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陈才天
1568 5

[学术哲学] 中华当代诸子百家 哲学及流派与思潮 大 观 [推广有奖]

  • 5关注
  • 84粉丝

svip3

学术权威

93%

(VIP/贵宾)四级

17%

威望
1
论坛币
81429 个
通用积分
3803.8666
学术水平
1301 点
热心指数
1219 点
信用等级
828 点
经验
274944 点
帖子
104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52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1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华当代诸子百家

哲学及流派与思潮

大 观

——中国当代哲学学说分类编年史

编撰人高懿德


2021年6月24日最新版

《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哲学及学派与思潮大观》缘起及体例说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今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是思想解放、思想生产、思想成果走向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时代,有人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百家争鸣思想运动时代以来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的哲学文化思想运动时代,是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式的思想文化运动时代,是中国成为世界思想革命中心的时代,是中国走向和成为世界哲学思想文化中心的时代。尽管这些说法未必准确,但中国确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诞生了数百种新思想和新学说,只哲学思想领域就有百十种之多。

鉴于中国当代哲学文化思想发展的迅猛之态势,学人们难以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全面的相关学科发展状况和形势,由此不仅影响到自己学术研究创新和发展的质量和进程,也极大地不利于中国哲学文化事业的高质、高量、高效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呼吁各学科建立自己的“中国当代思想创新学说简介汇总库”,以备学人快速掌握各家学说、方便彼此交流之用。

哲学乃所有学科之首,理应率先做出表率。是故本人借主持“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哲学园”群之便宜,汇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哲人创新之学说简介于一册,以供哲学学人总览索引各家学说和方便彼此交流之用。

本书册起名《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哲学及学派与思潮大观》,一是因为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学说、学派和思潮在规模上盛大而壮观,二是意味着它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当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体(基本轮廓)之观感。

本书册收入各家学说的最低标准是有重大哲学观念创新并形成自洽理论体系而自成一家,余者不问!

本书册的编写体例,遵循哲学的基本分类框架,总体次序为先哲学学,然后为综合哲学,其后为各哲学基本领域,再后为自然、社会、历史、生活、信仰、文化、文明各领域哲学,再后为各部门哲学,最后为应用哲学。每一类内部各学说均以形成成时间排序。其中,综合哲学类中的每种哲学,也可在后面的分类中分别介绍作为其各相对独立部分的专科哲学。当然,这里因各综合哲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编者难以详尽涉及,从而只有部分综合哲学创始人及其继承者自动分体简介并提供给编者的予以“立案”,其余者不再过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册还于最后部类特别设置了“哲学思潮文献”部分,用于专门收入那些形成和确定众多相关哲学流派“共享的思想潮流性观念”的奠基性和经典性文献,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而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这种“思潮之观念”。

一人汇编,能力有限,定有不少缺陷,更有遗漏之虞,还望不满意者谅解,也望知情者告知修改和补漏,以随时更新达到比较理想之状况。


另,本书册以电子文本免费提供,纯属公益,故一方面非常感谢相关者的奉献,另一方面也请相关者不要另生他想。

最后,提供汇编者的微信联系方式如下,以便大家有情相告。汇编者微信号:dege_tiger。

高懿德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汇编者对本《大观》内容总体之观感

基本完成本《大观》书册后,大体产生了如下基本观感,记录如下,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第一,创新学说繁多,且涉及哲学的大多数领域,可喜可贺!

第二,各家学说基本皆能自圆其说,这也是它们入选的基本依据。

第三,观点各异,相互参差,非合理之说有之,甚至还有“奇说”、“异端”,但大致有据,希望大家要求不要过于苛刻。

第四,创新情形有如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传统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内的创新。主要表现有二:其一,在传统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或本体中心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内的创新,新学说仍然属于本体中心主义或道本物末主义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框架;其二,仍然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人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下的创新,新学说总体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人道主义的学说传统。

中国当代的绝大多数的哲学创新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完全打破传统哲学世界观和范式的颠覆性创新。其一表现在,颠覆道本物末、本体决定现象的传统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世界观和范式,而建构了形而上下的物本道末主义的物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其二表现在颠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人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建构起了物种平等主义的物本物道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其三,有些哲学创新否定了传统的道本逻各斯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而建构了一种物道平行平等的哲学世界观和范式。

这类哲学创新学说已经构成了当代一定规模的物道主义哲学思潮。

第五,所有哲学创新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思潮:在传统哲学基本思想框架和范式下创新的新形而上学人本人道主义哲学思潮与颠覆传统哲学基本思想框架和范式创制的全新的形而上下学物本物道主义哲学思潮的对立。

这种对立代表着哲学发展的两个可能但彼此不相容的方向和趋势。对此,大家应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以上观感,仅供参考,若有异议,毋以为念!

高懿德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汇编者对本《大观》内容总体之观感

基本完成本《大观》书册后,大体产生了如下基本观感,记录如下,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第一,创新学说繁多,且涉及哲学的大多数领域,可喜可贺!

第二,各家学说基本皆能自圆其说,这也是它们入选的基本依据。

第三,观点各异,相互参差,非合理之说有之,甚至还有“奇说”、“异端”,但大致有据,希望大家要求不要过于苛刻。

第四,创新情形有如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传统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内的创新。主要表现有二:其一,在传统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或本体中心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内的创新,新学说仍然属于本体中心主义或道本物末主义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框架;其二,仍然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人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下的创新,新学说总体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人道主义的学说传统。

中国当代的绝大多数的哲学创新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完全打破传统哲学世界观和范式的颠覆性创新。其一表现在,颠覆道本物末、本体决定现象的传统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世界观和范式,而建构了形而上下的物本道末主义的物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其二表现在颠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人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建构起了物种平等主义的物本物道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范式。其三,有些哲学创新否定了传统的道本逻各斯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范式而建构了一种物道平行平等的哲学世界观和范式。

这类哲学创新学说已经构成了当代一定规模的物道主义哲学思潮。

第五,所有哲学创新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思潮:在传统哲学基本思想框架和范式下创新的新形而上学人本人道主义哲学思潮与颠覆传统哲学基本思想框架和范式创制的全新的形而上下学物本物道主义哲学思潮的对立。

这种对立代表着哲学发展的两个可能但彼此不相容的方向和趋势。对此,大家应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以上观感,仅供参考,若有异议,毋以为念!

高懿德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诸子百家 颠覆性创新 Tiger 人道主义 形而上学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r9205009 + 40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9-1 15:4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 录
《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哲学及学派与思潮大观》缘起及体例说明        2
汇编者对本《大观》内容总体之观感        4
第一部 哲学学说大观        11
壹·元哲学学类(12)        11
一、“塑造论哲学”简介        11
二、“关系说哲学观”简介        12
三、“人学哲学观”简介        12
四、“人与世界关系”说哲学观简介        13
五、“不可定义”说哲学观简介        13
六、“生活形式”说哲学观简介        13
七、“思维及其规律”说哲学观简介        14
八、“家族相似”说哲学观简介        14
九、“纯理论性思辨”说        14
十、“世界统一性说”哲学观简介        14
十一、“界域哲学观”简介        15
十二、“哲学形态学”简介        15
贰·综合哲学类(39)        16
一、当代“新道家哲学”简介        16
二、当代“毛泽东哲学”简介        16
三、 “主体性实践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或“人类性本体论”简介        16
四、“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简介        17
五、当代“新儒家哲学”简介        18
六、“决定-反决定学说”简介        18
七、“场有哲学”简介        19
八、“类哲学”简介        20
九、“广谱哲学”简介        20
十、“形而中论”哲学简介        21
十一、“物质辩证发展论”简介        22
十二、“统一主义哲学”简介        22
十三、“圆融哲学”简介        23
十四、“太极哲学”简介        25
十五、“新墨家哲学”简介        25
十六、“物演论”哲学简介        25
十七、“函家哲学”简介        26
十八、“综合哲学”简介        27
十九、“辩证存在主义”简介        28
二十、“三元平衡哲学”简介        29
二一、“宇宙新论”简介        29
二二、“万物一体哲学”简介        30
二三、“精质哲学”简介        30
二四、“无极哲学”简介        31
二五、“人文哲学图解[人生(心理)图解]”简介        31
二六、“物道主义哲学”简介        32
二七、“统一信息论”简介        33
二八、“统一哲学”简介        34
二九、“实现哲学”简介        35
三十、“物道理论”简介        35
三一、“本质哲学”简介        36
三二、“超绝发生学”简介        36
三三、“唯人主义”简介        37
三四、“全息逻辑学”简介        37
三五、“太极进化主义”简介        39
三六、“情本论哲学”简介        39
三七、“大道哲学”简介        39
三八、“序哲学”简介        40
三九、“恒系思想”简介        40
叁·本体哲学论(30)        41
一、“一分为三论”简介        41
二、“自性论”宇宙观简介        42
三、“系统辩证论”简介        43
四、“中圆哲学”简介        44
五、“作为主体认知框架的时间观念”简介        45
六、“圆点哲学”简介        45
七、“椭圆哲学”简介        46
八、“信息哲学”简介        47
九、“精质论”简介        48
十、“辩证存在主义”简介        49
十一、“三论哲学”简介        49
十二、“条件哲学”简介        49
十三、“空间哲学”、“性而上学”简介        49
十四、“度论哲学”简介        50
十五、“物本道末本体论”简介        50
十六、“体学”的本体认识原理简介        51
十七、“事物论”简介        51
十八、“太极三元大统一哲学”简介        53
十九、“大三元哲学”和“三点论思维方法”简介        54
二十、“太极本体论”简介        54
二一、“宇宙源代码人脑芯片⊙形而上上学说体系”简介        54
二二、“复体论哲学”简介        57
二三、“本质学”简介        57
二四、“超辩证法”简介        57
二五、“同心圆理论”简介        58
二六、“张氏统一场论”简介        59
二七、“三维辩证法”简介        60
二八、“整体论”与“动态平衡论”简介        60
二九、“系统交换理论”简介        61
三十、“意质体哲学”简介        61
肆·认识哲学类(3)        62
一、“精神全息(重演)律”简介        62
二、“精质认识论”简介        62
三、“物象知识转换论”简介        63
伍·逻辑哲学类(4)        64
一、“三一逻辑学”简介        64
二、“泛演化逻辑理论”简介        64
三、“全逻辑理论”简介        65
四、“感觉神经连接路径逻辑学”简介        65
陆·价值哲学类(3)        65
一、“意义哲学”简介        65
二、“物种平等主义价值哲学”简介        66
三、“统一价值论”简介        66
柒·方法哲学类(3)        66
一、“表现学”简介        66
二、“度学”简介        67
三、“人类交流体系演化论”简介        67
捌·伦理哲学类(3)        68
一、“精质伦理学”简介        68
二、“物种平等主义伦理哲学”简介        68
三、“实践论幸福哲学”简介        69
玖·审美哲学类(8)        69
一、“主体性实践美学”简介        69
二、“欲、技、道游戏”美学简介        69
三、“生活美学”简介        70
四、“精质美学(辩证美学)”简介        70
五、“物种平等主义审美哲学”简介        71
六、现代“意象美学”简介        71
七、“别现代美学”简介        73
八、“审美主义哲学”简介        74
拾·自然哲学类(6)        74
一、“宇宙全息统一论”简介        74
二、“自觉-自能学说”简介        75
三、“生成哲学”简介        75
四、“物种平等主义自然哲学”简介        76
五、“万物命运共同体理论”简介        76
六、“万物统一理论”简介        77
拾壹·人生哲学类(7)        77
一、“人生最优化原理”简介        77
二、“自然-人道学说”简介        77
三、“宇宙-精神学说”简介        78
四、“返回人自身理论”简介        78
五、“现代人生哲学”与“精神青春期理论”简介        79
六、“精质人生观”简介        80
七、“君子哲学”简介        80
八、“全息逻辑人学”简介        80
拾贰·社会哲学类(8)        81
一、“社会领域相对分离理论”简介        81
二、“社会最优化原理”简介        82
三、“契约社会论社会哲学”简介        83
四、“社会时空论”简介        83
五、“知识存在论”简介        83
六、“事理学”简介        83
七、“人体化社会学”简介        84
八、“家学”简介        85
拾叁·历史哲学类(1)        85
一、“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简介        85
拾肆·生活哲学类(3)        86
一、“欲望哲学”简介        86
二、“宜生哲学”简介        86
三、“简行言”简介        87
拾伍·信仰哲学类(3)        87
一、“终极-超然学说”简介        87
二、“契约信仰哲学”简介        88
三、“尊祖敬天信仰论”简介        88
拾陆·文化哲学类(11)        88
一、“文道”简介        88
二、“和合学”简介        89
三、“中国‘三’文化学”简介        90
四、“中国第二个百家争鸣思想运动时代”说简介        91
五、“精神辩证法”简介        91
六、“超文化论”简介        92
七、“别现代主义”简介        93
八、“大融众经”简介        93
九、“人类新启蒙认识论”简介        94
十、“哲学文化隆起带”理论简介        94
拾柒·文明哲学类(5)        94
一、“智能哲学”和“智业文明理论”简介        94
二、“全球-文明学说”简介        95
三、“物种文明哲学”简介        95
四、“和谐文明”简介        96
五、“全生态文明理论”简介        97
六、“新文明理论”简介        97
拾捌·部门哲学类(11)        97
一、“教育中心论”简介        97
二、“自性论”心理哲学简介        98
三、“新天下体系”政治哲学简介        99
四、“泛系哲学”简介        100
五、“物种平等主义的科技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系列”简介        100
六、“政治生态学”简介        100
七、“政经哲学”简介        101
八、“全人教育哲学”简介        101
九、“数理法哲学”简介        102
十、“医道医德论”简介        102
十一、“数理哲学”简介        102
拾玖·应用哲学类(2)        103
一、“全息胚胎学”简介        103
二、“哭艺”思想简介        103
第二部 大全哲学大观        105
壹·实践唯物主义        105
一、创始人:肖前、高清海等。1980-1995        105
二、体系轮廓        105
贰·决定-反决定主义        105
一、创始人:章韶华。1981-2001        105
二、体系轮廓        105
叁·塑造论哲学        108
一、创始人:张全新。1985-2016        108
二、体系轮廓        108
肆·物道主义哲学        109
一、创始人:高懿德。2003-2016        109
二、体系轮廓        109
第三部 哲学流派大观        115
壹·“实践唯物主义”派        115
贰·“塑造论”派        115
叁·“物演论”派        115
肆·“实践-生活美学”或“有人美学”派        116
伍·“三论”派        116
陆·“函家哲学”派        116
柒·“和合学”派        116
捌·“物道主义”派        116
第四部 哲学思潮大观        118
壹·“主体性”思潮        118
贰·“实践-生活美学”或“有人美学”思潮        118
叁·“实践唯物主义”思潮        118
肆·“和合主义”思潮        119
伍·“物道主义”思潮        119
第五部 哲学思潮文献        121
壹·“物道主义”思潮共享纲领宣言        121
一、“物道主义”思潮析        122
二、《共享纲领》的推定        123
三、《共享纲领》的意义        123
四、“物道主义”概念析        123
五、《共享纲领》之总则        124
六、《共享纲领》之分则        124
七、《共享纲领》之其他        126
贰·“物道主义”思潮的兴起、价值和地位        127
一、人类中心的“人道主义”生存-生活传统        128
二、“人道主义”传统下的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        128
三、“人道主义”是根本错误的哲学、科学、艺术和文明        129
四、“人道主义”的生活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绝路或死路        129
五、“物道主义”哲学与文化、文明思潮的兴起及其现状        130
六、“物道主义”思潮的基本理念及其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之形态        133
七、“物道主义”是唯一正确合理的人类生存-生活之道        133
八、“物道主义”生活形式是人与万物长久共存的生活道路        134
九、从“人道主义”转向“物道主义”是人类生活的必由之路        134
十、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转向的全面性与革命性        134
十一、“物道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决:有史以来人类文明的最伟大革命        135
叁·“物道主义”思潮经典著作        136
一、《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思想与特质简介        136
二、《物道理论》思想简介        141






使用道具

藤椅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9-1 15:51: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一部 哲学学说大观

此部汇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学人所新创的各种自具体系的哲学理论学说。

壹·元哲学学类(12)一、“塑造论哲学”简介

创建人:张全新。1985—2016

曹敬威编写于2020-12-11。

1.“塑造论哲学”是以《中西哲学方法史研究》为基点,历经三十七年时间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包括逻辑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教育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以及社会哲学的庞大哲学理论体系。

2.“塑造论哲学”提出,与西方哲学追问必然性主要从逻辑上看过去不同,中国哲学追问必然性则是重在从伦理上看过去。“塑造论哲学”在梳理东方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时,将人类哲学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人类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本体论(本根论)——认识论(致知论)——实践论(践行论)——塑造论。

3.“塑造论哲学”预言,人类哲学在“实践论”阶段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将进入“塑造论哲学时代”,而东哲和西哲最终在该时代实现交汇融合。

4.“塑造论哲学”提出,哲学的任务就是追问形而上,统摄形而下(曹敬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哲学的任务就是追问形而上,统摄形而下,规范形而中<四德:真、善、美、益>)。

5.从空间结构的维度上看,塑造论哲学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框架结构模型(主要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中间部分是曹敬威提出的):

形而上的部分(谓之道);

形而中的部分(谓之德);

形而下的部分(谓之器)。

6.从主体内容构成方面看,“塑造论哲学”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

(1)用逻辑思维的视角把整个西方所有哲学学派的理论体系作了一以贯之的梳理;

(2)用伦理道德的视角把整个东方所有哲学学派的理论体系作了一以贯之的梳理;

(3)在东方和西方哲学的交汇点上,通过追问“是”与“在”、“诚”与“成”,从而打通整个东方和西方哲学的联结,把东方和西方所有哲学学派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全部统摄归纳到“塑造论哲学”的范畴之内,并最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塑造论哲学”理论体系。

7.“塑造论哲学”详细地论述并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塑造的过程、原理、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系统地解答了几千年以来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的诸多争议和研究难题(如明确地提出哲学的任务,系统地解答了以往所有哲学和哲学家所面临的哲学对象难题、哲学方法难题、哲学体系难题,古今中外哲学史上的系列悖论等等)。

8.提出“塑造论哲学”的“四德/四根支柱”——真、善、美、益(曹敬威在此基础上提出“形而中者,谓之德”的概念)。

9.“塑造论哲学”提出“塑造单子”的概念,并提出“塑造单子和谐”的原理与理论。

10.“塑造论哲学”提出“负熵价值论”,以“负熵”来衡量、判断一个系统的价值。

11.“塑造论哲学”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此来指导一个系统或组织的发展,并为“改革开放带来大发展”找到理论依据。

二、“关系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章韶华。1986

首次明确地把哲学的对象界定为“关于关系的学说”,使哲学从此成了一门对象明确、内容确定的“究理之学”,并以此同作为“究物之学”的自然科学、“究事之学”的社会科学、“究人之学”的人文科学、“究心之学”的心理-伦理科学、“究神之学”的神学-宗教学等知识门类划清了界限。

三、“人学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高清海。1996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聚焦到探索人的奥秘上,进而提出了“类哲学”哲学观。他认为,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表面上表达的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实质是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哲学是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人认识对象的目的与结果,都是为了认识自己,因此,哲学的主体是“以人为本”。传统哲学观坚持“以物为本”,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意,也不符合哲学的本性。整个哲学的历史发展,就是不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进入近现代,哲学才真正回归它的主题,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

四、“人与世界关系”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人民大学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90年代

199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界在反思哲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哲学观,其典型代表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对于哲学对象的理解。这种哲学观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世界观是人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理解,世界观理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因而“哲学不同于科学,它不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对象,而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大智慧’”。

所以,这种哲学观认定哲学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五、“不可定义”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张理海、赵锦荣。1999

这种哲学观认为:“哲学的不可定义性自有哲学以来就相生相伴”,其原因在于“哲学对象的广袤,哲学问题解决的反复及哲学解释的循环等密切相关”;其表现就是哲学有“无数个定义”却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哲学的不可定义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家们对哲学本质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并不表明哲学没有稳定的本质”。

六、“生活形式”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李文阁。2002

2002年前后,李文阁先生提出了一种“生活形式”或“生活哲学”的哲学观。“此种哲学观认为,哲学是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在于保持人的生成意识”。

他之所以提出如此观点在于他是从哲学和哲学家的关系出发来理解哲学的本质的。从哲学和哲学家的关系这一角度,他指出:“哲学是哲学家的生活、生命,是哲学家的生活样式或存在方式……哲学就属于人的象征性的对象化方式,哲学在本质上就是哲学家的对象化活动,就是他们的价值实现方式,就是他们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本身。

七、“思维及其规律”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魏用中。2002

魏用中先生曾在《哲学定义的失误——也谈“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一文中提出哲学的定义应是恩格斯明确指出的“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他在该文中比较详细地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等人的相关论述阐明了这种哲学观。

列宁曾明确说过:“哲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关于一般的科学,而一般就是思想。”从而哲学史就是关于认识的历史。

魏用中主要从恩格斯和列宁的上述论述出发进一步认为,哲学不只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实践观、科学观、宗教观、伦理观、道德观等等而所有这些观、这些论,都是思维的概括,都属于人的思维,都集中在思维上,因此,恩格斯仅仅用思维二字便确切地概括出了哲学的全义。

八、“家族相似”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韩东晖。2004

“哲学”这个词或概念根本没有边界,没有本质的特征,可以相当任意地扩展,无法用本质主义的方式去界定和把握哲学,因而应当放弃对哲学的一劳永逸的本质规定,而只能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将“哲学”视为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和思想方式。———这就是“家族相似性”说的哲学观。

九、“纯理论性思辨”说

创始人:高捍东、高艳丰。2008

2008年,高捍东、高艳丰两先生又撰文提出了一种一般哲学观,认为“哲学定义也许可以这样来表述:哲学是主动肩担人类或社会道义及责任的哲学家联系新的现实、结合新的认知、根据新的精神取向审视、批判现世人们所认定的各种观念及观念系统,然后摸索提出新观念、建构新观念系统以更新之、借以提升人之精神境界和认知水平的纯理论性的思辨活动和这种思辨活动的理论成果。简言之,哲学是观念批判与建构的纯理论性的思辨活动。

十、“世界统一性说”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高懿德。2011

首次明确地提出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世界的统一性”,并把“世界的统一性”论证为哲学的唯一真正的对象,将哲学界定为理性地把握世界统一性的理性或思想学说体系,认为哲学的所有思想内容就是关于世界统一性存在逻辑的思想观念体系,而这一体系呈现为有机的思想概念逻辑系统。从此,第一次使哲学找到了自己的而不是其他学问的真正且唯一的对象和内容,第一次使哲学真正地与常识、科学、神学真正区别开来,从而用“世界的统一性”这一对象和内容把近代以后哲学因为没有自己的对象和内容而到处游荡、濒临死亡的境地拯救了出来,并且形成了全新的哲学范式和形态——即物本道末和形而上下学的哲学范式与形态。

十一、“界域哲学观”简介

创始人:张双喜。2011

以“思维与存在关联”的思考(内涵)所展示的具体形态(外延)为对象的探究,构成界域哲学的基本内容。

哲学家以不同的公理、命题、原理、原则的设定,对“思维与存在关联”所作的阐释,构建了形式各异的哲学小“椭圆”界域。纵观哲学形态推进的演化,哲学界域是由“本体”——“认识”——“方法”——“人本”各异的小“椭圆”的首尾衔接叠加而成的大“椭圆”。

十二、“哲学形态学”简介

创始人:郝立忠。2018

哲学形态是一个主要用来描述哲学的结构和形式的基本概念。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理论特征、人学立场、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逻辑工具、研究方法、表述方式和社会功能等各种构成要素,来准确描述哲学的形式、结构和特征。哲学形态学则是把哲学形态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旨在探索和描述哲学形态的社会条件、内部构成、产生与演变、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把握哲学形态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为哲学评价和哲学创新奠定基础。加强哲学形态学研究,从世界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审视哲学形态的功能、特征以及划分的层次和标准,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对以往的“哲学形态”概念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哲学形态”概念。

2.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新的表述,把“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评价的最高标准。

3.提出“哲学基本形态”概念,并把其作为哲学形态层次划分的最高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明晰哲学形态。

4.从“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出发,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5.阐释不同哲学形态在世界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使用道具

板凳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9-1 15:53: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贰·综合哲学类(41)一、当代“新道家哲学”简介

创始人:傅山、严复、陈鼓应等众多人物。20世纪初至今

“新道家”这个概念是从20世纪初提出的,起初人们用它来指代魏晋玄学和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但因为不如后者那样准确明白,所以逐渐被人们抛弃。

当代新道家,是董光壁先生在《当代新道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他的文章中,新道家指的是那些受道家思想启发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后来,陈鼓应等人把新道家的概念进行拓展,把它定义为一切从事道家道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宫哲兵先生进一步扩大了新道家的内涵,他认为凡是认同道,继承道家传统,在新条件下建立新体系并使之得到运用的人,都可称为新道家。还有民间人士认为,凡是愿意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也不反对别人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现代人,都是新道家。

二、当代“毛泽东哲学”简介

创始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1977——

毛泽东哲学在当代的思想创新主要是实践理念的创新!具体可参见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人的哲学。现代的习近平哲学思想创新主要有他的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三、 “主体性实践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或“人类性本体论”简介

创始人:李泽厚。1979

1979年李泽厚出版的主要哲学著作《康德哲学批判——康德述评》中有一篇附录,即《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论纲》提出要用“主体性的实践哲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认为“人性”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从早年到暮岁基本哲学思想的主线”,“也是今天哲学中心课题”。他所说的“主体性的实践哲学”也就是“涉及人性或人的本质的哲学”,所以他又称之为“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他还认为,真正贯彻实践这一条主线,“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历史唯物论”。他宣称: “历史唯物论就是实践论。实践论所表述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也即是历史唯物论所表达的以生产力为标志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和改造,它们是一个东西,把两者割裂开来的说法和理论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李泽厚称自己的哲学为“人类学本体论”或“主体性实践哲学”,是“经过马克思,超越马克思”的后马克思主义(Post-Marxism)。

四、“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简介

创始人:肖前、高清海等。1980年代至今

“实践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流派和思潮,是在反思、批评传统“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主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流派的基础上诞生和形成的,以高清海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出版为形成的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最早始于19世纪末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则形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前苏联。

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同,实践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物质而是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里,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范畴。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具有基础性和世界观的意义。以此来看待自然,自然是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因为作为人类实践对象的自然界,并非开天辟地以来的自然界,而是由人类改造过或有人活动于其中的“人化自然界”。以此来看待历史,历史是以实践为本质的社会历史,因为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推动历史发展的也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以此来看待认识,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因为认识始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真伪。由于强调实践的作用,而实践的主体是人,因而实践唯物主义也就合乎情理地强调主体性原则和人的主体地位。一如辛敬良所说:“在旧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人自身的地位,人不仅不是主角,而且被排除于哲学体系之外,成为消极的旁观者,这是极不公正的。这种撇开人的实践活动,纯客观地‘公允’地描绘外部世界,排除一切主观因素,还是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超越正在这一点上。”

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虽然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但二者有明显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是“物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只把实践看成是认识论的范畴,实践唯物主义则把实践提高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最关注的是客体和客观规律,实践唯物主义最关注的是主体和主体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突出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实践唯物主义强调自然的“属人”性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里的推广,实践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视意识对实践的依赖作用,实践唯物主义最看重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意义。这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不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谓,更主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的不同理解。

“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中形成的两个不同流派,二者同宗而不同派,同源而不同流,同根而不同枝。

五、当代“新儒家哲学”简介

创始人:蒋庆、黄玉顺、涂可国、张祥龙、鞠曦、干春松、陈明、秋风、陈来、吴光、顔炳罡、安靖如等。1980年代至今

“新儒家”是指宋明时期的儒家各学派,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

“现代新儒家”是指更普遍地指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并一直发展至今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这一学派力图在当代中国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现代新儒家一开始主要在港台,其中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蔡仁厚、刘述先、汤恩佳。

“当代新儒家”主要是指20世纪末至今大陆开始陆续兴起的大陆新儒学,主要有:以蒋庆等为代表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鞠曦的“君子儒学”、涂可国等人的“社会儒学”、干春松的“制度儒学”、陈明的“文化儒学”、秋风的“宪政儒学”、陈来的“价值儒学”、吴光的“民主儒学”、颜炳罡的“民间儒学”。大陆新儒学之风还影响到了美国而有相近风格的安靖如的“进步儒学”。

这些新儒学流派及其思想纷繁复杂,创新内容难以判定,读者可自行按图索骥去了解它们。

六、“决定-反决定学说”简介

创始人:章韶华。1983-1991

一种科学-哲学学说,核心理念是“万物共一”。它否定了单极性、对立论的科学-哲学逻辑,创立了决定-反决定论的关系逻辑,从而为自然科学和哲学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

1.明确把哲学的对象界定为“关于关系的学说”,使哲学从此成了一门对象明确、内容确定的“究理之学”,并以此同作为“究物之学”的自然科学、“究事之学”的社会科学、“究人之学”的人文科学、“究心之学”的心理-伦理科学、“究神之学”的神学-宗教学等知识门类划清了界限。

2.用自己创立的“决定—反决定学说”架起了沟通哲学、科学、人学、神学的桥梁,从而使人类各大知识门类有机统一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知识体系”。

3.从理论上摒弃了东方哲学传统如易经思维那种循环论、均衡论的哲学思维方式,使之质跃为自发展、非均衡的哲学思维方式。

4.从理论上把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宇宙观统一为决定—反决定论的宇宙观。

5.用决定—反决定论统一了本体论和辩证论,使之成为源流关系或体用关系,从而克服了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二元思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两极思维的思维习惯,使它们成了以精神或法则为本体、以物质或实体为载体、以场或关系为介体的一体性存在。

七、“场有哲学”简介

创始人:唐力权。1991

场有哲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非实体主义哲学,由美国美田大学哲学系教授唐力权(LikKuenTong)提出和倡导。唐力权在《周易与怀特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等著作中,基于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对西方哲学进行了反思,同时又反观中国传统哲学,从中寻找到了可资比较和融通的广阔领域,形成了既有西方哲学智慧,又有中国哲学特色的场有哲学理论。

所谓场有哲学,就是一种以场有为本,以场有为研究对象和以场有的义理为依归的哲学。而“场有”即是场中之有、依场即有和即场即有的意思。世界万物都是依场而有的,一切有都是场中之有,而场本身也是有。这里所说的“场”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场”概念(如电磁场),而是一个存在论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场”是事物的相对相关性和为此相对相关性所依据的根源所在。而事物的相对相关性就是事物的存有本性。

简而言之,场有哲学的基本思想包含了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以场有观念超越实体观念,以载反生命的形上姿态改造被抽象为知识的形而上学,在凸现人与场有终极关系的过程中实现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二、揭示人类根身实存与意义世界开显的必然联系。三、以比较哲学为基础,通过对人性和生命两极的体认,阐述了仁才并举、摒弃有偏文进程的可能性。

场有哲学既非纯粹西方的,也非纯粹中国的,而是中西哲学融会贯通的产物。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可以说场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种。场有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场有哲学阐发了哲学的相对相关性原理,主张存有即场有,万物皆依场而有,彻底否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绝对主义实体观和与此相对应的主客对立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反映了当代世界哲学的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已在我国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八、“类哲学”简介

创始人:高清海。1996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聚焦到探索人的奥秘上,进而提出了“类哲学”哲学观。他认为,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表面上表达的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实质是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哲学是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人认识对象的目的与结果,都是为了认识自己,因此,哲学的主体是“以人为本”。传统哲学观坚持“以物为本”,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意,也不符合哲学的本性。整个哲学的历史发展,就是不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进入近现代,哲学才真正回归它的主题,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

他进一步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本质”。“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一种类存在物。人的类本性说明,人只能存在于同他人内在统一的一体性关系中,也只能存在于同外部世界即人的对象性存在的内在统一的一体性关系之中。”他所说的“类”,不是抽象的同一性,一体性,而是指人能够突破物种和个体的限制,不断把他人及其活动的一切对象转化为自身的不断发展的统一性。只有人具有这种统一性,所以类本质是人的本质特征。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发展历史的理论,他把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即自发性的“人的依赖关系”的群体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个体阶段和“适应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本性”的类体阶段。

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由群体主体向个体主体转变的历史阶段。群体阶段的缺陷是人身依赖关系,市场经济打破了人身依赖关系,使个人之间建立了平等和彼此独立的关系。当前全球化的实现预示着人类正走向类体为主的时代,也必然是人的主体性张扬的时代。

“类哲学”的观点,是在依据马克思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高清海教授个人的哲学观。


使用道具

报纸
redflame 发表于 2021-9-2 08:35: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地板
三重虫 发表于 2021-9-25 18:55: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