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ing16387
925 2

罗军:发展新兴产业不能急于求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1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80 点
帖子
6
精华
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3
最后登录
2019-5-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去年以来,我国为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发布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无论地方ZF,还是企业界,都想尽办法搭上“新兴产业”这班车,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地方掀起了一轮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潮,大兴土木,大办产业园区。一方面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形成大量产业过剩,另外使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和一些并不成熟的技术打着“新兴产业”的旗号,重新上马。而一些企业也不甘寂寞,打着新兴产业的幌子、大肆圈钱。

新兴产业还不宜全面推广

新兴产业只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距离全面推广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下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并不成熟,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我们之所以要重点发展,其目的就是要着力技术公关,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才会形成新的产业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兴产业的培育,仅仅需要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切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只有长远的规划,科学严谨的态度,成熟的技术支撑,才是新兴产业成功的关键。

新兴产业不能脱离传统产业

我们之所以投入很大精力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一方面是因为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必须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淘汰落后产能,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另外方面则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市场的推广和成熟,都需要合适的土壤,都需要一个过渡期。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的提法,与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的结合体,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今天鼓励的新兴产业可能到了明年就会变成传统产业。因此,我们不可能脱离传统产业,去发展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风险客观存在

新兴产业之所以“新”,说明在技术上还并不完全成熟,投入大、

见效慢,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风险也客观存在。

由于新兴产业的利好效应,往往最容易受到资本界的追捧。而在起始阶段,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往往只是一个美好的预期。一旦,技术失去竞争力,庞大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可能打水漂。比如,我们做电视机的厂家一门心思做成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远远不够,没有占据最前沿的技术领先优势,当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突然面试的时候,自己只有缴械投降。市场就是这样无情。而手机市场、电子市场、汽车市场无不如此。我们往往看到了某项新技术的时候,我们会激动不已,可是第二天有可能换代产品就出来了。现在风靡全球的苹果系列,就是最好的例证。几年前,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天下,突然间就变天了。

新科技的东西生命力总是有限的,看起来十分美好,风险无处不在。我们大力鼓励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要大干快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选准产业。否则,我们头巨大资金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快就成为一堆废铁。

(罗军/ 文 作者系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http://www.zhizaoye.ne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 产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 新兴产业 新兴

沙发
kybg 发表于 2011-10-11 11:48: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循序渐进。
IPO咨询 http://ipo.askci.com;
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kybg.askci.com/;
市场调查http://www.51yjbg.com/
商业企划书http://syjhs.askci.com/;

使用道具

藤椅
beibei0928 发表于 2011-10-11 11:50: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需要这样的思考了。那句大兴土木、大建园区就是大部分地方ZF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有他们的难处,谋发展,增加GDP,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如果再读一读近期的半月谈,你就会发现政策的导向在悄然改变。好大喜功变成了脚踏实地,盲目追求经济建设变成了开始日益关注社会问题,包括民生保障、社会管理。这样的文章才能体现一个学者或者一个官员的良心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