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oxian2011
3393 23

[学术哲学] 哲学论辩之观点摘要之四、我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推广有奖]

11
荆棘龙龙 发表于 2011-5-23 10:42: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12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11:29: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荆棘龙龙 发表于 2011-5-23 10:42
很简单,客观就是不以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就是事物的存在与否、动变与否,或者如何存在、如何动变,只以自身固有属性、规律为转移。——人类至多只能发现和确证这一点,而不能决定或改变这一点。
对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而言,“先验”根本就不存在,那只不过是,人们为自己的无知或无能找来的一块遮羞而已。
呵呵,客观确实是这样,但是问题是人类发现和确证难道是不用经过五官和意识的吗?难倒是凭空进入人的认识里面吗?如果没有这个经验的过程,物你如何认识?难道是意识固有的?这不就是先验论了吗?如果不是意识固有的你又如何获得认识呢?按上面的证明过程?这不就是经验论了吗?你说你是彻底的唯物者,我可一点儿也不觉得,因为你连最基本的唯物的认识论都没有理解。所有唯物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就是我多次给你提到的“物自体通过刺激进入人体内。。”如果你否定了这个过程,物自体则永远不能得到认识,那还何来客观与不客观。
再有,你否认先验论,但是却不能提供有关的证据去证明。你举过的什么生理性遗传,实质就是肯定了先验论,只不过你自身不接受,又或者说不理解什么叫做先验论。还有所谓的附教育,是无意识的。你既肯定了无意识存在,还说什么实践的,客观的呢,无意识的本身就是先验的事物。难道你是有意识地去获得无意识?鄙人觉得你的概念实在太混淆了。
再有一点,客体不是自在实在,如果你肯定了客体是实在的话,你又产生唯心论的偏向了。你说你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唯物主义者是批判实在论的,而你在这却肯定了实在论。鄙人真不明白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客体可以是自在的,但是永远却不是自在实在的。.
鄙人觉得你有心热衷于哲学,就应该好好地研读哲学著作,尤其语言的逻辑关系还有用词的准确性。而不是一味地盲从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自己是彻底唯物主义者。你不认识他人的理论,就盲目地进行批判。这不是盲流,还是什么呢?你认为呢?
       1、我不反对经验对认识的重要性,但我对经验的理解和你不太一样。
       在我的世界观里,感觉经验不只是即时性的,而且是历时性的,不只是个体性的,而且是社会性的,亦即是可积累、可传递、可共享或分享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对世界和世界中的事物的认识就会逐步接近正确、完整、全面、深刻;由此我们会进一步发现,世界及其中的事物虽然是流逝着的、多样多变的,但也是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是绝对动变和相对静止(即相对平衡性或相对稳定性,或者说某种相对的不动不变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是流变和居留的统一,是此在性(可比喻为“水流”)和实在性(可比喻为“河流”)的统一,从而也就是表现与其主体(或载体)的统一,现象与其本质、规律的统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3743&page=1&from^^uid=2486024
       2、我说的继承性遗传是否可以叫先验,你可以自行判断。对我而言,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否能够说明问题,是否对认识的发展、人类解放事业的进步起到某种促进作用。把暂时未知的东西,称为“先验”,并不能使认识向前推进。
       3、客体是不是实在的,这一点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确实有反对实在论的内容,但人家反对的是旧实在论,未必是我的实在论——我的实在论不是要复辟实在哲学,而是要探讨实体(也可以把它叫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发展的逻辑。你可以参考此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要评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81724&page=1&from^^uid=2486024
       如果你还有兴趣了解更具体的东西,我可以给你上传我的一篇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实体逻辑学》。
       4、批评一个人永远不要只看名词、标签,而要看其具体内容、观点,你看了我的帖子,究竟哪些内容是不对的呢?你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探讨。

使用道具

13
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1-5-23 11:46: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07:05
6# 烈火实验室
       对物的存在而言,是否被人类感知或认识决不重要,甚至后者对它而言,可以是毫无意义、毫无影响的。
       在我的世界观里,感觉经验不只是即时性的,而且是历时性的,不只是个体性的,而且是社会性的,亦即是可积累、可传递、可共享或分享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对世界和世界中的事物的认识就会逐步接近正确、完整、全面、深刻;由此我们会进一步发现,世界及其中的事物虽然是流逝着的、多样多变的,但也是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是绝对动变和相对静止(即相对平衡性或相对稳定性,或者说某种相对的不动不变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是流变和居留的统一,是此在性(可比喻为“水流”)和实在性(可比喻为“河流”)的统一,从而也就是表现与其主体(或载体)的统一,现象与其本质、规律的统一。
  
  最关键的是——历时性是没有事实的,它仅是一种假设。所以,这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假设的假设的理论,与想象的事物没有区别。
  

使用道具

14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11:46: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这不就是经验论了吗?你说你是彻底的唯物者,我可一点儿也不觉得,因为你连最基本的唯物的认识论都没有理解。所有唯物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486024
——回复:承认反映论难道就不能承认经验的重要性了吗?
2、反映论。就是我多次给你提到的“物自体通过刺激进入人体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486024
——回复: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反映论,我反对的是你把积极能动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狭隘化为被动的反映论、脱离实践基础的反映论。
3、你既肯定了无意识存在,还说什么实践的,客观的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486024
——回复:实践可以是很低级的,也可以是很高级的,低级的实践也有意识、有目的,但无理论的指导、理性程度很差;高级的实践几乎完全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如原子弹研制、嫦娥二号探月飞行等等。
详细内容参见下文:实践是人的本质能力和本质活动,也就是说,实践是人区别于物的一种特有能力和活动,是可以把人与物区别开来的一种根本性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标志。——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深刻揭示了劳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人类诞生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正是劳动和与之伴随而来的直立行走,解放和发展了人手,产生并丰富了人类语言,并最终大大发展了人脑,从根本上促成了人猿的揖别。(大意如此)而且,只有继续进行实践活动,人类才能保证其为人类。——马克思曾说:人类只要停止劳动,哪怕只有几周的时间,也会立即返回与野兽差不多的时代。(大意如此)
     实践只所以具有这样的巨大作用,首先在于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作为一种物质性活动,它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在终极本质的意义上看是统一的。正因为如此,它才会现实的发生和发展出来;成为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成为人类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使之更好的为人类造福的根本手段;也成为人类“拷问”自然和人类社会,迫使其“展示”或“暴露”包括自身最隐秘的性质、属性、本质和规律在内的一切特征的有力手段,从而成为人类认识的终极来源。
     实践虽然是从普通的物质相互作用发展出来的,但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实践就有了自己的独有的一些特点。其中的一点是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虽然这种意识性,在最初的时候远远达不到理性和理论的高度。也就是说,最初的实践并不是完全“盲目”的活动,否则只能视之为动物性的无意识活动(盲目活动或本能活动),而不是实践。最初的实践虽然也是尝试性的,但它却以解决某种问题或困难为目标,从各种反复的尝试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随着实践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人的认识能力也逐步的发展起来,指导实践的意识活动也就逐步发展为“原思维”、“知性思维”、“理性思维”的高度,人类的实践也就从一种多少带有“救急性”的探索或摸索式活动,发展为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的、比较高级和复杂的、“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活动。另外,从实践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一种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这一点就不用再说明了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486024
4、如果你肯定了客体是实在的话,你又产生唯心论的偏向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486024
——回复:你能说明这个判断成立的原因或根据吗?我是真得有些莫名其妙啊!

使用道具

15
荆棘龙龙 发表于 2011-5-23 13:07: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16
荆棘龙龙 发表于 2011-5-23 13:16: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17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13:42: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正的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实体逻辑学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世界中万事万物有无一般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是什么。
        所谓事物(意识等主观性存在除外,下同),是指自在实在整体(简称实体),亦即在世界中自在存在的、相对稳定的运动、变化的整体。真正的哲学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间的本质关系的研究不是采用个别的、专门的、具体而微的方式而是采用抽象的、概括的、辩证综合的方式,亦即不是采用科学的方式而是采用逻辑的方式,因此,真正的哲学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于一般科学的结论,而是一种实体逻辑的结论。
        概而言之,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和主要内容上是一种实体逻辑学,亦即高度抽象了的事物逻辑学,是以实体(事物)为对象而对其存在(生存)、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容、条件及过程进行高度抽象的和逻辑的研究的学问。
        作为真正的哲学的核心内容的实体逻辑学,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最根本的逻辑学。
        说明:稳定居留的自在实在及运动变化的整体,称为实体。研究实体的生存(持存)和动变机制及其内外条件、环节和过程的哲学,称为实体逻辑学。它以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为基础,以对其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抽象、概括和辩证结合为基本手段,是科学性和思辨性的统一(其结果是科学性测在及其逻辑性若在的仿真性建构和模拟性再现),是既知和预知之间的某种“桥梁”。就其本质而言,实体逻辑学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逻辑学,而只能是哲学。

使用道具

18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13:43: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实体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事物是自在实在的整体,它们之所以能在普遍流变的世界中相对独立并稳定持存,是因为具有内在自实自生机制,这种自实自生机制及其所依赖的内外条件和内外交流的总体秩序是生存逻辑学(自在实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事物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动变和发展遵循着同类事物共有的规律,并有着自己的独特逻辑,而事物动变和发展的固有逻辑是动变逻辑学(实体辩证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存逻辑学包括事物的静态构成逻辑和动态过程逻辑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的核心范畴是:要(因)素及其分布与流变,子(分)系统,关系模式,自实自生机制,整体或系统。后者的核心范畴是:内外要(因)素的交流和互动,子(分)系统的自实自生和互实互生,实现形态的内在决定和内外共同确定。
        动变逻辑学(实体辩证法)的核心范畴是:动本体和动实体,相互运动——作用——改变……联结的机制和规则(小规则),由众多小规则的共存与互动所构成的总和式秩序(大秩序),大秩序中的合成式运动,内外交流与互动引起的新子(分)系统的建构、解构及新构,新自实自生系统(整体)的形成及其持存、动变、发展。
        说明:要素是指整体或系统中的实在性构件;因素是指参与构建整体或系统的实在性构件的某个(些)环节、局部、侧面或其所起的某种(些)作用、影响。子系统是指整体或系统中主要由要素所构成的实在性小系统,是一种稳定的和专门化的“要素编组”;分系统是指整体或系统中主要由因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可以包含有一些要素)准实在性小系统,是一种不甚稳定的、在自在动变中所“附带”实现的“功能组合”,例如在事物或要素间存在的信息传递系统和呼应式联动系统等。

使用道具

19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14:08: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荆棘龙龙:
1、你说:“实在论是肯定共相先于殊相而存在。”但“肯定了客体是实在”,就是“肯定共相先于殊相而存在”吗?我不明白这里的逻辑是什么?
2、你说“实践是一个有意识性的行为,劳动也是实践里面的一个行为,都是有意识性的行为。”但有意识性就是有理性吗?意识就一定是理性吗?你知道“原始思维”这部书吗?你知道黑格尔对“知性(也叫悟性)”和“理性”的区别的分析吗?“原始思维”使用的逻辑是“类比”逻辑和“神秘直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既不同于后来的“形式逻辑”、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黑格尔认为: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或三种水平,其中“知性”遵循形式逻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称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认识根源,必然陷入康德的“二律背反”的形式矛盾之中,只有以遵循“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为基本特征的“理性”才能克服和超越康德的“二律背反”。
3、实践和本能活动是有重大区别的,但这种区别也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否则就无法历史的说明如何从后者转化为前者。
4、你说“实在是具有空间绝对的性质的,而实体则是具有时间相对的性质的。而且,实在是实体的广延。”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实在为什么就一定“是绝对的”,为什么就只能是“空间、广延”,而不能具有别的性质?

使用道具

20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5-23 14:11: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何理解哲学的物质范畴


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深刻地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深刻而彻底地证明: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是具有终极统一性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科学在发展中所提供的材料,得出结论:世界的终极统一性在于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所固有的客观实在性,亦即物质性。物质不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而是从世界中的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标志着万事万物的终极统一性的哲学范畴,是以最高抽象的方式概括表现的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的一般共同本质。
我们该如何理解物质范畴呢?(1)物质是标志世界统一性的哲学范畴,(2)物质是最高抽象的哲学范畴,(3)物质不依赖于任何非物质性的东西(如意识等主观性存在)而客观存在,(4)物质具有可以被其他物质性存在证实的属性和特征。简单的说,物质就是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mp;from^^uid=2486024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