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aoxiaoyou
4815 8

[学科前沿] 教育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7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9 点
帖子
4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5
最后登录
2007-3-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教育产业在各国,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已代替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飞跃,务必要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政府对教育的直接投资相对很低,可是中国文化的儒家根底让世世代代的国人对读书做一个读书人有天然的热情,所以教育产业成为一个非常发达的产业.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研究生,我看到了这所城市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这个城市的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首先大学生占这个中等城市人口的很大比例,而现在的大学生也属于高消费的一族,学生的消费引发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乘数原理,高等教育对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的贡献该有多大,相关的数据的收集应该并不是太难的事,而进行计量分析是可能的.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通过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教育对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样会推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计量分析 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 教育产业 对中国 教育 经济增长 计量 贡献

沙发
frankyzj 发表于 2007-3-16 13: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教育产业化带动经济增长这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作者只看到了教育产业化对地区经济和教育系统经济的带动,殊不知教育本身是一个正的外部效应很强的行业,为社会积累人力资本储备,增加社会的可持续性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个产业论,则会走偏,作为一个产业,其经营者势必会唯利是图,于是乎出现了目前各学校纷纷无限制地括招,学校升级,只要交学费什么高考分数也能上大学,本科生扩、硕士生扩、博士生也扩,结果是什么?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门槛越来越高,甚至有些地方的街道办事处都要硕士、博士,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本科生只能和农民工去抢工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停滞不前,许多技术型岗位多年没有人问津。更主要的是盲目的括招已经造成了目前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低下,本人曾在某高校为本科生讲计量经济学,一半以上的学生连加和符号都不认识,在推导最小二乘法之前讲了两节课的数学才能进行下一步教学。这正常吗?一个轰轰烈烈的产业背后,是一批既没有专业技能,有缺乏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的自以为是的天之骄子,这还不算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再来看看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我们的一个导师平均每人带5到6个学生,有些甚至是十几个,学生3年只见过导师两次:一次是入学面试,另一次是毕业答辩。而美国一个导师往往是5到6年带1个或2个学生,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几名教授组成的委员会来指导,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想研究教育产业化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全社会的多方面的角度去分析,不要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否则没有一点价值。

使用道具

藤椅
ggboy 发表于 2007-3-19 10: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同意楼上的,还有就是教育对国民生活消费的挤出效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使用道具

板凳
chinacc 发表于 2007-3-21 22: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同意楼上的

使用道具

报纸
mtx0965 发表于 2007-3-22 13: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gree....................

使用道具

地板
younglar 发表于 2007-11-22 10: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但是,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们实行的教育是产业化的吧?为什么可以成功呢?

  有些困惑

使用道具

7
kyds96 发表于 2007-12-6 22: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个人觉得美国可能对教育的评价体系是更符合实际的。宽进严出的教学和真实的社会竞争环境造就人家的教育产业成功。

我想2楼所说的情况和我国目前整个社会的环境有关,我们对大学生评价已经异化了,许多社会竞争其实并不公平。从就业来看,早先农村人考大学可以跳农门,现在找工作困境下又有多少学生能够安心读书做研究。而教学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又有多少教师安心教书培养学生呢?一些学校教师学术道德的沦陷早已不是新闻了。这种环境下,我们又如何能要求产生高素质的学生呢?

2楼所说的走偏其实我觉得不仅是教育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我个人感觉还是政府对这个方面的介入有偏,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某些学校领导也为此捞政绩甚至实际经济利益。扩招的结果就是拔苗助长,而真正吃亏的就是学生,但这往往是学校升格扩招几年后才能在就业市场反映出来,原先的决策者对此可以不担任何责任相反原来的政绩却有助于这些人的高升。因此,目前的GDP政绩观也影响到了学校这块净土。

这几年教育部说以学生就业率考核学校办学成效其实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有学校说没有工作的学生不能毕业,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蒙混过关的。

所以按照2楼所指出的,在这种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下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其他方面其实也是如此)要十分注意,单纯的从统计数据出发进行分析往往得出的结论是不符合实际而只会迎合某些人的要求的。更何况很多统计数据本身就是掺水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应该注意产业结构变迁对教育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资本对劳动过早替代也是造成当前就业压力巨大的影响因素。我想从这一方面入手倒是有很多新的思路。

以上是个人的瞎扯,呵呵

[em01][em01]

使用道具

8
r7 发表于 2007-12-11 21: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进错门了,以为是讲教育—技术内生的。

中国的教育产业发展比较扭曲,不管是高校扩招,还是各种应试考试所形成的链条都不能准确的定位为产业,因为支出始终依赖于收入和偏好,而以中国家庭现在的收入状况去支撑所谓教育产业是超负荷的,也会对其他消费挤出,同时这样的偏好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随着观念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发生改变,这样的“产业”就不可持续。

使用道具

9
走过天使街 发表于 2007-12-27 13: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同,国家已经取消教育产业化的设想了,而且重点支持了师范类学校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