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水水123
771 0

[经济热点解读] 王晓明:汽车业发展得益于大国竞争优势 [推广有奖]

  • 6关注
  • 53粉丝

学术权威

5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992160 个
通用积分
11713.3106
学术水平
368 点
热心指数
405 点
信用等级
328 点
经验
80113 点
帖子
313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7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11
最后登录
2024-3-25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汽车工业后起国家发展模式有两个典型的代表:一是以韩国为代表的这种自主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开放的模式。中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了一条可以用大国开放竞争模式加以概括,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即在开放中充分利用培育自身的优势,通过自身的体制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使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转化成竞争优势。正是凭借这种大国开放竞争模式,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具体而言,这种大国开放竞争模式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对于政策制定部门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在统一市场环境,规范竞争秩序,推动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进入,使我国汽车产业多种所有制并存,混合所有制为主导的格局初步形成,改变了此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激发了市场活力,也导致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鼓励性的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了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抑制性的汽车消费政策在中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是与传统体制下汽车消费模式相适应的。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轿车进入家庭的提法,2004年的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出要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之后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和一些细则,都符合推动汽车消费这样的一个大的方向。
    第三,合资合作政策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开放合作和共赢发展。随着我国外资政策进一步放宽,引进集合资的主体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市场需求主导,这一重要的变化吸引了更多大型跨国企业的进入。跨国整车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汽车产品已经从中低端产品扩展到高端产品,从传统汽车扩展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更是入世后合资合作最突出的领域。通过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水平大幅度提升。
    第四,中国的能源环境和安全政策明显提升了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在汽车能源环境和安全领域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如2004年国家发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制,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2010年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等。这些政策使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导入了一个良性的轨道。
    第五,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政策,提高了汽车产业的竞争力。200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将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等列入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此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及《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自主品牌发展放在了突出的位置。2001年,中国仅有4个自主品牌的轿车,市场占有率仅有16%,到2010年,已经有14个企业生产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也已经接近40%.
    第六,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保障了我国汽车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管理基本形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实行行业综合管理,发改委实行投资审核,环保部、商务部依托各自职能共同参与管理的相对集中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目前来看,这一管理模式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但如何在行业管理的集中化与专业管理的分散化之间寻求平衡,处理好统一效能和全力制衡的关系,是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管理模式的关键。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 王晓明  来源: 《汽车商报》2012年06月0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竞争优势 王晓明 汽车业 得益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汽车 发展模式 国民经济 跨国公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