保证第二次分配真正实现,分配到你希望的对象和项目上?
         2007年,巴西**在医疗卫生这一项上就花了GDP的10.4%,而中国在医疗卫生、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三个项目上的开支仅花了GDP的2.4%。巴西**的教育开支相当于GDP的5.4%,而我们不到3%。所以,那些“第二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理念,并没有被中国的数据支持。
        另外,尽管1970年代、1980年代苏联的高科技发展跟美国军事发展基本相当,但我们今天生活中用到的各种科技,特别是跟生产力、生活有关的技术,没有哪一项是苏联当年留下来的。因为那些离民生太远,离重污染、重资源的消耗性工业太近。而之所以国有经济、国家主导型经济都偏爱重工业,轻视民生类行业,是因为制度激励安排会逼着官员们按某种方式去做决策。相比之下,如果整个社会的主要资产和国民收入由老百姓决定怎么花、怎么使用,由此产生的需求结构会更侧重消费品和民生服务品,看淡工业品。
        归根结底,只要国有经济唱主角的局面不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就不可能改变,从国富转变为民富也只能是一种愿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有经济 陈志武 唱主角 可支配收入 财政税收 陈志武 愿望 国有经济 唱主角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xieshuangqing + 1 补偿
admin + 1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威望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lchcup 发表于 2011-2-11 15:06: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呀,民富才是目标,而非国富民穷

使用道具

藤椅
jyscb 发表于 2011-2-12 10:33: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以民富或国富(为少数人的财路铺路)为目标,ZF和民众都不见得有共识,不见得目标是一致的

使用道具

板凳
chanmian1 发表于 2011-2-12 15:46: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那经济增长到底有什么好处,是一直这样增长下去还是稳定,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能决定的就决定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