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辅导员有曾统计想要在考研教室谋得一座之人数,想来报名者众。于是终于供不应求,通知发来说要以抽签之法分配,以示公平。供不应求,在于学院分配座位数量有限,供给固定;但主要原因,还是对座位的需求定价太低,成本不过一条短信尔尔。就算不考研,我凑凑热闹,发条短信过去申个位置,有益无弊。如果说,凡申请考研座位者,皆缴纳诸如10块钱的报名费,可能会平衡。真正对此座位有要求的,不会差这十块钱。但区区十块,却可能对阻挡滥竽充数有奇效。
解决这考研教室座位的稀缺,我愚笨,但也能编出几个方法来。
最自然而然地,是增加考研教室的数量(给每个教室增加座位不是个好办法,人一多,有竞争性,多一个人进来可能影响剩下其他人的效率)。但究竟教室是否增加,增加多少,还看学校诚意。且此举犹如给银行挂上存款保险,申了座位但实际不来的道德风险会因此猖狂无忌。
其二,借用证券交易所的功能,让货币抹平供求的不均衡。学校或者学生组织皆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个信息平台,专门反映考研座位的供求。可以是,有对考研座位强烈需求但未中签者,在信息平台上予以登记,并标注自己愿意付出的价格。滥竽充数得了考研座位而实际不用者,或者无所谓是在考研教室抑或图书馆复习的,可根据需求方报出的价格出售手中座位。此双方皆幸也。 或者,也可以是,将想出售考研座位之流统统汇集一起,统一拍卖竞价,价高者得也。看到另一种销售方式,价格从高开始报,每隔一段时间价格向下降一个水平,直至售完或者价低至地板水平。因为供给稀缺,虽然需求方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但太低了会面临买不到的风险,因此最终会在自己可以承受的价格上立即出手,消费者剩余榨了个精光。利用信息平台披露考研座位供求的方法,好玩,也有类似证交所的一些好处,教材上都写着呢。但今日前去抽签,考研座位的稀缺程度不如想象中那么严重,也许其他学院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建立信息平台成本太高,能够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却不多。
其三,经济学教科书上有云,若令彼方替代品物美价廉,会相应降低此物需求。考研座位的替代品无疑是图书馆。在其中开辟个考研专区种种,或派些个胸前挂着牌牌的管理员巡视维持安静的秩序,可能对考研座位的狂热会下降。
其实考研教室的座位我是抽到了的,以上方法,自己想着玩玩,具体实不实行都不重要。何况我一介草民,话无威,行无力,不见得会为后几届绞尽脑汁想良方。自己吃饱,就可以了。
2012/3/16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