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巡夜人
1007 6

[宏观经济学政策] 促进投资:刺激经济还是稳定经济?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大专生

9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14 个
通用积分
1.0036
学术水平
8 点
热心指数
8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794 点
帖子
80
精华
0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1
最后登录
2014-10-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促进投资:刺激经济还是稳定经济?
  
 
  
  
  
  2009年的4万亿在2012年成了谈论焦点,与经济形势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当年的4万亿未能“雨露均沾”,国有企业受惠更多,因此颇有一部分人愤愤不平。于是当今年的国内经济形势再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一起恶化,反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呼声便响成一片,连国家有关部门也不得不反复强调不可能再搞“4万亿”。但是面对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如同温家宝总理最近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温家宝总理同时特别强调,“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反对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人,有三个主要有观点:其一是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会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其二是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其三是导致生产过剩,产业发展不平衡。这三种反对意见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没有无条件成立的真理。
  
  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确实导致了政府债务情况的恶化,但是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总体可控,没有类似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而且在政策上已经明确地方政府不得举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有严格管控,因此如再有大规模投资并不见得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头号工业国,没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就不能同时满足国际、国内两个广阔市场。但是市场经济总存在着经济周期,有经济繁荣的时候,就会有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国人必须要尽快习惯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存在,因为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在经济繁荣阶段形成的生产能力,在萧条阶段必然过剩。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的”生产过剩,生产过剩都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由经济刺激计划造成的,过剩是经济繁荣造成的。经济被拉动了,生产过剩就没有意义了。当然在所有产业中,总有一些产能是需要淘汰的,有一些产业是需要升机的,这本身与经济刺激并不相悖,因为经济刺激计划本身就是有方向、有取舍的。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可以确保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至于说大规模投资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与生产过剩相矛盾的。既然生产过剩,就不会因为大规模投资而带来通货膨胀。2010年和2011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大多数人理论上都赞同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忘掉了。特别是房价的惊人增长,与银行信贷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政府对房屋买卖的鼓励政策是分不开的。所以最近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决不能让房价反弹”,这表明政府充分吸取了2009年的经验教训,决不会再重蹈覆辙,吹起房地产泡沫。
  
  当年的4万亿造成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但并不能因此而一概否定任何经济刺激方案和保增长、保投资方案。况且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没有任何弊端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把经济停下来,解决了问题再出发。“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思路。
  
  此外,如果要反思当年的4万亿,就要做全面、科学的分析。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分两年在2009年和2010年实施的。这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2720.6亿元,4万亿只占其中的8%。显而易见,把2009年后发生的诸多经济问题都归结为这8%是极不客观的。
  
  在2003年之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度增长幅度在25%以上。2009年由于经济刺激计划,达到一个顶峰为30%。随后在2010年和2011年都降低到了23%左右。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度增长幅度,仍然为比25%多一些,与2003年以来的平均增幅持平。也就是说,1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比较平稳,这三年中发生的诸多经济问题的关键之处,恐怕并不在于投资。
  
  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了约32%,私营个体经济占了约25%。这两个数字都比2008年要高一些,但是高的幅度都不大。如果那两年中国的投资规模真的引起了什么问题,那么显然国有经济和民间经济都有责任,决不能仅仅归咎为国家的4万亿,或者国有经济。
  
  要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需要投资保持稳定。经济起伏往往都与投资起伏有关。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01932.8亿元(不含农户),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如果要保持今年的投资稳定,按照年增长23%计算,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在37亿元左右。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50710亿元,比37亿元的一半少了近20%。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在下半年没有大幅度增长,则全年将与去年基本持平,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此,现在提出“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是符合现实的。现在促进投资增长,根本不是刺激经济,而是稳定经济。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对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今年总的投资甚至难以保证达到去年的水平。鉴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那将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出现负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会是灾难性的后果。到了那个时候,不论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将玉石俱焚,谁也无法逃脱。对国际经济形势也将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有些人说,投资在中国GDP的比重太大,而消费太低,因此主张以扩大消费而不是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这是一种糊涂的思想。支出法核算的GDP中,是把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划分为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是经济的“过去时”,而拉动经济是“未来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此外,一方面,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是两回事,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大幅度扩大消费需要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在不“劫富济贫”根本改变分配格局的前提下,这意味着劳动者报酬进而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要先有GDP的增长,才有最终消费的增加。
  
  所有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都强调投资的决定性作用。围绕着应不应该促进投资而爆发的喧嚣,是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蔑视。没有投资,经济就没有动力,也就谈不上消费。现在谈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正是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刺激经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以来 固定资产投资 国有企业 座谈会 国家 国际

沙发
ahis 发表于 2012-11-26 09:48: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测会火。沙发。

使用道具

藤椅
宋小波 发表于 2012-11-27 10:40: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阅

使用道具

板凳
new2178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2-11-27 12:02: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反对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人,有三个主要有观点:其一是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会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其二是增加地方ZF债务;其三是导致生产过剩,产业发展不平衡。这三种反对意见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没有无条件成立的真理。"

--------投资,分正确的投资和错误的投资,中土世界,目前是错误的投资远远多余正确的投资
田园知趣,不悔今生。
经济论坛外汇民间Q群:4663932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乱给别人指路。

使用道具

报纸
巡夜人 发表于 2012-11-27 12:08: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new2178 发表于 2012-11-27 12:02
"反对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人,有三个主要有观点:其一是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会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资产泡沫 ...
举例?

使用道具

地板
new2178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2-11-27 12:54: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投资,经济就没有动力,也就谈不上消费。现在谈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正是时候。”
核心问题,投资的行为,参与的主体,实施的目标,时间空间范围的设定,投资的结果……ETC,多方面显示,在中土本着好意的“投资”,却阴错阳差的变性,变成了短期利益的温床,不谋事物的发展规律,如国家之光伏产业、水泥产业、农业地方产业链、以及汽车产业链等等
如不正确的投资,在政治影响下的盲目错误投资,不但不是合理的促增长,更是下一个老百姓变成更无产阶级的温床……
田园知趣,不悔今生。
经济论坛外汇民间Q群:4663932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乱给别人指路。

使用道具

7
loveorange 发表于 2012-12-24 10:45: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主要是稳定经济,给予调结构的时间和空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