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pringsunyj
1142 0

[经验交流] 关于治理科技成果评价问题的几个狠招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粉丝

大师

6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444 个
通用积分
127.8000
学术水平
157 点
热心指数
1099 点
信用等级
48 点
经验
383196 点
帖子
5629
精华
0
在线时间
60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4
最后登录
2024-5-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于治理科技成果评价问题的几个狠招
已有 599 次阅读 2011-7-2 23:22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科研成果 鉴定 问题 对策
     科技成果评价诟病很多,这里就不啰嗦了,出点狠招,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科研成果的跨单位评价
什么是跨单位评价,也就是说A机构下达的课题,B机构组织验收。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对于纵向课题,用的都是国家的钱,为了防止用国家的钱不心疼,在评定科研课题时出现不规范、不公平,让研究能力不够的机构或个人中标,故出此狠招。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你拿到课题,不好好做一样过不了关,有利于提高课题质量。当然在成果评定时,盲审是必须的。
建议B机构是第三方独立的学术机构,该机构的运作流程网上完全公开,ZF可以下达必要的运行经费,实行学科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的选拔和任命提前数天告知,课题评审一旦结束使命即宣告完成。课题鉴定结果则完全尊重盲评专家的意见。
二、科研成果的再评价
由于现在绝大部分是A单位下达课题,A单位组织验收,容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在结题以后的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内。再请第三方机构对已经结项的课题进行抽检或全检。类似于现在研究生论文的抽查。对于再评价结果不合格,而原始结题合格的结果毫不客气,请您重做。如果实在没有能力重做也可以,则停止几年你该级别课题以上的所有课题的申请。
对于再评价结果虽然通过,但不够好的成果建议降级处理,比如原来国家重点课题视情况降级为国家一般或省级课题,原来省级课题降级为市级课题,并在网上公布。
当然这样做会增加成本,不妨在科研经费下达时预先提取300、500元,用于结题成果的再评价,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再评价经费问题。
基于同样的原因,再评价请课题组提供盲审版本,以保证公平。
三、科技成果库全国联网,开放存取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课题众多,很多是重复的,有些课题指南中每年都有同样的课题。建议科技部和国家社科基金委出面,建立全国科技成果库,将省级以上课题包括课题成果全部上网,开放存取。为了防止版权纠纷,建议将开放存取作为获得课题的前提条件。这样,是骡子是马,出来遛遛。不见得省级课题成果就不如国家级成果,也不见得国家级成果质量就一定上乘。
目前的科技成果库很简单,只有摘要,没有包括课题的全部信息,这可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改善很容易的,至少今后的电子版全部上网没有问题。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些每年指南中(特别是低级别课题)出现的伪问题、草鸡毛课题会大大减少,笑话会少很多,当然也帮国家省了不少钱。
四、加强后期成果的资助力度
后期成果是已经完成的成果,对其进行评价总比没有做的课题风险要小。建议在维持后期资助项目选拔标准和普通课题成果鉴定标准相同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后期资助的比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的后期资助成果甚至有限项规定。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如果担心工作量大或者评价成本高不妨收取一定的评审费,让所有申报者都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接受评审,而不是被单位内部否决。

                              2011.7.2 俞立平 于镇海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34&do=blog&id=46167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cience 国家社科基金 研究生论文 Space 第三方机构 科技 评价 治理 成果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iiib2008 + 80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8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5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