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18550 73

[王弟海] 复旦经院王弟海(宏观经济学、收入分配不平等、健康经济学与经济增长)11月16日在线访 [推广有奖]

11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09: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程龙义:
王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
1.中国当前收入不均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吗?并且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对于我国ZF、公务员收入不太公开,你又是怎么看的?


使用道具

12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09: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石头加油: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普遍存在且未得到根本改变。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底公布数据称,2011年,城镇私营单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年平均工资为11738元,而非私营单位“金融业”年平均工资达91364元,两者相差8倍。而九三学社中央2010年提交的政协提案援引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收入10%群体和收入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缩小收入差距,但社会上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并未因此减弱。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问题,首先得找到“病因”。许多专家认为,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经济社会体制弊端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您有什么高见?国家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期待您的精彩答复!


使用道具

13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1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ZJWINBOSS:
王教授,您好,请问健康经济学为什么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吗?为什么健康经济不能统一纳入到人力资本的范畴来研究?个人对健康经济很感兴趣,也很困惑?能否推荐一些好的文献?谢谢


使用道具

14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10: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xiaoxiangsz:
王老师:
你好。最近在关注劳动收入份额的文献,人力资本与劳动收入份额似乎被研究很多,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是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Diwan的一篇论文指出,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改善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则有抑制作用。从数据来说,用面板数据回归,在我国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是抑制作用。
我也想了几个解释,想构建一个模型,写篇简单的文章。想问问老师这个研究可以在哪方面有所突破呢?


使用道具

15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10: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zhangyiyiw:
在我国数据是困扰收入分配研究的一个难题,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够全面而且存在抽样上的问题。其他机构做的调查往往也面临样本量小、年份不全不连续和抽样的问题。而用不同的数据来源分析收入差距问题,得出的结果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对我国的收入差距状况作出判断,这一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在研究中数据又该如何选择呢?谢谢。


使用道具

16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11: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黄帆帆:
王教授,您好!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据联合国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突破0.52;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将突破0.5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的国家。您认为,中国不同区域的收入分配差距跟哪些因素有关,如果要研究收入分配的区域效应,从那个角度入手好呢?您有没有合理的建议可以缓解中国的贫富差距呢?


使用道具

17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1-15 09:11: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坛友rudi:
王老师,您好。我接受的训练主要是劳动经济学方面的,这里想结合自己的背景和您的研究向您提出有两个问题,希望听听您的想法。

1. 据我所知,你主要是采用相对理论化的方法,即通过在各种增长模型中引入异质劳动的方式来考察收入不平等的稳态和动态的;而目前对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中更加主流的仍然是劳动经济学的方法,即结合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直观的理论和越来越复杂(或者说精细)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做实证研究。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不平等问题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优劣势,两种研究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结合起来。你认为你的基于增长理论的方法所做的研究的可以被实证(主要是指通过计量方法而非数值模拟)的内容丰富吗?是否可能为实证经济学者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假设或者工具?

2. 与个问题类似,目前在美国经济学界中关于国际移民对美国劳动市场以及不平等的影响的讨论非常激烈,也富有成果。起初,参与讨论的主要是劳动经济学家,之后,其他经济学科的学者,例如国际贸易学者,也参与到讨论之中。不过做增长的学者似乎较少参与其中。目前的讨论给我的感觉是,大多数的讨论仍停留在探讨国际移民大量涌入的短期效应,而对长期效应缺乏详细的讨论,似乎宏观学者此时进入大有可为,您如何看待。

谢谢


使用道具

18
江南雨中雨 发表于 2012-11-15 09:33: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坐等别人的问题

使用道具

19
qiqfly 发表于 2012-11-15 10:22: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王老师十八大上提出到2020年国民收入是2010年国民收入的2倍,这里的二倍指的是实际购买力,我们收到的很多信息是说国民经济的增长考的是三驾马车,就目前国内国际环境而言,外贸出口的潜力似乎很小,而之前的国民内需似乎一直处于一种引导之下,举例而言,中秋节取消高速收费,这是一个引导居民旅游消费的方式,于是掀起了更高的旅游浪潮,再比如国庆长假本身,就是一个引导旅游消费的契机,而事实上我们的的确确也看到了,这种引导是有效的——因为更多的人开始出游。再者是投资,对此我没有太多的认识和想法。我的疑问是,我认为刺激需求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种刺激作用下带来的消费是不是真的可以转化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方法是不是真的健康有效?

使用道具

20
sewind_tj 发表于 2012-11-15 11:03: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解疑释惑。我的问题是:
1、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已广泛被涉及,您是否能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方法上有什么新的进展呢?或者您能推荐几篇文章。
2、居民收入的不平等也许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呈现倒U关系,如果展开这个研究,您能提供一个切入点或解释吗?
也许我问您的题目值得商榷,期待您的回复!
谢谢您!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5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善待你一生!
让网络基于真人的故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