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求学小灵通
5703 10

[经济热点解读] “劣币驱逐良币”的神话 [推广有奖]

  • 4关注
  • 8粉丝

教授

4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12 个
通用积分
318.6117
学术水平
35 点
热心指数
44 点
信用等级
30 点
经验
24423 点
帖子
65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1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6
最后登录
2024-5-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劣币驱逐良币”的神话

——从唐肃宗的“乾元重宝”史实说起



一、回顾“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
“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根据16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Thomas Gresham)的名字命名的。他发现市场上一些由于长期流通而磨损,导致重量不足(成色不足)的贵金属货币在流通,而“足金”的货币则被收藏,或熔化成金属块,甚至转运出口到国外去。过了300年后,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MacLeod)撰写他的《政治经济学基础》时,把这种“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的现象确认为经济学上的一条定律,并根据格雷欣的名字命名为“格雷欣定律”(Gresham’s Law)。这种现象上升为一条定律,就是由此而起。

二、唐肃宗的“乾元重宝”
唐肃宗铸造“乾元重宝”的背景,与历史上一切ZF意图搞通货膨胀瞒天过海解决财政困难的背景如出一辙。且说唐玄宗后期,由于生活奢侈,后来又爆发了安禄山的叛乱,导致军费开支浩大。他退位后,唐肃宗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在第五琦(“第五”是一个复姓)的建议下,通过铸造大钱来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其年号“乾元”而史称“乾元重宝”。这是历史上最早称“重宝”的钱,顾名思议就是重量特别大的货币,但其实在兑换比率上是不足称的,开启了后人不断以铸造“重宝”来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恶例。
“乾元重宝”重5.97克,一文当开元通宝钱十文。然而开元通宝重3.98克,按理说重量的对比是合理的兑换比率,一文“乾元重宝”应该只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方却竟然规定值10文,无怪乎唐肃宗的诏书公然声称:“冀实三官元资,用收十倍之利”。唐肃宗铸造“乾元重宝”获利甚丰后,食髓知味,才刚过一年又铸“重轮乾元重宝”,进一步把重量增至11.94克,但即使是如此之重,也不过是开元通宝的三倍左右,却当开元钱五十,可谓变本加厉。
据正史的记载,如此疯狂地发行虽重而仍不足称的大钱,直接引起的后果有三:其一自然是通货膨胀:“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其二是上行下效,民间出现了严重的盗铸情况:“长安城中,竞为盗铸”,甚至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了去铸造这名不符实、因而利润奇高的重宝。其三是最重要的,出现了所谓实钱和虚钱的双重价格。也就是说,如果以足称的开元通宝(良币)支付,价格较低(实钱);如果以不足称的乾元重宝支付,价格较高(虚钱)。由此产生了两种物价:“缘人厌钱价不定,人间抬加价钱为虚钱。”
从史书之记载可见,当时虽然确实是经由民间盗铸而使流通领域内涌现了大量的“劣币”(乾元重宝及其盗铸钱),但“良币”(开元通宝)并没有因此而真的被排挤驱逐以至消失,而是通过“双轨价格”的出现而使二者得以共存。事实上,虽然官府最初的时候致力于打击民间盗铸,但最后也迫于经济规律的强大压力,一方面降低了“乾元重宝”兑换开元通宝时过分高估的价格(宣布重轮钱由当开元钱50文改为30文),另一方面认可了双重物价并存的合法地位。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各个朝代,几乎都有私铸币(劣币)泛滥的现象,民间交易中其实早就存在着虚、实钱的问题。但好钱(良币)加抬,在其他时期,从来没有得到过官方认可。唐朝的好钱抬价却得到官府认同,合法化了——唐肃宗“上元元年六月七日诏:‘其重轮五十价钱,宜减作三十文行用;其开元旧钱,宜一钱十支行用;乾元当十钱,宜依前行用’……至十二月二十九日诏:‘应典贴庄宅、店铺、田地、碾等,先为实钱典贴者,令还以实钱价;先以虚钱典贴者,令以虚钱赎。其余交关,并依前用当十钱。’由是钱有虚实之称。”由此,诏文认可了民间业已存在的虚钱交易,允许同时存在虚钱买卖和实钱买卖两种交易方式。这说明虚钱交易在上元年间因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而得以合法化。

三、经济学中的神话
“劣币驱逐良币”的神话在逻辑上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它只考虑到支付货币一方(买方)的精明(劣币付出去,良币收起来),却完全忽视了收取货币一方(卖方)也不是笨蛋(劣币不肯收,除非加价;良币乐于收,甚至愿意减价)。除非信息不对称能长期地存在,而且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所谓劣币驱逐良币最多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是“买的不如卖的精”,这可不仅仅是针对出售的产品,即使是对货币的识别能力也往往是如此。否则不要说劣币,假币岂不早就大行其道,把真币都淘汰出局了?
然而,“劣币驱逐良币”甚至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比喻,用于形容一切劣质品淘汰了优质品的情形。有些人更把这个定律与“柠檬市场”理论扯到一起,说在信息不对称之下劣质的二手车把优质的二手车淘汰出局也是这个定律的明证。姑且不论柠檬市场理论在逻辑上与“劣币驱逐良币”完全不同(柠檬市场上的买方虽然所知少于卖方,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知少于卖方,于是采取开出市场里中等质量二手车的价格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与“劣币驱逐良币”中假设的卖方完全是一个傻乎乎的大笨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样才导致了劣质二手车驱逐优质二手车的现象发生),而在现实之中,又岂会真的出现优质二手车完全被排斥驱逐的现象?人们早就为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多种制度,以确保优质二手车主的利益,从而使二手车交易市场之兴旺发达从来不在新车市场之下。
“劣币驱逐良币”的神话并不是经济学上唯一直到今天仍大行其道的神话,但这个神话很有代表性,差不多可以说是涵盖了经济学上诸多曾经出现、甚至到现在还流传甚广的神话的多个特点。
其一,所谓事实其实只是以讹传讹。据曾获诺贝尔奖的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 R. Hicks)所言,“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不过是一个传言,却在岁月的流传之中越传越盛。类似这样的神话,还有那大名鼎鼎的吉芬(Giffen)物品,也是因为吉芬爵士提到过,就以他命了名,于是可能只是一个猜想的提出就以讹传讹成了事实的提出。不过,吉芬物品至少在某种逻辑上还是可以成立,但实证从来无法证明过,于是载入了教科书。相比之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神话只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甚至更多是作为一种比喻而流传。
其二,神话之所以成立的逻辑,往往是缘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劣币驱逐良币”的所谓定律,只见货币支付者的精明,却把货币收取者当成傻瓜,不仅仅是把信息不对称的困难看得太不可克服,更重要的是对竞争的本质没有认识。即使货币收取者是傻瓜,货币支付者之间的竞争也会把劣币的物价抬升而把良币的物价压低。
与之有点类似的另一个神话,是凯恩斯主义的“破窗理论”——小贼把一个店主的窗户打破,迫使他要花钱去买新的玻璃,于是增加了社会的消费,从而增加了生产玻璃的厂商的收入,又增加了玻璃厂商的消费,又增加了向玻璃厂商提供消费产品的厂商的收入……如此消费与收入交替地增加,整个社会的国民财富就增加了。后来一个《纽约时报》的记者在一本小书里一针见血地戳破了这个神话:破窗理论只看到玻璃厂商的收入及其消费的增加,却没有看到那不幸的店主本来要把那笔钱用于其它消费、现在却不得不削减了这方面的消费,于是供应这些消费品的厂商的收入及其消费也交替地减少,使整个社会的国民财富减少了。我们其实不必烦恼于无法比较本来要消费的产品因被削减而导致的国民财富减少较多,还是被逼消费的玻璃带来的国民财富增加较多。因为撇去这些繁复的推理,一个以简御繁的思考方式是:不管怎么说,这个社会跟原来的社会相比,就是少了一块玻璃,这不是损失是什么?
神话的第三个特点,当然就是明明是错得很简单也很明显,却仍然长久地被人们所相信。在此,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有必要携手合作。历史学家关于唐代实钱、虚钱的研究其实已经相当深入而细致,但他们往往缺乏经济学理论的修养去理解这一段史实对反证“劣币驱逐良币”定律的重要性,而经济学家也因为对中国历史了解的有限反而只能满足于津津乐道那在传言中变得绘形绘色的英国历史。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卷48《食货志》。
[2]《唐会要》卷89《泉货》。


附:话说,现在我每一年都会给大四的学生上一门“前沿专题讲座”的课,我上课的方式却不是我讲授,而是让学生看一些最近的经济事件的新闻报导视频,就这些真实世界里发生着的经济事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并评点那些新闻记者或所谓的专家学者的评论的对错。
最近一次,我让学生看的一个视频是关于北京车市的报导,里面有一段是关于二手车市场的。报导里展示得很清楚,北京的二手车市场简直就是一个名牌豪华车——当然是二手的——的展览会!由此真实世界里的现象可见,所谓“柠檬理论”也是一个谬论却流传甚广的经济学神话!二手车市场上不但没有出现劣质车淘汰优质车而致该市场崩溃的现象,反而越是优质车越能占据二手车市场的庞大份额!——然而这“柠檬理论”竟然还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相比之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神话连正统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大门都挤不进去,真是情可以堪啊!
其实用常识想想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其一,从供给方面看,名牌高档车质量较好,较之低档车哪怕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仍能至少是在表面上看起来能够正常使用,自然能成为二手车市场的主力;其二,从需求方面看,既然是买二手车,消费者买一辆名牌的二手车,同样价格应该可以在一手市场上买辆新的低档车,因此会到这二手车市场来的往往就是那种又要有面子又要省银子的消费者,优质二手车的需求肯定更大。其三,从交易费用的方面看,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一般都要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给他提供该车质量证明。无论该车是优质还是劣质,检测所需费用应该大同小异。可是优质二手车可以卖高价,劣质二手车只能卖低价,这检测费用分摊到每一单位的价格上,自然是优质二手车的交易费用低于劣质二手车,也就在二手车市场上占据了竞争优势。
说起来,这些道理,其实都只是需求定律的具体运用而已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劣币驱逐良币 circulation ulation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 经济学家 克劳德 贵金属 唐肃宗 money

沙发
greenteawsb 发表于 2011-7-8 20:32: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探讨一下:柠檬理论有个重要前提就是信息不对称,尤其是车的质量方面(即买车人不知道哪些车好,哪些差,所以才出现出价低,挤出好车的现象),而北京的二手车市场您自己也说了“名牌车质量好”(即有明显的分类的,这里的名牌等在消费者看来就是出价的参考信息),这首先就违背了那个前提,所以不能硬套柠檬理论了。
2、北京二手车市出现名牌车聚集的现象应该还要结合目前中国对车的需求(尤其是高档车,从预定到提车这个时间在有的地方越来越长),促使买主转向二手车市场,这个时候的买主有部分并非是原本打算买二手车的,而是新车的购买麻烦所以用二手车替代,所以这部分人对二手车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从而催生出二手车市场名车豪车供应自然增长……
3、所有的柠檬理论也好,劣币驱逐良币也罢,用两句话就可以解释,而不必要照搬这些规律,因为照搬容易使得使用者忘了这个理论本来想要揭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利己主义!(因为劣币和良币充当货币媒介代表的价值一样,那自然劣币先用,良币保留,就好比我们有些人付钱时,习惯先用旧脏的钱;劣车泛滥于二手车市场也是一样的由于个人的利己。后一种需要信息不对称的前提,前一种貌似没有,其实是用“法律”替代了,不然收钱的人知道劣币通行,良币被收藏,他就会提出“你这个钱(车)其实不值这么多钱,保险起见,定价在劣币(好车)和良币(差车)之间,这样良币(好车)进一步退出,瞧……和柠檬理论是一样的”……
4、老师在分析现象的时候最好不要只有一个结论,尤其您是教书育人的,一个越是有学问的老师,越很难给一件事下唯一的结论,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换个决策人可能结论就不一样,您教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列出连环式的反驳、解答、反驳、解答,这个链条越长说明老师的学问越深,有时候需要拿出两张纸,左手边写正方理由,右手边写反方理由的,毕竟教书育人的活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教会他们怎么思考,应该怎样联想……
5、给学生讲解理论和规律的时候,只好是讲授这些理论和规律产生的整个完整的背景,有时候这个背景环境产生的理论和规律只是后来人总结的,而这个背景环境所才是最大财富,理论和规律只是其中被总结出的一块……
最后,您这个讲课形式还蛮好的,只是不能完全变成学生的讲,老师需要讲一些东西,总结也好,抛砖引玉的问题也好(这个是十分需要功力的),不然一学期下来,虽然貌似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和质疑讨论等,其实学生学到的太少,尤其是本科生!我们读研究生那会,看了N多书籍才勉强讨论个出模样,而且研究生阶段老师用这种形式教学的更多了,有的课一学期下来真的觉得什么都没学到,甚至连课名都忘了,恨不得老师浓缩一下只花半小时把一本书都给讲了,然后我们自己回去琢磨,这种浓缩能力是最考验老师的!有的老教授经验十分丰富后是可以做到了,浓缩完了,然后慢慢扣某个细节,有时候有的细节扣几个月都扣不完的……
老师很辛苦,尤其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向您和其他认真的老师们致敬!

使用道具

藤椅
pc6080 发表于 2011-7-8 23:02: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更受到了教育.

使用道具

2# greenteawsb
劣币与良币的关系怎么会等同脏钱和新钱呢?劣币和良币代表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至少对卖方是不一样的),而脏钱和新钱的价值是一样的(因为你总可以无成本的用脏钱去银行兑换新钱),劣币与良币的兑换比率变后,就如现在的10块钱,你自己用一总种式把上面的数字改为11块钱而不被政.府查出。那么在初期市场没有反应的时候,你买的东西是原来的1.1倍了。
积累积累积累积累,然后薄发..

使用道具

报纸
wpwjason 发表于 2011-7-11 16:04: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东西。。。。

使用道具

地板
南方阿呆 发表于 2011-7-11 19:2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帖。
以前看过张五常说到过劣币驱逐良币的这个问题,申论点跟LZ差不多。
老实孩子

使用道具

7
spiller 发表于 2011-7-16 11:23: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受教了

使用道具

8
求学小灵通 发表于 2011-7-22 20:45: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 南方阿呆 这个作者就是张五常的学生~!
积累积累积累积累,然后薄发..

使用道具

9
hunterzgs 发表于 2012-2-22 20:53: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10
哈哈要吃饭 发表于 2012-2-22 22:32: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您的切入点很好,引起大家的思考。但您的“柠檬理论” 假设的前提是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了。而现在的二手市场,是通过保修、广告等其他的一系列广告来发出信号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