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周刊》,仅供大家学习交流用哈~~~~
屡创种种增长奇迹的中国经济再次令人啧啧称奇: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发布报告显示,短短数天春节假日,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高达17.5亿美元,境外消费更是高达令人咋舌的72亿美元。包括普华永道、贝恩公司等在内的众多机构纷纷预测,中国今年即可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莫名其妙摘得“桂冠”,个中怪异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奢侈品消费堪与富甲寰宇的美、日两强一较高下的国家,竟然会是中国这个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且人均GDP不足美、日1/10,全球排名不过堪堪100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这就不能不让人追问,这种完全背离正常逻辑的奢侈品消费热潮究竟说明了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答案令人既忧且惧,若谓不信,不妨参照同处东方的另一个奢侈品消费大国——日本的情况。作为亚洲雁阵的领飞者,日本先期经历了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经济高速增长、储备急剧飙升、本币大幅升值。在上世纪80年代,到处是出手阔绰的日本人,其一掷千金之态势甚至令美国人都惊呼:“美国将被日本买下。”然而好景不长,紧随其后的,就是该国经济长达二十年萎靡不振,至今不见起色。
日本的经济衰弱自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但狂欢式、非理性的消费主义无助于提升本国经济质量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和我们惯常所提倡的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完全是两码事。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攀比心理只会侵蚀求富求强的坚韧意志,更何况,在中国这样资源贫乏型的国家,即使从纯物质的角度来说,这也会过度消耗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资本。
这种判断很容易找到理论上的支持,如发展经济学以示范效应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行为。它认为,发展中国家面临两种示范效应,一种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与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另一种是发展中国家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但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超前消费”现象一方面降低了储蓄率,不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进口消费品增加或资本外流,不利于发展民族工业。
问题还不止于此,中国的国情比之其他国家另有复杂之处。在市场经济初创阶段,公平问题、合法问题如此尖锐地摆放在我们面前。譬如说,作为奢侈品消费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本应作为国民表率的政府部门“三公消费”居高不下,以至发改委等十七部委不得不于近日倡导,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甚至还有人大代表专门提议,禁止公费喝茅台。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可能重走发达国家高消费、高消耗的发展路径。因此,随着资源约束日益显化,以及相对贫困不断扩散,中国必须全面确立以和谐社会建设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为下一步发展的主基调,唯其如此,中国的发展才能更健康、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