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esearch
2111 1

[经济学教育] 转帖: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最牛”物理学院是这样炼成的 [推广有奖]

精神客栈CEO

大师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14378 个
通用积分
94.3158
学术水平
1175 点
热心指数
1426 点
信用等级
1087 点
经验
50288 点
帖子
9604
精华
2
在线时间
68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26
最后登录
2020-10-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最牛”物理学院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曾皓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获得重大发现:
中国科学家参加的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4核。

这种新型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它的发现对物质、反物质
和早期宇宙特性的基础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项跨国科研合作中,作为反氦4核发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
黄炳矗还是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年前,高他两届的师兄唐泽波,同样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参与
发现了首个反超氚核。这一成果入选当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两位年轻的“发现者”来自同一个学院——中国科大物理学院。

据统计,该院毕业生中,迄今已有1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6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国家“千人计划”前四批入选者中,来自该院的毕业生至少有22位,占了全国总数的1/40强。

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国内“最牛”的物理学院。

34名教师,“组团”同教一门课

在物理学院,有一门课程,是由34名教师“组团”来上的。

翻开《电磁学》课程组名册,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为了教好这门课,
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和参考书就近10本。

从1990年起,物理学院就有了课程组的雏形,逐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师资
团队形式。目前共有力学、热学、电磁学等20多个课程组,其中12个是物理学科基础课
课程组,面向全校同学开展物理本科基础课程教学,还有9个是物理学科专业课课程组,
面向物理专业的同学。

“课程组是物理学院的‘特产’,全国高校仅此一家。”物理学院副院长叶邦角说,课程组
这种组团教学的方式之所以能在中国科大生根,得益于丰富的师资力量、实验平台、学科
积淀和学校一直以来对本科教学的重视。

学院现有88名教授、60名副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
“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9名。不过,
在教学上,强手如林的物理学院并不搞论资排辈。

“我们正在对授课教师分级制度进行完善。这是与教师职称并行的一套评价体系,不与
既有的职称对应,而是完全按照授课水平进行定级。”物理学院副院长尹民教授介绍说,
按照规定,一个教授必须参加1~2个课程组,一个教授在课程组内可以是一个普通主讲
教师。“其目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课程教学激励机制。”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教学和科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尤其是基础课教学,
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所在。根深才能叶茂,所以更要不遗余力地抓好。”物理学院
执行院长刘万东说。

95%的学生,在研究性实验课程中自选课题

国内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一般都着眼于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初步动手能力。不过,
物理学院为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起了“小灶”,专门开设了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性实验课程。

“从2005年开始,学院就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自主设计的研究性实验。”该院物理实验
中心副主任张增明介绍说,这一阶段的物理实验课程不再是让学生做单个实验,而是建立
一个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兴趣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
和分析、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实验现象,并最终获得自己的实验结论。

跟踪调查表明,这一阶段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课题达到95%,仅有5%的同学的课题是老师
提供的。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感到比较满意的同学达到80%,认为自己的实验有创新、实验中
获得多种能力提升的达到70%以上。”

“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是学院自身科研能力的反映。”刘万东说,物理学院的
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成果迭出,量子信息、量子通讯、超导材料研究等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几个领域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

“正因为依托这样一种优越的研究条件和氛围,物理学院的学生才能有比其他高校的学生
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这对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与素养的养成是必不可少的。”刘万东说。

2007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徐才志同学目前已经拿到了国外名校的offer。回顾自己在学校的
收获,他首先提及的便是大学四年的科学实践经历。

从大二暑假开始,他就在老师的原子分子实验室做实验。在老师的安排下,他尝试用软件
设计飞行质谱,根据电子的飞行时间来分辨离子的种类,其间还学会了使用以前没接触过
的分析软件,阅读了大量电子光学方面的书籍。

大三暑假,徐才志去中科院物理所实习,两个月完全“泡”在所里。其间,物理所举办了
一次“国际真空大会”,来的都是各国的一线研究人员。

“大会开了一周,我们每天都有机会聆听各国学者的学术报告,在餐厅吃饭时也会不经意地
遇见某位‘大牛’,有机会和他们近距离交流真是太难得了!”徐才志觉得自己大开眼界。

据张增明老师介绍,像徐才志这样将实践贯穿于大学全过程的学生,在物理学院非常普遍。
据统计,物理学院有50%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机会获得学校资助,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
开展从论证、立项到研究、结题的全过程科研实战训练; 80%以上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机会
进入相关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实践。

飞来飞去,这才是“所系结合”

在物理学院,有4名任课老师经常打着“飞的”来上课。他们是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的研究员。作为学校的“非常住人口”,每个周三和周五,他们都轮流从上海乘飞机或
坐动车来到地处合肥的中国科大,上完半天课后,折返上海。

这是该院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开展“所系结合”的一项具体内容: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为中国科大的应用物理专业专门开设一门完整的课程“先进光子物理”。

“这个领域的国内最前沿在上海应用所,我们自己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无法独立开设这门
课程。”尹民介绍说。

“根据‘先进光子物理’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我们甄选出在不同内容上最擅长的4位老师
来授课。”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高君颖介绍说,他们都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
研究人员,研究领域最为契合。

“所系结合”是中国科大的一项基本办学方针,物理学院将“所系结合”落到了实处。
除了与研究所共建实验室、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共享图书情报资源外,物理学院还与相关
研究所联合开办“科技英才班”,共同培养拔尖人才。

目前物理学院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了“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班上同学一年级暑假去
中科院物理所参观、见习;二年级时安排3周时间去物理所做科研小实践,参与所里的工作;
三年级时在物理所完成大学生研究计划;四年级时结合毕业论文,在研究所里完成系统化的
科研训练。

“物理所常年为我们的学生留出20个空床位,即便中间没有学生在,这20个床位也都
保留着。”尹民笑着说。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流科学家和具有深厚物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必须竭尽所能全过程
优化我们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尽早触摸科学前沿,激发科学创造的热情。”刘万东表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系结合”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科大 物理学 理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 中科院院士 中国科学家 中国青年报 中国科大 实验室 布鲁克

沙发
ssp000 发表于 2011-6-24 10:13: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偶的心目中,搞物理的才是真正的天才!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9 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