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独眼窥世界
765 3

雀巢涨价传闻的背后——消费者控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15 点
帖子
4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15
最后登录
2019-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最近有关雀巢奶粉提价的传闻被有关媒体纷纷报道,雀巢被指顶风涨价。这一现象被解释为垄断厂商追求高额利润的黑心行为,表面上如此理解没错。可实际上却是大错特错,这有可能是雀巢的声东击西之计,目的是让消费者淡化雀巢奶粉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安全隐患事件,雀巢奶粉涨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
雀巢奶粉涨价是混淆消费者视听的炒作行为。
按照媒体《雀巢奶粉约谈后提价近两成
被质疑趁火打劫》报道,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其它相关食品价格的纷纷上涨,雀巢有的品种涨价20元,平均涨幅20%。同时业内“资深行业分析师”还指出:“如果他们启动涨价计划,也是暗地进行,肯定不会向超市发送正式的书面调价通知”。但是这些报告疑点重重,甚至是完全站不住角。就拿“涨价是暗地进行”一说,难道消费者会因为雀巢没有提价书面通知就不会觉得自己多出了20元钱?请问这个“悄悄”是如何进行的?这不是坑爹吗?

任何新闻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传闻一定也不是空穴来风,传闻的背后一定有其目的。要么是为了获得某种经济利益,要么是为了转移消费者视听。如果雀巢公司的涨价传闻如果只是孤立事件,那么该事件的可信度可能高一点。但如果把今天的雀巢涨价事件和前不久国内媒体报道的雀巢奶粉重金属含量在欧洲被查出超标的洋奶粉安全事件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这一切简直太巧了(关于这一点消费者可以对比中石油关于成品油涨价之前是如何造势的,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同)。
在食品安全日益被消费者重视的今天,任何一点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都会引发轩然大波。三鹿和双汇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雀巢奶粉在欧洲被查出在欧洲超标的事实之后,洋奶粉的安全性遭受质疑,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洋奶粉之所以卖的如此高价同时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三鹿事件之后洋奶粉的安全性受到消费者的推崇。如果产品的安全性被质疑将大大降低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如何将安全隐患的质疑淡出人们的视线之外呢?光站出来澄清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物价高涨的时代还有什么比涨价更能引起人的注意?涨价传闻有两个作用:第一涨价告诉你我的产品依然安全,不然我凭什么敢涨。第二将人们讨论的话题从洋奶粉安不安全转移到洋奶粉该不该涨上。
用涨价传闻来对抗食品不安全的传闻这是一招非常不错的棋。2008年房地产最为艰难的时刻,潘石屹就用逆势拿地、逆势涨价这招引起过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告诉投资者我的公司财务没问题,这个行业也没问题,从而顺利帮助其度过难关。从目前雀巢奶粉的涨价传闻的效果来看也非常不错,国内媒体已经不对洋奶粉安全问题进行跟踪报告,转而讨论雀巢是否涉嫌垄断。但是不管消费者如何讨论、如何表达对垄断的不满都是无用的,垄断意味着你必须接受他制定的价格。
2、
垄断厂商
到底什么是垄断?现在的媒体动不动就提垄断,只要有涨价事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就和垄断联系在一起。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垄断是经济现象的一种,现实生活中只出现在少数行业,比如石油、电力、水、铁路运输、公共通信。有些是国家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有些是因为行业本身要求投入非常大必须垄断才能提高效率。在国外一般垄断的企业国家都会规定一个固定的盈利率,这是为了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以及对垄断企业的制约。可是中国的垄断企业可以像其它存在竞争的企业一样正常盈利,国家丝毫不加控制,这点很是奇怪(关于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与中国企业太想进入世界500强,可又没有正在的竞争力——在国内是老虎出去就是纸老虎,就只有靠垄断经营来实现了)。所以消费者才会一直这么的痛恨垄断企业。
雀巢这样的企业称不上垄断企业,市场上还有奥优、雅培等国外的奶粉企业。他们这些奶粉企业最多能称的上寡头垄断。也就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定价权,但是又不能随意的调整价格。因为他们除了考虑自己,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行为。而通常寡头垄断企业之间会形成秘密的垄断同盟,也被称为卡特尔组织。前不久西班牙**就揪出保洁等国际日化用品巨头联合垄断市场达20年之久,对其罚款5000万欧元。这也告诉我们单个垄断厂商提价不犯法,但是如果一起提价其中就必有猫腻,如果我们的**够警觉,就可以立案调查,控告其非法竞争。
回到这件事情本身,雀巢、雅培、奥优等奶粉企业本身就是否认奶粉涨价的事实。而这个行业分析专家要么是托,要么就是滥竽充数。所以事情的结果很可能是我猜测的那样,这只是雀巢用来转移消费者视听的方法,也就是消费者控制的手段。
3、
消费者控制
比起垄断而言,现在的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影响更为恶劣的是消费者控制行为,可是却并不受到重视。其原因有两个:第一消费者控制行为比较隐秘,一般较难被发现;第二,现在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工具一般是以供需理论为基础,可是新新事物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这一范围,使用供需理论有些东西是解释不清楚的,现在急需新了理论工具来发现资本家的本质。
消费者控制充斥着整个社会。广告就是一种,广告有两种功能:第一是广而告知,第二则具有劝说功能。消费者控制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通过改变消费者的偏向来达到控制消费者的目的。大家一定还没忘记成龙代言的霸王洗发液,这就是消费者控制的典型,他们通过寻找大家都信的过的成龙做代言,从而达到让消费者相信其产品是纯天然的目的,来控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控制在垄断厂商之中也经常使用,中石油有一大批的网络水军,当其产品要涨价之时就出来造势。
消费者控制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相信市场上的某种经济行为是合理的,从而让消费者接受他的产品或者是他们制定的规则。采取消费者控制的原因是市场的经济行为可能并不违法,但并不一定合理,为了让消费者不产生排斥的心理,从而影响其收益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让你吃亏吃的心安理得。
4、
消费者应该如何的应对
消费者控制并不违法,但是也并不是无法对付。能控制就能反控制,首先消费者在日益狡猾的商家面前自身素质也即分辨能力要加强;其次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消费者之间要团结,最好能建立消费者同盟;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强势,学会使用媒体工具。
就拿洋奶粉涨价来说。我们知道近几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每年的幅度都在5%以上,对于进口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降低其成本。同时我们知道欧美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经济缺少活力,有的地方甚至还缺少流动性,他们的利率一直都很低,所以有些进口物品特别是消耗品价格并未上涨(石油是个例外,石油不仅是消耗品,还具有战略储备,投资、投机的作用)。所以进口奶粉的涨价压力来自国外的很少,其最大的压力便是国内的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上升。但是工人的工资上涨缓慢这是大家有目共堵的,同时前不久还有跑运输的卡车司机抱怨油价涨了运费没涨,所以涨价的理由都不成立。不然他为什么以前不涨偏偏这个节骨眼涨。难道他们大老远跑来以前都是在做慈善?
如果他们真敢涨,我们就一定要强势应对,将广大的消费者团结起来对其进行声讨。有必要甚至可以组织**进行抗议,要让他们知道,你们涨价我们是一定不会接受。同时还要用实际行动说话不购买其产品一个月,等到其销量大减他们自然不敢强势涨价,因为他们的目的无非是赚钱,如果赚的比原来大大减少,说明他们的策略就错了,除非他们不涨价活不下去,不然一定会降下来。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诚信与威胁。我们之所以经常处于劣势,就是因为消费者过于分散不够团结,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我们就是真正的上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消费者 世界500强 洋奶粉涨价 行业分析师 原材料价格 消费者 涨价 雀巢

沙发
独眼窥世界 发表于 2011-4-26 12:37: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传闻像病毒一样被传播,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人们往往很容易被控制而不自知,可悲的是也得不到有识之士的关注。

使用道具

藤椅
ChengFang_Nancy 发表于 2011-4-26 12:59: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价值的帖子!
消费者控制,有道理~~
不要见一个就爱一个,爱的太多,你的爱就要贬值。

使用道具

板凳
独眼窥世界 发表于 2011-4-26 14:18: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分为5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奶粉显然不仅仅只是满足生理的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在里面,所以在经历了三鹿事件后洋奶粉买的的国产的贵而且占有率上升。心理学早就已经运用到经济的各个方面,可是我们由于意思形态的束缚而不愿承认这一点。因此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舞台的竞争中总是吃亏。消费者控制就是通过改变消费者偏向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0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