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x
7579 11

[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 [推广有奖]

  • 1关注
  • 6粉丝

教师

讲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722 个
通用积分
199.0568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8784 点
帖子
2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2
最后登录
2023-11-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

张国忠

本文在模拟现实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探究宏观经济分析须遵循的方法。

一、宏观经济循环总图式:

E(AD)——P×Q——Y(AS)——E(AD)

这是模拟现实宏观经济运转的一个基本模型。式中,AD为总需求,以买者购买商品时的货币总支出E来衡量,合并记为E(AD)。AS为产品的总供给,以生产者的产品销售总收入Y来衡量,合并记为Y(AS)。P为产品的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

这一图式表示的是一个循环过程。总支出E(即总需求AD)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P×Q)形成总收入Y(AS),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了总支出E(AD),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如此循环不已。

二、宏观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显然,逻辑应从P×Q开始。这是因为,第一,P乘以Q的结果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财富总值;第二,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在P×Q中,Q与前者(就业)密切相关,而P本身就是物价水平。然而,P与Q或GDP又是如何决定的呢?

P与Q是市场经济中的P与Q。P与Q是市场概念,它们是由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在萨缪尔森著名的教科书《经济学》中,他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画到一个图中,以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作为其后果的现实经济现象——产出、就业、价格水平等,这在逻辑上无疑是正确的。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一些经济学家注重对需求方面的因素的研究,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注重对供给方面的因素的研究。实际上,按木桶理论的逻辑,需求和供给是同一木桶上的两块木板,它们对P×Q的影响,完全遵守“短边规则”,即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加长短板,消除此短边制约,木桶的盛水量即可增加。

现在我们分别就供求两方面来进行因素分析。

三、需求方面。

先看E(AD)对P×Q的影响。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它是由该社会所拥有的资源——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条件,企业和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组织生产的能力等因素——决定的。设一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既定,则E(AD)对P×Q的影响,取决于该社会的当前生产是否接近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及以怎样的状态接近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当一个社会的生产距自己的可能性边界较远时,E(AD)的变化主要引起Q的变化;而当一个社会的生产接近它自己的可能性边界时,E(AD)的变化主要引起P的变化。

那么,E(AD)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我们知道,一般来说,支出来源于收入,而收入又来源于生产。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循环公式中的Y(AS)——E(AD)部分。

我们以封闭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两种情况来展开公式Y(AS)——E(AD)。

⑴、封闭型经济图式:

Y(AS)——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C+S+T——C+I+G——E(AD)

在没有对外贸易的封闭经济中,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AS),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若政府收入用T来表示,则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政府收入变为政府支出(G),C+S+T经过再分配变为C+I+G。C+I+G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用总支出(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E(AD)。

⑵、开放型经济图式:

Y(AS)——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C+S+T——C+I+G+(X-M)——E(AD)

在开放经济中,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C+I+G+(X-M)。其中出口X是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进口M是国外对本国的产品供给。在总需求中,之所以要减去M,是因为在统计本国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三项购买C+I+G时,既把他们购买的本国产品算了进去,也把他们购买的国外产品算了进去,而购买国外产品是不能算作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的,所以要把他们所购买的进口品即M扣除。这样,开放经济中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就是:AD=C+I+G+(X-M)。此外,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是本国国内居民的储蓄与投资、来自国外的储蓄与投资(资本流入)、流向国外的储蓄与投资(资本流出)等综合计算的结果。

在从Y(AS)到E(AD)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数量关系:

①、储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差,即Y-T-C,包括窖藏,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保险单等。

②、I与S的关系:I=S,储蓄恰好全部转化为投资;I<S,出现流动性滞存,或称为货币滞存、资金滞存;I>S,利用过去的剩余储蓄或有新的货币发行。

③、G与T的关系:G=T,财政收支平衡;G<T,财政盈余;G>T,财政赤字。

④、X与M的关系:X=M,外贸收支平衡;X<M,外贸收支赤字,贸易逆差;X>M,外贸收支盈余,贸易顺差。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为既定时,P×Q(即一国之名义GDP)由E(AD)决定。即名义GDP=f(AD)。

由于AD=C+I+G+(X-M),且C=Y-T-S,则:

AD=(Y-T-S)+I+G+(X-M)

其中,I、G、X的增加,使AD增加,进而使就业和名义GDP增加,为注入量;而S、T、M的增加,使AD减少,进而使就业和名义GDP减少,为漏出量。

由于注入量和漏出量对于总需求,进而对于就业和GDP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成为总需求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这六个量的决定因素和决定机制,人们可以作出不同的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学家们因此划分为不同的派别,如凯恩斯学派、古典学派、货币学派、制度决定学派等。

实际上,总需求这块木板本身又是由若干小板组成的。具体地说,是由C、I、G和(X-M)组成的,既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的。这几块小板也有个长短问题。例如,总需求的两个基本部分——消费和投资,相互关系密切,一板过短,则短线制约不可避免。2003-3004年的中国经济,就受到“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困扰。

从政府角度看,注入量和漏出量对就业和名义GDP的影响,决定了一国需求管理政策的内容和方式。

需求管理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影响就业和GDP的政策。它分为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两种。紧缩政策是政府通过鼓励漏出量、抑制注入量来减小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政策是政府通过鼓励注入量、抑制漏出量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的一般应用方法是:设ASF为潜在的总供给,则在AD>ASF,出现通货膨胀时,用紧缩政策;而在AD<ASF,出现通货紧缩、萧条和失业时,用扩张政策。

四、供给方面。

决定一个社会产品总供给能力的因素有二:⑴、数量因素,即资源环境条件,或者说是资源禀赋;⑵、效率因素,即资源产出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由此可以区分两种经济增长方式:以增加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或以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很明显,集约的方式优于粗放的方式,因为它可以用同量的资源生产出更大的产量。

决定一国或一地区资源投入产出率的因素又有二:⑴、水平因素,包括劳动力素质、物质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质量、生产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等;⑵、制度文化因素,包括在经济中实际发生作用的产权、交易、竞争、分配等规则,和与之相关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由历史和环境形成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

所有这些,都可用木桶原理来分析。举个例子。设一个社会生产中有三个部门:能源产业、原材料产业、加工业。这三个部门间有着密切联系。加工业需要原材料,加工过程需要以能源为动力,即是说,加工业需要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的产品。能源产业的生产,需要加工业提供的设备。而原材料产业的生产,既需要加工业提供的设备,也需要能源产业提供的能源作为动力。这三个产业彼此间在产品的供求上存在着密切联系,是密切相关产业,在发展上应保持均衡,若某一个产业发展过慢,成为制约其他产业发展的短线部门,就会象木桶分析中的短板一样,制约了整个经济的产品供应能力。该经济的产品供给能力,就由这个短线部门的规模决定。中国2003-2004年的经济,就受到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部门的“短线过短”,和汽车、钢铁、房地产等行业的“长线过长”所困扰。

上面的数量因素、水平因素和制度因素之间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不仅受这三个因素整体状况的制约,而且受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制约。当其中某一个因素成为制约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木桶上的短板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制约,就能大大解放生产力,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种类似“乘数扩张”的效应。如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就产生了这种“乘数扩张”效应。

供给方面的分析,着重从结构、技术、制度层面来探究影响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因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12:07: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 经济学 生产可能性边界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

沙发
ldx 发表于 2005-8-19 15: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DP=P×Q

P×Q开始,也就是从GDP开始,是所有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学家的共同方法。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开山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从国民财富开始并以国民财富为核心的。这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来。而他所说的国民财富,就是今天的GDP

马克思也是如此。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页写的第一句话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因此,我们的分析就从商品开始。”这个商品堆积,指的就是今天的GDP。在资本论中的“宏观经济学”——社会再生产和流通中,马克思从社会总产品开始进行分析,指出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又是GDP问题。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从总量上即今天所说的GDP开始其宏观经济分析的。这影响了今天的经济学家——现今的所有宏观经济学教材都是从GDP核算开始的。而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保罗·萨缪尔森还画了一个宏观经济学鸟瞰图,表明了GDP(名义的)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

因此,尽管以GDP来衡量财富并不全面,并不准确,但在可替代的指标还没有出现时,GDP就是最接近最优指标、因而是可选择的方法。况且,从GDP开始,一直用木桶原理深入地分析下去,我们就接触到资源禀赋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接触到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接触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问题。

使用道具

藤椅
ldx 发表于 2006-3-18 12: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西方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基本面上的共识

刘家贵  吉萍 

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决定国民经济的两个主要力量,其中何者更为重要,以往经济学家们有的有的强调总需求,有的突出总供给,各执一端,相持不下。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同意,在长期内供给是决定产出和就业的主要力量;而在短期内经济学家们强调总需求的重要性,认为总需求的变动对产出和就业的周期变动起这主要作用。布兰查德说:“我的感觉是大家一致认为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动影响产出,而在长期中,供给方面的因素起主要作用。”曼昆说,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在长期中,“经济供给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GDP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在短期中,GDP还取决于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在长期内,真实GDP的增长依赖于要素投入的供给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对古典经济学的长期分析的回归。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承认,同防止短期波动相比,如何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对整个人类的经济生活要重要的多。这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增长率上的差别经过长期的积累会造成这些国家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差距,经济增长成为一切国家物质福利的基础和源泉。二次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短期波动问题虽然时有发生但已不那么严重,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防止经济波动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自然凸现出来。卢卡斯说:“我们正逐渐专注于技术方面的,供给方的,长期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那些现在都是重大的问题而不是避免危机的问题。”罗默认为:“长期内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影响会淹没宏观经济学传统上极为重视的短期经济波动所能引起的任何可能的冲击。”曼昆甚至说;“长期经济增长是一国公民经济福利唯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其它每一件事——失业、通货膨胀、贸易赤字等等——都是无所谓的。”

——摘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月版。

使用道具

板凳
ldx 发表于 2006-3-24 19: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知道这句话错在何处吗?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使用道具

报纸
xujie0311 发表于 2006-3-25 03: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dx在2006-3-24 19:02:00的发言:

知道这句话错在何处吗?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或紧缩是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一只小野猪 独自在山间逡巡 不知能否找到有浆果和蘑菇的地方 告诉自己不能停下

使用道具

地板
ldx 发表于 2006-5-27 10: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宏观经济循环总图式的一个应用

张国忠

宏观经济循环总图式E(AD)——P×Q——Y(AS)——E(AD)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E(AD)——P×Q——Y(AS),为核算部分。在核算上,E(AD)Y(AS)必然相等。

第二部分,Y(AS)——E(AD),为通过收入分配形成支出部分。

在两部门经济中该部分细化为Y(AS)——C+S——C+I——E(AD)

在三部门经济中该部分细化为Y(AS)——C+S+T——C+I+G——E(AD)

在四部门经济中该部分细化为Y(AS)——C+S+T——C+I+G+(X-M)——E(AD)

在通过收入分配形成支出的过程中,由于I不一定等于SG不一定等于TX不一定等于M,所以,最后形成的E(AD)不一定等于当初的Y(AS)。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宏观经济规模出现扩张或收缩。

I+G+(X-M)大于S+T时,国民收入增加;

I+G+(X-M)小于S+T时,国民收入减少;

只有当I+G+(X-M)S+T相等时,国民收入才不再变动,出现均衡状态。

使用道具

7
linuxsh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6-5-27 18: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ujie0311在2006-3-25 3:15:00的发言: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或紧缩是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难道需求拉动的价格的上升不是通货膨胀吗,其实弗里德曼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货币供给多了,人们会加大对劳物和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经济学界往往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你的回帖,是我最大的动力

使用道具

8
dreaminger 发表于 2006-6-1 17: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弗里德曼说,短期内的货币政策有效,但长期只表现为价格水平的波动.对于现在共同关注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他们的政策主张估计也很难取得一致.

使用道具

9
ecnuysw 发表于 2006-6-2 17: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贴啊,能够简明地说出宏观经济学的一些概括性知识

使用道具

10
破蛹成蝶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06-6-2 21: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ujie0311在2006-3-25 3:15:00的发言: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或紧缩是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错不在此。

我认为应该说“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通货膨胀;总需求小于潜在产出,通过紧缩。”

在任何一个时点,现实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总是相等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 21:29:18编辑过]

最近在看范里安《现代观点》,一本入门级读物这么多问题,请大家无论如何被笑哄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