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irvana
668 0

[财经时事] 华尔街的“黑匣子”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学科带头人

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802 个
通用积分
2.0836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20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40394 点
帖子
156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2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6
最后登录
2020-6-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约翰•加普 报道
继高盛(Goldman Sachs)之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最近成为第二家由于在2007年春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夕销售抵押贷款债券而受到巨额罚款和严厉警告的华尔街银行。还会有其它银行遭受处罚,或许包括美林(Merrill Lynch)、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并非巧合的是,华尔街银行如此卖力地游说监管机构不要迫使它们将更多的衍生品交易转移到交易所和清算机构进行。他们不希望长期为自己带来巨额利润的固定收益和衍生品交易“黑匣子”大白于天下。
除了拉贾•拉贾那纳姆(Raj Rajaratnam)以外,美国检察官未能让任何高级银行家或对冲基金经理被判有罪,这令人失望。在银行遭受抵押贷款亏损之际,检察官们很难证明在层出不穷的欺骗中银行有欺诈的意图。
然而,在与美国证交会(SEC)的较量中,摩根大通支付了1.53亿美元以了结民事欺诈指控,这带来了一个重要教训。摩根大通和高盛案中揭露出的行为,是一体化的华尔街银行在运作上存在的内在利益冲突的产品。借用硅谷的话:这不是缺陷,而是功能。

银行的大部分行为都具有这种特性,但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债务抵押债券(CDO)等抵押贷款证券)的不透明性和复杂性,导致欺骗、定价过高以及欺诈盛行。大部分营收和奖金正是来自这种黑匣子。
在某种意义上,摩根大通案不如高盛案严重。摩根大通更聪明地保持低调,它的罚金也只有1.33亿美元,而高盛为3亿美元。美国证交会也没有在和解协议上列出像针对高盛那样的严厉条款。摩根大通没有类似于高盛的“神奇的法布•图尔(Fab Tourre)”及其放肆的电子邮件。
但摩根大通与高盛只是程度方面的差别。在其它方面,摩根大通案是高盛案的翻版。美国证交会发现两家公司在销售证券产品时,都未能如实告知投资者某家对冲基金参与了这些工具的设计。
这是据称的欺诈(两家银行都不承认这一点),但在我看来,当摩根大通和高盛在2007年春天发现自己被有缺陷的证券产品套住时,它们做出了最离谱的事情。两家银行都匆忙寻找轻信的投资者以转嫁问题。
就摩根大通而言,这意味着将1.5亿美元的次级证券(它们很快就变得一文不值)转手给了基于信仰的明尼阿波利斯人寿保险公司Thrivent Financial for Lutherans、两家台湾人寿保险公司——远雄人寿保险公司(Far Glory Life)和台湾人寿保险公司(Taiwan Life)、位于堪萨斯州托皮卡的人寿和养老金公司Security Benefit Corporation。后者醒悟后发现自己已不再位于堪萨斯州。
敦促摩根大通销售团队脱手其证券的内部电子邮件与高盛同期的邮件类似:“我们有太多这些东西,我们需要手推车来活动”。高盛前抵押贷款部门主管达恩•斯帕克斯(Dan Sparks)在与另一位高管通电话后指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脱手所有的次级证券。”
华尔街为这种行为辩解称,这些投资者是内行,完全可以对抵押贷款证券(即便是极其复杂的产品)做出自己的判断。摩根大通被要求退款,不是因为它销售自己不再相信的证券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妥,而是因为它没有进行正确的披露。
然而,即便这些证券得到了正确的标示,华尔街的整个行事方式也不对。这些机构本身并非寡妇和孤儿,但它们代表着普通人的养老基金,如果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和监管机构的调查,它们遭受的亏损将相当于刨除一部分年金和养老金。

引发麻烦的合成CDO,是对相关银行颇有赚头的昂贵的定制工具——在遭受8.8亿美元的意外损失之前,摩根大通仅在双重债务抵押债券(Squared CDO)的设计和营销中就获得了1900万美元。它们的复杂性意味着,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真正理解它们——多数“内行”投资者只能按信用评级进行判断。
对投资者而言,这有点像是当地汽修厂的技师告诉你说,你的车需要换新部件和保养,而这些都费用高昂。汽修厂有动机尽可能地向你收费,而专业人士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汽修厂很容易虚报账单。
只要机制允许,投资银行就会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客户之上,而无论他们说什么。这是美国和欧洲的相关改革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改革将推动大部分衍生品市场进入交易所或清算机构,并置于监管之下。
它还让我想起在1986年的金融去监管化“大变革”(Big Bang)之前伦敦金融城的组织方式,当时股票经纪商与股票自营商(现在被称为做市商)分开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纪商不会把股票转给客户以避免自己发生亏损。
这似乎有些过时,撒切尔ZF结束了这一做法,以便让伦敦金融城与华尔街展开竞争。但它也有价值——看着证交会与摩根大通和高盛达成的和解协议,我有些怀旧。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黑匣子 华尔街 CORPORATION financial Citigroup 华尔街 黑匣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6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