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4622
12555 112

[其他] [转帖]大吃一惊!网友曝李玫瑾教授的主要学术成果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1粉丝

讲师

7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3023 个
通用积分
29.1073
学术水平
12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2078 点
帖子
12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29
最后登录
2024-6-6

楼主
14622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1-4-28 22:27: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1年3月23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杀人案开庭,当晚,李玫瑾在央视点评称,药之所以会在瞬间完成连扎6刀的动作,和他长期以来的钢琴训练有关。旋即,李的说法被网友称为“钢琴强迫杀人法”,认为她是在为药开脱罪行。李本人亦陷入漫天口水之中。(《山东商报》4月11日)

  在药家鑫杀人案的网络舌战中,网民对专家言论的宽容边界因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的央视点评而探底。李玫瑾表达的是心理学范畴的思考理性,因为法律审判与心理分析是绝然不同的两件事;网民们表达的是民意情绪,这种情绪纠结于把专家的言论等同于法律审判的结论。至此,李玫瑾感到由衷的委曲,抱怨网民对其言论是个误解。[
     在一个又一个举国关注的大案面前,李玫瑾教授俨然是犯罪心理学的权威专家。当公众质疑她违背基本人性和违背常识的专家言论时,她就挥舞起专家的大棒,嘲讽公众只是感性动物,不懂高深的专业理论。笔者承认自己只是普通大众之一员,在李教授极其威武的言论面前,反躬自省,是不是自己真的太浅薄了。于是抱着崇拜敬仰的心情,专门跑到市图书馆,利用“全国学术期刊网”,检索了李教授的全部论文。

       这一检索,竟让我大吃一惊,李教授原来如此!
  
  在过去的5年中,李教授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了16篇论文,以第二作者名义发表了4篇论文。
  
  光从数量上说,李教授发表的论文似乎不少。但是,李教授所有的论文都发表在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杂志上,没有一篇发表在法学或心理学的过得去的杂志上。我说三流或不入流,这并不是我的主观判断,因为在像样一点的大学,李教授所发表的那些论文,都很难摆得上桌面来评职称。所以,李教授能凭这样一些论文评上教授,说明中国公安大学对评教授职称的要求有多高了。
  
  如果说不能完全依据发表论文的杂志来判断论文的水平高低,那么有一个客观事实是绝对可以判断李教授的学术水平的,这就是李教授所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都发表在自家单位的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上。稍微对学术界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发表在自家单位的杂志,那要比发表在外单位杂志容易许多,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情的产物。在一个学术单位,如果一个人像李教授那样50来岁的教授、一个应该处于学术高峰期和成熟期的学者,几乎将自己所有论文都发表在自家单位的杂志上,那么这个人在同事面前是抬不起头的。可我们的李教授,竟然能如此从容的通过中央电视台,在全国人民面前扬起她高傲的头颅,真不愧是搞心理学的,自己的心理素质竟如此之好。
  
  我们再进一步去看看李教授论文的内容吧。我们不妨来解剖一下她那篇脍炙人口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10-115页,全文可从百度上找到)。
  
  首先我们可以从引注的形式来判断该文的学术价值。全文只列举了5个参考文献,可是天哪,5个参考文献都是关于马加爵的网络报道,竟没有一个正式的学术引注来引用其他学者的心理学观点或法学观点,难道我们的李教授是开天辟地的学术天才,她的分析不需要建立在已有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因此,这只能有两种可能:第一,李教授根本不懂学术和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或者说她根本没有心理学和法学的理论功底,所以在分析个案时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论分析;第二,李教授根本不懂最基本的引注规范,直接或间接参考了其他学者的著述而没有列举,那么这就是学术不端。
  
  再细究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李教授属于第一种情形,她根本没有认真研究过心理学著作和法学著作,不然那些著作不可能不在她的论文中流露出来的。
  
  李教授并没有见过马加爵,仅从一些间接材料出发,撰写犯罪心理分析,这从学术角度出发,是犯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大忌,不知道李教授在得出那些斩钉截铁的结论时心里是否发虚。
  
  其实,只要通读一下《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那样的文章,我们就可以知道,里面根本没有学术语言,没有缜密的学术分析,有的只是一个老大妈似的一些家常话。她距离一个学者的距离,至少有10万8千里。也就是说,读了李教授的文章,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信心撰写犯罪心理学论文,不需要任何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训练。
  
  不信,你就从不百度上下载下来读一读。就是这样一个冒充专家的教授,今日掀起了轩然大波。有这样一些专家教授当道,中国,中国,你为何如此不幸!
  
  刚刚检索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自1998年以来,总共13年,李玫瑾教授的论文总共被引用12次。真的没想到,如此大名鼎鼎的李玫瑾教授,其论文引用次数只有区区的12次,一年平均1次还差点,还不及一个普通的小讲师。李玫瑾教授,就你这样的学术水平,还有何脸面招摇过市?
  
  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犯罪心理学"专家. 她是靠打搽边球混上去的教授,学术单位内的混混教授很多,李玫瑾是其中之一。
  
  看看她的简历: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也就是说,她只有本科学历,属于那种没有学术追求,混饭吃的人。一个学“哲学”的人,从来没有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和培训,却成为了“犯罪心理学”的学术带头人,这就是特色!
  
  再看看她的科研: 1987年参与国家哲学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1995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也就是说,大学毕业后13年内,她就参加了两个科研项目,注意,是“参加”,具体在内边有什么贡献?不知道,也许是只挂个名字!肯定离项目主持人很远很远。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从大学毕业后13年内没有从事过像样的科研项目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科研素质!
  
  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犯罪综合治理与社会稳定机制研究》,不知道是不是主持?我看不象,否则她早就标上了。1997年,在大学毕业15年后,这个女人终于主持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项目《犯罪心理研究》,注意:是个校级项目!1999年主持公安部部级项目《社会心理调查研究》,这算个正式项目,这时候,这个混混已经41岁了! 2000年参加全国妇联《反对与制止家庭暴力》项目,2000-2001年承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合作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受害保护》等。2001年主持公安大学引智项目《犯罪侦查与心理画像》。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正式的科研项目。此后就看不到她做什么项目了。
  
  再看一下她的职称:2002年前一直是副教授,大约在2003年-2004年之间混上了教授职称,这时候她已经45岁了,可以说,她的教授职称是靠年头混上去的!从1982年到2003年,用了至少21年的时间,她混到了学术界的最高职称:教授。
  
  于是,她就可以用这个头衔骗人了!因为这个头衔很有权威性!

一些语录:
附录 :
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李玫瑾评药家鑫
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李玫瑾评马加爵

做出犯罪行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李玫瑾评杨佳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附件
1.jpg 关于李玫瑾药家鑫的视频及博文推荐.doc (32 K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吃一惊 李玫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 转帖 学术 教授 成果 李玫瑾

沙发
西北望月 发表于 2011-4-28 22:47: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点意思!下载了李老师的大作拜读了一下
像是叙事流水账,不像是心理学专业的学术论文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pdf

618.12 KB

使用道具

藤椅
西北望月 发表于 2011-4-28 22:50: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论文中居然用了好多惊叹号!!!

使用道具

板凳
新手上路ING 发表于 2011-4-28 23:10: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也能称得上学术论文,真是贻笑大方了

使用道具

报纸
zjzcj 发表于 2011-4-28 23:22: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李 玫 瑾:犯罪心理现象中危险心结探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的作用》成果之一。项目编
号: 04BFX040

一个项目竟然做了5年还没完成

使用道具

地板
piaoyao55555 发表于 2011-4-29 07:04:5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她就是一垃圾~为出名不择手段的渣

使用道具

7
zhangyingjie 发表于 2011-4-29 07:08: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终于认识到李大教授的学术功底了。

使用道具

8
gj0008yyy 发表于 2011-4-29 07:12: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错,全国都有这样的问题,本科生师资,评教授的门槛太低了,太低了,

不是本科生不能评教授,而是要严格要求,达到与博士生师资一样的水准,另外,像不具有规定学历考博士要加考一门专业课和政治课二门一样,本科生评教授,也应该在全国严格控制规模的基础上,一律送教育部严格审批,

不能让混日子的当上教授,

这个情况现在在低档次的院校显得非常的严重,
我有个同学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那里的教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本科生,导致这个学校教育水平,学术水平极低.

这个现像不能继续下去了.

使用道具

9
ly7634499 发表于 2011-4-29 07:32: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顶这个帖子,好久没留言了。中国的专家和中国的民主一样。

使用道具

10
llg79 发表于 2011-4-29 07:41: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看看评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