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jshyj
7118 3

[其他] 如何在Nature and Science上发表论文 [推广有奖]

贵宾

院士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7
论坛币
953233 个
通用积分
10.2845
学术水平
471 点
热心指数
644 点
信用等级
426 点
经验
62989 点
帖子
1183
精华
2
在线时间
40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9
最后登录
2022-7-19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广大熬论文的理工PhD(注:博士研究生)们,你们的福音来啦!现在有一份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的期刊,没错,不是Nature,也不同于Science。可是只要在这上面发篇文章,就能往简历里写上:paper published on nature and science(注: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过文章)!心动不如行动,你还犹豫什么?哈哈……”        

这可不是笑话。2005年,一位自称旅居美国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校友”在“北航新闻网”上发文,表示可以帮助“愿在美国Nature and Science上发表英文文章的新老校友”代转论文。
      经过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调查,这本杂志除了名称相似之外,和大名鼎鼎的《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毫无关系。事实上,它只是一本由旅居美国的华人所创办的,目前没有太多学术影响力的英文期刊。
      2011年8月5日,身在美国纽约的杂志主编马宏宝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提及难免让人想入非非的杂志名称,马宏宝颇为得意地说:“自然和科学是天底下最好的词了,自然就是自然世界,科学是一种人类活动,这两件事是全世界人最感兴趣也最重要的东西。这么好听的名字,既然现在还没有别人用,那我们就注册这个。不管本身能够办到什么程度,至少使用的这个名字是最好的。”
      只要是认真做科研,符合科技论文格式要求,不管水平好坏,都可以发表
      2003年,马宏宝发起创立了马斯兰德出版社(Marsland Press)以及旗下的期刊Nature and Science。他介绍说,这个出版社是一家“有美国刊号、在美国纽约工商登记注册过、每年向美国ZF纳税”的私人出版公司。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初衷:“有些科研工作者,工作半辈子做出的研究成果,因为不是改变世界观的大发现,所以不能够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公布出来,这本身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只有大科学家、有大把科研经费的人才能向世界公布他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论文的发表,来给人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可以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
      或许因此,这本名字听起来很像两本顶级期刊的合体——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的杂志,对稿件要求是“只要是认真做科研,符合科技论文格式要求,不管水平好坏,都可以发表”。
      相比之下,《自然》和《科学》只接受“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技论文”。这两本收录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中的期刊,影响因子都在30以上,以学术顶尖著称全球。
      Nature and Science的学术指标就没那么耀眼了。它既没有被SCI收录,也没有影响因子,更难找到印刷版本。据马宏宝说,除了寄送一本给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或者发稿人索要纸版期刊,这本杂志一般并不印刷。
      据“老校友”称,身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博士毕业生的马主编,平时在美国一家医学机构担任研究员,下班后负责运营整个出版社及其旗下期刊。
      创刊初期,Nature and Science还是季刊。随着投稿量的增大,从2009年开始,它改为月刊,每期刊载15篇左右的文章。
      马斯兰德旗下的期刊群也不断壮大为9本。除了“理工科熬论文的福音”,出版社还“贴心”地为其他学科研究者带来“福音”——比如名为Stem Cell的英文期刊,这个名字和世界顶级医学期刊《细胞》(Cell)旗下的子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极其相似;还有名字颇显本土气息的《美国科学通讯》(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和《纽约科学通讯》(New York Science Journal)等等;至于英语欠佳者,可以选择接受中英文论文、博客文章、小说等各种题材的《学术争鸣》(Academia Arena)。
      其中,Nature and Science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既有纯粹介绍现有研究成果而无新见解的论文,又有和主流观点有出入的文章,更有令人眼界大开的故事。在2009年第11期上,长期致力于永动机发明的孙纯武发表了英文论文《创立统一场论》(Establishment of the Unified Field Theory)。他在致谢中说,自己并不通晓英语,全文由一位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翻译。
      在2011年5月份的期刊中,署名为Soleilmavis Liu的作者发表了题为《大陆的四个角》(The Ends of the Earth)的文章。文章仔细论证了《圣经》中多次提到的“地极”(地极又叫地球的四个角,原文作者注),分别是位于中国山东威海的东极、位于北美的西极、位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南极以及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北极。
  

    论文发布后可以继续修改

      马宏宝解释说,杂志对发稿最为重要的一个要求是使用严格的论文格式撰写。他信心满满地打包票说:“所有发表的论文都是格式完整且正确的科技论文,有标题、摘要、通讯作者邮箱、正文和参考文献等等,语法也没有大问题。”
      对其他学术期刊来说,这是不必特意强调的最起码的要求。《自然》杂志列出的论文格式要求,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两页A4纸。不过,真正决定论文能否发表的标准是“从未发表过的研究结果”、“拥有超凡的科学意义”和“满足跨学科研究的共同利益”。
      相比之下,马宏宝承认,在Nature and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包括研究项目的设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到底有多大的意义,编辑都没有办法保证”。他的理由是“每个月都有好几百篇投稿文章,要每一篇文章都严格控制,从人力、物力和资金上都是不可行的”。
      据那位“老校友”介绍,马斯兰德出版社大约有9名编辑,但大多是兼职,每天在家收发邮件、审校论文。马宏宝还补充道,出版社在纽约、密歇根、台湾以及陕西、黑龙江、河南、湖北、广东都有“帮忙的人”,他们的任务是帮忙审稿、校对和排版。
      以审稿环节为例,马宏宝表示大部分时候并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但他却保证审稿人一定是对这个领域颇为熟悉的大学教授、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有时候,他甚至需要投稿人来提供审稿人。
      同时,他也不能保证审稿后的稿件是否合格。对于抄袭现象,这本杂志的独门法宝是提前两个月把文章发布到网上,欢迎举报,“这招比编辑把关有效多了”。
      这些做法并不存在于《自然》和《科学》的择稿操作中。这两家杂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各自阐述了严格而规范的择稿、审稿、定稿流程。以《自然》为例,为了保证公正,免于科学上或者国别上的偏见,《自然》不聘请资深科学家做编委会,也不附属于任何科学组织或者社会机构。最终决定权在于编辑,而非审稿人手中。
      由于要求高,这两本期刊的稿件通过率只有8%左右。一旦被拒稿,这两家都不建议继续投稿。
      相比之下,Nature and Science十分“贴心”,不仅审稿期间可以改稿,在稿件正式发布后还可以继续改。那位老校友所发表的稿件就是“经过重大修改后发表”的,而“编辑和审稿人根本不会给你提什么意见,你自己哪天想起来了,想改哪里改哪里”。
      独具特色的选稿标准和贴心服务让Nature and Science十分抢手。在这本杂志中,同一期出现多篇文章共用同一个通讯作者邮箱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因为文章都是来自同一个研究机构,比如埃及国家研究中心。
      在这家机构工作的艾哈迈德女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埃及的体制要求晋升必须发论文,而Nature and Science就像“及时雨”,“发论文很容易,速度也很快,收费也不算太高,30、50、70美元各种价位的都有。最重要的是,对晋升很管用。”
      来自加纳的劳伦斯·阿比,则用含糊不清的英语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抱怨“发稿很困难,总要改格式,改语法”。经过重重“严格要求”,他终于在2010年第9期上发表了文章《论山药代替土豆作为冷冻炸薯条材料的应用》。
      “每个月每本期刊会收到几百篇甚至上千篇投稿,最后刊出也就那么十几二十篇,我们的拒稿率也挺高的,怎么也得70%~80%吧。”马宏宝表示,“我们是一本没有水分的期刊。”
  

    要做比《自然》和《科学》加一块儿还好的期刊

      马宏宝解释说,这本杂志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投稿者大多数通过网络搜索或是朋友介绍。或许因此,你会轻易发现在这本2003年创刊的杂志,有时候一期期刊里多半的文章是来自埃及、伊朗、印度、利比亚、加纳等国家的来稿。
      对此,这位主编并不感到奇怪,“因为编辑好多都是埃及人、伊朗人、印度人”。
      只怕他还不知道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则 “学术笑话”为Nature and Science在中国打下的知名度。“在段子里听说过啊,一本名字特山寨的期刊,那个笑话挺有名的。”数位博士研究生表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教授吕喆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听说一位在Nature and 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的学生,被导师勒令将简历中的这一项删去,因为这实在太容易产生误会。
      “我觉得这个杂志这样给自己起名字,实在是一种恶搞。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杂志很牛,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但实际上它只是一本名不见经传的杂志而已。”吕喆说。
      《自然》和《科学》都对这本杂志一头雾水。《科学》杂志对中国青年报说:“只能说,它看上去是一本合法的期刊。”
      对于投稿人“为了评职称、拿学位发稿”的现象,马宏宝表示“无所谓”。他说自己最大的想法是要“赋予人们公开科研成果的舞台,为科研界添砖加瓦”。
      这位华人也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既然这本杂志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我还真的希望能把这本杂志真的办成全世界最好的杂志,比《自然》和《科学》中的任何一本都要好,比它们俩加在一起还要好。因为中国整体力量很好,中国应该有一本全世界最有名的杂志,如果我们真的有好文章,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去做。”
      按说,发表论文会收版面费。但老校友说,主编是中国人,所以只要与科研项目经费无关,对中国投稿人会优惠,“跟主编好好说说,说不定还能给你免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cience Nature SCIE 发表论文 NCE 博士研究生 中国青年报 发表论文 航空航天 英文期刊

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词旨务笃实温厚。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仍尊重别人意见。有盛气凌轹,或支离牵涉,或影射讥笑者,认为不德。
我的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206848480
沙发
njshyj 发表于 2011-8-10 09:46: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承认做了回标题党 不喜勿喷
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词旨务笃实温厚。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仍尊重别人意见。有盛气凌轹,或支离牵涉,或影射讥笑者,认为不德。
我的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206848480

使用道具

藤椅
xiejialong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1-8-10 12:29: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期刊的社会认可度现在行不行啊?值得怀疑
提升自我是王道!

使用道具

板凳
sjtusjtu 发表于 2015-3-30 13:00: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意思,希望强大起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