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生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两位好导师,一位是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一位是博士期间的导师。
记得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们班有三分之一的人被保送攻读本系的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我。为了早点进入角色,大家都尽快找到了“心仪”的导师开始了科学研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有了我的第一位导师。那个时候的我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一无所知,就连如何查找文献都不知道。有一次请教一位师兄问题,师兄告诉我一篇文献并在纸上写了PRE 64,025102 (2001) (具体是哪篇我已经忘了)几个字,熟练的对我说:“你查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再问我。”当时看了这几个数字和英文字母完全蒙了,这是什么啊。但是碍于面子当时没有好意思问,只觉得师兄好厉害。晚上在宿舍上网的时候在百度上输入这几个字根本找不到什么信息,然后又试了谷歌,好像有点眉目了,但还是不知道是哪个。经过好几天终于搞清楚如何找到这篇文献了。PRE是一个期刊的名字,先在谷歌上输入PRE然后点击进入PRE主页,在旁边的搜索栏里面输入期号64和起始页码025102,搜索,就可以找到这篇文献了。现在每次想到这个事情都想嘲笑自己一下。不过后来一想,有谁天生就会搜文献写文章,还不都是一点一滴学起来的,心里就好受多了。当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些都是轻车熟路了,谷歌学术搜索天天都要用的。但在当时还是相当艰辛。在导师的引导下我逐渐地接触了一些科学研究的工作。还记得他给我的第一个题目是让我计算在市场中有中间商的情况下如何定价的问题。以前学的经济学理论中只有买者和卖者,没有考虑过中间商的存在,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但是在第二天我就将答案交给了导师,还做了一些拓展问题。这令导师很惊讶。尽管里面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遭到表扬心里很高兴)。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导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最终完成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三体经济模型》,该论文获得了BNU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编程序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锻炼和提高。并培养了一定的科学敏锐度,也就是对问题的判断力。
如果说第一位导师将我带进了科学的大门,那么我的第二位导师给我的就是一个完美的舞台,能让我自由舞蹈的天地。记得刚来瑞士的时候,有段时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当时导师让我做的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些工作,他希望我今后能够在这个方向上独挡一面。虽然已有一些结果,但是自己本身对这个方向并不太感兴趣,主要是看不到那些artificial的模型能有什么用,感觉自己写的就是几张纸。这段低迷期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和大师兄聊到一个关于网络链路预测的问题,我豁然开朗,开始兴奋起来。那时候是2009年1月份左右。对于链路预测问题的兴趣主要是因为我能够理解和看到他是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由此我充满信心和期待。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投身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不能自拔。对于方向的180度大转变,导师并没有阻挠和斥责我,相反地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这让我倍受感动。在工作上他从来不给我任何压力,包括上班的时间等等。我很喜欢晚上工作,因为安静的环境下有助于深度思考,因此有时候会工作到凌晨。第二天只有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实验室里。导师对此很理解,从来没有批评指责过,说是Chinese style,还经常说我刻苦。这让我很感激。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怎么能够不努力工作呢?我们实验室还有很多人比我更加勤奋,刻苦,因为我们有一个好导师,有一个和谐的团队。
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别人的导师,我希望我能够是一个好导师,就像我的两位导师那样。我觉得一位好导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
最后,以下述三种情况为例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研究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科研思维还没有经过锻炼,这时导师的作用就是将他们带入科学的森林,并教授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让他们能够逐渐地适应这个环境,并锻炼独立狩猎的能力。
2)对那些已经有一些科研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性的学生,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以及展现自我的机会。只是在大方向上有所把握就可以了。
3)有一些学生知识基础扎实,独立性强,极富创造力,他们就像一匹野马有自己的风格和方式,对这样的学生,导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片开阔的草原,让他们自由驰骋。
总之,做一个好学生不容易,做一个好导师就更不容易了,还需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啊。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9471-32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