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精忠岳飞
4290 37

中国自秦以来就2000多年实际上就是腐烂发臭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5粉丝

灭虏大皇帝

院士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6714 个
通用积分
3.0029
学术水平
142 点
热心指数
182 点
信用等级
129 点
经验
41282 点
帖子
6897
精华
1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
最后登录
2021-10-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资本主义主要形式就是雇佣劳动,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从这一点上毫无疑问,中国自秦以来就是腐烂发臭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深入到土地私有,耕田买卖,中国比西方提前两千年,具有从根基上反封建的历史哲学意义
韦伯定论:“在中国,封建制度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已经废除,土地私有制随即奠定。



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后建立的封建制



人们还曾以为,欧洲中世纪是庄园的世纪,上有领主,下则普遍为农奴﹔中国则是小农的海洋,上有地主,下则为自由佃农。欧洲中世纪的土地是采邑份地与农村公社的凝固性结合,而中国则是土地所有,高度流动,买卖自由。曾经有许多人从这种“特点”出发来论证中国何以未能像西方那样步入资本主义。然而曾几何时,现在欧洲中世纪史学的时髦却在力图证明庄园制不过偶尔有之,在时空两方面都不占很大比重,农奴只是农民中一小部分,远不如佃农为多,土地买卖及地权流动十分频繁,等等。欧洲典型封建制度的不是土地,是社会单元。农奴人身依附,领地范围的司法统治、赋税、劳役、宗教、婚姻、打仗出兵、欢度愚人节等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统统和土地分封在一起。“封建主的权力不是建立在租折的大小之上,而是建立在臣属人数的多少之上”。所以“大地产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正基础。





在17世纪前,每一个大的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强有力的中介者来统治国民的,这些中介者享有高度的自治,可以抵制那些违反他们利益的国家要求,并且从代理实施国家权力中获取自己的利益。……当英国的中上阶层、贵族和僧侣在首都之外分担着市政管理的工作时,普鲁士的容克们同时是自己庞大财产的主人、法官、军事首领和皇家发言人。



欧洲中世纪早期,蛮族部落霸占罗马土地,确有些许自由农民,随着生产、生活在采邑庄园,与广大农奴朝夕共处,很快打成一片。“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交给保护人,再以各种不同的和经常变化的租佃形式 — 不过总不外是力役和代役制 — 从他那里把这块土地作为租地而租回来。一经陷入这种依附形式,他们就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人身自由﹔经过几代之后,他们大多数都变成了农奴。”“西方封建社会公元五世纪到九世纪,是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历史阶段。大致到公元十世纪时,自由农民已经很少了。”马克垚指出:“西欧的庄园,除了是一个经济实体外,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而这些权力也构成他经济利益的重要依据。”马克垚指出:11世纪英国“全国的耕地面积约有五分之一多归王室领有,教会约占四分之一多,世俗贵族约占二分之一多。” 加起来超过95%。马克垚指出:“英国的农民,在封建时代从法理上说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所以也没有或很少封建主兼并农民土地的问题。” 马克垚还提到“12世纪中,被路易七世离弃的阿奎丹女公爵伊利娜与英王亨利二世结婚,她领有的法国南部大片领地也成了英国人的领地,使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占法兰西领土的三分之二,但这并没有引起法国人的抗议。”




2000年以来土地高度自由流转的中原帝国



商人兼并农人


自由工商业的发生,和自由土地的买卖(哪怕一开始是零星的),是互相伴随着的。


中国土地私有和买卖,极大调动农民开垦、爱护和保养土地的积极性。买地,因为有人卖地,无论周边尚存多少荒芜。理论上,谁的地种得好,可以买地扩大经营,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然而秦汉以降,反复“富者田连阡佰,贫者亡立锥之地”,不能怪罪种田能手(虽然各类专业化种植、养殖大农场一应俱全)。司马迁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千古不易。令人纳闷,商人事业成功,干嘛不好好继续赚钱,大老远跑去了无商机的陌生乡村,购置陌生农民的陌生田地﹖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晁错这段著名语录,“商人兼并农人”的经典描述,不清不楚,历朝历代政策研讨反复引用欧洲封建领主吃住庄园 自给自足,温饱思淫欲,“田园诗”唯缺妓院,只得找农奴行使初夜权中国富商巨商,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调度头寸、运输、仓储,喝花酒逛窑子“结交官府”,整日在城里忙活。先富起来住城里花天酒地,“城镇资本转向农村购买土地。”“不在地主”是极其醒目的中国独色。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不在地主”越多(昆山地主65.9%不在当地)。商人于交换辐凑枢纽“与时俯仰获其赢利”,隔县跨省不搭界地“用本守之”。表面理解,金融储蓄欠发达,与窖藏金银比较,当地主,吃地租,不仅超级保险柜,而且按时付息的银行了。


购买土地的(或以土地为抵押而出借的)钱财一般是从农业部门以外取得的,因为中国最成功的农庄所取得的利润也是很低,而且就是这些,也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艰苦努力才会获得。从土地所有权来的利润,那就是从出租土地得来的,倘若以投资的百分比来计算,也是很低。例如,卜凯在1922年做的估计指出,地主所得的报酬只占他的投资的2.5%。……如果大多数土地上的报酬率为5%强,那么19世纪的报酬率也许比这还低。相反,商业和放债的报酬率,却经常占投资的10-20%,甚至更高。


“大约田产出息最微,较之商贾,不及三四。”“田租之视商利,固瞠乎其后矣。”“土地银行”相比经商或放债,收益率差距甚远。比较经营风险+管理成本,“土地银行”毕竟不是银行,虽然不劳而获,决非旱涝保收。农产品价格波动,管家佃户纠纷,种子、耕牛、农具、仓储、销售等等,时时处处,劳心劳力,很难说一定比经商或放债更省事。既然买地放租明显决非最佳投资回报,怎么赢政尚未统一祖国,城里商人就不务正业,“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而且一干就是两千年,没完没了,不依不饶﹖马克垚坚信:“决定商业资本流向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利润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土地所有权 农产品价格 土地私有制 中国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腐烂 发臭

回帖推荐

asdcds 发表于26楼  查看完整内容

对于美国,我认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没有更多的了解,不要妄下结论。当然举例是属于正常的言论自由范畴,但是给出社会,时代背景,也是我们做论述的基本准则。

周百五 发表于13楼  查看完整内容

--------------------------------------------------------------------------------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危机就始终存在。指望共产主义能没有社会危机,那是痴人说梦。 美国未来必然会有各种各样危机,中国也会有,人类社会也会有。历史过去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 但是谁告诉过你,危机必然导致计划经济和共产主义? 如果美国人民想通过革命搞计划经济,为什么他们不选一个主张共产主义的政党上台?你永远也别想 ...

feig 发表于15楼  查看完整内容

市场经济确实是自古就有,而且还会万古长青。 但是市场的本质是交换而不是分配。交换还有自由交换和强制交换之分,只有自由交换的市场体制才能称得上资本主义。

烟雨红尘 发表于1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虽然我认同这2000年不是封建的历史,但这不意味着我认为这2000年是自由的市场经济! 这2000年不是封建制度,但却是鲜明的专制制度,这种制度不但压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压制了人性,正因此,造成了不断的土地兼并,不断的战乱,以及那3000万! 事实上这2000年最多算是被强力压制状态下的市场经济,罪过在于专制,把土地集中、战乱等罪过推到市场经济头上是不合适的!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40 + 40 + 1 + 1 + 1 学术价值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沙发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2 17:0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中原“土地成为被追逐的财富”
用机会成本核算,遵循平均利润率,只有“依市门”不如吃地租时,大量商业利润才会转投土地置业。可是,如果“依市门”不如吃地租,有点钱就买地放租,大量商业积累从何而来﹖
“不在地主”求田问舍,通常没有扩大土地规模、现代化农场经营的雄心壮志。 合乎逻辑的答案是,在吃地租明显不如“依市门”的情况下,巨额商业利润和放贷收益转投土地兼并,追求的并非地租,土地买卖本身成为赚钱的生意,有些时候(当然不会所有时候),犹如当代房地产,接近甚至超过“依市门”的收益率。大胆假设:在一个不可忽视的比例上,商人兼并农人,目的是贱买贵卖,现代话“炒地皮”。古代没有企业股票 — 退可以分红,城镇房地产不火 — 退可以出租,唯耕地价格随经济发展水涨船高,进能保值升值,退能放佃收租,急用随时变现。白居易天生丽质难自弃,“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 潇洒胸襟活脱脱“仔卖爷田不心疼”。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有田不归如江水”,“无田不退宁非贪”,“劝我试求三亩宅”,“买田阳羡吾将老”,“径欲往买二顷田”……耕读往返南亩庙堂之间。于是乎,不管什么渠道挣到钱,包括仕途贪污受贿,理性理财,首选置业。道理等同如今城市居民踊跃购房,或自住享受,或出租赚钱,或闲置保值,或待价而沽,比银行储蓄更积极,比股市套牢更稳妥。
因为土地所有权对最大部分生产者来说是生活条件,对他们的资本来说又是不可缺少的投资场所,所以,土地价格会在和利息率独立无关的情况下提高起来,并且往往和它成相反的比例,因为土地所有权的需要和它的供给相比要占优势。在小块售卖的场合,比之在大量售卖的场合,土地也会有更高得多的价格,因为在这里,小购买者的人数是大的,大购买者的人数是小的。为了这一切理由,土地价格在这里也会在利息率相对地说很高的情况下上涨起来。……所以,这个和生产本身无关的要素,土地价格,在这里,可以提高到使生产根本不可能进行的程度。商人唯利是图,买地不是为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图的是“鬻时可以得善价”。

国北方历来有“年头歉一歉,地主圈一圈”的说法。“这种情况在淮北乃至全国都是极普遍的。” 为此,乾隆爷曾生气:“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及遇丰年,展转增价售卖,而中州之气竟为隔省豪强兼并侵剥。” 接着,嘉庆爷又生气:“直隶大名等府属30余州县,前因连年荒欠,民间地亩多用贱价出售,较丰年所值减至十倍。本处富户及外来商贾多利其价贱,广为收买。本年雨水调匀而失业之民无可耕之地,流离迁徙,情殊可怜。”推翻了满清,民国更生气。近代山西五省81县一次受灾,地价较灾前平均跌37%,皖北诸县跌至半价。 美人司丹朴亲眼目睹惨不忍睹:
在1930年的大灾荒里,用三天的粮食供给,可以购买20亩地。本省的富裕阶级,利用这个机会,积累起来很大的财产,而自耕农的数目日渐减少了。许多的田地荒废了,大部分集中到地主和官吏们手里。特别在甘肃省,有广大的可耕而没耕的土地。在1928-1930年的饥馑中,土地被地主们用极端的廉价买去了。这些地主们,从那时起,发了大财。
怎么发了大财﹖灾荒之后,“今贵者广占荒田,贫者种植无地,富者以已所余而卖之。” 年成一好,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但凡攒下些许积蓄,祖祖辈辈能够想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块土地买回来,当然,不会是饥荒卖地时的价格了。宋朝以后,ZF再搞不动限田、均田,大规模行政干预市场调节土地了,迭床架屋的地主-佃农,遂成稳定的社会形态。即便如此,农民只要有点钱,首选还是买地。赵冈在《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细述基层群众,一代一代锲而不舍,持续购买小块田地。譬如,1742-1763年官方记载,在买进土地的总数中,占地50亩以下的业主达70%。“可见在土地市场上最活跃的不是大业主,而是中小业主。” 广大农民贱卖贵买,先富起来贱买贵卖。“在光景好的时候农民买回来很多土地,而在困难时候又再度失去土地。” 如此博奕游戏,经商富人和务农穷人,实力显然不对称,农民手里的土地肯定迅速减少,不存在收敛趋势的运动均衡。“耕者有其田”,断无可能当作理性小农亘古念叨的梦呓。国际惯例“土地所有权刚一确立,抵押制就被发明出来了。”
这样,随着贸易的扩大,随着货币和货币高利贷、土地所有权和抵押制的产生,财富便迅速地积聚和集中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与此同时,大众日益贫困化,贫民的人数也日益增长。新的财富贵族,既然从一开始就已经同旧的部落贵族不相符合,就把部落贵族完全排除到后面去了(在雅典,在罗马,以及在德意志人中间)。随着这种按照财富把自由人分成各个阶级的划分,奴隶的人数特别是在希腊便大大增加起来,奴隶的强制性劳动成了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所赖以建立的基础。
愚昧祖宗未能及时与希腊罗马接轨。园艺农业,举手投足“参天地之化育”,不敢交给缺乏积极性、责任心的奴隶。 作为土地私有的补充,祖国特设“地权分散机制”— 分家析产。 西方分封的社会单元,管理权力与农奴土地不可分割,父系长子世袭单传。中国农业家庭经营,“析财异居,这是殷人普遍施行的制度,而且施行得非常彻底,”“在庶民的宗法中,长房、二房、三房、四房等等继承财产的权利大致相同,地位亦大致相等。”商鞅变法,强令分居,划小经济核算单位。“秦统一后历代都沿用了商鞅的办法,并且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分家制度体系。” 财产继承,无论嫡庶,兄弟平等,汉代已成原则,唐代立法,以后各代承袭、发扬,“止依子数均分。”不均,性质等同盗窃。包括“奸生之子”人人有份。 刻意强求公平公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动抑制贫富分化和土地集中。假设某地主集中一千亩地,假设代代兄弟俩分家,五代之后,户均31亩﹔假设代代哥仨分家,五代之后,户均四亩﹔假设代代兄弟四人分家,五代之后,户均不到一亩……。中国文化热情鼓励先富起来纳妾,繁茂子祠,均分家产。加上富家子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喝嫖赌抽大烟,从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到流离失所的叫花子,不过几代分家而已。
土地兼并致富,分家析产返贫。“为了对抗这种趋势,地主阶级尽力维持聚族而居的原则,把‘五世同堂’、‘十世不分居’当作一种美德、一种家族规范来大肆宣扬”。 个别美德生生不息,架不住民主法制攒掇着婆媳斗法,姑嫂勃溪,兄弟阋墙,“三个和尚没水吃”。南宋江南“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明代以后,地方菁英‘富贵不过三代’,罕有长逾四、五代而家声不堕的家族。” 土地买卖+分家析产,匹配一对土地集中-分散的解耦机制,帮忙因为要“耕者有其田”所以土地私有的“封建社会”长治久安。
在传统分家制度的主干 — 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各个家庭的田产呈现着“分散-积累-分散”的周期性循环特点,……绝大多数家庭始终处在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地位,……为数很少的家庭从其不断扩大田地占有量来说,似乎是在进行着积累,但随着下一代的长成又不可避免地分割着积累起来的田产。总的看来,历代乡间农家很难有长久的大规模的田产积累,民间流传的“富贵无三辈”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黄宗智调查华北平原,解耦机制行之有效,甚至几乎富不过两代。经济运行的自我调节,代代相传的分家析产,对付绝大多数“力田起家”的中小地主,绰绰有余。 至于一小撮商人、高利贷、地主三位一体,从这个机制里脱颖而出,土豪劣绅蛮不讲理,只好留给更加蛮不讲理的专制ZF,重农抑商了。在中国历史上,既不购买土地、也不经营商业的高利贷者,无疑是存在的,但为数有限。在土地可以买卖的前提下,大多数商人和高利贷者都根据“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原则,相率转化为地主。这就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结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藤椅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2 17:04: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自然经济体制下,唐代即使局部地(主要在大城市与工商业者及贫民间)存在着货币借贷,也不是建立在信用市场的基础上的。由于不存在市场机制下平均利润率的限制,唐代借贷利率之高,即使在中国古代也属骇人听闻。所谓“月征而倍息无已”、“50之本,七分生利,一年所输4200”还属堂而皇之的官贷利率,至于私贷利率更漫无边际,法律规定月利50-60%,而出土债契有高达一倍者。这种利率不但远远高于西方古典时代及中世纪后期银行业萌芽时代的水平,也高于我国的秦汉时代。这种勒索性的高利壁垒完全阻断了借贷资本向经营资本(商业、产业资本)流动的通道:它只能盘剥那些走投无路而饮鸩止渴的破产穷人,或者那些依仗特权根本不算经济账的贵族寄生虫,而任何中国历代“企业家”也不会借这种利息率远高于其作为经营资本可能带来的利润率的阎王债来进行投资。其实100多年前,马克思说过:“拿这个利息的水平来和近代利息率的水平相比较,是一件再不合理没有的事情”。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板凳
kanggang 发表于 2011-6-22 17:05: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断章取义 自言自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使用道具

报纸
zwzxd88 发表于 2011-6-22 17:07: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贴 1# 精忠岳飞

使用道具

地板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2 17:13: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近现代社会的标帜并不是什么资本主义,而是工业文明。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来一致是资本主义。

即便古罗马也是资本主义,在破坏狂蛮族的日尔曼人等入侵欧洲后,建立起极端专制比腐烂发臭的资本主义更加残酷的封建领主制。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7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2 17:22: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农业,四季分明。春天需要资金购买种籽、农具、牲口和灌溉,夏秋收获始有收入还钱。“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期货。青黄不接之际,借贷需求毫无弹性。汉代伊始,ZF帮忙穷困百姓“贷种食”、“振贷种食”、“假与粮种”、“贷人种粮”的记载连篇累牍。近代“广东农户借债的,十分之三是因为疾病、婚丧或其他临时的费用﹔十分之七完全是因为食粮不足。”[御寒棉胎全送当铺了。肚子饿得眼冒金星,再高的利息也得借。并且,众多分散小农,遵循同一季节周期。要买的时候全要买,要卖的时候全要卖,要借钱的时候全要借钱。资金需求和还款周期,随农业生产季节同起同落,金融成为小农经济的软肋。王安石变法新政“青苗钱”。ZF春天贷款,秋收还钱,半年利息20%,扶贫济困的特殊优惠。古代农村高利贷之蝎毒,可想而知。
历代利息率有高有低,但一般都在100%左右,故从汉代开始向来称之为“倍称之息”。唐代捉钱户借官本50贯以下、40贯以上,“每月纳利四千,一年凡输五万”,大致也是本息相当。宋代一般情况是,“私家举债,出息常至一倍”,当指年利息率而言。元代农民借债,“自春至秋,每石利息重至一石,轻至五斗”,一年通计,也在一倍左右。清代“称贷者,其息恒一岁而子如其母”。可见100%的年利息率是历代的通常现象,比地租率高若干倍。相对而言,工商业经营,资金周转少受农业季节限制。富裕的资金头寸,很容易趁青黄不接,转入高利贷经营。耕地作为借贷的抵押,自然而然,演化成土地兼并。“利息是迫使自耕农走向破产的加速器。”农户一般都不愿出卖土地,而是在遇到生老病死、红白喜事或坏年成而缺钱时,将土地典出或活卖,资以借得部分地价的货币。但是处于困境的小农往往在契约到期时无力赎回土地。根据通常的契约,租种自己典出土地的小农,纳租后只能获得原来一半的收入。这样一个在生存在线挣扎的小农常会迫不得已把土地绝卖。在这种情况下,典主可以付出原典价与土地实际价值的差额,而获得全部产权,这叫“找贴”。地主及富农,利用小农之贫困(由于缺乏土地),而双管齐下的放高利贷与经营商业。他们屯集谷物,居为奇货,提高贷利,渔肉贫民,积渐而二倍、三倍、无数倍的,增置其地产。从资金借贷的供应方看,问题来了。资金流动市场调节,只要有借贷需求,再说季节性高峰,市场机制亦能调节。“依市门”的盈利率再高,高不过60%、70%甚至100%的高利贷。有得是头寸,何不水银泻地,流过来借贷赚钱呢﹖中国市场经济超级早熟,发达的基础是理性小农。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10 + 10 + 1 + 1 + 1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经验 + 10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8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1-6-22 22:44: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虽然我对楼主很多观点不认同,但是在封建社会这个问题上还是支持的,封建封建,本为封土建国之意,中国这2000年完全没有这个含义,硬把这两千年归为封建社会更像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做法!
       (不过我也不认为市场经济有什么腐烂发臭的问题,至少比那3000万亡魂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10 + 10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10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3 09:16: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1-6-22 22:44
虽然我对楼主很多观点不认同,但是在封建社会这个问题上还是支持的,封建封建,本为封土建国之意,中国这2000年完全没有这个含义,硬把这两千年归为封建社会更像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做法!
       (不过我也不认为市场经济有什么腐烂发臭的问题,至少比那3000万亡魂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中国历朝历代因商人地主兼并土地损失的人口,造成农民暴 动损失的人口还不多么?仅东汉末年人口就从5000万降低到700万,以致五故乱华。当然当中国人口减少的时候,又一定程度上有点封建制的味道,但是庄园经济也是短时间。
     唐末因土地集中,农民以致于到了相互吃子的程度,引进农民暴动,这又是周期性的人口损失。

    中国自井田制崩溃以来,几乎每三四百年,因商人兼并土地,引起这种资本主义周期式的动乱,哪一些人口损失不过半?因此孙中山的纲领 中都有平均地权一这一条,历朝历代以试图这些变 革平均地权的文人还少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10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3 09:23: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1-6-22 22:44
虽然我对楼主很多观点不认同,但是在封建社会这个问题上还是支持的,封建封建,本为封土建国之意,中国这2000年完全没有这个含义,硬把这两千年归为封建社会更像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做法!
       (不过我也不认为市场经济有什么腐烂发臭的问题,至少比那3000万亡魂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中国历朝历代,因商人地主大量兼 并土地引起的人口损失,引发的这农民 暴 动 引起的人口损失这还少么?仅东汉末年人口就从5000万减少到700万,以致让五 胡 乱 华 。
     唐朝末年又因商人地主兼 并 土 地 加黄河灾 害引发饥 荒造成  ,农民相互吃子的程 度,又引黄 巢 暴 乱,人口又损失四分之三以上
   中国自周朝的井田制崩 溃 以来,几乎每三百年左右,就发生这种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 造成人 口的巨大损失。历朝历代想有作为的文人,几首多数都想变 革, 重新平均地权,像建文皇帝就像恢复 井田 制。

  就连孙 中 山的 革 命 口 号中都有“平 均 地 权” 。

    类似国有化的变革一致存在于中国社会,波兰尼就引用大量经济历史指出过自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形成,当市场的社会关系拓展,社会保护功能开启,都有国有化的双向运动,它是社会保护功能开起,人们的自发诉求。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双向运动。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