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斑斑格子
2007 4

[财经时事] 2007年中国经济大势从三大悬念开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5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21 点
帖子
14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2
最后登录
2015-1-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们在预期2007年经济发展前景时,不妨先探讨一下2006年给我们“遗留”下什么不确定因素,对2007年的经济展望应该从这些“遗留”问题开始。

  增长大幅下滑抑或投资反弹

  2006年中国经济在起伏跌宕中给2007年的走向留下了两个不同的可能方向。

  一方面,2006年10月份14.7%的工业增长是至今全年增长的最低点。与今年2月份的最高增长点20.1%比较,降低了5.4个百分点。工业增长数据似乎超过市场预期的调整幅度。有信息显示,10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近年来的最低增长。我们担心可能出现对宏观调控的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如果延续,2007年的经济就可能出现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比较大幅度调整。经济会不会走向这样一个极端,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一个主要不确定问题。

  另一方面,投资反弹的体制因素仍然存在。商业银行以利差收益为主高度依赖贷款规模的经营模式还没有实质性改变。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政绩的评价体系、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机制以及商业银行的单一利差收益模式对过度投资冲动的支持等,这些问题并不可能马上有显著改变。全球过剩的流动性输入、加工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带来的外汇积累结汇需求,使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是货币政策总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实际上,过度投资每年“先快后慢”的非经济规律循环似乎已经牵着中国经济的鼻子走了好几个回合,也与宏观调控做了几轮博弈。许多体制因素还没有迹象显示有显著改变,所以投资在2007年初再次反弹是有体制基础的。

  这两个可能的方向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是同出一辙。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改革这样同一个武器来防御。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可能是既不走经济大幅下滑的极端,也避免投资反弹恶性循环,使经济平衡发展的最佳途径。一个和谐的经济体制才能推动和谐的经济发展。

  内外失衡亟待有所突破

  2006年留给2007年必须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带来的万亿外汇储备管理和流动性过剩加剧。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过度投资压力和经济失衡问题。

  2006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冷门”非贸易顺差达到历史性高位莫属。这是中国出口贸易中60%以上为加工出口贸易的重要结构特征使然。人民币升值使一般出口贸易价格上升,减少了一般出口贸易,但是使加工出口贸易的成本下降,鼓励加工出口贸易增长。所以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小,中国的贸易顺差不减反增。而且美国经济放缓也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市场没有受到预期中的冲击。

  但是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阴错阳差”的贸易顺差增长带来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诸多困扰,包括增加流动性过剩问题、贸易摩擦加剧、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

  虽然双顺差不应该完全是贸易顺差的增长之过,其它渠道的资本流入可能是过剩流动性的“元凶”。但是如果以加工出口为主的贸易结构没有改变,2007年的外贸顺差增加可能还是趋势。国际收支的管理和相应的外汇储备管理,成为2007年的经济平稳发展直接需要面对的问题。

  除了政府最近出台的降低出口退税和推动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的矛盾,不妨尝试通过财政储蓄的投资转向公共事业支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和外需推动向内需消费增长模式转移,最后达到国内外经济均衡的方式。

  把政府储蓄的投资部分转化成公共事业发展,这样可以降低“储蓄-投资”差异,改善国内外经济失衡现状。如果政府储蓄投入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会降低国内居民的“风险储蓄”和“审慎储蓄”,加大当期消费,在进一步降低“储蓄-投资”差异和贸易顺差的同时,推动投资增长和依赖外需增长的模式向消费增长模式的转移。希望2007年在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平衡发展能有新的突破。

  利率取向变化带来挑战

  2006年留下的第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利率取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中国的利率体系从制度安排层面来说已经非常“市场化”。除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基本上都放开由银行自己调节。但是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自行调整的能力并不匹配制度的“市场化”安排。各银行基本上保持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幅度一致的变化,没有自行调节的能力。这也可能是中央银行多年来货币政策是以货币总量调节为主而不是以利率调整为主的原因之一。

  但是银行业全面开放以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市场化操作,特别是高利差模式可能让外资银行搭政策便车,所以中国银行业的高利差时代可能要结束,中国银行业被动地以利差收益为主的经营模式将失去保证。新金融银行业的格局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出挑战,利率作为主要宏观经济的调控工具可能要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银行业在如何利用利率进行资产定价、调整资金成本、控制信贷风险、调节流动性方面,与外资银行有一定的差距。中国银行业将不得不迅速提升对利率的敏感性和加强反应调整能力,否则可能在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变化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整个银行业更市场化的利率运作,特别是具备利用利率控制风险优势的外资银行的加入,可能会推动整个银行业竞争,可能使间接融资的成本开始发生差异,进而把银行业的竞争推进到实体经济,经济体系整个运作可能发生根本变化。

  2007年中国经济还将面对美国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和可能带来的世界经济失衡格局变化的间接影响,还将面对国际石油价格高位波动和可能的各种突发事件冲击。直面2006年经济发展中提出的问题,可能帮助我们更正确地分析2007年经济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和准确地判断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大势 中国经济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国际石油价格 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经济 大势 悬念

沙发
wtgwinnie 发表于 2006-12-18 14: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慢慢来。

使用道具

藤椅
CATHIE33 发表于 2006-12-18 19: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orry about China....

使用道具

板凳
狮子山下 发表于 2006-12-22 18: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是农村的问题要解决好啊

使用道具

报纸
changgong117 发表于 2006-12-25 22: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高“世界工厂”的附加值。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