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udon
2519 9

[休闲其它] 阅读书目:《低价不是法宝:零售骄子塔吉特如何分庭抗礼沃尔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贵宾

院士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8
论坛币
661558 个
通用积分
63.8987
学术水平
13 点
热心指数
1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9738 点
帖子
2821
精华
2
在线时间
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5
最后登录
2022-1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低价不是法宝:零售骄子塔吉特如何分庭抗礼沃尔玛》
  (美)劳拉·罗利/著 宋洁/等译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这是国内第一本分析美国零售商塔吉特的读物。它讲述了塔吉特在沃尔玛的阴影下发展壮大的历程。创立于1962年的塔吉特如今已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也是沃尔玛最大的竞争对手。塔吉特吸引的是稍微高于平民的高端消费者,它将自己的顾客群定位于80%是女性,年龄平均为40岁左右,家庭年收入平均为5.1万美元,略高于沃尔玛的4万美元。塔吉特与沃尔玛分庭抗礼的法宝不是低价,事实上它对低价战略有所保留。沃尔玛的口号是“天天低价”,而塔吉特的广告词是“期待更多,花费更少”。顾客既可以买到在别家零售店找不到的高质量商品,而且价格不贵,而且也可以享受与之身份相称的购物环境。对陷入恶性低价竞争的中国零售业来说,这本书不无启发意义。(建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分庭抗礼 沃尔玛 塔吉特 中国零售业 家庭年收入 书目 沃尔玛 骄子 塔吉特 分庭抗礼

沙发
laudon 发表于 2007-6-6 17: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美)劳伦·斯莱特/著 郑雅方/译
  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7年5月版
  

  劳伦·斯莱特既是一名心理学家,又是一名专业作家。她先在哈佛大学读心理学硕士,后到波士顿大学读教育学博士。在接受多年的严格学院训练之后,她依然不满学院体的文章风格,于是写了这本心理学趣味读物。在20世纪,心理学以实验作为基本研究手段,极尽所能争取科学界的认同。心理学研究报告往往充斥着各种数字、定义和模式,大众不得不敬而远之。作者认为,即使是最专业的心理学实验,最终所关注的重点,应是与道德相关的“哲学”问题,而非心理学界向来强调的价值中立的“科学”。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斯莱特选取了10个典型的心理学实验,试图用故事分析的方式来讲述上个世纪心理学的演进。通过这些伟大的心理实验分析,我们更能可以进一步了解自我。(建坤)

使用道具

藤椅
laudon 发表于 2007-6-6 17: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品2006》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5月版
  


  2006年书市有多少沉浮?一本《读品2006》带您悉数看过。《读品》原是一群爱书的年轻人自行创办的网络书评杂志,半月发刊。这本集子精选了办刊一年来的四十篇书评,囊括文学、艺术、经济、历史、社会、哲学诸多领域,其中所评的既有近年新书,也有陈年经典,涉猎甚广。翻开书页,无所畏缩的鲜活气息便扑面而至。作者们以独立为宣言,泼辣尖锐,甚至不辞检点前辈的“得”与“失”。无怪乎刘苏里在序言中称其为“书评江湖”。书评是读者与书的私人交谈,但有些书评则又是独立于书的。作者或是托书之名,或是以书起兴,探索着各自的领域和焦点。而这种空间同时又是开放的,不为书所困,正是为了容纳与书相关的一切。(林取)

使用道具

板凳
laudon 发表于 2007-6-6 17: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hopping大解码:购物文化简史》
  [美]托马斯·翰/著
  梅清豪、仇学霞/译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第一个把“shopping”译为“血拼”的,绝对够牛:血拼者,拿血本去商场拼命也,信、达、雅之外,把shopping时的狠劲即神髓都给译了出来,严复在天有灵,当为之感叹“后生可畏”。血拼倒没有界限可分,账户里有五位数可以血拼,兜里揣五十块钱也照样血拼,女人失恋了可以血拼,男人戴绿帽子了也照样血拼。托马斯·翰相信血拼是女人的本能,说“男人开车比较快,而女人在商场中走的比较快。”(责任篇)在人心思变的今天,在风云际会的购物世界,在女人有时是男人、男人有时是女人的时代,这种相信,是错的。
  托马斯·翰辟头就说,Shopping与做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导读),有人四处炫耀,有人讳莫如深,有人觉得好玩,有人觉得愚蠢,有人满足,有人失落。这话自有道理,只是听来似是而非,满像那么回事儿,又总觉得没点着痛处。我想了想,Shopping这东西,不如说更像老婆(当然在女人看来也像丈夫),每天朝夕聚首,是美是丑、是好是坏、是必要是多余,身在此山中,全都难以考证,也懒于考证,似乎都是过去时,只有当她不在身边,才知是现在时,才知她的美、她的好、她的必要,其余的一概不必过问。
  所以,活在这世上,千万别说谁谁谁有事儿没事儿进超市逛商场庸俗,有谁不需要购物呢?托马斯·翰说:“我们都是以消费者身份开始我们的生活。”但在我看来,更有谁真正不喜欢购物呢?眼看着物欲横流,物质诱惑的生长速度比欲望还快,人心之硬,能硬过人性?于是我们欲壑难填,这时候再说自己不屑购物、不爱购物,只能是无力购物的表示。
  托马斯·翰替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试穿某物,其实,我们在尝试某种身份”,“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我们知道野心的实现有赖于我们的外表如何、我们拥有什么、我们购买什么。”
  在这个购物世界里,今天精明的商家,甚至把物品分做“必需品”和“奢侈品”,其实这只是个不太高明的障眼法:世上只有“必需品”,哪有“奢侈品”?对于穷人的奢侈品,对于富人同样可以成为必需品,所谓奢侈品,不过是对穷人的一种欲望的勾引,对富人的一种优势性暗示罢了。
  严格说来,托马斯·翰这本《Shopping大解码:购物文化简史》,不是正经八百的学术著作,所以你别指望从书里读到诸如购物是从史前开始还是从中世纪兴盛这种详细而严肃的考证与解说,那你得从《资本论》开始学习,在托马斯·翰这里,你速成不了。同时,这本书也不是一本购物指南,托马斯·翰可不像一个优秀的时尚鉴赏家,在这方面,写《永远的普罗旺斯》的彼得·梅尔要强多了,你该找他的《有关品位》来读,他才会告诉你哪里的鱼子酱一口可以吃掉你一个礼拜的伙食费,告诉你一顶小小的巴拿马草帽凭啥要卖上千美金,告诉你在英国哪个小镇哪家小店定做一套西服得花几千美金并且可以穿上二十年不变形。但托马斯·翰不准备跟我们聊这些,他在正文前面的空白页,引用了马斯洛的一句话,作为整本书的序幕:“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因为需要,所以我们购物。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如何需要?这就是托马斯·翰要为我们“解码”的。
  事实上,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正叫“I Want That!”(《我需要!》),译者大概为了故意把它“学术化”,译成中文时,就变成了现在这名字,不能说不好,但我觉得还是“I Want That!”带劲儿,像左拉的“I Appeal!”(《我控诉》)一样带劲儿,温柔一刀,直指现代人本心,酷得紧。人是虚伪的,但托马斯·翰这本书足够真实、足够赤裸裸、足够贴近时代、足够与我们周遭世界息息相关,所以,唯其这样的书,最该读。读这样的书,同一切风雅不相干,同一切品味不相干,同一切学术不相干,娓娓而谈之间,只同我们自己、同我们生活相干,它是一本帮助我们读懂自己的书。对于今天的购物者来说,懂得什么是Shopping实在比Shopping更重要,不是吗?(高一峰)
  

使用道具

报纸
laudon 发表于 2007-6-6 17: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学的兴起》[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4月,22.00元

《大学的兴起》这本小册子收录了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1923年在布朗大学所做的讲座,在有限的篇幅里,他不仅清晰还原了中世纪大学的风貌,其严谨细致的治学能力也跃然纸上。

  开宗明义,哈斯金斯说,大学是中世纪的产物,这种教育机构在古希腊和罗马并没有出现。对于迷恋实物考据的人来说,哈斯金斯给出的答案令人失望。除了他认为那些古老大学的具体成立时间不可考之外,最初的大学在建筑空间上也是不着痕迹的,大学的产生最初只是为了能形成与市民协商房租与生活品价格的势力,没有建筑物就可以带来自由迁徙的便利,增加与市民谈判的筹码。即使如历史延续性保持得很好的牛津大学,最早的建筑也只是造于14世纪。哈斯金斯并没有过多论述城市的兴起与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的促成,他更愿意关注大学的制度是如何形成,认为这才是中世纪大学留给后世的遗产。

  无论如何,大学系科的建立(最初一般是四个系:神学、文学、法学与医学)、学位制度的完善(硕士与博士已经诞生)、学院(教师与学生社团)的形成才是中世纪大学留给后世真正的遗产。中国学界还在为教授是否应该治校的问题争论不休,而在哈斯金斯看来,“中世纪俨然是教师管理大学的伟大时代”,而且这种治理相当民主,“自我尊重又自我管理”。同时在学术自由问题上,中世纪的教师更推崇的是“真理”,除了哲学和神学之外,其他学科的学术自由普遍存在,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授课和辩论。哈斯金斯认为,根据他所掌握的文献,11、12世纪没有一个教师因为讲课的内容而受到谴责,更遑论书籍审查制度。他提醒我们,即使是经院哲学,也因为千差万别的派别和形形色色的观点而从未一成不变。

  哈斯金斯戏谑地描述最初的大学生形象,说“要钱是中世纪学生书信最主要的内容”。哈斯金斯利用他所掌握的一切文献还原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搬演”背后是他穷尽一切文献的努力。对学生的代际继承性,哈斯金斯的看法很包容,“如果说中世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他所遇到的问题却与现代学生如出一辙……他所面对的竞争也同等激烈,他对知识的渴望也同等热切。”

  值得注意的是,哈斯金斯完全是站在20世纪初期美国大学的角度上来看待中世纪,与其说他痛惜英国风浓厚的美国大学与传统的割裂,毋宁说这是他对欧洲大陆的大学传统的缅怀。在当下中国因为大学改革而引发的诸多有关“大学精神”的讨论中,各方或许应该首先认清中国大学在引进过程中的变异及其痛苦的现实性,才可能有对话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哈斯金斯的这本小册子颇有正本清源之效。而且从这本书中,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哈斯金斯后来的那本著作《12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子,正是从阿拉伯世界引入古典知识,冲破原来修道院学校与主教学堂的枷锁,才创造了学者的专门职业,创造了大学。对于重建我们对中世纪的认识,哈斯金斯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使用道具

地板
ipnunu 发表于 2007-6-6 17: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介绍的书不错,会找来一读。

使用道具

7
baihul 发表于 2007-6-6 20: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低价不是法宝》的出色之处,是全篇故事下来却不离抽象的“产品、服务、形象”,这是另一个零售巨头塔吉特——这个创建于1962并生活在沃尔玛的阴影下而发展壮大的历程的开店的原则。“塔吉特”因低价起家,但却告诉世人“低价不是法宝”的道理。

不错的书!

使用道具

8
Samuary 发表于 2007-6-10 16: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一本和第四本有机会找来看看,看了楼主的介绍,觉得有些兴趣!

使用道具

9
louiselyr 发表于 2008-12-19 09: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10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4-14 20:44: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起来。。。。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