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sc2
5135 12

[郑磊] [原创]努尔哈赤的管理权威观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6粉丝

贵宾

教授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65227 个
通用积分
50.7028
学术水平
36 点
热心指数
26 点
信用等级
20 点
经验
5978 点
帖子
429
精华
5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21
最后登录
2023-5-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清太祖努尔哈赤说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一个统帅,他最大的威胁,不是战场上对面的敌人,而是身后的将领和千军万马”。诚哉斯言。这正是作为管理者的经理人需要仔细咀嚼并吸取的至理名言。

在管理实践中,与“权”有关的事物几乎处处存在,以至于有很多人误认为管理就是用权。将管理的重心放在“管”字上,其实,这是肤浅和过于表面化的理解。

我们现在通常引用的管理学理论来源于西方,对于什么是管理,即使西方管理学界也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我们不必在此点评各家短长,从应用角度看,管理通常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当然,还可以细分为更多种版本)。而我们热衷谈论的“管”,主要与控制职能联系紧密,而与计划和组织职能有一定联系。“管”与领导职能基本不是同一事物。最大的分歧就在于此。

管理的真谛不是“管”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实践有什么影响力的话,有一个很好的示例,就存在于如何处理“管”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上。

“管”与权力密不可分。西方管理注重授权,强调岗位职责和权限以及行使范围。而东方传统管理也讲“名不正而言不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说,没有被安排在某个管理岗位、授予相应权限就不便于行使管理职能。可见,东西方在管理授权上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换言之,授权是管理的必要条件。

但是,管理授权并非是能行使好管理职能的充分条件。当你被授予权限时,你成为一个管理者,你有“权”,但并不表示你拥有“权威”,你可以依据授权从事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但能否影响你所辖团队达致目标,也就是领导职能,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管理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间的互动,形成持续地朝向目标前进的合力。而真正对此有拉动作用的是管理者的权威,而不是通常只起推动作用的权力。

权力是外生的,可以通过授权得到;威信是内生的,必须靠管理者自身的力量去生成。只有当权力与威信成功嫁接后,管理者才真正具备了成功的基础。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一些开国皇帝起于草莽,靠个人威信能聚拢一批人,但在一定的时候,他必须取得某种授权,哪怕是虚幻的,比如刘邦、洪秀全等借助“天”、“上帝”的名义实现。也有单靠权力而失败的例子,如东汉王莽。

权力的经济解释

“权威”两个字,应该拆开理解,不要以为它们必然是共生的。特别是有权无威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而在组织行为理论上,把有威无权的人往往当作非正式的权力拥有者,或者通俗地说,是“非官方的领导人物”(我们不在这里详细论述)。“权”与“威”是互生关系,权是威的基础,威是对权的强化和延伸,两者如能良性互动,则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文化在“权威”的理解和运用上独具特色,值得管理人借鉴。努尔哈赤的这番发自肺腑的感叹就是很好的注脚。立于前面的统帅,拥有足够的权力,他可以处置任何人,但他所有做的事的唯一目的,就是带领手下人冲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并成功地完成任务。这时候他最关心的是,身后的这支队伍能不能坚定地跟从自己冲锋陷阵。如果依靠简单的“管”就能达到这个目的的话,也许我们就没必要把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探讨了。

努尔哈赤不需要担心他的权力不够大,正相反,他应该担心自己的权力太大了,担心已最大化了的权力没有带给他最大化的权威,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权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权威就像是权力的边际产品,管理者应该期望的是,如何才能使这种边际产品的收益递增而非停滞甚至递减。而滥用权力的最糟糕结果正是导致权威这种边际产品收益递减。与一般经济产品不同的是,权利产品的边际收益并不必然是递减,关键在于管理者如何运用,得当则应该是递增的。

权力的中国解

在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讲究“势”而不是“力”,这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哲学。“力”衍生于“权”,那是早就存在的,用起来十分方便快捷。而“势”更多地来自于“威”,却是不断积蓄起来的,犹如大坝拦起来的水。用权的结果可能有两种,蓄势或者去势。如果能有助于积累更大的势,则用之为上;如果相反则应尽量惜用,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刻。汉语中的“蓄势而为”很形象地揭示了“蓄势”的作用。蓄势是为了有所作为,权威的真谛也在于蓄势而不是行权。行使权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且这种手段使用不慎则对于已积累起来的“势”有莫大损害。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比喻,如源自古希腊神话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现代的“胡萝卜加大棒”即是。

传统文化中的“无为而治”也是很好的例子。不仅儒、道、法、墨、名诸家对此推崇备至,更是统治者惯用的“黄老之术”。比如,孔子认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不敢不用情。”,作为管理者的“上”能够“礼、义、信”就可以使被管理的“民”敬服,与“上”同心同德;老子主张“无为则无不治”。他认为贤明的管理者是不发号施令的,更隍论擅用权力;法家略有不同,明确提出借重明法饬令,来达到“君无为于上,群巨竦惧乎下”的境界。西方管理理论中对于领导力也有类似儒家的说法,但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多的引申。权力是把双刃剑,只要有更好的办法,直接动用权力永远是次优的选择,兵家孙子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启迪。

努尔哈赤想告诉你什么

可惜的是,过于崇尚西方管理理论的年轻管理者,并没有深入了解和领会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管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动辄轻用权力,过度依赖权力,而不注重培养权威,把管理更多地看作“对抗性”过程,与真正的管理背道而驰。这些错误做法,犹如“穷兵黩武”,始终处于战斗状态,其实,这与西方管理精神也不相符,THERE IS NO WINNER IN A FIGHTING(战斗之中没有胜利者),对立和冲突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当努尔哈赤站在阵列之前.面对对手,他害怕阵脚不稳,更怕的是从部属队伍里射向自己后心的冷箭。管理者应常怀戒惧之心,这才是正确的权力观,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不时刻提醒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努尔哈赤 管理权 Fighting 中国传统文化 Winner 权威 管理 努尔哈赤 原创

更多文章请点击我的专栏,欢迎移步http://charlielzheng.chinavalue.net 深入交流
沙发
jncx2007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5-29 18: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恩,我觉得应该学习我们自己文化中的管理学,同时借鉴西方管理理论

第一次看到努尔哈赤的管理思想呢,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藤椅
lihongyutianqia 发表于 2007-5-29 18: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百家讲坛挺好!

使用道具

板凳
xjgphd2006 发表于 2007-5-30 00: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文章开头较吸引人,主体部分需要些管理理论来支撑,结尾写的不好,甚至误导了文章的论点.题目起的很好.

使用道具

报纸
大卫 发表于 2007-5-30 04: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地板
abstnz 发表于 2007-5-30 07: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正解

使用道具

7
王新永 发表于 2007-5-30 10: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很好,太好了!

使用道具

8
dongdongdou 发表于 2007-5-30 12: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aha,make sense.

interesting!

使用道具

9
aden2010 发表于 2007-5-30 16: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用word放大再慢慢看..

使用道具

10
历史的海洋 发表于 2007-5-30 21:0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篇文章很好啊,我国的文化博大精神,其中也不乏好的管理原理啊,很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