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esenye
1424 4

[休闲其它] [转帖]告别状元情结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粉丝

学科带头人

5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247 个
通用积分
39.7809
学术水平
28 点
热心指数
20 点
信用等级
29 点
经验
1783 点
帖子
1536
精华
3
在线时间
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29
最后登录
2022-12-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告别状元情结




南方周末   2007-06-14 15:34:13




  □傅国涌
  
  长达1300年科举制造成了中国人的状元情结,这种情结并没有随着一百多年前科举制的谢幕而终结,“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就是很好的见证。前不久,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了一份《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项调查历时8个月,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560位“高考状元”作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这在中国可能还是第一次。高考成绩排行第一者,被称为“高考状元”,他们是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乃至香港名校争夺的对象。但是,主持这次调查的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等人发现,所谓“高考状元”未必能成为社会的顶尖人才,在跨出大学校门之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精英,与高考成绩排名无关。他们在调查报告中说:“最成功的人,一般在中学阶段成绩在班中排第十名左右,而不是第一名。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有冒险精神,绝对不是只懂解题、不懂思考的书呆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举制之下,考取状元就是取得功名富贵,实现人生梦想的捷径,状元头衔之所以光华四射,乃是因为状元背后的实际利益。我们这个民族是很世故的,对于那些并不能带来多少实际好处的虚幻光环从来都不太在意。我们的目光向来很难超越尘世,去关怀更远、更深的问题。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到,经济管理类等专业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专业,比例高达33.46%,较少有人选择对国家、民族、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基础专业。由此不难想见,多数“高考状元”选专业的时候,都是非常务实的,这种选择未必是从兴趣、爱好、特长出发的。我们不能想象33.46%的高考状元发自内心地喜欢经济管理。这种不约而同表明,在一个一边倒的经济化时代里,人们的选择空间事实上是极为有限的。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放弃任何非经济的、不切实际的考虑,老老实实地选一个最有“前途”的专业,哪怕自己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压根就不适合学这个专业,也在所不惜。对于他们而言,因为挟高考成绩排名的绝对优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本来是相当自由的,但是受制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他们在主观上并没有多少自由。所以我们看到在1999-2006年的高考文科状元中,有22.44%的人选择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1.78%的人选择了北大经济学院,两者合计超过了44%。
  高考状元的光环转瞬即逝,一旦步入大学的门槛,和其他同学实际上处于同一个起点。开始新一轮的赛跑,谁能够跑得更好,并不取决于高考成绩的名次。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面对激烈而无情的竞争,面对与纸上的考卷截然不同的复杂社会,高考状元昔日善于应试的那一套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个时候,优势可能就变成了劣势,很可能产生强烈的失落感,面临心理的失衡。“第十名”现象表明,这个社会不需要高度重视高考状元,不要老是把目光锁定在考试成绩的名次上。即使在科举时代,大多数的状元也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以清代出状元最多的省份江苏为例,几百年间江苏大概产生了49个状元,真正对这个国家有大贡献、造福社会、名垂后世的也就是张謇一人,其他的状元,连姓名都已被忘记得差不多了。
  当“知识改变命运”开始受到质疑,大学的弊病纷纷暴露出来时,有人说大学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这份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也为我们重新看待状元情结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考试成绩的排名,逐渐淡化高考状元之类的说法,从上千年的状元情结里解放出来,从而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开阔的心态去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我们的社会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中华民族来说,告别状元情结,应该是时候了,一个现代社会是属于所有普通人的社会。在现代尺度下,状元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千里眼、顺风耳。告别状元情结,从根本上说,也是与前现代告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北大经济学院 中国校友会网 知识改变命运 状元 情结

沙发
轩轩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6-14 19: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而优则仕,这是潜规则,谁也没本事修改,现实就是如此

使用道具

藤椅
wlovpp 发表于 2007-6-14 21: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人们对"状元"一词早就摆脱了狭义上的认识,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便可反映出来.但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下,要摆脱状元情节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农村,要想出人头地,"学而优"虽不是唯一途径,但因农村人一般无多大的社会背景可以依靠,只能借了自己的努力,即所谓的"跳农门"以自我实现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背负了家里人太多的期望.常人无法理解的确啊!

使用道具

板凳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4-9 22:47: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起来。。。。谢谢

使用道具

报纸
512661101 发表于 2019-3-28 12:47: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