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经济学理论大转型
2011年05月14日00:02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秋风
近日,广受关注的两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与陈志武教授,围绕着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辩论。陈志武教授认为,数学是建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最好工具,经济学也是最适合数学化的学科之一。张维迎教授则痛惜于当代经济学变成数学的奴隶,而数学方法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反映市场过程中的诸多真实情况。
网络上,很多人围绕这两种看法站队。但其实,这一争论乃是两种经济学思考方式的冲突。近日,华人哈耶克学会召开年会,张维迎教授专程赶来,阐述了自己对于主流经济学范式的质疑,及对门格尔、米塞斯、熊彼特、哈耶克等人所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Austrian Economics)的认可。
尽管张维迎教授再三强调,不必过分强调思想的学派属性,但毫无疑问,张维迎教授差不多完成了一次相当彻底的思想、学术转向:从主流的新古典范式,转向非主流的、也较为古典的奥地利学派。他对经济学滥用数学的怀疑,也正是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议题,哈耶克当年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演讲上,就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
事实上,不论在中国、西方,这样的滥用数学的经济学经常为权力扰乱、扭曲市场提供貌似科学的知识依据。在很多时候,经济学专家依据貌似客观的数据和模型,作出十分肯定的结论。但其实,这些数据只是复杂现实中能够测量的那一小部分,至于不能测量、但实际上也许更为重要的那部分事实,则被完全排除在外。数学化的经济学在很多时候依照自身工具便利性原则,裁剪事实,转过身来却以真理发现者的姿态,提出各种各样的全称命题,比如,市场失灵、垄断等等,指导**官员们信心满满地实施各种错误政策。关于生产、消费、人口的计划、规划,都以经济学的这种理性自负的心态下为知识依据。
相反,米塞斯、哈耶克、詹姆斯·布坎南等人则主张,定价是一个具有主体间性之属性的事物,企业家是经济过程的驱动力量,市场是一个竞争性过程。当然,主观价格、企业家精神、竞争过程等等参数是难以测量、难以数学化的,但它们确实更为全面地把握了经济活动的现实。
尤其重要的是,奥地利学派对于这一真实世界的内在逻辑,保持一种敬畏态度。新古典经济学首先做出不切实际的假定:行为主体具有完备知识,据此推导出一系列关于市场运作的命题。当然,现实中的人不可能具有完备知识,因此,其活动看起来就没有经济学教科书所说的那样完美,而是错误百出。经济学家于是轻率地宣布,市场失灵了。按照这一范式,市场总是失灵的。因此,需要一种外部力量矫正市场无所不在的失灵。
奥地利学派并不假设市场主体的完备性,因而也不会天真地相信,市场是完美的,人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事物。尽管如此,奥地利学派相信,相比于**,作为一种自发秩序的市场更为可靠。企业家都会犯错误,但是,市场是一个过程,企业家会在利润的驱动下矫正既有的错误,也会进行创新,推动制度变迁,提高彼此间的协调性。也就是说,市场有能力内生出规则、制度,协调彼此的行动,实施自我治理。
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所包含的一种机制,也许是最为重要的机制。**当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运用确定的法律进行合理的管制,但是,这种管制必须在“看不见的手”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实施,而不可僭越于市场之上。对市场的这种敬畏态度,基于对人的自我治理能力的信赖。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的关键性区别,也许就在这一点上。
这种敬畏态度、这种信赖,对于当下中国之完成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转型的本质就是从外部强制的“他治”,转向民众的自主治理,及以此为基础的多中心治理。至关重要的是,这一转型的驱动力量,就是每个人身上程度不等地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中国过去三十年各个领域的变化,就是如此发生的。小岗村农民、现在创办南方科大的朱清时就是“立法企业家”,我的朋友朱海就博士称之为“制度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不仅可以丰富产品与服务,更是良性制度的零星构建者。企业家就是通过构建制度而提高效率的。
这样的制度变迁理论,就隐含于米塞斯的企业家理论和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之中。它可以为理解中国的转型历程,提供基础性概念工具,而对中国的转型历程进行研究,也可以丰富这一制度变迁理论,而这将大大地提升经济学的科学性。
已经有很多人提出,新古典理论无法有效解释中国的变化。也许可以更进一步说,诸多经验已经证明,新古典理论也无法有效地为中国不能不展开的进一步转型提供知识支持。2003年人们对经济学家的普遍质疑,及此后经济学家的边缘化,随后发生的国进民退等现象,就是明证。因此,中国需要经济学理论和学术的大转型。如斯密所说,经济学乃是立法者的科学的一个分支,必须面对现实,回应现实。
也许,基于奥地利学派的范式,保持开放心态,中国的经济学人或许可以探索出既可有效解释中国的变化、也可有效参与中国转型的理论范式。中国经济学人依然身在斯密所开创的经济学大传统中,但不必纠缠于哈佛、芝加哥所设定的那些后现代的、琐碎的议题,而是面对中国现实,像斯密、门格尔、米塞斯、哈耶克、布坎南、奥斯特罗姆那样,直面经济活动的根本问题,思考、丰富、深化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治理通胀的钥匙了。否则,只是从所谓货币供应量上找答案,无异于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