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川大过客
4314 53

[学科前沿] 财政收入的和谐定律 [推广有奖]

21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0-26 16:13: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有两大庞氏骗局:一是畸形的高房价,在一个由全国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子人民却需要付出天价才能买到70年的使用权,而大多数房子,根本不可能维持70年;二是股市,只知道圈钱,不知道回报的中国股市,让多少股民知道了资本的血腥。

使用道具

22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1-16 21:29: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DP取代GNP的本质

如今,跨国公司以外国子公司的销售取代出口展开竞争,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这造成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为了掩盖这个倾斜的‘竞技场’和不公平的货币制度,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统计方法悄悄地取代了国民生产总值。
这就是1995年联合国贸发组织做的事情,而发展中国家对这个小小的统计指标变化的重大经济和政治含义几乎毫无察觉,中国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疯狂地追逐GDP的浪潮的。就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剥削一样,国民生产总值“转化”为国内生产总值也掩盖了国际剥削,而且引导发展中国家盲目追求GDP,会扭曲其经济结构,并酿成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具有很大的地缘政治杀伤力。

使用道具

23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1 20:24: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经济离市场经济有多远,中国经济学家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有多远


使用道具

24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1 20:25: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12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22%—26%之间。以后还可能上涨。
如果这个定律成立,岂不是给ZF出难题,涨也不是,不涨也不是。
ZF的难题不在于财政收入的比率是否上涨,而是财政收入怎样与GDP同步增长。

使用道具

25
yger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2-1 22:01: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学习

使用道具

26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3 20:30: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是政治经济学家

十八大收入倍增目标提出以来,中国至少有10个经济学家声称首先向ZF提出过倍增计划,而且还头头是道。难怪张五常说:中国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是政治经济学家,都是垃圾。本来,收入倍增计划是日本人的专利,无所谓谁先提出,只是ZF觉得有借鉴的价值,因此上升至国策。

作为一个中国的经济学家,是以研究经济现象本身为主,还是以抨击ZF或向ZF献媚为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

使用道具

27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3 21:37: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来是找不到答案的。
中国的经济学家从来不会说:是或者不是,而是说:可能,也许,最优,边际......

使用道具

28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3 21:40: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份召开,2013年GDP目标或定7.5%。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优势!

使用道具

29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5 22:05: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安邦每日金融1119期



目录
【金融改革:框架与抓手】
【形势要点:吴晓灵建议修订金融相关法律改以功能监管为主】
【政策:证监会发布新规放宽券商自营投资范围】
【政策:调低券商多项风险资本准备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率】
【形势要点:银监会将大力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
【形势要点:温州民间融资管理即将上升到法律层面】
【形势要点: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正逐步扩散至城商行】
【形势要点:监管层引入各类长期资金维稳股市】
【形势要点:国内金融租赁业资产证券化即将破冰】
【形势要点:“双十一”网购节考验银行支付系统的韧性】
【形势要点:网上有人用百万奖金挑战中国经济学家】
【形势要点:汇丰考虑抛售近百亿美元平安保险股份】
【形势要点:美国“财政悬崖”是伪命题】
【形势要点:国际评级机构判断希腊债务仍需进行新一轮减记】
【形势要点:日本夏普、松下、索尼遭遇对冲基金做空潮】
【形势要点:全球非银行放贷市场正面临空前水平的政府干预】
【形势要点:经济不景气下亚太地区债券市场融资非常活跃】
【形势要点:经济不景气致使国际投行开启逆全球化进程】



【形势要点:网上有人用百万奖金挑战中国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学家并不令人尊敬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发展到有人用百万奖金来挑战、挤兑中国经济学家则是闻所未闻。最近有人在网络上就提出,要用百万奖金来挑战中国经济学家,文中写道,张五常说:中国经济学家全是垃圾,应集体自杀。中国经济学家都是政治经济学家,而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中国80%的高校都设有财经类专业,每年培养上万经济学博士,却一半失业。因此:特别设定百万奖金挑战中国经济学家。这位老兄还出了一道题,“谁能否定以下定律,当以百万奖金酬谢!”其实,张五常的激进和狂傲也是众所周知的,张五常在一次南方大学里举办的演讲中分析过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成因,他认为一是美国借贷膨胀过度,较可信的数字是膨胀了3.5倍,借贷的金额大大超过了真正资产;二是保险和衍生工具五花八门,纵横交错,一垮就全垮了。张五常批评格林斯潘要对这次金融危机负很大责任,因为按照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利率是和投资回报率直接相关,而投资回报率不会又上又下的,格林斯潘却连续17次调整利率,把利率调得上上下下,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其实,搞经济的都知道,利率并非是仅仅与投资回报率相关的,张五常将之绝对化,也是其人性格的表现之一吧。


使用道具

30
川大过客 发表于 2012-12-5 22:33: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年财政收入完成预算规定的9.5%增幅不成问题

年底两个月财政将突击花钱约3万亿元”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昨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本报记者透露,这个所谓“财政年底突击花钱”问题引发的关切,与近期坊间传闻今年财政“超收9000亿元”之说有关,而这种说法不靠谱。不过他也认为,细化预算降低弹性有利于减少有些单位的“突击花钱”现象。

“财政超收9000亿”之说不靠谱

针对有关今年财政“超收9000亿元”的网上“分析文章”,贾康认为,所谓财政超收“9000亿元”之说不靠谱。在经济增速放缓和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大背景下,今年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提高小微企业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以及多项企业税收优惠相继出台。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一度比较严峻。在进入四季度后,鉴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并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稳步增长,今年财政收入完成预算规定的9.5%增幅应已不成问题,但今年财政超收肯定较前几年大为减少,“9000亿元超收”之说显然太高估了。

对于记者“超收多少”的提问,贾康认为并不是最关键问题,关键在于钱花在哪里、怎样花,其核心是如何规范地用好超收财力来改善民生。2012年预算中,财政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事业等的支持力度增长了20%以上。在这样的支出框架下,如有超收财力可用,其重点也会具有“跟随性”。同时有关方面也需更为关注怎样规范、合理、高效地使这些钱用于改善民生。

超收结转安排支出不叫突击花钱

针对有关“年底两个月财政将突击花钱约3万亿元”的报道,贾康解释,超收结转安排支出不叫“突击花钱”。在我国现阶段,应实事求是地说,百分之百地按照预算收入计划取得执行结果,在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下,并无实现把握。

不过贾康也认为,在一些预算单位也确实存在某些突击花钱现象。其直接原因是预算安排弹性带来的“前松后紧”。

为了提升预算的稳定性,我国于2007年建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缓冲式调节不同年度间财政的短收与超收。财政超收中除满足当年财政支出的某些应急安排以外,其余部分进入超收结转安排,纳入中央预算稳定基金和结转下年使用。因此,超收结转的安排,并不是所谓“突击花钱”。

>>建议

财政可逐步改为半年或按季拨款

北京大学财税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告诉记者,解决财政年底“突击花钱”这个社会观感不佳的问题,可以考虑将财政年度拨款制度逐步改为半年、季度拨款制,甚至最终细化为按月制定预算并拨款。

刘剑文表示,虽然财政年底“突击花钱”不一定完全不合理,但也容易蕴藏滥采购、滥支出、突击消费,甚至权钱交易等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相关预算制度有关。因为相关法规规定,年底预算拨款未用完者,相关款项不能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不仅如此,按照财政部门的通常做法,如果某单位相关项目支出今年预算拨款5000万元,但全年只用了4000万元,通常下一年度财政部门对此项目的拨款也会锐减至4000万元。为了自己明年的“利益”不受损,通常很多预算单位都会采取将当年预算全部用完的策略,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年底“突击花钱”的状况。

对此刘剑文建议,虽然年底“突击花钱”不违法,但却存在违法性的风险。为了尽量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张逐步将财政年度拨款制度,改为半年、季度拨款制,甚至最终可以细化为按月制定预算并拨款。这样,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将逐步减轻,财政拨款也会更加细化、更加合理。

此外他认为,有关部门也可以考虑设定部分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允许年底预算拨款未用完者,相关款项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并相应减少下一年度的财政拨款。而这实际上也能达到节约财政预算的目的。

不过他也强调,相关政策的调整,都应建立在人大加强对预算审议和监督的基础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ltj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