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广场举办的一场“关爱师生基金”义卖拉开了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活动的序幕,而这一系列以“回归大学本位、引领明天的聚会”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介绍说,活动期间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不使用学校预算内经费,而是“以学术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友为中心”,回归大学本位,追寻大学真谛,展现校庆的本来意义。
公益成为关键词
在义卖活动现场的6000件物品,均由师生自发捐献,义卖所得全部用于支持“关爱师生基金”,为身患重症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遇到其他困难的师生提供援助。
活动缘起于今年4月上旬,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出的“举办义卖活动,为学校生日送一份礼物,为需要帮助的师生献一份爱心”的活动构想。得知学生的设想后,校方决定将义卖活动列为75周年校庆的12项重大活动之一,希望通过义卖活动搭建一个老师、学生、校友全员参与、互动互助的平台,激发人大人的责任感和互助精神,努力引领校庆新风尚,开创学生自我教育新模式,开创“公益校庆”新格局。
正如陈雨露所说,要把校庆办成“一个让全校师生和校友共同体会使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的欢乐节日,一场同步、盛大而时尚的全球性聚会,一种具有人大特色的校庆模式”,充分体现“学术校庆、公益校庆、你我共同的校庆”的特点。
引领大学校庆潮流
当用PARTY来形容一场校庆活动时,你会想到什么?是一场盛大、欢乐的聚会吗?是的,但又不仅如此。
据介绍,在人大校庆的“PARTY模式”中,P代表pioneer(引领者),即引领校庆新风尚;A代表academic(学术),即“以学术为中心”;R代表responsibility(责任),即体现责任与担纲;T代表touching(感动),即达到“让校友受感动、让师生受教育、让社会受影响”的效果;Y代表you(你),即上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你的参与”,要把75周年校庆办成“每个人的校庆”、“你的校庆”。
“引领”还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开创的校庆模式的精准定位,中国人民大学正是希望以此来引领大学校庆的新潮流。据悉,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活动贯穿2012年全年,包括12项重大活动、24项重要活动和360余项自主活动,旨在让中国人民大学每一位到访者都有机会参与校庆活动,体会人大独特的校庆文化。
校方还表示,希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连线、微博直播、社交网络共享等方式,在世界各地设置校庆分会场,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主题日”,把人民大学校庆办成一场同步、盛大而时尚的全球性聚会——这也是校庆主题“引领明天的聚会”的题中之义。
以校友、学生、学术为中心
在陈雨露看来,校庆就是“给学校过生日”,要体现“以校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回归大学本位,展现校庆的本源意义。
“以校友为中心”,最突出的一个表现是:改变以少数重点校友为主体的传统校庆模式,采取一对一做法,即每位在校生都是校庆志愿者的做法,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又达到了最大范围地覆盖校友群体的效果,建立了在校生与校友的长期互动机制,体现了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
而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至高无上的使命,学生是校庆活动的重要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例如,拟于今年暑期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组织1000名人大学生深入100个村开展入户调查,从而搭建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坚实平台。
“以学术为中心”,强调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本质。在校庆的10大类活动中,仅学术类活动就占了1/3,约为121项。其中,最隆重的是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评选及颁奖活动,今年将新设“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力争成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齐名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据悉,在校庆活动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将发布人才培养路线图,按照“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来往、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杰出领导力的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绘制出一条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培养、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改革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