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ehe
890 5

[学科前沿] 与通胀同行 [推广有奖]

贵宾

学术权威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8
论坛币
573630 个
通用积分
436.4742
学术水平
365 点
热心指数
358 点
信用等级
202 点
经验
353967 点
帖子
4354
精华
9
在线时间
26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31
最后登录
2024-6-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CPI数值有望在今年六七月份达到峰值,此后将逐步回落。但通胀将在数年时间内长期存在。
■这轮通胀的特殊性在于,经济还没过热通胀已经不低。但也有人认为,滞胀已经出现。■之前,CPI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涨价驱动;之后,变成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共同驱动。
■输入型通胀的力量其实较小。
■货币超量给通胀带来长期压力。
■发改委“约谈”企业不涨价,或对控制通胀预期有帮助,但也可能会延迟通胀的速度,延缓通胀顶部出现的时间。


中国**正在运用所有政策工具抗击通胀。 (CFP/图)


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攀上了32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物价上涨不是新闻,新闻是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约谈”康师傅、联合利华、贵州茅台、中粮集团等一批企业,全面关心方便面、洗发水、食用油和白酒等日用消费品的价格。
不同寻常的“约谈”行为,在惯见的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举措之外,增添了公众层面对通胀升温的预期。
物价还会不会往高点走?通胀还将持续多长时间?推动本轮通胀的动力来自何方?如何与通胀共存,化解通胀之危?南方周末邀请了高盛(亚洲)中国经济学家乔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和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就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5.4%意味着什么?
南方周末3月份CPI同比增长5.4%,是32个月来的最高值,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乔虹 (东方IC/图)


乔虹高盛亚洲中国经济学家)
5.4%确实是2009年以来通胀同比增长的最高值。这个数值表明通胀的压力并没有消散。不过,这并不太令人惊讶。这个数值比高盛预计的5.2%要稍高,但还是对原来判断的一个印证。
从食品和非食品来看,食品是从11.0%上升到11.7%,非食品是从2.3%上升到2.7%。也就是说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是旗鼓相当的。在这个里面没有太多令人惊讶的地方。


刘煜辉 (CFP/图)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个数值没有提供太多信息,还是在预期之内。3月份CPI构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翘尾因素,一部分是新涨价因素。翘尾,3月份比2月份增加了0.9个百分点,2月份是2.5%,3月份是3.4%。所以达到5.4%的一个值也是正常。可以判断的是,物价上涨的动力还比较强。


高善文 (CFP/图)


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5.4%CPI数值超越了一些市场专业人士的预期,也包括资本市场此前的一些预期。透过一季度数据,我们可以判断,这一轮通胀将继续向后发展。不仅仅有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同时非食品领域——比如说日用化工品,老百姓经常消费的其他一些物品——也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可以说,通胀接力棒开始交替。这种交替的特征是:之前,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推动引发的食品价格涨价带来的通胀压力;在这之后,则将有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两股共同往上推动的力量。
通胀从何来?
南方周末:这轮通胀都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哪里?
乔虹:从本源上看,有三方面因素推动通胀。首先,货币政策相对较松,是现在遇到的一个背景问题。
第二,目前产出缺口为正,即相对于长期趋势增长水平,现在的生产经济活动还是处于一个过热的情况。好比一个人的正常体温是36.5度,高于这个水平,人会发烧。发烧就可能会脸发红,通胀就是脸发红的反应。
第三,目前的通胀预期比较高。
我比较不认同的是以下三种说法:一是有人说是完全输入型通胀。输入型通胀有它的一定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输入主要谈的是油价。油价现在在CPI中的直接比重按我们的估计为1%,间接来说则不到2%。即便油价上涨10%,乘完1%,它对CPI的拉动依然非常之小。
二是很多人说是食品供应的问题,这也不尽然。蔬菜一般是3个月一个生产周期,猪存栏期则大概在6个月左右,在一整个生产周期都能完成的情况下,很难讲是食品供应的问题。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秋粮的收成也不错。
三是,有人讲是工资上涨问题推动的通胀。过去10年工资上涨都没有间断,而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在快速的上升。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工资上涨对劳动成本带来的影响。
刘煜辉:目前的通胀是长期货币超量累积的一个结果。不是某一个时段货币发多了,而是长期的累积。2003年以来,中国平均真实利率的水平,是负0.3%。这应该说是新中国六十多年来货币最为宽松的一段时间。特别是2009年以来反危机的这三年时间,货币累积的量太大了。这两年累积下来的货币量,超出经济总量增长的近30个百分点。这样肯定有一个物价冒出来的过程。
也就是说,首先是货币超量,接着是资产泡沫,再从资产泡沫逐步向物价的各个领域蔓延,最终推动物价整体的上涨。货币超量是长期累积的一个结果,因此对中国来讲,这种通胀可能会变成长期的压力。
高善文:这轮通胀有它的特殊性。特殊性就在于经济还没过热但通胀已经不低了。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正在走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这一宏观背景。
去年我们的经济背景是经济增长较低,经济体大范围出现产出供应过剩,包括钢铁以及其他一些长周期行业,都出现产出过剩。最典型的情况是当时的PPI层面都没有明显的价格压力,但CPI层面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有很明显的压力,而且主要是体现在食品领域。主要原因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不是经济增长、经济过热。
从数据来看,中国目前通胀所含有的输入型推动其实是有限的。如果是输入型通胀,那一定会表现在PPI数据中的采掘工业层面。但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数据是相对平稳的。
这也意味着伴随大宗商品价格的体现,国内的通胀将进一步叠加输入型的压力。
从货币方面看,货币供应的顶点是在2009年,这一轮通胀发生在2010年四季度。滞后的时间要明显长于货币主义学派所认为的时间。
所以我们不认为货币可以单纯地线性地推导出来通货膨胀。我们还是认为通胀主要的微观形成机制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上升。
通胀该怎么调?
南方周末我们注意到,最近国家发改委约谈了一些企业,要求暂缓提价,您怎么看待发改委的“约谈”?
乔虹:有些事情发改委是不得不做,明明知道不会有非常长的影响力,因为这对控制通胀预期有帮助。
油价上涨则是另一个问题。油价是一个受控制的价格。和方便面的价格、洗浴液价格是不一样的。油价少涨一分钱,国家都要进行补贴,不补贴,国有企业会亏损。因此涨油价是一个更加主动的选择。它希望通过慢调、小调的方式,对油价的上涨进行控制。
刘煜辉:发改委连续的约谈一些行业协会,要求不要涨价。这种频繁的、高强度的行政对价格的干预,在以往的过程中也是比较罕见的。比2008年物价冲8.7%的时候的行政干预的力度,可能都还要强。
行政措施短期内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则可能走向政策的反面,实际上是在强化未来通胀的压力。不让涨价是对企业供给链的损害,企业因为不赚钱,会减少生产。产能减少,从宏观上讲就是供给的弱化。这实际上是在累积未来的通胀压力。行政对价格的干预只能是短期的,从政策来讲,它一定是个坏政策。
高善文:现在所有的行业谈的都是下半年涨价,或下半年看情况再决定涨不涨价。行政性举措会延迟通胀的速度,延缓通胀顶部出现的时间。
南方周末:对于治理通货膨胀,你们有什么建议?
乔虹:至于如何治理通胀,还是要回到通胀的那些作用因素。一是要控制好货币,二是控制好内需,要让内需的增速慢下来。慢到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会看到压力逐渐消散。
刘煜辉:宏观调控中,对利息的调控是非常谨慎的。目前,中国已经持续14-15个月时间是负利率,而且负利率的实际幅度还在加深。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CPI反映出来的通胀程度跟大家的感受还是有很大差距。负利率实际上是在偷储户的钱,财富不断从储户、家庭转移到**和银行部门,这是对个人财富的剥夺。储户看到口袋里的钱越来越毛,他就不会有消费的动力,而是会成为一个恐慌的投资者或投机者。他的钱会不断从银行体系脱媒出来,这样一则加深资产的泡沫,一则加大物价的压力。这实际上就是通胀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
中国要想真正把通胀压住,实现经济中积极的正的真实利率,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长期还维持低利率水平,那根本不可能抵制地方**的财政需求和投资冲动的膨胀,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通胀还将持续多久?
南方周末:大家现在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物价上涨的趋势什么时候能够止住,通胀还将持续多久?
乔虹:未来两个月如果能够加大吸收流动性的力度,并且控制好贷款,我们还是觉得很有条件能够使内需增长逐渐回落,通胀开始下行,6月份以后CPI的年同比涨幅有可能降到5%以下,这是目前市场的一个平均预期。
也就是说最近是CPI达到峰值前的最后一段时间了。之后的通胀水平肯定是会降低的。
刘煜辉:现在大家都在预测这轮通胀的拐点在哪里。但非常遗憾,你预测的可能只是这一轮通胀的一些波动。波动不是拐点。
下半年要想回落很多是不太可能的,一个是工人的工资涨得很快,另外全球能源的价格在今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排除今年下半年石油会重演2008年冲高的过程。今年下半年物价要想掉很多的话也是很困难的,乐观估计是降到4%。
而未来,中国的通胀水平可能会显著高于过去10年的水平。过去10年平均水平是2.4%。
高善文:通胀压力在3-5年内还将明显存在。上个10年CPI中枢值是1%-2%,下个10年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CPI中枢值大概在4%左右。通胀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从短期看,同比数据的爬升至少会延续到二季度末,甚至不排除到三季度继续爬升的情况。CPI同比数值有可能爬到接近6%的水平,再创新高。
如何应对通胀?
南方周末通胀在短期内会攀高,中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那这轮通胀会对我们的企业产生什么影响?个人如何应对通胀?
乔虹:短期内,可能还要面对紧缩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为经济学家,我不提供投资的建议。但是高盛的策略师认为,现在的资本市场逐渐开始会显现它的一些投资价值。
对个人来说,目前的通胀还是在政策控制范围之内,不需要囤积或者惜售。宏观调控在过去几年展现出来的能力,应该使我们相信**是有能力来处理这个事情。
刘煜辉:通货膨胀是一种财富的逆分配。大部分人是受损的,逃避不了的。对老百姓来说,追求安全性的话,可以购买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利息稍微高一点,来弥补一点损失。若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则可以考虑投资股市。
高善文:从工业品价格来看,现在企业部门的盈利是存在比较明显的改善的。对经济增长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一个变化。
老百姓需要进行一些资产的配置来抵御通胀的影响。目前有很多投资渠道可以应对通货膨胀。比如说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来应对这个通胀。但是银行存款的资产回报确实是滞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劳动力成本上升 2003年以来 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学家 通胀 同行

沙发
kuhasu 发表于 2011-4-22 20:28: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别告诉我这帮sb不知道cpi超警戒线之后接连会出的问题。
不过也不一定,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照样随大流,出问题后就没影子了。

使用道具

藤椅
kuhasu 发表于 2011-4-22 20:30: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漫画不正确,本来就是政策工具造成的大通胀。
与水桶比起来,其实政策工具更像强心针,剂量控制问题,而且用药得当问题。

使用道具

板凳
haffer 发表于 2011-4-22 20:31: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报纸
火焰亮 发表于 2011-4-22 20:41: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都是被人利用的工具

使用道具

地板
ChengFang_Nancy 发表于 2011-4-22 23:16: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各抒己见啊~~~
不要见一个就爱一个,爱的太多,你的爱就要贬值。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