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aplow
571 14

中国企业家故事|负债20亿,几近倾家荡产,却被省委书记称为民族英雄(中) [推广有奖]

大师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177871 个
通用积分
3039.9616
学术水平
136 点
热心指数
147 点
信用等级
136 点
经验
140481 点
帖子
16111
精华
1
在线时间
1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6-9
最后登录
2023-10-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来到石化厂后,陈光威发现工厂长期经营惨淡的症结主要在于领导班子软弱无力、干群不同心、长期不组织职工学习等,于是他重点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思想,二是抓生产。
他先是通知相关科室在一周内建起职工夜校,并在教室里贴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标语。
早年的读书经历让他深知,一个人只有思想转变了,才能在行为上有所进步。
夜校的第一课,陈光威走上讲台,表情严肃地说道:
“挂在墙上的这些标语、警句,不是让大家看的,而是希望大家认真推敲、仔细琢磨,然后好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我希望大家记住,要想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人。”
另一方面,在生产上陈光威以身作则。为了早日完成订单,补齐大家的工资,他和职工一起没日没夜地加班生产玻璃纤维布。
当时,生产玻璃纤维布的车间环境极为恶劣,空气中弥漫着微小的玻璃丝颗粒。这些颗粒会导致眼睛红肿、皮肤瘙痒,进入呼吸道后还会引发喉咙肿痛、咳嗽等症状。
而陈光威除了吃饭,每天几乎不离开车间,困了就趴在机器上歇一会儿。大家看陈光威实在太拼命,就逼着他回家好好睡一觉,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又回到了车间。
就这样没日没夜的干了5个月,玻璃纤维布如数交付给了环球渔具公司,拿到货款后还赚了3万多块钱,他用这笔钱补齐了拖欠工人的薪资和劳保福利。
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有些年纪大的残疾工人不禁流下了眼泪。
看到这一幕,身为党员的陈光威更坚定了心中的那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搭建鱼竿生产线,自己搞生产,让工人们再也不因发不出工资而流泪了。
“一个快倒闭的石化厂还能造鱼竿?”“陈光威想搞钓竿设备,简直是痴人说梦。”
陈光威转产做鱼竿的计划一提出便遭到了不少人的嘲讽,再加上当时国内所有鱼竿设备几乎全是从日韩等国进口的,没有人相信他能在没资金、没技术、没设备的三无条件下把鱼竿造出来。
这事儿别人遇到了可能会打退堂鼓,但对陈光威这个“犟人”来说,既然话说出来了,就一定要干成。用他的话来讲:
“我陈光威是个说了算、定了干,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评论,研制钓竿设备这件事,咱说啥也得干下去!”
“目前,中国所引进的钓竿生产线,都是国际上70年代的设备,难道咱中国人就比外国人无能?我觉得不是,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专利,70年代卫星、火箭照样是被有志气的国人送上太空的,难道造个鱼竿真就比造卫星、火箭还难吗?”
说干就干,不懂设备,他就买来一堆机械制造方面的书自学,没有专家,他就磨破嘴皮子跑到相关单位借调技术员。
试制、失败、再试制、再失败……150多天的时间里,他就在这样的试制与失败间苦熬,绘制出的图纸摞成了一座小山,参考资料也堆满了半间屋子。
终于,中国第一条国产化钓竿生产线在这个简陋的石化厂里诞生了,一举改变了钓竿生产企业只能使用国外设备的历史。

陈光威(左一)查看工厂生产的钓竿


1988年,石化厂正式更名为威海鱼竿厂,这也是光威集团的前身。一年后,威海鱼竿厂生产的系列钓具产品及钓竿专用设备获得了山东省星火科技奖,并成功打进欧美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自此,陈光威和他那“中国制造”的鱼竿,正式站在了中国商业和渔具产业的舞台之上。


引进设备,以厂为家,


他开创了中国钓具产业新局面


到了1997年,光威年产鱼竿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钓具生产企业,在行业内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但这并非陈光威事业的终点,而是他开创新征程的起点。
1998年,陈光威提出“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新思路,即围绕钓具行业上下游和横向领域进行拓展。一方面,他将钓具产品进行系列化产生,拓展全产业链;另一方面,向钓竿的原材料领域进军,研发生产碳纤维预浸料。
其实,早在1995年光威就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碳纤维钓竿,市场销量很好,还被评为了国家级新品。
但这其中的问题是,当时,想要制作碳纤维钓竿,就只能先从国外进口碳纤维预浸料,这个过程周期很长,运输过程中,预浸料的品质还会受到影响,大大制约了光威碳纤维钓竿的生产。
这也成了陈光威的一块“心病”,怎么办?他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引进设备,自主生产预浸料。
当然,这意味着光威要拿出当年的大部分利润,公司上下很多人的分红也将受到影响,所以很多人对此是强烈反对的。
面对接踵而至的反对和质疑,陈光威不为所动,他坚信,即便最后制作的预浸料质量不尽如人意,至少也能为后人在自主生产上积累一些经验,这件事他必须要干。
力排众议后,光威与日本制造商完成了谈判,但在进出口审批时又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由于碳纤维是一种战略材料,发达国家对出口碳纤维设备和技术有着严格限制,不允许将这些设备用于生产军用物资和武器,所以这套设备的进口受到了美国的干预,他们不批准日方将设备出口给光威。
无奈之下,光威只有允许美方派来的咨询公司来威海调查,最终确定了陈光威是农民出身,没有军方背景,光威也只是一家生产钓竿的民营企业,这才批准了审批。
仅仅引进这么一套设备,就遭受了这么多歧视性调查、这么多繁琐手续,还要看别人的脸色。陈光威属实咽不下这口气,他多次强调:“这个东西我们必须要有,谁有也不如自己有。”
可拿到设备并不代表生产线能够投产,长子陈亮曾回忆道:“这条生产线是‘光杆司令’,对方没有提供任何服务,设备买来后一度连如何使用都搞不清楚。”
为此,心急心切的陈光威常常吃住在公司,亲下生产一线与技术人员讨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他每天早晨4点半上班,每天晚上10点多才回家。为了节约时间,他把老伴带到厂里,他跟老伴说:‘咱俩在哪,哪就是家。’吃的是职工餐,住的是职工宿舍,就是以厂为家。”光威老员工对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靠着这股拼劲儿,陈光威和光威的创业者们夜以继日地钻研,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最终顺利投产,并在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开启了国产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光威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的成功投产,对当时国内整个钓具行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了自主生产的碳纤维预浸料,中国的钓竿企业再也不会受到外国公司的掣肘,中国钓具行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光威引进的首条宽幅预浸料生产线




“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面对垄断威胁,毅然扎根碳纤维研发


1999年后,光威的碳纤维钓竿开始大批量生产,工厂车间的繁荣景象让陈光威信心倍增。可很快,他的脸上就又浮现起了愁容。
进入新世纪后,国外民用航空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中国市场的碳纤维供应日益减少,而碳纤维正是生产预浸料的主要原材料,没有碳纤维丝,预浸料生产就成了无米之炊。这种“卡脖子”给陈光威带来的痛苦与日俱增。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一根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的碳纤维,拉伸强度可以达到钢的7-9倍,而重量却仅仅是钢的四分之一,被广泛地应用卫星、火箭、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是国防武器装备保障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材料界有着“黑色黄金”之称。
1959年,日本利用聚丙烯腈基原丝率先制造出碳纤维,开启了碳纤维应用时代。此后30多年里,日美等国占据碳纤维产业全球85%的市场份额。
我国虽早在1962年就开始研发碳纤维技术,但在国外严格的技术封锁下,直至21世纪之初,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碳纤维成为我国新材料研发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失败案例,严重制约了国家工业、国防和科技的发展。
而仗着垄断地位,国外碳纤维生产企业在中国碳纤维的供应上也达成了一种默契,行业内称为“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就是想什么时候涨价就什么时候涨价,卖不卖给你全看心情。
显然,在这样的格局下,不仅光威的未来前景将受制于人,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也将面临严重危机。
对此,陈光威愤慨地说道:“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他放出狠话:“这辈子一定要把碳纤维搞出来。”
随后光威在企业内部成立了原丝开发部,招募了十几位优秀的技术专家,由陈光威本人亲自指挥,这个部门只干一件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中。
几乎与此同时,2001年,国家科技部也启动了当年的“863”课题组。当年10月,国家碳纤维重点专项“304专项”正式设立,吹响了中国碳纤维新一轮技术攻关的号角。
到了2002年,光威这边的研发也有了成果,他们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试验线生产出碳纤维原丝。这引起了威海市科技局的注意,随即将光威的研发现状和成果上报给了“304专项”专家组。
2003年初,专项组带着疑惑走进光威进行实地考察,因为在此之前,参与这个项目的单位几乎都是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唯一一家企业也是国有企业,谁也没想到,一家做鱼竿的民营企业会在碳纤维上有所突破。
随后,专家组将光威的样品送到测试单位进行检测,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参与测评的6家单位里,除了光威外,没有一家能达到日本T300级产品指标。
但结果一公布,立刻就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当时“304专项”已有两个“国家队”在立项,但基本没有进展。有人毫不客气地发问,国家投入了几十个亿,经过了几十年的研发都没有突破,一家鱼竿厂真能做出来吗?还有人说光威是拿着国外的产品偷梁换柱,从炉子里过一遍就算取得了成绩。
为了打消质疑,2004年,时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的马颂德亲自到光威考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他亲自取样,并在包装桶内签上自己的名字,密封后送至北京化工大学进行评测。
检测结果显示,由马颂德取样的样品,性能比之前的3轮样品还要好。
自此,关于光威的质疑声终于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赞叹,光威获得了专家组和科技部的认可,被以最快的速度临时追加进入“304专项”项目组,从此进入“国家队”。
2005年初,光威集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CCF-1碳纤维通过了技术鉴定。
在技术品鉴会上,两院院士、材料科技界泰斗师昌绪老先生亲自写下了“发扬威海精神,创建中国碳纤维基地”的题字送给了陈光威,并对他说:“你为民族争了光!”

2004年,师昌绪(前排左二)亲赴威海考察光威生产线


“那天会场掌声经久不息,热烈的气氛永生难忘,我父亲在那一刻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也是含着眼泪笑的。”陈亮回忆道。
而对陈光威来说,“863计划”验收完成还远不是终点。此时的他或许也没有想到,此后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将是一条布满血汗与泪水的荆棘之路。



不计成本直至抵押房产,他走上了一条“脱富致贫”之路


2005年后,受台海局势以及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技术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中国碳纤维的来源,中国进口碳纤维的渠道几乎完全中断。
当年11月,“国产碳纤维航空工程化应用”项目组决定迅速组建一个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组,开展国产碳纤维先期预研和工程化验证工作,由光威承担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
自此,光威正式迈入了“民参军”的历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 省委书记 倾家荡产 民族英雄

沙发
att006 发表于 2022-12-6 09:42: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贴就点赞,一起拿积分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att006 发表于 2022-12-6 09:43: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贴就点赞,一起拿积分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三江鸿 发表于 2022-12-6 09:57:5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点赞支持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marytw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2-12-6 10:57: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哦~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三重虫 发表于 2022-12-6 11:38: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ahc123 发表于 2022-12-6 12:22: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cszcszcsz 发表于 2022-12-6 16:06: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xjmnsmd 发表于 2022-12-6 18:21: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历尽千辛~~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ttq9018 发表于 2022-12-6 19:21: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点赞支持感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aplow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