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二寅
1134 1

[宏观经济指标] 刺激消费没有出路,储备需求才是正途 [推广有奖]

新宏观创始人,金融周期量化完成人,储备需求推动者。

大师

5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6591 个
通用积分
351.8582
学术水平
950 点
热心指数
908 点
信用等级
799 点
经验
248153 点
帖子
4570
精华
27
在线时间
147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9
最后登录
2024-6-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刺激消费没有出路,储备需求才是正途

——文明社会需要哪种资本品市场?

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路的产业利润以及工资剩余形成的储蓄,它们要保值增值,哪里是好的去处?

是外汇市场吗?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每时每刻不同国家的货币比价都在闪烁变动,数不清的热钱在这里进进出出,一个微小的事件会被它们放大千百倍,搅得汇率起伏翻滚,出口贸易商如坐针毡,乃至影响贸易顺差逆差,引发贸易战争。而它们最终的清算,不过是盈亏相抵,交纳手续费并奉献时间与精力。况且,在单一货币下,也就没有了汇率波动,这个最大的市场自然消失。

是股票市场吗?

如果在一个法治社会,人人诚实信用,投资股票能赚钱吗?当然有可能,业绩稳定的蓝筹股,异军突起的高科技股,数不胜数;但大多数却表现平淡,更有不堪回首的巨亏退市。那么整个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多少?能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吗?恐怕不能。原因之一在于股市融资就是为了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毕竟高价发行以及没有强制性的还本付息诱惑难以抗拒;之二在于股市投资的目的还是组织一个生产性企业,而不是生产成果,这些过剩资本本身就是从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路而外逃的,现在进去就能赚了?只是因为现在项目前景更好?不是的,逸出具有普遍性,并非个别。其内在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性失衡。股市融资投入增加的是实体经济货币成本,而不是补偿的消费不足,即它作用的是增加生产力,而不是消化产成品,这在市场不饱和情形下是有效的,但在饱和状况下,也就是过剩资本越来越多时,股市总市值占GDP比重必然越高,其所受的总需求约束越大,回报率越低,投资者亏损越严重。这也符合资本越大,盈利率越低的实际情况。

然而现实是这样纯粹法治社会却可望不可及,安然造假,两房倒闭,庞氏骗局层出不穷,在中国,更是诈骗犯、黑庄的天堂,老鼠仓、内幕交易、利益输送、会计造假、操纵股价、圈钱套现,日复一日,永无休止。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国民财富总额从60万亿美元下滑25%至今年2月时的45万亿美元。数据统计,从1990年末到2010年末,中国A股累计融资高达4.3万亿元,但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分给普通投资者的红利更少,只有区区5400万元,收益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而09年中国远洋一家亏损即达到75亿元,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却收益客观,最近三年外资股东抛售中资银行股份套现总额已达2230亿港元,另有33家企业21年来从未分红。打新一族的平均亏损率高达60%!

因此,社保基金入市要么被大诈骗圈走,要么成为压榨中小投资者的帮凶。

是债券市场吗?

曾经的金边债券风光不再,次贷危机带给全世界投资人的是有毒债券,欧债危机让私人投资者债权不得不大幅减记,高耸的美国国债不得不由美联储定量宽松买入,埋下长期贬值的种子,并一再提高债务上限,永远没有偿清的希望。

是房地产市场吗?

中国的房价自2003年以来就如同火箭飞天,翻了几倍,投资房地产稳赚不赔吗?不是的。首先中国房地产的飙升是与制度缺陷与错误的政策导向相关的,它片面强调发展商品房,为了驱使人们买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人为滞后,尽管拉动了GDP快速增长,但也制造了无数的房奴;而70年土地使用权一次性买断,其升值收益则由炒房团获得,并且转让所得税率仅为20%,远远低于等额的工资所得税税率,加上按揭贷款打折优惠,形成巨大的利润空间,引得居民纷纷购买二套房三套房甚至多套房,实体企业主也按耐不住诱惑,抛弃主业加入炒房团,结果是房价节节攀升。

其次,房地产的飙升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年轻人面对高房价无能为力,即使用尽父母的养老钱支付首付,但随后的月供压力也让其工作生活战战兢兢,不堪重负。它加剧了贫富分化,造成了社会分裂对立。

再次,有钱人购买的房子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坐等升值,低收入阶层在高房价高租金面前望而却步,只能蜗居,于是大批的房子空置,大批的人无处居住。

还有,大批的空置房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钢材、水泥、建材、电力、劳动力,随着房屋的不断折旧,巨大的社会财富只能白白地浪费掉了。

最后,失去了最后的买家,这些投机性资本最终将亏损。因为房子的最终买家都是依赖借贷的,信贷紧缩、加息直接宣判了投机者的死刑。

是黄金市场吗?

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各国纷纷实施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货币发行泛滥,人们纷纷买入黄金保值增值,最近央行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黄金变得灼手可热。

然而,黄金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它能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对它的狂热追逐已经大大超出了它所包含的实际价值,这些资本完全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是原油期货市场吗?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已经脱离套期保值,稳定价格的作用,沦为国际大资本掠夺生产商、消费者、中小期货交易者的工具,在2008年7月将国际油价拉高至147美元高位,期间做空者损失惨重,不但包括中航油,也包括产油国,因为如果它做空,即使油价上涨,只能弥补期货亏空。而在中国国航、海航与高盛订立62美元的燃油期货保值合约后,国际油价在2008年12月暴跌至32美元,致使两家中国航空企业巨亏。谁有能力在美元期货市场翻手为雨覆手为雨?答案不言自明。是这些国际大资本道德败坏吗?不是,逐利本性使然,它没有别的盈利出路。

是奢侈品市场吗?

随着货币泛滥,高档的白酒、葡萄酒也被炒高,万元一瓶屡见不鲜,它们最终是要被消费的,但这种极度奢华能带给消费者多大的心理、生理享受?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搞不懂节俭悖论而主张过度消费、超前消费情有可原,但新宏观主义已经通过创建储备需求而彻底解决了节俭悖论,它主张无论宏观与微观,都必须倡导节俭。

是高利贷、传销市场吗?

的确可以设计一种机制,不用具体生产而获得利润,这就是以钱生钱,但这个机制的致命缺陷在于不可持续,且只是货币财富的再次分配,无助于实体生产,从而无助于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在文明社会,利润沉淀、工资剩余、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等过剩资本自身需要保值增值,更要为社会带来福利,而不是囤积居奇绑架民生,更不能掠夺欺诈弱势群体。

要满足这些要求,只要解决两大约束即可:总供给约束与总需求约束。解决了总供给约束,就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地生产有用的产品,解决了总需求约束,则实现了这些资本增值,即货币价值。也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可持续发展。

即以过剩资本适时买入可储备的存货,动态更新;以及央行定时增发主权货币买入重大专利、勘探成果、伟大的艺术品、荒漠绿化、水资源等财富,并向社会免费使用。

前者由商业银行吸收过剩资本、储蓄、养老金、政府财政盈余,即银行理财转变为储备基金,在丰产、过剩时买入粮棉油、钢铁、煤炭、原油等储备起来,在减产、稀缺时卖出;其规模要保持一定水平,不间断地更新。这样一方面使过剩资本重新进入实体经济,防止其绑架经济;另一方面使存货得到有效保护,整体社会财富增加。它的高抛低吸使原材料价格运行于一个基本稳定的区间,避免了生产规模的大起大落。

尽管单个民间资本弱小,但集合起来就能汇成大河,具备了扭转乾坤的宏观力量,引导克服其追涨杀跌的投机本性,建立专利、艺术品、勘探成果、公益林股票交易市场,发掘、鉴别、培育、发展人类高等级生产力势在必行,以此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重大专利是人类杰出智慧的结晶,可以大幅度改变经济结构与社会面貌,伟大的艺术品可以荡涤心灵,凝聚民众力量,勘探成果可以保障资源有效供给,荒漠绿化可以改善环境,央行择优买入持有并动态更新这些财富成果,实现了其货币价值,就是保护了这些劳动,更重要的是这批杰出人才。

央行的定时增发与免费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债务货币的性质,从根本上消除了货币的债务性;它买入的诸多具有正外部性、非民生性生产要素类财富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平抑物价,并可靠地保障了资源供给、环境的改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面对市场机制必然产生的消费不足,简单刺激消费是没有出路的,生产适宜的资本品,并给予合理的制度安排——实施储备需求,才是正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刺激消费 2003年以来 可持续发展 中国房地产 投资房地产 外汇市场 资本市场 贸易顺差 手续费 最大的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王志成2010 + 50 + 20 + 2 + 2 奖励

总评分: 经验 + 5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1 13:23: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欧央行放水 全球股市雀跃道指收盘站上13000
2012年03月01日 12: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2月29日,欧央行推出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这将向市场注入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其效果类似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QE)。在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下,全球市场纷纷走强。

  ●道指收盘站上13000

  28日美股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自2008年5月份以来首次站上13000点以上。从消息面上看,美股上涨受益于2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修正后的61.5上升至70.8,创下自去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国际原油价格也从高位回落,市场对通胀的忧虑减弱。

  昨天日间的亚太市场也纷纷跟随走强,日经指数一度大涨近2%,收盘回落,但全天仍收红,报半年收盘新高。2月日经指数涨幅超过一成。韩国综合指数报2030.25点,上涨26.56点,涨幅1.33%,台湾加权指数报8121.44点,上涨162.10点,涨幅2.04%,


  港股也未受A股调整影响,恒指报21680.08点,上涨113.35点,涨幅为0.52%,逼近前期反弹高点;2月份上涨1289点,涨幅达6.32%。

  在下午开盘的欧洲几大股指也都以红盘开盘。

  ●LTRO作用类似QE2

  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欧央行将启动第二轮LTRO。欧央行此举将向市场释放50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

  申万李慧勇表示,去年12月第一轮LTRO已经起到了与QE2类似的效果,欧央行提供给银行贷款用于偿还银行自身债务,本质上也等于实体经济比此前得到了更多的流动性。

  今年欧洲银行将有6000亿债务到期,“LTRO和QE相同之处在于同样用扩张央行资产的方式化解了流动性风险。”中金公司分析师黄海洲解释:“最大的不同是期限,如果将QE视作是父母对子女的无限期‘特赦’的话,LTRO就是大哥、大姐对弟弟妹妹们的三年期‘缓刑’。”

  黄海洲表示,欧央行去年12月推出的三年期LTRO给全球风险资产带来了类似QE2的效果,受益较为明显的如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股票、债券、大宗商品、黄金、澳币等等,而避险资产如美元则下跌明显。

  “预期这两轮三年期LTRO并不能较为持续地推动风险资产上涨。”黄海洲同时认为,因为当市场缓解了紧绷的流动性状况之后,经济能否恢复增长将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以股票市场为例,当市盈率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会重新把焦点放回基本面,如果没有持续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财政政策方面)以扭转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下滑的预期,则市盈率持续扩张的能力将受到限制。”

  ●沪指两个月涨一成

  昨天是2月份的收官日,虽然沪指受地产股影响以绿盘报收,但纵观整个2月份,沪指仍录得5.93%的涨幅,这是2010年10月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今年前两个月沪指涨幅超过一成。

  展望3月份行情,申银万国认为,各大央行预计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国内“预调微调”将是今年政策发布的主题词。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预计将延续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稳中求进”方针,着重布局宏观调控、民生建设、结构转型和农业发展等几项工作重点。

  华泰证券也表示,3月份市场有望从流动性推动转为政策预期推动,风格轮换将成为3月份的主要特征,市场有可能“从简单的流动性推动转向主流热点推动。”策略上看好房地产、建材、家电以及煤炭等周期行业,

  湘财证券则表示,“对3月份的市场相对谨慎,短期内面临调整压力”,市场整体上或将表现为平淡无奇。从投资机会的角度,建议重点关注保险、银行、交通运输、电力、供水供气、核电、军工等行业的投资机会。深圳特区报讯(记者林彦龙)

唯真唯实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