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twangba
3356 3

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会提高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塞亚超超人

博士生

6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23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1952 点
帖子
285
精华
1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3
最后登录
2010-8-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5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工程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据统计,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工程任务2.27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8亿亩,宜林荒山造林1.19亿亩。西部地区总任务为1.44亿亩,占全国的63.3%,其中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造林分别为0.7亿亩和0.73亿亩,分别占全国的65.3%和61.5%。国家累计投入495.8亿元,其中种苗造林补助费等基建投资118.2亿元,补助退耕农户生活费39.2亿元、补助农民粮食折合资金338.4亿元(粮食483.4亿斤)。西部地区累计投入341.2亿元,占全国的68.8%。

目前,各地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部分省区还超额完成了任务,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生态面貌得到改善。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2个多百分点。先期开展退耕还林的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输入江河的泥沙量减少。据水利部门监测,黄河龙门水文站在年径流量近似的情况下,输沙量由1998年的4.48亿吨降为2002年的2.35亿吨,减少了47.5%。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工程实施已使2000多万农户9700多万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获得生活费补助40元、粮食补助494斤。农民还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外出务工人数大幅度增加,拓宽了增收渠道。三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各地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土地产出。一些地区走上了粮下川、林(草)上山、羊进圈的良性发展轨道。

农民收入会提高吗?能提高的话,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呢?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农民收入 退耕还林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西部地区 收入 农民 退耕还林

背负着自己的使命,不知道前面是否还有路,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忘却自己。拼还是不拼啊。抉择中。。 http://www.pinggu.org/bbs/X_AdvCom_Get.asp?UserID=14842
沙发
林雨 发表于 2005-4-7 19: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可以看出退耕还林工程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而最关键的是农村劳动力的解决,只有搞好了农村劳动力的问题,那么该工程也算成功,而农民的收入也相对的提高,其三农问题也逐渐改变了。同时,这也更好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最核心的问题。《图略》

上图是一个退耕还林区其劳动力与农民收入的一个循环图,此图概括整个退耕还林区农民,政府,林区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了农民收入不断的随劳动力的解决而不断的提高。如果在退耕还林区能更好的使农村问题趋于该图的循环,并更好的处理各个因素的之间的关系,那么国家所提的三农问题也可以得到部分解决。我们对循环图的分析如下:

1. 从政府部门到劳动力的输出。这一部分是劳动力素质提高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广大农村其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普遍比较低下。我们对调查区的农民素质进行了统计,小学文化占39.5%,初中文化占36.5,高中文化占10.3%,其余剩下的就没有上过学,而这个统计并没有算当地那些60岁以上的。从上面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当地人力资本相当的低下,这也是广大农村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不满来说,这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对基础教育加大投入,提高他们下一代的文化素质。而此时也可以对那些年轻有一定理想的人进行职业培训,政府可以投一部分钱来搞一些短期培训班,同时也需要那一部分年轻人出时间和一部分收入对自己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那么他们就可以把一部分素质比较高一点的进行向外劳动力输出,来提高收入,同时政府也减轻了就业压力。这样第一个循环就完成了,而这个循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 从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来提高农民收入。这一循环就是在退耕还林区积极的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单一的耕种习惯,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到第二,三产业发展,并因地制宜的发展第二三产业,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妇女等一些劳力问题,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当地第二三产业获得税收,来增加政府收入。这一循环在全国很多的地方已经开展,并且有了许多好的进展,而在此问题就是要注意到当地的具体境况,要开展适合当地的第二三产业。比如在调查当地就可以发展养猪事业,因为当地农民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他们只是一家养几条的习惯,这就需要加大养猪的规模,而且要用科学的养猪方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引导,在就是当地处于长江沿岸,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在加上树林长起来后,其旅游资源更丰富,那么就可以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和一些服务业,解决那些妇女及知识比较少的一部分劳动力,这样农民就可以提高收入,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得到回报。

3. 从劳动力到剩余耕地的投入来提高农民收入。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不是将土地全部用于退耕,都是还留有一部分土地。而这也是劳动力的一部分去处。但我们要大力建设这一部分土地,还有改变原来那种耕作方式,利用科学的办法来实现增收。就调查区而言,虽然不能实行机器化生产,但我们可以引进更好的种子,调整播种比例结构,改变原来那种自足自给的思想,不需要种多样的产品,只要种获得高收入的产品,比如可在春秋种稻谷,其他时间就可发展蔬菜,在冬天发展大蓬蔬菜等高收入的农产品。在这一循环中,政府还是要积极引导农民,提供一些技术,引进一些好的方法,提供一些技术指导。

4. 政府对农民的直接投入到农民的收入的提高。这一部分表现在经济林还没长成时,对农民的补助,这就要求政府要及时的把粮食和钱的补助发到农民手中,让农民放心,来提高他们对该工程的信任度,还要对农民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农民增加环保意思,增加退耕还林的知识,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也可以有一部分劳动力到这一块来,缓解就业压力。

5. 从劳动力输出到当地林区来提高农民收入。这一循环是经济林长成后使农民收入提高最关键因素,也是该工程最核心的部分。首先,在退耕还林初期,当地政府部门要搞好当地的研究,要因地制宜的栽种各种苗木,同时栽种的经济林要有特色要有发展前景,并且要做好苗木的栽种工作,要专门安排技术人员加以现场指导,而不是放任让农民自己去栽种,要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土地最大的利润率。其次,就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因为其林权是化给农民的,以后主要是由他们管理,我们就要对他们关于经济林的成长及以后的销售渠道等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管理意识,再次,努力的招商引资,要建设与当地经济林相合后继产业,建立与之相适宜的企业,可以把当地产出的林区产品作为原料加以应用,减少运输成本可以形成“林区+农户+企业”的模式,其企业可以由当地政府自建,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由招商引资,这样可以解决一些素质高的劳动力,提高他们的收入,也可以使政府获得部分税收来提高收入或者要与外面做好以后经济林产品的销售渠道。最后,尽量的引导农民把他们的林权集合,形成统一管理,把经济林承包,实现集中化管理,形成规模经济。

只要我们注重该循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退耕还林区的劳动力就会充分解决,其农民收入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退耕区的三农问题自然就解决。

[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7 19:49:24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Dillon 发表于 2005-4-7 2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同意楼主所见,但我认为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是反复的陷入“一抓一放”的无限循环。

必竟八亿农民兄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基石,当我们做一些决策的时候,应多听听他们看法。

使用道具

板凳
wintertide 发表于 2005-4-7 23: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直觉来看,退耕还林会明显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有可能会带来粮食问题。不要以为现在粮食充裕就可以忽视粮食问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