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在于“应用”
杨伟庆 艾瑞咨询集团总裁
互联网确实是一个让人挺激动的产业,它一直在变化,有新的商业机会产生。
比如今年的互联网行业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一些互联网的公司从原来的互联网模式开始慢慢涉足到通信领域。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阿里巴巴推出云手机,雷军推出小米手机,通信和互联网出现了融合。
现在的时代就是一个融合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是明显。如果你只有硬件,软件依托于别人,这是无法为客户提供后续服务的;如果你只有软件,没有硬件,无非是加入像安卓这样的运营商,但你必须受制于安卓下一代的情况。
苹果给大家上了一课,它的软件和硬件结合得很好,因为彼此是配套的。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想做大生意的大佬们,采用的一般都是软件加硬件的方式。
移动互联网大战才刚刚开始,软硬结合让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层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传统互联网企业以及创业者,要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更应该去思考如何通过“开放应用”获得用户。这方面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比如此前的导航软件、教学软件使用导航仪和学习机做承载,“开放应用”后,可以让互联网来做新的承载主体,这类实用工具型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还有一类平台型的“应用”,比如交友社区、图片博客等,最近都比较火。尽管不排除有一定虚热成分,但未来的成长还是可观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游戏型的“应用”。过去我们习惯玩手机上储存的单机版游戏,尽管也出现过像“愤怒的小鸟”这样的游戏,火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总的说来这类游戏都不会“长寿”。相反是社区型的游戏,不管是手机上玩牌,QQ上斗地主,还是在iPad上的很多在线游戏,尽管程序并不复杂,但参与人数很多。这种社区类游戏,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终端改进,会有很多机会。有很多企业都在研发社区游戏,相信他们会获得很好的市场认同。
SoLoMo——硅谷新一只“金蛋母鸡”
朱海龙 好耶广告网络CEO
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出现了一次大踏步的前进,将原有技术成功地往手机端延伸。移动性和个性化的独特优势,让移动互联网在形式上更容易侵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也造成了营销多元化的趋势。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习惯在变,接受信息的方式在变,这也需要我们的营销方式进行主动变化。
我们发现,登录社交型、本地化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团购和点评类的网站也在开始实践当地的服务。这是一个好的尝试,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人们生活的半径其实很小,从公司到家,每天只是在方圆20~3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如果移动互联网站能在30公里的半径内做文章,这项服务一定能为你产生更多的营业额。
社交型、本地化、移动互联网,分别取这几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音节,组成了一个新词汇——“SoLoMo”。
尽管“SoLoMo”这个概念是今年2月份刚刚由IT风险投资人提出来的,但短短数月各种科技公司都在谈论这个新词。业界相信,符合这三个单词的公司,都有希望成为下一个谷歌或Facebook,成为硅谷下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
中国具有产生自己“SoLoMo”的土壤。新浪微博在今年8月17日称其微博用户已超过两亿,而它的iPhone版已经在今年的7月15日超过了一千万用户,这些人都是“SoLoMo”网站的消费主力,其网络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电脑和手机上。
一条微博有21万多个用户参与转发,新增了11万个粉丝,最重要的是产生了1220个领奖的机会,这点对于广告主往往是非常惊喜的。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互联网的营销有三点很重要,这是广告主重要的需求: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产生销售和品牌的维护。
同时,移动营销不再只是收集数据,也是促进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平台。如何去善待分布在各个平台上的网民,了解他们、引领他们,用先进的技术来达成多元化营销,是营销人员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样子
王紫上 上方网CEO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首先,由于从业者必须在观念上不断地放下包袱,建立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质量更好、风险更小的公司和产品。那么,在规模上就不能再追随新浪、腾讯的大公司模式,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去崇尚一家公司有多少人,人多只是意味着成本更高。
其次,环境的改变让这个行业中公司在组织结构上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企业变得越来越精,从金字塔结构变成了一个蜂窝的结构,公司的人员也不再追求必须在办公室里办公,他们可以在很多虚拟环境里办公。
最后一点,公司的组织形式从串联变成并联,典型的例子就是任务的外包。当我们开始习惯任务外包的时候,给员工发工资就从月薪变成了按天计薪。这些公司不用担心招不到人,他们可以把任务分解之后外包给行业团队。将来的开发者、运营者、生产和投资者合作会越来越紧密,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也会越来越受欢迎。虚拟化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很多外包团队成为你虚拟的开发部,而你也成为了别人的虚拟开发部。
如果说今天公司短缺的是资金、人才和资源,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的想法跟思路都是短缺的。任何专业的产品都需要最专业的团队来打造,你需要在全行业里去找最专业的团队来协作和工作。
当然,协作的方式也和2011年的今天大不相同。我们不可能每天都通过开会解决问题,因为这样成本很高。比如提到沟通工具,我们可能会想到微博。微博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沟通平台,但是大众微博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不足的地方:它缺少专业性,它足够开放,因而没有边界,你没办法在这里解决更专业的问题,也没太多办法去请教别人。行业微博的兴起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行业微博为你解决行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