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过管理,也不懂经济,也没有系统学过4P、4C、4R、4F等营销理论,几年来的实践和工作经验,想到快销品行业的经营理念,没有科技含量的利润最大化是由谁买单?
1、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是通过消费者来买单的,而消费者却全然不知。
2010年初,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苏打水,出厂价好象是1.5元/瓶,建议零售价2.5元/瓶。在过去的一年,苏打水的市场异常火爆,全国各地市场不同品牌的比比皆是,零售价位有3元的,有3.5元的,还有2.5元的。听说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赚了不少,这种高利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有益,值得商榷!首先这种产品没有技术含量,而且不知道各项添加剂和微生物是否达标,产品的价值有问题。其次是零售价过高,通路利润达到100%以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靠通过压榨经销商来完成
市场由粗犷式到细分,先是省市级代理商,到县经代理,发展到现在有乡镇代理商,为精细化运作市场看似合情合理,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压货,业绩提升来源于库存转移。
两年前一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在东北一大城市,大肆增设经销商,让每个经销商大批量进化,导致产品批量过期,遭经销商集体投诉。
国内一知名饮料品牌近两年经销商更换频繁,原因有二:一是市场遭过度细分,厂家一再要求压货,客户主动放弃运作;二是因经销商不配合企业的压货,更换愿意压货的经销商。我们到超市看一看水饮的生产日期就知道了,知名品牌日期竟然大部分是2010年的,快销品却成了滞销品,这都是压货的结果。
3、价格虚高,价值背离其实就是一种诈骗
日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连续涨价,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顺应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理念。但对于这些本身并无太多技术含量的东西,提高了附加值,产品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有些企业说不赚钱,微利经营,在于成本的和核算,此类行业的蓝筹股,都是通过剥削消费者得来的。如水饮和乳制品行业,都是卖的都是概念,而实质还都是水。没有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取决于老板的胆量,这种行为相当于诈骗,消费者都是被诈骗的对象。
看看国内企业经营理念,有社会责任感有几人,物欲横流的今天,还有几个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堡垒?再看国内的培训机构到处讲营销,讲实战,讲技巧,其实更多的是销售。经常讲到的是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而不是让你去卖佛珠,原因是这个企业本来就只生产梳子,而不是佛珠。国人喜欢挑战高难度的技巧,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不是顺势而为的研究消费需求,为满足消费需求而生产。把梳子买给和尚,是因为和尚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