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1

[行业分析方法] 解决居家医疗行业独居老人痛点的MRD和BRD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1.2548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926 点
帖子
22
精华
0
在线时间
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3-16
最后登录
2021-6-23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团队项目介绍MRD)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
1.政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9年的12.5%增加到了2019年的18.1%,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国家战略高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而深远。结合报告E、F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人口老龄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转型相交织。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未来几年将增加到2.55亿人,高龄老年人可能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失能、独居以及空巢老人的数量激剧上升,中青年养老压力增加,他们在医护照料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


2.经济环境

线上比线下节省医疗成本,提高社会医疗效率,让诊后医护需求的人群得到更加有效且舒心的医疗服务


3.社会环境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就诊流程繁杂冗长,存在着看病难、开销大等痛点。

互联网医疗的线上与线下融合推进,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也会对其有所研究,并在未来医疗领域中融入相关规定以此来简便解决民生医疗问题。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就诊压力以及对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提升了对互联网+医疗生命健康监测以及远程照护等服务的刚性需求。


4.技术环境

国人理念中常有看病难看病贵且医疗水平不高的偏见,一些患上了疑难杂症的病人会优先选择国外的医疗技术,而近年的新冠疫情防疫过程让国人对中国医疗技术水平安心,其转变是医疗进步的促进剂。


What:产品MVP包含哪些功能及要做什么

产品功能架构主要分为我的、监测、社区、医院。用户可在【我的】填写个人信息,并添加家属家庭病史、既往病史、电子病历等信息。产品核心加值部分在于【监测】的急救铃,可以快速呼叫【社区】和【医院】,利用高德开放平台api,确定用户位置以便更快捷通过规划最简洁路线找到用户所在地。【监测】板块中包含【实时监测数值】、【预防建议】、【诊后提醒】、【急救铃】四个子版块,在【实时监测数值】中为用户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数值提供自动报警服务,确保用户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就医;子版块【诊后提醒】包含复诊时间和服药提醒,避免用户就诊后的不及时服药、复诊减弱治疗效果。


How:项目计划及风险对策等

我们团队由产品运维人员余宗怡、产品技术运维人员黄杰琪、用户体验设计师杨惠明、原型/交互设计师姚凌欣、产品经理罗嘉怡五位成员组成。


我们团队基于时间调配、能力分配、任务管理、主观意识、前期调研、用户洞察及现实因素,决定采用较完整的斯坦福创新方法中的三大阶段(挖掘、创造、交付)和六步流程(理解、观察-数据挖掘、定义、构思、原型-建模、测试-价值验证) ,进行为时两天的线下工作坊设计


此阶段为线下工作坊,我团队將在6月2日——6月3日开展为期两天的针对老年人群体互联网+医疗的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设计思维工作坊,并期望在落地试行阶段达到以下目的


工作坊第一天

工作坊第二天

落地实行

  • 理解与视角POV


- 了解中国老龄化现状

- 互联网 +医疗行业现状

- 空巢老人群体的痛点

  • 构思


- 家庭医疗健康服务

- 互联网+医疗用户调研

- 基于生命监测手环的的头脑风暴

- 家庭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互联网 +医疗行业概念验证

- 设计冲刺成果验证

  • 原型


- 搭建产品功能框架

- 产出监测手环低保真原型图

  • 测试并决策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对产品界面/功能进行测试

进行ESG考量,排列优先级

绘制价值主张画布与用户服务蓝图

(团队项目介绍BRD)  
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

着力于为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提供诊前预防、紧急呼救、诊后复查的智能化服务,提高用户、监护者、社区工作人员、医院间的协作效率,通过将更多监护责任回归监护人与社区工作的方式,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


用户痛点

* 中国老龄化加剧,遇危急情况时,监护人不在身边,老人缺少求救能力。

* 医疗资源紧张看病困难,急救铃启动时首先由社区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据,再协调医院工作,提高就诊效率。

* 用户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就医,手环中可以有自身的病例提供以便医生更好的诊断。

* 就诊后的不及时服药、复诊会减弱治疗效果,电子简历的使用能及时提醒病患。


目标用户群

* 核心用户:独自居住的老年人

* 主要用户:由于缺乏自理能力或有病史的需要实时监测身体状况的群体


用户画像及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李爷爷在家中不小心滑倒后,腰酸背痛,没有力气自行站起,于是按响手环的急救铃,此时,李爷爷的监护人和社区工作人员接收到李爷爷的求救信号,社区立刻派人前往李爷爷家里,同时留意生命体征数据,发现出来脉搏、呼吸稍微加快后,并无大碍,急救指数也为低等级,因此并未寻求医院的协助。社区人员赶到李爷爷家后,将爷爷扶起,并检查了爷爷的身体情况,以防后患设置好了为期三天的上门复诊日程并反馈给了李爷爷的监护人,提醒监护人随时留意李爷爷摔倒后的身体状况。


使用场景:王奶奶与老伴都在监护人的帮助下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手环。某天,王奶奶老伴的数值迅速恶化,系统判定急救数值为高等,亮起了红灯,便自动向监护人、社区、医院发送报警信息,收到信息后,社区工作人员、医院急救车立即往王奶奶家赶,等待救护车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医院稳定病患情况,王奶奶老伴得到及时的抢救。诊后医院系统更新了王奶奶老伴的住院日程,及出院后注意护理要求。全程的快速救治及解决方案都让监护人很放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医疗行业 人口老龄化 互联网医疗 数字化转型 工作人员

王奶奶.png (40.86 KB)

王奶奶.png

李爷爷.png (36.07 KB)

李爷爷.png

急救请响铃.png (171.17 KB)

急救请响铃.png

沙发
三重虫 发表于 2021-6-6 15:15: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