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ubogeng
1116 4

摧毁资本主义的经济战争(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88 点
帖子
18
精华
0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8
最后登录
2016-6-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企业性质再认识
企业是以人为单位,有投入又有产出的生产组织,任何由人组成的生产组织也都是一个企业,从组织的角度看,企业的大小可以在人的垄断(垄断就是粗略地判断或粗暴的截断之意)认识范围内,上下无穷延展,一个婴儿吃奶生产的啼哭和微笑,是母亲生产的回报,是父亲投入社会生产的动力,即任何一个人都可视为一个企业,社会生产总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生产或劳动价值,如此联系企业最大,可以包容整个世界或全人类。这是关于企业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
而通常所说的企业是指由多人组成的公司(为示区别以下单人企业均称个企)。企业的成因最时髦的说法是,说市场以市价指导资源使用的机制有“交易费用”,企业雇主集中资源,进行集约生产,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所以企业代替了市场,而“交易费用”是指“发现有关价格”的费用;还有一种说法,说不是公司代替市场,而是“一种合约代替另一种合约”,并且企业作为生产组织无法界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过的两位经济学家合文认为:生产的分工合作必不可少,但合作之际有人会“卸责”、“偷懒”,需要监管,说企业是为利便这监管而成立的组织。最后这俩错的最离谱,其错也最普遍,就是把“卸责”和“偷懒”等不良行为都当成了人自私的本性,其实这恰恰是人在某种特定组织中才会显示的“社会人”性质,农民种自己的地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交易费用”的概念则似是而非,只要考虑到企业的产权边界必是以合约为界,即可发现“交易费用”根本子虚乌有。
凡有费用支出必经一份合约,“交易费用”支出必然非此即彼,即对任何一方都只能是自愿付出的生产成本,产品在交易完成前的一切成本,包括所有常被认为是“交易费用”的合约、信息、量度、保障、议价、仲裁等等费用,都是为了提高产品价格的生产成本,比如交易一颗钻石,这些“交易费用”大都必不可少,若交易一根萝卜,根本就没那么多麻烦。在市场中人的生产总是在追求其生产的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既使在鲁宾逊的一人世界里,他也是在拼命追求或“发现”他的生产对他的价值最大化,如此他的全部辛苦既是生产成本,又都是“交易费用”,两者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两重观察意义。所以“交易费用”用概念提出至今,就没找到过一笔不属于生产成本的“交易费用”,于是就有一种比喻,说“交易费用”像物理学中的摩擦力,更错,摩擦力是机械组织运动的阻力,而交易却是市场生态不可缺少的新陈代谢,如果交易有“摩擦力”则市场终将停转。这些喜好“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家,是企图证明企业有弥补市场缺陷的意义,以维护现有企业管理的存在意义,他们捏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把自己都搞晕了,结果把本来很简单的道理,弄得天花乱坠,还形成了学派,其实他们跟管理学者原本就是一派。
不过交易过程中的确存在意外的费用,比如合约纠纷,但这不是交易费用,恰恰是因交易不完备所产生的费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合约就必然带有垄断性,这垄断是对难以细数的交易的集合买断,这意味着在合约执行中每笔细小的交易只能靠合约双方的默契,而默契对各方均无约束力,必然产生意外的费用,这是因垄断造成的费用,只能叫垄断费用,它不属于生产成本,跟摩擦力是一回事,摩擦力是人垄断自然,创造机械组织产生的垄断费用,一切人造的机械和社会组织都有垄断费用,但机械组织违背人的意志的主动性不强,维护的垄断费用相对还可控;而在企业组织中,人的自由意志则根本无法控制,人的腐败比机械腐蚀磨损更积极主动,垄断费用更难估量。人的垄断认识必然是不连续的,把这种认识施之于生产,必然就破坏了自然的连续性,可见垄断费用就是一切人为创造所产生的熵。但垄断费用绝不是企业的成因,却一定是企业倒闭的原因(垄断费用与“交易费用”的区别就在于此,“交易费用”是一个含混的万精油概念)。企业是为垄断市场而生的,通过垄断打破市场自由交易的连续性,以制造企业成功的偶然性,这才是企业成功的原因。企业的批量生产是出自经理人对市场消费能力的垄断臆想,他考虑的并非市场的需求,而是市场对他设定的产品价格的承受能力,这就是所谓在“发现有关价格”,跟玩“骰子”是一回事,如此市场就变成了企业的赌场,每个企业不断竞相加注,企业和市场的垄断性则呈几何级数迅速地膨胀。所以早就有人发现:斯密(Adam Smith)设想市场经济实际根本就没存在过。关于企业作为生产组织无法界定的说法本身没错,而且这位经济学家甚至还看出了经理人的垄断就是“有形之手”,那就应该得出不是企业代替市场,而是在毁灭市场的结论,但他却用“一种合约代替另一种合约”模糊说法略过,大概是害怕看到经济学大厦已经散架的事实。从组织的角度看,合约替代的实质是大批量的生产合约对市场单笔交易合约的垄断,即有序生产对无序的自由交易的垄断,这必然要产生垄断费用或更大的熵。由此还能看出所谓产权理论也是模糊不清的,产权边界必是垄断的,其中包含的垄断费用更无法确定,产权边界就像界定一条鱼的边界一样,根本界定不清,产权不清,责任也就说不清楚,那就更不知会产生多大的垄断费用。
由于垄断的存在,市场的一切都必然是不断恶性循环地发展。企业的批量生产垄断了市场中大部分人的个人生产及交易,所以他们不得已都沦为企业的附庸生产者,但他们的生产仍然是遵守市场规律的,所谓市场规律就是任何交易者在交易中都必然要追求他的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在企业中雇员的市场就是他们的雇主,或者是经理人、上司等,都以上级论。任何企业都有创新发展和开拓新市场的要求,雇员作为个企看也一样,但他的创新、开拓就意味着要垄断或凌驾于他的上级,对此上级必然要加强对他的垄断,这说明企业难有创新,原因全是上级的责任,任何一级下级都没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雇员的常规生产就得按市价调节,而他的市价就是上级的垄断价,所以当他感觉他的单位产值降低时,就会加大生产,使生产总值向上与上级垄断价拉齐,当他感觉他的单位产值升高时,就会降低生产,使生产总值向下与上级垄断价拉齐。后者在上级看来就是雇员在“偷懒”,其实是错觉,任何上级对他的上级和企业雇主对市场也都是这么干的,这是人人都会自觉遵守的市场客观规律,当然谁都不会太过分,除非他已不再依赖他的上级或市场了。所以一般而言雇员并未“偷懒”,另外雇员还从来不“卸责”,这得从两方面看:一是雇员作为个企的自主经营权已被上级取代,一切责任当然都是上级的,这就像病人夺取了为他开刀的医生的主刀权,医生就成了一台割肉机,机器没有责任,哪怕病人只夺取了一部分主刀权,出任何状况都说不清楚谁的责任;其二雇主是所有雇员的市场,任何一级上级都是下级的市场,任何一级下级雇员之间的竞争都是个企间的竞争,跟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一样,相互间根本没有责任界限,说不清有谁在“卸责”,所有责任都是上级指定的,这种指定就像界定血与肉一样,本来就不明确,所以任何一个下级个企总会朝着对自己有利方向去干,既使干错了,错误还是上级界定不清的责任,除非是一件确定的机械动作错误,否则下级总会有理由。
可见企业所有的人员之间,上下级是垄断交易关系,同级是垄断竞争关系,垄断截断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责任的连续性,使所有的人对企业和社会都只有功劳或苦劳,却毫无责任,因为一切责任已经被上级垄断了,自己设定任何责任都毫无意义,所以懒惰、卸责、贪污、腐败都是必然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任何一级的创新生产都会受到上级的压制,同级的掣肘,也得不到下级的支持,或者看似帮助,却不敢确定;而任何一种有害生产却能很快放大,因为一切生产的意义皆以上级认可为准,谁也无责任更无权力过问,只要上级认可就能层层下达,往往是上级指令错的越离谱,下级执行的就越能淋漓尽致。这是垄断竞争环境所决定的:只有让别人的劳动贬值,才能让自己的劳动升值,否则自己的劳动就会贬值,所谓共赢只是和同盟者的劳动升值,而让更多人的劳动贬值,在可以推脱自己责任的条件下,让上级或同级的失误最大化,是下级反抗上级垄断和同级竞争,提升自身价值最好的方法。这就叫市场的恶性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就是如此,企业内部个企竞争还没有达到如所说的这样残酷,是因为个企毕竟是人,人性尚存,而企业却是一架机器,它没有人性,并且它正在用它特有的生产方式,吞噬着一切个企中的人性,使个企也变得像一架机器,这就是垄断的可怕。垄断本身并不可怕,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但在垄断体制下,人都是用垄断的方式,相互对待自己的同类,垄断才变得越来越可怕,如果我们还不敢面对这样的事实,人类都会变成一堆失去灵魂的机器。在企业中,按上级指令工作,干的再好,只能证明自己是一台好机器,创造的价值都是上级驾驭的功劳,所以只有上级的管理纰漏和漏洞,才是下级充分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是人的本性驱使,没有漏洞他们也会积极挖掘漏洞,既使彻底挖出了上级指令的边界,算创新算腐败还很难界定,因为企业任何下级的创新都是这么来的。企业里的创新,就是个企突破上级的垄断,得到上上级的认可,如果上上级也不认可,才可以由上级界定算不算腐败。创新虽是由人性驱使,却是创新者人性的进一步泯灭,他只是证明了自己不是上级的机器,却成了上上级的好机器,而且这台好机器还打算成为更好的机器,并把其他的个企也改造成机器。人性就是在这种相互的无法无天的管理中,被一点点地摧毁;但如果只图成为一台上级的好机器,那就是彻底被奴化了。
在垄断的企业内,似乎也有一只紧紧笼罩着人心的“无形之手”,但它可不是斯密说的那只“无形之手”,它其实是人自己的“心魔”。河里的鱼被放在鱼缸里,它就会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这是一切有生命体的本能,人也一样。人从小到大一直就在根据外部环境,不断地铸造和适应自己铸造的价值观,人在复杂纷乱的社会组织中,人的价值观不断被无情地扭曲和挤压变形,人的本性在一次次拼命地挣扎中绝望,就铸成了“心魔”,人的本性并没改变,而是被自己的“心魔”束缚,人根本无法自己摆脱自己的“心魔”,因为那是生命的自然属性,“心魔”在外部社会的挤压中,却可以轻易地泯灭掉人性本能的抗拒。人性被摧残的原理。企业无法无天的管理就是在恶化人的“心魔”,但它却不是哪一个人的错,更不是因为缺乏教育,教育本身就是在铸造“心魔”,它是人类心灵的遗骸的遗骸……,是社会群体和自己的共同铸造,是群体相互垄断的恶果,要彻底摆脱这种罪恶,必须是群体共同改变,才能各自逃出自己的“心魔”,而在一个悖论的世界里,谁也无法独自脱离它的魔爪。企业无法无天的管理造成的这种垄断费用,在生产事故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跟人性一样难以琢磨,比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故的前因后果和相关人等都已查的一清二楚,但清楚的事实却证明,根本说不清究竟该算谁的责任,而且谁也没有存心想让飞机失事,好像还是个“良性”事故;从整体看明显是违反了科学规律,但这罪名安谁身上似乎都不太合适,这说明垄断费用也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组织性费用,因为它是由人操作的。再如往食物里放三聚氰胺、二恶英、苏丹红等各种添加剂,还有转基因,就更是防不胜防,这些行为并非都是存心下毒,但也不是出于对人体有利的考虑,只是不知道对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可见企业的垄断生产,对人的危害和摧残根本难以穷尽。当然这并非都是企业内部的原因,而是企业内外各种垄断竞争交互作用在企业内部显现的结果,是企业在竞争中铸造出来的企业的“心魔”。但这些企业“心魔”制造的垄断费用,与它们给整个市场或社会带来的垄断费用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主义 经济战争 经济战 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 经济 资本主义 战争 摧毁

沙发
lisi1948 发表于 2011-4-9 08:43: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问楼主ptid=1072897的这篇大作的标题:在现实存在的主义是什么?是不是人们的主张立地的向往或不向往?在事实上,楼主在这篇文章的标题确定的是不主张的主义:是对“资本”的主张(主义)。并提出要摧毁以“资本”的“主义”的“经济”。而且是视为“战争”。这是不是从在现实存在的真实性而对你——楼主的这篇文章标的剖析?从现实存在“资本”与“主义”的真实性来看,本人对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的分析是对的。那么,请问楼主:在现实存在的任何物质实践活动的生产与交换的现实关系来看,要不要知识资本、生存资本、能力资本、意识资本等资本去谋取生活,谋得幸福?也就是说,知识、生存、能力、意识等等要不要积累一定的资本?实际上,在现实存在的现实中是要的。没有一定的思想意识的生存资本,无论是社会、还是人都无法在自然界、在社会而生存下去。可是,你却将“资本”与“主义”结合而确立一个“资本主义”,而在现实中是在摧毁的什么呢?

使用道具

藤椅
wubogeng 发表于 2011-4-9 09:08: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摧毁下面就要揭露的垄断资本或称奴役人的资本

使用道具

板凳
cttn 发表于 2011-4-9 09:50: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支持一帖,谢谢提供!

使用道具

报纸
dabigewyk 发表于 2011-4-9 10:10: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耐心看下去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