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umingxu
431 15

[学科前沿] 高山仰止-行为决策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去世 [推广有奖]

泰斗

51%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管朝花夕拾万花筒

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

威望
6
论坛币
198557 个
通用积分
38560.1128
学术水平
2511 点
热心指数
2986 点
信用等级
2477 点
经验
42750 点
帖子
20947
精华
11
在线时间
6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最后登录
2024-4-27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去世New Economist





丹尼尔·卡尼曼资料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去世


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消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2024年3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

生 平:
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作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于1934年3月5日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耶鲁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961-1978年先后任希伯来大学心理学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1986年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1986-1994年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1993年起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和伍德罗威尔森学院公共事务教授,2000年起兼任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研究员。卡尼曼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这一研究课题,进而荣获200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学术成就:
丹尼尔·卡尼曼开创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以及促进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
卡尼曼与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共同开发了前景理论,该理论改变了经济学对人们决策行为的理解。前景理论指出,人们的决策不仅受到预期结果的影响,还受到参照点的影响,对风险的感知是非对称的。
在心理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方面,卡尼曼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应用到经济学领域,深入研究了人们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过程。他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决策行为中存在的种种偏差和心理规律,如确认偏差、损失厌恶等。
卡尼曼通过引入心理学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对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经济学理论对于人类行为更为真实的认识,对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卡尼曼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思想家。 同年,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总结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出版并成为畅销书。
2015年,《经济学人》杂志将他列为全球第七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附录文章:

诺奖得主丹尼尔 · 卡尼曼:

为什么我们在群体里中更容易被操纵?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常常被许多看不见的因素影响。比如,直觉常常导致人们追求错误的东西,人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人们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观点。
长期以来,正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理论基础,它让我们相信,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出于理性计算,都符合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以丹尼尔·卡尼曼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理性其实不那么可靠,我们的决策过程其实充斥着偏见和谬误,甚至是自欺欺人。

他与决策领域专家、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教授奥利维耶·西博尼(Olivier Sibony)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合著揭示了人类判断中的行为缺陷,揭露个人易受群体影响的深层原因——噪声。所谓噪声,就是指对相同问题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产生的差异性。他的理论不仅仅为经济学决策带来启发,而且同时可以启发着我们每个普通人重新认知自我的决策机制,从而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人生重大决策。
我们的都知道,个体判断中的噪声很糟糕,比如我们很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但是群体决策中的噪声更甚。群体决策可能会由于一些无关因素而朝任何一个方向改变。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谁说话更自信、谁穿着黑色衣服、谁和谁挨着坐、谁在某个时刻笑了或皱眉了,或呈现出其他身体姿势——所有这些因素,以及其他更多因素都会影响结果。
群体的动态过程也会增加噪声。有“睿智的群体”,他们的判断与正确答案接近;但也有追随暴君的群体、增加市场泡沫的群体、相信奇迹或受共同幻想所支配的群体。网络时代无疑放大了噪声的声量。微小的差别可能导致一个群体坚定地说 “是”,而本质上相同的另一个群体却坚定地说“否”。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也正是我们此处强调的重点,它会导致很高的噪声。
群体的结果很容易被操纵
因为流行程度会自我加强
我们来举个例子:马修·萨尔加尼克(Matthew Salganik)和他的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大型音乐下载的研究。实验人员创造了一个几千人的控制组(某流行音乐网站的访客)。控制组的成员可以试听并下载 72 首新歌中的 1 首或多首歌曲,如《最好的错误》《我是个错误》《信念高于答案》《生活的神秘》《祝我好运》《走出困境》等。
在控制组中,受试者未被告知其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等额外信息。这样,他们可以独立判断自己喜欢哪一首歌或希望下载哪一首歌。但萨尔加尼克及其同事还创设了其他 8 组,对应 8 种群体情境,并将成千上万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对于这些组中的受试者,所有其他信息都是一样的,只有一样不同:人们可以看到他们组中的其他人先前下载过哪些歌曲。例如,如果《最好的错误》是该组中深受喜爱的歌曲,那么成员就可以看到;同样,如果完全没有人下载,他们也可以看到。
因为不同的群体在任何重要的维度上均无差别,这项研究看起来就像是重复了 8 次。你可能会推测,好听的歌曲排名会上升,而不好听的歌曲则会下降。如果是这样,这些不同群体中的歌曲排名应该相同,或至少相似。这样,不同群体之间没有噪声。事实上,这也是萨尔加尼克及其同事试图去探讨的问题。他们考察的是一种特定的噪声源:社会影响。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是,不同群体的排名差异巨大: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大量噪声。在某个群体中,《最好的错误》可能非常成功,而 《我是个错误》则非常失败。在另一个群体中,《我是个错误》极其成功,但《最好的错误》则一塌糊涂。如果一首歌一开始就受欢迎,它随后也一定会表现更好。如果一开始没有获得这种优势,那么结果就难说了。
可以肯定的是,最差的歌(在控制组中表现最差)排名不可能靠前,最好的歌也不太可能垫底。但对于其他歌而言,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正如作者所强调的那样:“在有社会影响的条件下,比在独立判断的条件下,人们更难预测哪些歌会成功。”简而言之,社会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噪声。如果你仔细思考,你就知道, 单个群体内也会存在噪声,因为他们很容易就喜欢一首歌,或者不喜欢一首歌,这取决于这首歌一开始是否受欢迎。
正如萨尔加尼克及其同事随后所展示的,群体的结果很容易被操纵,因为流行程度会自我加强。在一个有点魔性的后续实验中,他们对控制组中的歌曲排名进行了反转。换句话说,他们在这些歌曲的受欢迎程度上说了谎,人们看到的最好的音乐其实是最差的音乐,反之亦然。研究人员随后观察了访客们会如何做。结果是,最不受欢迎的歌曲变得非常受欢迎,而原来最受欢迎的歌曲则表现非常差。即使研究人员误导了人们哪些歌曲是受欢迎的,但在非常大的群体中,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程度受排名的影响是相同的。唯一的例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控制组中最好听的歌曲会逐渐变得更受欢迎,这意味着反向排名也没有让它垫底。但是对绝大部分歌曲而言,反向排名决定了它的最终排名。
很容易看出,这项研究如何与一般性的群体判断有关。假设有一个包含 10 名成员的小群体,要决定是否采用某项大胆的新举措。如果一两个支持者先发言,他们很容易将整个团队转向他们偏好的方向。如果最先发言的是持怀疑态度的人,情况也是如此。至少当人们 互相影响时是如此。事实上,他们常常互相影响。因此,仅仅是因为先发言的人不同,或者一开始下载的人更多,类似的群体会做出非常 不同的判断。《最好的错误》和《我是个错误》的流行现象在各种专业判断中也存在。如果群体没有收到类似歌曲排名的信息,比如对某一大胆举措的热烈支持,该举措可能仅由于其支持者未发言而无法推进。
政治观点同歌曲一样
最终的命运取决于最初的受欢迎程度
如果你是一个多疑的人,你可能会认为音乐下载只是一个特例,或者至少与其他的群体判断不同。然而,在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比如,思考一下在英国的公民投票(简称公投)中,人们对不同提案的支持情况。在公投中决定是否要投支持票时,人们自然要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好的主意。这种模式类似于萨尔加尼克及其同事的研究:最初涌现的流行度会自我加强,如果某项提案在第一天没有受到 关注,它很快就会沉寂。在政治领域就像在音乐实验中一样,支持与反对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影响,具体而言,依然于人们是否能看到其他人投的是支持票还是反对票。
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家迈克尔·梅西(Michael Macy)及其合作者在音乐下载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另外一个实验,目的是弄清楚:在看到他人的观点之后,人们是否会在短时间内令这些政治观点受到民主党人的欢迎,而遭到共和党人的反对,或者相反。答案简单明了:是的。在网络群体中,如果民主党人看到某一观点一开始就受到其他民主党人的支持,就会采纳这一观点,并最终导致大部分民主党人支持这一观点。但是,如果另一个网络群体中的民主党人看到,某一观点 一开始就受到共和党人的支持,那么这些民主党人就会拒绝接受这一 观点,并最终导致大部分民主党人都拒绝接受该观点。简而言之,政治观点同歌曲一样,最终的命运取决于最初的受欢迎程度。正如梅西等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少数先行者的随机差异”会对大群体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让共和党和民主党人都欣然接受一系列与彼此的立场毫不相关的观点。
或者思考一个一般性的群体决策问题:人们在网上如何对各种评论做出判断。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列夫·穆奇尼克(Lev Muchnik)及其同事在在一个网站上开展了一项实验,他们向人们呈现不同的故事,并允许人们发表评论,人们还可以对这些评论投赞成或反对票。研究人员可以人为地、自动化地给一些评论投出第一张赞成票。你可能会想,在成百上千名访客中,使某个评论多出一张初始赞成票根本无足轻重。这个想法合情合理,但却是错的。在看到第一张赞成票之后(别忘了这完全是人为操作的),下一个访客投赞成票的可能性增加了 32%。
更明显的是,这一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5 个月后,开始时人为投出的那张赞成票,使得评论的平均评分增加了 25%。最初的一张赞成票产生了如此大的效果,表明存在噪声。不管那一票是为何而投,它都对整体的受欢迎程度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这项研究为群体态度的转变以及群体中为何存在噪声提供了一个线索:相似的群体会做出非常不同的判断,因此同一个群体做出的判断也仅仅是一系列可能性中的一种。群体成员表达的赞成、中立、反对的意见,其作用也类似于一开始投赞成票或反对票。如果一个群体成员立即表示赞同,那么其他成员也就有理由这么做。毫无疑问,当群体赞同某些产品、人、运动和思想时,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优点,而是因为“提前投票”发挥了作用。当然,穆奇尼克的研究涉及的是大规模群体。但在小规模群体中也是一样的结果,甚至更加富有戏剧性,因为最开始投下的赞成票——赞同某个计划、产品或判决——经常会对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里有一个相关的观点。我们曾经指出集体的智慧:如果你召集一大群人,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的答案的平均值更有可能接近真实答案。对判断进行汇总是一种减少噪声和误差的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如果人们互相交流会如何呢?你可能认为这样做是有好处的。毕竟人们可以互相学习,从而找出正确答案。在一些非常有利的条件下,互相分享知识、深思熟虑的群体确实会做得很好。然而,独立做出判断是发挥群体智慧的前提条件。如果人们不是自己做出判断,而是依赖于其他人,则群体并不会更睿智。
当然,个人易受群体影响还有其它复杂的因素,比如信息瀑布和群体极化。信息瀑布的发生机制很复杂,简单来说,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倾向于向他人学习,如果先前的发言的人似乎喜欢某个事物,或者想去做某件事,人们也会表示认同。如果人们不怀疑这些先前发言的人,或缺少一个明确的理由认为后者是错误的,至少在这些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认同。此外,社会压力会导致在不同群体之间产生噪声。群体极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们互相交流时,往往会提出比原有倾向更极端的观点。
“正如我一直怀疑的那样,政治或经济理念就像电影明星。如果人们认为其他人喜欢它们,这种理念就会深入人心”——在这样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网络更是放大了噪声的声量,对于个人来说,想要做出独立而正确的判断难上加难,卡尼曼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的普遍的认知缺陷。
https://finance.ifeng.com/c/8YJoylByHq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 经济学奖

沙发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17:15: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昨日辞世
2024年03月28日

据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裔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昨日去世,享年90岁。

丹尼尔·卡尼曼于1934年出生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特拉维夫(现属于以色列),在巴黎度过了童年时光。巴黎被纳粹德国占领期间,犹太人被要求佩戴大卫之星并遵守下午6点的宵禁,但大约是1941年年底或1942年年初的一天,卡尼曼在朋友家玩得太晚了,他在回家的路上把衣服翻过来,把星星藏好。这时,一位穿着黑色制服的德国党卫军士兵看到了他。卡尼曼非常害怕,但士兵却招呼他过来,并且拥抱了他。事后卡尼曼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称:“我很害怕他会注意到我毛衣里面的星星。他用德语对我说话,他把我放下后,又打开钱包,给我看了一张男孩的照片,还给了我一些钱。回家后,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母亲是对的:人是无限复杂和有趣的。”他之所以后来选择进入心理学领域,或多或少和这段经历有关。

卡尼曼见证了以色列的建立。“在以色列政治光谱中,我一直是偏左的,”他从一开始就讨厌占领的概念。看到以色列占领的土地,他想到了被德国占据下的法国,因此他对以色列这个占领者有着别样的感情。卡尼曼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主修心理学,1954年加入以色列国防军,被分配到心理学部门,负责评估新兵,他开发的一套评估系统被沿用数十年。此后,卡尼曼还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卡尼曼 图片来源:诺贝尔基金会档案馆卡尼曼 图片来源:诺贝尔基金会档案馆

卡尼曼曾经承认从没上过一门经济学课程,却从研究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 (Amos Tversky)等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他写道:“阿莫斯和我分享了共同拥有一只会下金蛋的鹅的奇迹——共同的头脑比我们各自的头脑更好……我一生中一半以上的笑声可能都是和阿莫斯一起分享的。”

他们提出了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景理论,即把来源于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经济学当中,特别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状态下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这不仅引发了一场心理学革命,也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特沃斯基1996年去世,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广为人知。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通常以完全理性的方式行事,且随着风险的增加,任何例外都会消失,而行为学派则相反,它的基础是揭示根深蒂固的心理偏见,这些偏见可能会扭曲判断,而且往往造成违反直觉的结果。例如,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利得与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利得正效用的2-2.5倍。

《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将《思考,快与慢》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相提并论。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认为,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发现非常重要:“如果人类理性自行其是,很容易犯下许多谬误和系统性错误,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在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定,就应该意识到这些偏见并寻求解决方法。”

特沃斯基去世之后,卡尼曼对人类的幸福进行了研究,他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让经历和生活变得愉快或不愉快。例如,他和同事提出了“峰终定律”,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愉悦度并不取决于每个时刻的总和或平均值。

卡尼曼生前曾经在采访中给过从事研究的年轻人两条建议:如果他们没有一边想着工作一边睡过去的经历,那么他们还不够努力;第二条是避免沉没成本谬误,就是仅仅因为开始做某事并进行了投资就继续做下去,“当你有一个看起来更好的想法时,快速转变,放弃其他一切并遵循你目前拥有的最好的想法。

使用道具

藤椅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17:18: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Daniel Kahneman
Nobel Prize-winning psychologist Daniel Kahneman dies, aged 90
Renown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er debunked notion that people tend to make rational economic decisions
Daniel Kahneman
Through his research, Daniel Kahneman showed that people often pursue a course of action based on instinct rather than analysis © Sean Gallup/Getty Images/Burda Media

Nobel Prize-winning psychologist Daniel Kahneman dies, aged 90 on x (opens in a new window)
Nobel Prize-winning psychologist Daniel Kahneman dies, aged 90 on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window)
Nobel Prize-winning psychologist Daniel Kahneman dies, aged 90 on linkedin (opens in a new window)
current progress 100%

Claire Jones in Washington 15 hours ago
83
Unlock the Editor’s Digest for free

Roula Khalaf, Editor of the FT, selects her favourite stories in this weekly newsletter.

Daniel Kahneman, the Nobel Prize-winning psychologist who helped debunk the notion that people tend to make rational economic decisions, has died.

His research into 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showed how people often make decisions that do not involv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nalysis, instead pursuing a course of action on the basis of instinct.

Kahneman, who was 90, rose to prominence in 2002 after he was awarded a share of that year’s Nobe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for his work on “integrating insights from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to economic science, especially concerning 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The Israeli-American’s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undermined the concept of homo economicus, an archetype that has been relied on to form the basis of economic models but is seldom seen in reality.

His work, which was often developed with his longtime collaborator Amos Tversky, formed the basis of a bestselling book, Thinking, Fast and Slow, published in 2011. The work categorised thinking into two systems — the first quicker and more emotional, the second more logical.

Through experiments, often measuring changes in pupil size to gauge emotional arousal, Kahneman was able to show that people often defaulted to an emotional outlook, 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substantial biases.

“People prefer thei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Kahneman said during a lunch with the Financial Times. “Then all the messages you get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and you’re comfortable.”

Kahneman did not believe that his work demonstrated human irrationality, preferring to describe these biases in decision-making that his research showed as only refuting “an unrealistic conception of reality”.

Though he never described himself as an economist, his findings were used by practitioners of behavioural economics, in particular Richard Thaler.

Kahneman was born in Tel Aviv in 1934, but spent much of his early years in France, where his father worked as chief of research in a chemicals factory. His father died in 1944, but his family moved to Palestin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Recommended
Lunch with the FT
Daniel Kahneman: ‘Everything I’ve done has been collaborative’

He moved to the US in 1958 to begin a doctorate in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fore setting up a laboratory in Jerusalem in the early 1960s to measure people’s reactions to questions that he posed to them.

He met Tversky, an Israeli cognitive psychologist, later in the decade, and the two psychologists became close friends and collaborators until the latter’s death in 1996, an event Kahneman said had left “a large Amos-shaped gap in the mosaic [that] will not be filled”.

Their collaboration with Thaler, which he described a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riendship of my life”, began in the late 1970s.

“I was so lucky to be able to have Danny Kahneman as a best friend and collaborator for decades,” Thaler said in a post on X on Thursday. “He usually ended our conversations with ‘to be continued . . . ’ but I now have to simulate his part which is impossible.”

Kahneman returned to North America in 1978 to take up roles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then Berkeley.

Kahneman’s death was confirm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where he had worked since 1993. His most recent role was as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public affairs at the university’s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使用道具

板凳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17:20: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卡尼曼.png

使用道具

报纸
老马识途99 发表于 2024-3-28 17:44: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缅怀。

使用道具

地板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20:14: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图片1.png

使用道具

7
龙侠99 发表于 2024-3-28 20:47: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下载过大师的书《思考,快与慢》,找出来好好看看。

使用道具

8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20:56: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Kahneman-768x1086.png

使用道具

9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21:01: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据媒体消息,以色列裔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3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


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失去了一位我们所知道的最聪明的人。”他还说,卡尼曼的研究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人类看待现实的方式,给以色列和整个犹太人带来了极大的骄傲。以色列总统表示:“即使在他死后,他的研究也将继续为人类和科学做出贡献,他所激励的许多学生也将如此。”

丹尼尔·卡尼曼因“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特别是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展示了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往往系统性地偏离了标准经济理论的预测,后者假设人们的行为根植于理性的决策过程。



学术成就



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作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于1934年3月5日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耶鲁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丹尼尔·卡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拥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头衔。卡尼曼的突出贡献在于,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特别是研究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其研究成果挑战了正统经济学的逻辑基础--理性人假定,并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



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在他之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素。卡纳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假设的过程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也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

2011年,卡尼曼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思想家。 同年,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总结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出版并成为畅销书。2015年,《经济学人》杂志将他列为全球第七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使用道具

10
fumingxu 发表于 2024-3-28 21:03: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当地时间3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2002年他因对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做出开创性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心理学、经济学领域杰出学者。卡尼曼的研究不仅深刻影响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促成了这两门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亦波及医学、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等众多领域。

一、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突破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边界
卡尼曼教授的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挑战之上。以新古典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理论植根于理性人假设,即人们在决策时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可获得的全部信息做出理性决策。然而,卡尼曼基于观测到的事实案例,创造性地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问题中来,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手段,研究揭示了个体决策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导致人们实际的决策结果与理性预期存在系统性差距。

卡尼曼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该理论被视为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也是他获得诺奖的最主要成果。前景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中期望效用理论的限制,基于个体在决策中的多种行为特征,构造了一套描述性范式的决策模型。该理论有效解释了,面对相似的期望收益时,人们决策为何存在异质性;面对损失时,又为何常常表现出风险偏好的倾向……等诸多传统经济学体系中的“异象”。

在前景理论的框架下,卡尼曼还深入研究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策略选择,提出了直觉推断(heuristics)的概念——个体面对复杂问题时,通常会采用简化的策略以快速做出决策;这类策略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出现系统性偏差或错误。

卡尼曼证明了心理学在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洞见了人们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我们理解人类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全新的研究框架,更为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行为,不满于传统经济学的部分基本假设,着重强调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试图通过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更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行为经济学可谓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产物,而卡尼曼正是他的开创者,为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和实证依据。此外,卡尼曼还大力倡导跨学科合作的研究方法,鼓励经济学家与其他领域的专家携手,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规律和社会影响。

二、畅销的作家——突破科研探索和大众科学的边界
卡尼曼的成就不止局限在学术领域,面向社会大众、带有通识意味的著作,构成他研究成果的另外半壁。经年累月丰富、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他尽力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易于大众理解、从中汲取营养的生动文字。其受众之广,在经济学家中堪称独树一帜。卡尼曼不仅突破了学术领域间的边界,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科研探索和大众科学的边界。

《思考,快与慢》和《噪声》这两部著作是为此方面之代表。卡尼曼在书中把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带着几分朦胧色彩的事例和现象,通过扎实的逻辑演绎与思辩进行了严密的论证,配合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工具以及实验方法,将其解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豁然开朗之感。

两本书分别阐述了导致人类判断“错误”的两个方面——偏差和噪声。《思考,快与慢》主要介绍人类行为决策中系统性的、有规律的错误;《噪声》则专注于决策中那些独特的、缺乏规律的随机性的错误。

在《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创造性地将人类的思维方式划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大类别,深刻揭示了直觉推断和系统性思维在决策中的交互,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同时提供了运用慢思考来纠正偏差的有效方法。

在《噪声》一书中,他聚焦于决策过程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敏锐地梳理了噪声的内源性和外生性来源,并就如何应对噪声对决策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决策卫生”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这两部著作相辅相成,共同为我们揭示出人类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质。它们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灵感;同时也为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出更明智、更理性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晦涩抽象的理论、概念、假说,在卡尼曼的著作中以现实案例、通俗地呈现给了社会大众。

三、跨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
卡尼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不仅在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实际应用也广泛拓展至商业、政策制定以及多个社会领域。

在商界,企业家和管理者纷纷借鉴卡尼曼的理论,意图洞察消费者的真实行为和心理需求;进而优化产品设计、提升营销策略以及改善内部决策流程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风险并提升宏观经济活力。

在政策制定方面,政策制定者也越来越重视人们的认知偏差和心理因素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在评估政策效果时,也开始采用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方法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除此之外,在教育领域,卡尼曼的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评估等方面;在医疗领域,医生借其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决策过程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又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理论的实用价值和普适性。

总结来说,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和人类决策研究的先驱者,丹尼尔·卡尼曼的卓越贡献不仅为我们理解和改善人类决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工具;同时也为多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未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学科融合趋势的加速发展,我们相信,卡尼曼将继续从理论观点乃至思维方式的角度延续自身的价值。

如今,经济学研究蓬勃发展、更迭迅速,后起之秀层出不穷,前景理论拟合个体行为的效果也已非学界一等。但卡尼曼创造式的第一步打开了新的研究领域,行前人眼中不可为之事,何尝不是经济学殿堂中的一次“颠覆性创新”;开拓式的第二步则将经济学理论呈现在更广泛的社会大众眼前,何尝不是象牙塔福荫社会的经济学篇章。翻开他最后出版的《噪声》中文版,一览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漫卷书评和推荐,其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再无需文字赘言。

(谨以此文怀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南开大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中心全体。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