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2268 4

[张建平] [原创]累了,你就歇歇吧!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疲劳,疲于劳作,因劳而疲。

《新华词典》曰:疲劳,①因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度而需要休息。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射能力减弱。③因外力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不能起正常的反应。

上述第三个解释通常见于材料力学的教材当中。连没有灵性的材料都会疲劳,何况血肉之躯的人乎?但疲劳于人,其实不仅仅是机体方面的(细胞、组织,器官),而更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

当中国社会的离婚率日新月异持续飙升的时候,七年之痒一说不胫而走成为热词。实际上,这无外乎是一种感情方面的疲劳现象。

当今人们谈论疲劳,几乎无所不包了。疲劳流行之下,隽永不复存在,许多美好的东西讲多了,人们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一旦视觉对美感产生疲劳,原来和美相对的东西就成为时髦,成为缓解疲劳的调节剂。

因此,百年好合之美变成了虚无飘渺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离婚率的飙升;对认真严肃的学术批评疲劳了,恶搞成为时尚手法;诚实和善之美不再受宠,取而代之的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唐诗宋词之韵律之美渐远,网上热炒的是回车键诗;教授对文采口才的教学也疲劳了,干脆在课堂上用一丝不挂的自身裸体进行直观教学了……

一切一切,当以疲劳为由的逆反心态演变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当这种社会心态扩展到了社会道德领域的时候,使人们对一切曾经的美好都发生了审美疲劳的时候,这个社会会何去何从?见义勇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保命为上;仗义执言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墙头草的明哲保身;岳飞也不是民族英雄了,新的评价是残忍的镇压者;孙悟空不再受宠,光环让位于猪八戒;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成为时髦的爱情观……

人生就是追求的过程,而审美居然都会疲劳,这意味着对人生价值的否定。这时我们就知道看破红尘醉生梦死百无聊赖等等词语的含义了。材料疲劳了,产生屈服;人体疲劳了,需要休息;心理疲劳了,便心生厌倦。厌倦了怎么办?离之、避之、背之。此时我们也许就能理解那些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者的心迹了——无非是疲劳了,需要休息。

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喜新厌旧。古老中国阴阳哲学指出,事物总是朝着自己的反面发展着的。心理运动大概也不会例外。

当速度提高,效率增加的时候,也往往意味着珍贵不再了。《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曰:人们判断一个事物的价值,是以其有用性在获得难度上的加权而得出评价的。当一件事物可以很方便获得时,人们便不在珍惜了。

1999年广州的《新周刊》杂志出了期增刊,名曰“20世纪的100张名片,其中榜上有名的大部分都是和快节奏有关的,如阿司匹林、尼龙袜、避孕套、别针、拉链、纸巾、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电子表、易拉罐、方便面、速溶咖啡、随身听、创可贴等等,其中拉链更是被美国《科学世界》评为改变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首。

校友聚会,谈起人生之中的种种疲劳,一校友总结到:其实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问题,我们面对的一切问题都是一个选择问题,总结为一句话,心灵之痒,你挠还是不挠

不要以为这是在嘲笑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其实,一些因逆反而兴起的东西日久同样会令人心生厌倦而心理疲劳而再次被逆反。君不见消踪匿迹的私塾学堂有悄然复兴,正统笔挺的西方在此获得正式礼服的地位,五花八门的行为艺术已沦为笑料而古董油画也回归到艺术殿堂之中,旗袍等古老服装的元素总是时不时地回到时装上来……

这种逆反再逆反的现象,最贴切的描述就是宗教术语轮回,用唯物主义发展观的话讲叫做螺旋式发展

经济学的对象的基本特点就是“理性”,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利,就是美,就是好,是值得理性人追求的东西。如果连“审美”这种事情都会疲劳的话,那么,理性人会不会也在趋利行为当中产生疲劳呢?换句话说,如果疲劳是一种常见现象,审美疲劳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意味着,理性人所趋之利的确是主观可变的。利者,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em10][em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西方经济学 电动剃须刀 取而代之 审美疲劳 歇歇 原创

沙发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5 19: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利分两种,一种是为了生存,另一种则为了享受。

于生存之利,人们孜孜以求,无疲劳之说,盖人之生物特性也。当然,个别想自杀的例外。

于享受之利,则关乎人之审美,方有此一时彼一时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1:43:24编辑过]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5 22: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mdong0总结得好。完全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终结》里提出的需求两分法。

人在对必要需求的满足中得到的是为了生存之利,是“活得了”的问题;而在对非必要需求的追求当中获取的是享受之利,即“活得好”的问题。

对生存之利的追求,是本能,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也会主动放弃,比如要求安乐死,拒绝接受治疗等等。说这是一种疲劳未尝不可吧?

使用道具

板凳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6 16: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享受之利有审美的疲劳问题,那么在奢侈品之间,效用理论还是行得通的。而现代人所消费的奢侈品占其所消费的产品比例极大,因此西方经济学可以改造,但无法终结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6:30:07编辑过]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报纸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6: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6:29:00的发言:

对于享受之利有审美的疲劳问题,那么在奢侈品之间,效用理论还是行得通的。而现代人所消费的奢侈品占其所消费的产品比例极大,因此西方经济学可以改造,但无法终结吧?

“效用”的概念,在当作价值概念的补充时,可以使用。

“效用理论”行不通是说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的系统错误。同样,西方经济学的错误是系统的,从根本上的。当然可以推翻这种从基本概念到方法到结论都错误的东西而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经济学理论,你愿意说这是对西方经济学的改造而非终结,也是可以的,态度问题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