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ggswwwl
1558 1

[其它] 李强:“十一五”规划如何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24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90 点
帖子
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6
最后登录
2007-5-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李强:“十一五”规划如何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21日 18:30)

他喜欢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他认为贫富差距、人口流动、失业问题,无不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6年前组建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他,频频走上哈佛、耶鲁的讲台,阐述他的学术观点。今天,他将阐释,中国的城市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节目主讲嘉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

  演讲主题——“十一五”规划如何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李强:最近二十六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二十六年。计算改革开放以来的GDP增长率,平均我们二十六年来的增长率超过8%,有时候超过9%。像这样一个大国这样持续的增长时间在国际上来说确实是比较罕见。当年像日本、韩国他们也曾经达到比较长时间的增长。我们目前的持续增长,大体上和日本和韩国的持续增长时间是持平的,甚至超过他们。因为我们从今天发展情况看,未来大概有二十年时间还是很可能有持续的增长力的,那么怎么样来规划经济发展,怎么样来继续推进我们经济发展就变得异常重要。在未来“十一五”的五年建设期间,规划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城市化,或者有时候也叫城镇化,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

  城市化和三农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李强:第一个方面,谈一谈城市化、城镇化和三农、农村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城市化走这样一条道路,才能最终把我们国家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真正地使它得到解决。为了阐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究竟什么叫城市化。城市化最初发生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产业的发展,人口在某些经济集中区域迅速集中。为什么呢?很显然是工业化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所谓叫做现代化的两个互相呼应的方面。我们总说现代化,其实最核心的无非是两个方面内容,一个讲的是工业化问题,一个讲的是城市化的问题。

  五十年代初期,当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五期间应该说我们当时对于工业国家的建设经验还不足,但是当时的发展势头很好,解放以后经济大面积恢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叫做城市化。当时中央政府投资兴建了很多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工业(企业)需要劳动力,当然就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但是在这个时候当时我们采取的是计划经济的方式,所以在当时的考虑下,如果人口过度地向城市迁移的话,是不是会给城市带来压力?并且城市在供应方面也确实产生很大问题。所以我们大体在1956年的时候,当时的中央政府,我们的政务院就提出是不是要建立一种经常的户籍登记制度,来调整我们的人口。并且我们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也确实出现了人口的过度向城市集中。这样导致后来城市的一些供应品、粮食供应不足,城市的基本需求品都产生了很大的供应不足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于是就开始调整战略,从1958年、1959年一直到改革开放的1979年,大概在这样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国的城市化的步伐就大大的滞后了。

  我们知道现代化非常基础的标准之一,就是说我看你的人口结构,你人口究竟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结构,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的结构。现代化的结构一般是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够达到60%的人口是城市人口,那么可以称做是叫做达到了现代化指标。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十一五”期间的思路就很清楚了,我们就要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使得我们朝向现代化国家的步伐能够走得更顺畅一些。说在这里我们首先就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说你是六成农民,那么这六成农民他们大体上还是依靠土地为生的,如果你推进城市化的话,那就意味着说,是不是这些农民就要离开土地呢,如果他们离开土地的话,他们适不适应现代化的这种职业和就业形势呢?他们过去会种地,他们到城里来,年龄大一些的人会不会打工来维持生存?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在关于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怎么样来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就成为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1. &lt;SCRIPT&gt;<br>
  2. var para_count=8
  3. </SCRIPT>
  4. <FONT face=宋体><B>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模式</B> <o:p></o:p></FONT></P>
  5. <P ><FONT face=宋体>  李强:第二个问题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城市化发展到什么状况了,以及分析一下中国怎么样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已经降到只剩2%、3%的比例了,那我们中国难道也要这样去做吗?我们不一定按照人家道路去做,因为我们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积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六年的经验看,我们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说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如果就发展的模式来看,我们大概有这样几种模式。 <o:p></o:p></FONT></P>
  6. <P ><FONT face=宋体>  第一种模式叫做小城镇模式。小城镇模式这个思路实际上是八十年代中期中央认可的一个思路,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一定跟世界各国一样。因为我们中国当时的农业人口那么大,改革开放在初期的时候仍然是差不多80%多的农民。如果跟世界各国比,那你显然农村比例太高。所以当时有一个思路就是说我们中国小型的城镇比较多,这种小型的城镇它是介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那么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验看,农民当时推进他们的乡村工业,后来我们叫做乡镇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乡镇企业在从八十年代发展到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乡镇企业当时叫“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我们当时产值中居然有三分之一,是由乡镇企业这个创造出来的。当时的思路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走自己的特殊道路,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道路。当时还有一位社会学<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家费孝通">家费孝通</st1:PersonName>先生以他所熟悉的江南为例子,也向中央建议要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道路。 <o:p></o:p></FONT></P>
  7. <P ><FONT face=宋体>  小城镇的发展道路应该说在中国推进了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家特别是到江浙这个地方去看,那真是小城镇星罗棋布,小城镇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中,我们仍然认为小城镇也是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很重要的模式之一,是我们中国积累的一个经验。因为相对来说大城市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大城市相对来说管理成本是相当高的,而小城镇相对来说它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相对来说它的人口压力低,它的人口密度低,它可以利用的空间面积大,所以小城镇也有很多的发展优势。但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们也逐渐看到小城镇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就是说小城镇也不能是中国城市化的惟一的发展模式。 <o:p></o:p></FONT></P>
  8. <P ><FONT face=宋体>  为什么小城镇存在一些问题呢?比如说,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大家需要资金投入。一个地方其实城市的建设很简单,就是说如果你资金充分那很好建设,基础设施、环保的设施、各种各样的流通的、交通的设施建设。如果你有无限的投资能力,那当然没有问题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说资金短缺。我们当然是在吸引外资,我们也在各种方式去筹资,但是所有的地方管理者都知道,难题就在于找钱。要想把一个地方建设好,需要有投入,那么你投入小城镇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大问题,假设我们把钱投入到几万个小城镇去建设,每一个地方也没有多大的投入,相对来说这个资金筹集的困难就大一些。另外就吸纳劳动力的来看,比如说人口在这个地方集中以后人口本身创造职业,这是城市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家可以问为什么现代社会一定要在城市居住?这就叫集约化的效应了。就是当人口集中居住的时候,他使用的资源是非常有效的,他本身是创造职业的。大家知道在分散的农村,一个人的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完成的,甚至盖个房子打个家具他都是自己完成的。到城市里来连喝口水,说实在的你只有两个渠道,要不然拧开自来水管子得到水,你也要付自来水费,要不然你是买什么矿泉水,买各种的饮用水。所以连喝口水你都不可能说,像农村去从井里去打桶水上来喝,没有这个可能性。所以可见在一个集约化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面它创造出了无数种职业,大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就业比例。 <o:p></o:p></FONT></P>
  9. <P ><FONT face=宋体>  我们国家从九十年代中期逐渐地转变思路。我们过去的发展思路,使用的术语都是那样的,叫做严格控制大城市,大力推进小城镇的发展,这是我们传统的发展思路。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们意识到,真正地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是这些集中性的大城市地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城市发展模式和战略就开始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比如说有人提出中等城市发展模式,那么就等于说比小城镇又进了一步。说虽然大城市我们担心它的供应以及交通等等问题,但中等城市是很好的模式。所以这样就提出了第二种模式叫做中等城市的模式,甚至再往上提,提出第三种模式叫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意味着我们的发展观开始突破过去想以小城镇为主体形成城市化或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那个思路。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上就出现了大城市发展速度开始上升,人口在大城市集中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更往下走,那么出现了第四种模式,叫做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模式。 <o:p></o:p></FONT></P>
  10. <P ><FONT face=宋体>  在“十五”期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城市带和城市圈,一个叫做长三角,一个叫珠三角。以上海为龙头的沿长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个地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近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区,吸引国内国际资本数量非常巨大。而且我们知道长三角地区因为自洋务运动以来本来就是经济中心,所以那个地方的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人的技术素质相当强,有相当工业水平的工人的比例相当多,所以那个地方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工业)产业非常集中的地区。那么这就看出了集中区域的发展优势,而集中区域的发展优势,恰恰体现出城市化的它的优点和优势。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说它通过集约化这种方式来运作经济,使得经济效率非常高。 <o:p></o:p></FONT></P>
  11. <P ><FONT face=宋体>  所以如果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所说的发展模式的话,就会看到实际的发展道路表现出的特点是,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差异很大的这样一个国家。如果说地区差异大,那么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地区差异非常大的国家,那就意味着如果你仅仅采取一种模式来推进城市化是肯定是不对的。恰恰应该适应中国的差异大的这样一种国情,适应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来推进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所以这样我们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发展的道路,我们所说的健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必然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o:p></o:p></FONT></P>
  12. <P >
  13. <SCRIPT>
  14. var para_count=8
  15. </SCRIPT>
  16. <FONT face=宋体><B>城市化发展的几大问题</B> <o:p></o:p></FONT></P>
  17. <P ><FONT face=宋体>  李强:第三个问题,你在这样短的时期内迅速地推进城市化步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没有?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国家在最近无论是改革开放二十六年来,还是我们加快速度的五年、十年以来,应该说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确实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难题。 <o:p></o:p></FONT></P>
  18. <P ><FONT face=宋体>  第一个难题就是土地问题。因为你说城市化怎么来的?城市化无非就是说本来那个地方不属于城市,后来你逐渐扩张了。像北京这个地方,老北京城,解放初期是一个两百万人的城市。那没多大,也就是现在二环以内这个地方叫城市。你现在到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现在六环都起来了,而且你这个城市扩张速度这样快。实际上过去是农田,今天把它开发为城市了,所以城市化过程当中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处理和农村的关系,我们怎么样处理农村土地的问题。首先当你占用农民土地的时候怎么来补偿呢?农民他如果失去土地了,他还能不能够像有土地那样有一个比较有保障的这个生活呢?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央现在也非常重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怎么样来处理土地的问题。 <o:p></o:p></FONT></P>
  19. <P ><FONT face=宋体>  第二个大问题,我们也知道吧,这个东西叫拆迁。拆迁从国内的情况看也是目前和千百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为你想一个城市发展,城市的重新规划,就必然有很多地方要重组资源,要盖房子要发展。那原来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就出现一种现象,拆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最近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非常妥善地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有些人,比如说居民他毕竟在这个地方祖祖代代生活了,人家生活好多年了,虽然这个总体的规划对国家有好处,对我们建设有好处,但是怎么来解决他个人的住房问题、他的居住问题,使得他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没有下降并且还有所提升?所以我们感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o:p></o:p></FONT></P>
  20. <P ><FONT face=宋体>  第三个大问题我们叫做流动人口问题,我们知道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就意味着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是吧。大量的人口进入到城市,于是在城市里面我们有一个名字叫做流动人口,有的时候在户籍统计中,管他们叫外来人口,就是说把本地人叫做本地人,不是本地人就叫做外来人。其实我们现在发现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外来人口里占的比例都相当高,所以外来人口在任何一个城市里应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十一五期间会是我们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是这个发展又不是全国一个模式,又是每个地方根据它们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东南沿海地区相对富裕一些,他们的城乡一体化就可以做得早一些。有些地方他们相对来说投资力量不足,或者是还转移不出很多的资金给农村,那相对可能发展的速度就慢一些。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要搞一刀切的政策。 <o:p></o:p></FONT></P>
  21. <P ><FONT face=宋体>  当然就是说城市发展过程中就问题来说还会提很多,像交通问题,像城市管理问题,像城市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像城市的公共政策问题等等我们还可以提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十一五的建设期间,我们会在这个城市化发展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的问题,化解这些问题,这些本身也是我们规划的重要内容, <o:p></o:p></FONT></P>
  22. <P>
  23. <SCRIPT>
  24. var para_count=6
  25. </SCRIPT>
  26.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B>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跟国际的城市化发展怎么比较?</B> </FONT></FONT></P>
  27.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李强:最后一个问题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这个城市化发展跟国际的城市化发展怎么比较呢?你能够从国际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能够吸收哪些经验,接受哪些教训呢? </FONT></FONT></P>
  28.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在国际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他们有过这样几个教训。一个教训叫做过度城市化。我们知道城市发展速度慢了,应该说对经济发展是一定的制约,但是如果你条件不够,你过度的让人口在城市集中这也不是好事情。这个现象在拉丁美洲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拉丁美洲一个特点就是本民族的经济发展不是很迅速,而有一些外来经济在这里发展。工业发展相对来说它的速度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达到很高速的发展,但是人口却大量地涌到城市中来了。这样就出现了还没有具备很强的工业化发展条件的时候,人口大量的在城市里去集中,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像这种拉丁美洲,大家知道那个叫贫民窟、贫民区等等非常严峻的形势,所以在城市化发展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人们在农村居住反而倒不产生问题。如果你让大量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来,问题倒反而显得比较突出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就要防止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 </FONT></FONT></P>
  29.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美国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也在吸取一个教训,叫做过度市郊化的教训。刚才我们不是说了,美国在那个市郊化过程中,它的人口本来在城市里居住,后来嫌城里不好,大家往郊区去搬。搬到郊区这件事情,应该说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但是你规划的是不是很有利?你的资源是不是能够有效利用?今天美国很多的研究人员反思,认为当时是房地产商牵着他们鼻子走。因为房地产商,是只要有买主我就是造房子呀,房地产商是为赚钱。所以美国那些大房地产商为了赚钱,就是说你们说吧,你们想到哪儿发展我就给你开发哪个地方去。而它的私有土地占有制度就是说我只要给你钱,你就把土地卖给我开发就完了。那么这样的话,就没有很好地有效地利用资源。美国应该说在全世界它占的资源就够大的了,它是全世界人均占有资源相对来说大国里面它占首位了,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它今天反思,说我们当初的过度市郊化没有有效利用资源,我们本来使得把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资源,而在短期内把它迅速消耗掉了,土地都被占了,很多地方都是大片的去盖房子,而这个资源如果是作为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话,它可以做其他很多的规划。那么我们看它的教训,反思我们中国的情况,所以也告诉我们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也要防止出现过度市郊化,那我们今天有没有这种倾向呢?也有这种倾向。我们最近房地产商卖房子卖得很好,拼命的卖房子到处去开发这个土地。土地按道理应该做严格规划的,但是由于他们动力太强,有的时候规划不适当,中央在这方面最近也很谨慎,非常严格的要求从去年以来,要求城市的规划审计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手续,不能够随便让房地产商说你们想怎样开发就怎么开发,但是毕竟我们中国本身耕地很少,我们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来比那都是相当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那将来可能碰到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很突出。 </FONT></FONT></P>
  30.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央特别强调叫做科学的发展观,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十一五发展期间非常要重视的问题。我们更多想的是怎么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推进这个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还特别强调说,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思路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如果这样的话那更多地注重解决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我们把土地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拆迁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环境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这些就符合我们讲的和谐社会的这样一个发展思路。这些就是我今天在经济大讲堂上关于城市化问题的讲解。 </FONT></FONT></P>
  31.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主编:赵悦 </FONT></FONT></P>
  32.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编导:谢昆 </FONT></FONT></P><PRE ><SCRIPT>
  33. var para_count=7
  34. <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健康发展 十一五 城市化 中国经济发展 研究经济问题 发展 规划 健康 城市化 李强

沙发
1t2t 发表于 2006-12-21 23: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改写一下,楼主见谅。

李强:“十一五”规划如何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21日 18:30)

他喜欢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他认为贫富差距、人口流动、失业问题,无不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6年前组建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他,频频走上哈佛、耶鲁的讲台,阐述他的学术观点。今天,他将阐释,中国的城市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节目主讲嘉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演讲主题——“十一五”规划如何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李强:最近二十六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二十六年。计算改革开放以来的GDP增长率,平均我们二十六年来的增长率超过8%,有时候超过9%。像这样一个大国这样持续的增长时间在国际上来说确实是比较罕见。当年像日本、韩国他们也曾经达到比较长时间的增长。我们目前的持续增长,大体上和日本和韩国的持续增长时间是持平的,甚至超过他们。因为我们从今天发展情况看,未来大概有二十年时间还是很可能有持续的增长力的,那么怎么样来规划经济发展,怎么样来继续推进我们经济发展就变得异常重要。在未来“十一五”的五年建设期间,规划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城市化,或者有时候也叫城镇化,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

城市化和三农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李强:第一个方面,谈一谈城市化、城镇化和三农、农村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城市化走这样一条道路,才能最终把我们国家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真正地使它得到解决。为了阐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究竟什么叫城市化。城市化最初发生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产业的发展,人口在某些经济集中区域迅速集中。为什么呢?很显然是工业化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所谓叫做现代化的两个互相呼应的方面。我们总说现代化,其实最核心的无非是两个方面内容,一个讲的是工业化问题,一个讲的是城市化的问题。

五十年代初期,当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五期间应该说我们当时对于工业国家的建设经验还不足,但是当时的发展势头很好,解放以后经济大面积恢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叫做城市化。当时中央政府投资兴建了很多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工业(企业)需要劳动力,当然就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但是在这个时候当时我们采取的是计划经济的方式,所以在当时的考虑下,如果人口过度地向城市迁移的话,是不是会给城市带来压力?并且城市在供应方面也确实产生很大问题。所以我们大体在1956年的时候,当时的中央政府,我们的政务院就提出是不是要建立一种经常的户籍登记制度,来调整我们的人口。并且我们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也确实出现了人口的过度向城市集中。这样导致后来城市的一些供应品、粮食供应不足,城市的基本需求品都产生了很大的供应不足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于是就开始调整战略,从1958年、1959年一直到改革开放的1979年,大概在这样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国的城市化的步伐就大大的滞后了。

我们知道现代化非常基础的标准之一,就是说我看你的人口结构,你人口究竟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结构,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的结构。现代化的结构一般是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够达到60%的人口是城市人口,那么可以称做是叫做达到了现代化指标。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十一五”期间的思路就很清楚了,我们就要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使得我们朝向现代化国家的步伐能够走得更顺畅一些。说在这里我们首先就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说你是六成农民,那么这六成农民他们大体上还是依靠土地为生的,如果你推进城市化的话,那就意味着说,是不是这些农民就要离开土地呢,如果他们离开土地的话,他们适不适应现代化的这种职业和就业形势呢?他们过去会种地,他们到城里来,年龄大一些的人会不会打工来维持生存?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在关于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怎么样来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就成为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模式

李强:第二个问题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城市化发展到什么状况了,以及分析一下中国怎么样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已经降到只剩2%、3%的比例了,那我们中国难道也要这样去做吗?我们不一定按照人家道路去做,因为我们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积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六年的经验看,我们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说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如果就发展的模式来看,我们大概有这样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叫做小城镇模式。小城镇模式这个思路实际上是八十年代中期中央认可的一个思路,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一定跟世界各国一样。因为我们中国当时的农业人口那么大,改革开放在初期的时候仍然是差不多80%多的农民。如果跟世界各国比,那你显然农村比例太高。所以当时有一个思路就是说我们中国小型的城镇比较多,这种小型的城镇它是介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那么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验看,农民当时推进他们的乡村工业,后来我们叫做乡镇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乡镇企业在从八十年代发展到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乡镇企业当时叫“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我们当时产值中居然有三分之一,是由乡镇企业这个创造出来的。当时的思路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走自己的特殊道路,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道路。当时还有一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以他所熟悉的江南为例子,也向中央建议要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道路。

小城镇的发展道路应该说在中国推进了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家特别是到江浙这个地方去看,那真是小城镇星罗棋布,小城镇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中,我们仍然认为小城镇也是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很重要的模式之一,是我们中国积累的一个经验。因为相对来说大城市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大城市相对来说管理成本是相当高的,而小城镇相对来说它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相对来说它的人口压力低,它的人口密度低,它可以利用的空间面积大,所以小城镇也有很多的发展优势。但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们也逐渐看到小城镇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就是说小城镇也不能是中国城市化的惟一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小城镇存在一些问题呢?比如说,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大家需要资金投入。一个地方其实城市的建设很简单,就是说如果你资金充分那很好建设,基础设施、环保的设施、各种各样的流通的、交通的设施建设。如果你有无限的投资能力,那当然没有问题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说资金短缺。我们当然是在吸引外资,我们也在各种方式去筹资,但是所有的地方管理者都知道,难题就在于找钱。要想把一个地方建设好,需要有投入,那么你投入小城镇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大问题,假设我们把钱投入到几万个小城镇去建设,每一个地方也没有多大的投入,相对来说这个资金筹集的困难就大一些。另外就吸纳劳动力的来看,比如说人口在这个地方集中以后人口本身创造职业,这是城市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家可以问为什么现代社会一定要在城市居住?这就叫集约化的效应了。就是当人口集中居住的时候,他使用的资源是非常有效的,他本身是创造职业的。大家知道在分散的农村,一个人的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完成的,甚至盖个房子打个家具他都是自己完成的。到城市里来连喝口水,说实在的你只有两个渠道,要不然拧开自来水管子得到水,你也要付自来水费,要不然你是买什么矿泉水,买各种的饮用水。所以连喝口水你都不可能说,像农村去从井里去打桶水上来喝,没有这个可能性。所以可见在一个集约化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面它创造出了无数种职业,大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就业比例。

我们国家从九十年代中期逐渐地转变思路。我们过去的发展思路,使用的术语都是那样的,叫做严格控制大城市,大力推进小城镇的发展,这是我们传统的发展思路。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们意识到,真正地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是这些集中性的大城市地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城市发展模式和战略就开始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比如说有人提出中等城市发展模式,那么就等于说比小城镇又进了一步。说虽然大城市我们担心它的供应以及交通等等问题,但中等城市是很好的模式。所以这样就提出了第二种模式叫做中等城市的模式,甚至再往上提,提出第三种模式叫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意味着我们的发展观开始突破过去想以小城镇为主体形成城市化或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那个思路。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上就出现了大城市发展速度开始上升,人口在大城市集中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更往下走,那么出现了第四种模式,叫做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模式。

在“十五”期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城市带和城市圈,一个叫做长三角,一个叫珠三角。以上海为龙头的沿长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个地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近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区,吸引国内国际资本数量非常巨大。而且我们知道长三角地区因为自洋务运动以来本来就是经济中心,所以那个地方的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人的技术素质相当强,有相当工业水平的工人的比例相当多,所以那个地方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工业)产业非常集中的地区。那么这就看出了集中区域的发展优势,而集中区域的发展优势,恰恰体现出城市化的它的优点和优势。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说它通过集约化这种方式来运作经济,使得经济效率非常高。

所以如果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所说的发展模式的话,就会看到实际的发展道路表现出的特点是,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差异很大的这样一个国家。如果说地区差异大,那么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地区差异非常大的国家,那就意味着如果你仅仅采取一种模式来推进城市化是肯定是不对的。恰恰应该适应中国的差异大的这样一种国情,适应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来推进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所以这样我们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发展的道路,我们所说的健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必然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城市化发展的几大问题

李强:第三个问题,你在这样短的时期内迅速地推进城市化步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没有?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国家在最近无论是改革开放二十六年来,还是我们加快速度的五年、十年以来,应该说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确实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土地问题。因为你说城市化怎么来的?城市化无非就是说本来那个地方不属于城市,后来你逐渐扩张了。像北京这个地方,老北京城,解放初期是一个两百万人的城市。那没多大,也就是现在二环以内这个地方叫城市。你现在到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现在六环都起来了,而且你这个城市扩张速度这样快。实际上过去是农田,今天把它开发为城市了,所以城市化过程当中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处理和农村的关系,我们怎么样处理农村土地的问题。首先当你占用农民土地的时候怎么来补偿呢?农民他如果失去土地了,他还能不能够像有土地那样有一个比较有保障的这个生活呢?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央现在也非常重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怎么样来处理土地的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我们也知道吧,这个东西叫拆迁。拆迁从国内的情况看也是目前和千百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为你想一个城市发展,城市的重新规划,就必然有很多地方要重组资源,要盖房子要发展。那原来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就出现一种现象,拆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最近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非常妥善地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有些人,比如说居民他毕竟在这个地方祖祖代代生活了,人家生活好多年了,虽然这个总体的规划对国家有好处,对我们建设有好处,但是怎么来解决他个人的住房问题、他的居住问题,使得他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没有下降并且还有所提升?所以我们感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大问题我们叫做流动人口问题,我们知道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就意味着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是吧。大量的人口进入到城市,于是在城市里面我们有一个名字叫做流动人口,有的时候在户籍统计中,管他们叫外来人口,就是说把本地人叫做本地人,不是本地人就叫做外来人。其实我们现在发现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外来人口里占的比例都相当高,所以外来人口在任何一个城市里应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十一五期间会是我们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是这个发展又不是全国一个模式,又是每个地方根据它们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东南沿海地区相对富裕一些,他们的城乡一体化就可以做得早一些。有些地方他们相对来说投资力量不足,或者是还转移不出很多的资金给农村,那相对可能发展的速度就慢一些。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要搞一刀切的政策。

当然就是说城市发展过程中就问题来说还会提很多,像交通问题,像城市管理问题,像城市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像城市的公共政策问题等等我们还可以提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十一五的建设期间,我们会在这个城市化发展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的问题,化解这些问题,这些本身也是我们规划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跟国际的城市化发展怎么比较?

李强:最后一个问题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这个城市化发展跟国际的城市化发展怎么比较呢?你能够从国际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能够吸收哪些经验,接受哪些教训呢?

在国际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他们有过这样几个教训。一个教训叫做过度城市化。我们知道城市发展速度慢了,应该说对经济发展是一定的制约,但是如果你条件不够,你过度的让人口在城市集中这也不是好事情。这个现象在拉丁美洲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拉丁美洲一个特点就是本民族的经济发展不是很迅速,而有一些外来经济在这里发展。工业发展相对来说它的速度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达到很高速的发展,但是人口却大量地涌到城市中来了。这样就出现了还没有具备很强的工业化发展条件的时候,人口大量的在城市里去集中,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像这种拉丁美洲,大家知道那个叫贫民窟、贫民区等等非常严峻的形势,所以在城市化发展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人们在农村居住反而倒不产生问题。如果你让大量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来,问题倒反而显得比较突出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就要防止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

美国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也在吸取一个教训,叫做过度市郊化的教训。刚才我们不是说了,美国在那个市郊化过程中,它的人口本来在城市里居住,后来嫌城里不好,大家往郊区去搬。搬到郊区这件事情,应该说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但是你规划的是不是很有利?你的资源是不是能够有效利用?今天美国很多的研究人员反思,认为当时是房地产商牵着他们鼻子走。因为房地产商,是只要有买主我就是造房子呀,房地产商是为赚钱。所以美国那些大房地产商为了赚钱,就是说你们说吧,你们想到哪儿发展我就给你开发哪个地方去。而它的私有土地占有制度就是说我只要给你钱,你就把土地卖给我开发就完了。那么这样的话,就没有很好地有效地利用资源。美国应该说在全世界它占的资源就够大的了,它是全世界人均占有资源相对来说大国里面它占首位了,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它今天反思,说我们当初的过度市郊化没有有效利用资源,我们本来使得把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资源,而在短期内把它迅速消耗掉了,土地都被占了,很多地方都是大片的去盖房子,而这个资源如果是作为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话,它可以做其他很多的规划。那么我们看它的教训,反思我们中国的情况,所以也告诉我们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也要防止出现过度市郊化,那我们今天有没有这种倾向呢?也有这种倾向。我们最近房地产商卖房子卖得很好,拼命的卖房子到处去开发这个土地。土地按道理应该做严格规划的,但是由于他们动力太强,有的时候规划不适当,中央在这方面最近也很谨慎,非常严格的要求从去年以来,要求城市的规划审计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手续,不能够随便让房地产商说你们想怎样开发就怎么开发,但是毕竟我们中国本身耕地很少,我们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来比那都是相当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那将来可能碰到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很突出。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央特别强调叫做科学的发展观,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十一五发展期间非常要重视的问题。我们更多想的是怎么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推进这个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还特别强调说,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思路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如果这样的话那更多地注重解决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我们把土地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拆迁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环境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这些就符合我们讲的和谐社会的这样一个发展思路。这些就是我今天在经济大讲堂上关于城市化问题的讲解。

主编:赵悦   编导:谢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