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华人入会院士(Fellows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虽名为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但这不是一个只做计量的组织,而是汇聚着全球范围内各领域最顶尖的经济学家。这一组织实际相当于世界经济学会,每年评选10几到20几位学者当选学会院士,囊括了绝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克拉克奖得主。)
华人学会院士名单(截至2019年,按当选年份排序)
刘大中Ta-Chung Liu(1965)
邹至庄Gregory Chi-Chong Chow(1967)
刘遵义Lawrence Juen-yee Lau(1976)
李龙飞Lung-Fei Lee(1990)
萧政Cheng Hsiao(1996)
罗闻全Andrew Wen-Chuan Lo(2002)
陈晓红(2007)
洪瀚(2009)
周林(2009)
蔡洪滨(2011)
周恕弘Soo Hong Chew(2011)
钱颖一(2012)
白聚山(2013)
张俊森(2013)
赛琳娜•吴Senera Ng(2015)
查涛(2017)
方汉明(2018)
洪永淼(2018)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名单
(黄颜色部分为以上华人学者)
开始介绍之前声明一下,正如开篇所言,他们是学术成果在全球经济学界受认可程度最高的华人经济学家,受认可程度最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学术研究的影响力最大。
我国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很多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学思想,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了解恐怕也是名单里很多人所不能及的。
但国内的经济学研究与世界全面接轨是最近30年才逐步发生的事情,时代没有给他们向世界更好地展示其学术造诣的机会,自然也就没能在国际上得到最高程度的认可。
吴敬琏如果晚出生个二三十年,杨小凯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们的伟大思想将更有机会得到全世界的瞩目。当然,还有张培刚,如果Pei kang Chang没有经历博士毕业回国后的那些悲惨遭遇,恐怕他会是首位当选学会院士的中国人吧。
从研究领域来看:
早期入选学会院士的华人经济学家,几乎清一色做计量,毕竟华人数学好,在计量领域更容易登堂入室。这个名单的前8位,除了刘遵义和罗闻全,全做计量。全部18位中也有整整一半的研究领域是计量。
直到现在,计量仍然是经济学研究中华人学者做的最好的领域。
其余领域比较平均,微观理论,行为经济,制度经济,经济增长,应用微观,宏观经济,金融,每个方向1-2位。
2000年前的5位:
2000年之前当选的5位学会院士,均为我国台湾、我国香港或美国华裔经济学家。
刘大中(1914-1975)是第一位入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的华人经济学家,也是第一位在AER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虽然如今鲜有人知,但却是真正的开先河者,值得铭记。
邹至庄就不用多说了,华人经济学家里迄今为止学术成就最高的,没有之一。学过计量经济学的小伙伴们应该还记得Chow Test,就是以邹老先生命名的,以华人学者名字命名的常用经济学术语可并不多见。
邹至庄还是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当选AEA杰出会士(Award of Distinguished Fellow)的华人经济学家(2014年当选)。AEA杰出会士是个什么水平的title呢,差不多仅次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克拉克奖,每年评4-5位,全都是超级大佬。
邹至庄对国内经济学界的贡献,不仅在于其非凡的学术成就,更在于他最早搭建了我国大陆与世界经济学界的桥梁。
80年代中期由他帮助创办的“福特班”,选拔了大量青年才俊出国接受最顶尖的经济学教育,成就了一代华人经济学家。
同样已当选学会院士的周林,据说是“福特班”第一届的第一名,得以留学普林斯顿。陈晓红、洪永淼也是通过“福特班”得到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福特班”的毕业生们不仅有学术领域的大牛,在业界、政府部门都有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比如哈继铭、隆国强。
可以说,邹至庄和他的“福特班”,对我国经济学界,起着启蒙式的深远影响。
刘遵义应该是这份名单里在学术圈外知名度最高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侄外孙,前港中文校长,娶了张国荣的外甥女。
李龙飞,萧政,两位1949年以前出生在中国大陆的华人计量经济学家,在国内鲜见诸报端,但曾在世界经济学界赢得满满敬意。
2000年后的13位:
在我国大陆土生土长的经济学家入选学会院士从2000年起才开始井喷,喔不对,还远达不到井喷的程度,说成涌现吧。
罗闻全,周恕弘,Senera Ng是从小成长在国外的华裔。
而其余的10位经济学家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我国大陆出生成长并完成本科教育,后出国读取经济学博士学位(均在1989-2000这12年间拿到博士学位),并在我国大陆之外拿到终身教职。
罗闻全,出生于香港,从小在美国长大,华人入会院士里唯一一位金融领域的经济学家。
陈晓红,名单里唯二的女性之一,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小在我国大陆成长的华人入会院士,计量经济学家。2017年与邹至庄共同荣膺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中国经济学奖(2017年为第二届,第一届2016年:钱颖一,许成钢;第三届2018年:王江,熊伟;2019年更名为当代经济学奖:林毅夫,魏尚进)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含金量最高的经济学奖项。
同样做计量的,还有洪瀚,白聚山,Senera Ng,洪永淼,目前分别在斯坦福、哥大、哥大、康奈尔担任终身教职。
周林则是第一位在当选学会院士时在中国大陆任教的华人经济学家(2008年全职加入上海交大,2009年当选),研究方向是微观理论。
同样做微观理论的还包括蔡洪滨,前北大光华院长研究的方向比较杂,IO、公司金融也有所涉及。
周恕弘,新加坡裔华人,顶尖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家。
钱颖一应该是改革开放后这批入会院士里年龄最大的,他在斯坦福当助理教授时后来同样入选院士的蔡洪滨、洪瀚还在斯坦福读博,据说蔡洪滨当时还受到了钱的不少指导。
钱颖一的研究也是所有当选学会院士的华人经济学家里最具中国特色的,用钱自己的话说,是“转轨经济中作用于政府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他对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化改革期间的经济制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将其上升到了理论思想的高度,帮助全世界理解中国经济。
成就着实斐然,实在是聪明绝顶,也难怪会得到朱总理的钦点,全职回到清华担任经管学院院长,转行在教育界施展才华,推进了清华经管的全面国际化改革。
不过与其他回国当院长的大牛们不同,钱颖一在2006年后彻底告别了学术研究,全心扑在了教育改革上。这虽说是清华经管的一大幸事,但还是让学界为之惋惜,不知道他的诺奖导师Maskin扼腕叹息了多久。
张俊森在国内知名度并不算高,劳动与发展经济学领域,或者说是应用微观领域最早入选学会院士的华人经济学家,前几年在国内做的风生水起的李宏彬,刚毕业时就是在香港跟张俊森混的。
同样做应用微观的还有方汉明,是目前所有华人入会院士里资历最浅的,2000年拿到博士学位。不过换句话说也是新一代经济学家里最早当选的,是2000年后拿到博士学位并当选学会院士的首位华人学者。
介绍了这么久却还没有提到宏观经济学家。。。
查涛是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当选学会院士的华人宏观经济学家,长期在国外潜心学术,这几年才在国内有一些任职,扛起了华人学者宏观研究的大旗。
这批如今的大师对我国经济学的教育与传承同样功勋卓著,
他们中的一部分在2000年后全职回国,带领着中国大陆的各大经管学院全面走向国际化,与世界接轨:
钱颖一:清华经管首位海归院长
蔡洪滨:北大光华前院长
周林:上交高金创院院长
其余或在国内兼任领导职务,(白聚山:南开金融学院院长,洪永淼:厦大王亚南研究院院长已转入国科大),或出任特聘教授,春风化雨,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