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angvb
24282 68

[其他] 中国最牛的大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2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5 个
通用积分
1.06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900 点
帖子
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23-5-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最牛的大学是应该是谁?我这么说,肯定已经有潜台词说不是北大,清华,大家也很明白!
北大,清华不论在哪张排行榜上都是排在一二两位的,观当今中 国现状这两个学校算是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的确是很牛,但是如果看一下这一百年来的投入(不论是清政府,国民党政府,还是共产党政府),它们占尽优劣,特别是1949年以来,全中国最好和生源(至少是在高考中最能考的学生)都进入了这两所学校,并且他们有政府大量的财力支持,每年国家给予的经费和奖励不知是多少其它学校所得之和,因为它们是国家重点建设中的重点,并且还有一大批的海内外社会损助,当然它们也有成效。我对这两所学校没有偏见,如果当初有能力的话,我也会选它们。话题扯远了!只是我想说它们的成就和国家人民对它的投入来说,是它们应该取得的。
我最近无聊翻看一下各大名校(各种排名的前十几名)的校史,发现中国有几所大学实在是够牛,它们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它们现在排名在中国也算是很高(十名以内)。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们在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精神。我们来看一下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教授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台湾“国立交通大学”。
50 年代初,政府参照苏联专业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拆分。交通大学由具有相当规模的理、工、管的多学科大学被拆分成单一的工科大学。大量院系调出。其中理学院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被调到复旦大学;化学还支援成立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全部被并入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财务等系并入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财金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纺织系分离出去成立了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水利系由严恺带去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航空工程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工程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机电中的电子部分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机电中还支持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外还分出去支援了上海海运学院等许多学校。交通大学只是从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同济大学支援得到加强外,其余并入的实力都不强。可以说交通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同时也为支援西北教育建设,国务院决定在大陆上海的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两个学年中分批迁往西安。1956 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学校第一批西迁开始。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校内师生的反对意见,内迁工作不久中断。但此时半数左右的师生和大量物质已经迁去西安,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西安分校区开始办学接受新生,交通大学也就正式开始两地办学。由于上海和西安两地管理上非常不便,加上西安部分已经成为事实,回迁恢复已没有可能。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此时上海交通大学有19个专业,西安交通大学有23个专业,开始各自独立发展至今。
武汉大学: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
1902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
1911年,方言学堂被迫停办。
1913年,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四个学院。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农学院,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8年,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同济医科大学)。
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
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现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成立新闻学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编辑词条
华中科技大学
1953 年5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聘任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乾才、朱九思为副主任委员。同年9月11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动工。
1954年8月中旬,学校完成搬迁至武昌喻家山。
1955 年,国务院任命查谦教授为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1966 年,学校整体实力已有较大提高,有6个系,20个本科专业,教师1097人,职工1664人,在校学生6087人,年度科研经费90万元。但仍是多科性工科院校,基本上是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主。
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文革期间汽车专业被并入长春汽车于拖拉机工程学院。
1971年,武汉机械学院停办,部分专业和300多名教职工并入华中工学院。
1976年,学校实力比较弱,这时的教师虽号称1800人,但出过国、留过学的仅50多人且多数是留苏的,有研究生学历的区区30余人,能阅读英语书刊的人极少。“新五届”毕业学员300多人留校,他们当时叫“工农兵学员”,上面要求“以产品带教学”,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学的很差。为了防止“断层”,又办了一个当时俗称的“回炉班”,就是将“文革”当中毕业的所谓“69、70届”的招了将近200人。他们在校只学了一年或两年,当然不够。至于原有的1000名左右专业课教师,释卷多年。
当时的校领导及时地抓住时机,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四大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园建设)之首位,作为学校发展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从外单位调进了一大批教师,从1972年到1979年华工一共收留了全国各地被批斗被扫地出门而无家可归的专家教授六百多名,不仅为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保护了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为改革开放后华工的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20年,是华中理工大学进入第二次大发展的20年,由单纯的工学院向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转变,成为国内一流的重点大学。
95、96年各拨专款200万元改善基础课教学设施,建立了校内的电子实习与金工实习两大基地。
  1994年科研经费达到7640 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60倍,居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第4位。(可见国的家扶持政策)1978年至1994年,共完成科研课题1899项,有848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82项,部委和省级奖626项,获国家专利 142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735篇。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94年12月发布的新闻,学校1993年在国内发表的论文达1032篇,“首次突破国内发表论文数1000篇”,位居全国高校榜首,也位居全国榜首。被“E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七位,被“ISTP”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七位,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1位。
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成立成立了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不知道大家看完资料后有何感想,我看完之后感概是:命运多舛,多灾多难(尤指上海交大和武汉大学),但是拼搏中杀出了条血路。
上海交大和武汉大学因为党国在50年代一分为N(当然交大的正统可能更多在台湾),实力大损。上海交大已经算是终出熬出了苦日子,成绩加上有一位国家元首校友,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名望。并且因为是理工科学校发展尤为顺利,今后会更有潜力。而武大,命运更是曲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它就是五大名校( 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其中中中央大学虚有其名)之一,当时只是这五所学校的学位被外国学校接受,并且武汉大学尤其被英国剑桥大学所赏识,武大的文凭可以置换剑桥的文凭,中国岂今再也没有哪所大学能在国际上得到这样的认同。抗日之后,实力更胜从前,办学获得了英美国教育的承认。但是50年代的教育改革使武大大半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基业损失大半,(1946 年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但是50年代后,后面三个学院还有很多其他学科都被折走,哲学也被并与北大,1958年连国际法这个武大的‘王牌系’也被并到外校)。八十年代武汉在中国城市发展中跑在前面,曾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武汉大学也在刘道玉校长的带领下,成为中国大学的一面旗帜,他使武大的化学,生物,法学,计算机软件等一大批专业排在了中国该类教育中的前列。并向输送大批人才出国深造,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很有名的杨小凯,邹恒甫就在其中。在1985年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综合性大学中的第二名。随着刘校长在免职,武大的辉煌也过去了。
90 年代,武汉也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走向未路,武汉大学也风光不再,随着武大在政治上的势力日消月亡,实力也不断下降,2000年并校之后也是如此,先后被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最后更是被华中科技大学超过(虽然这两所学校位置有波动,并且各个排行榜上也各分千秋,作为一个武大文科生,虽然不大瞧得起华科,但是不得不承认武大在综合实力上渐落下风了),特别是原华科校才周济任教育部长,华科将不仅仅是在湖北地区被扶持(在湖北政府对华科的重视超过武大),更将得到国家更大好处。这次是武大的又一次遭受打击了,但是武大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差,其虽为综合性大学,但其实并不是那么综合,各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拥有有少国家排名前一二位的学科,象测绘,水利水电,不仅在中国排第一,在世界也排前面。哲学虽并入北大,但重建后实力与北大(排第一)差别不大。情报,图书馆学还是中国第一,像法学,病毒,生命科学,化学,新闻等学科仍在前面。只是工科基础薄(主要是并校时各校特色差异很大,武测,武水在各自领域排名中国第一甚至亚洲第一,但是在别的很多方面没有什么优势,所以新武大有一批特别强的专业,也有一批实力特别差的专业)。当前由于武大人的拼搏不服输,武大仍在前十(主要的排名中),但越来有下滑趋势,这点让很多武大人很沮丧,却也无可奈何,但是他们千万不要给武大机会,只要有机会,它又会重现昔日辉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大汉武立国”这些精神永将指导武大人!
华科不想多说,因为它的历史有很一部分在武汉大学里面,它有两大部分组面,原华工和同济医科里面的底子都是武大的。它的发展兴旺是中国工科大学兴旺的一个缩影。虽然如今大家对它毁誉参半,但是它的实力还是让人不敢小视,而且它由弱变强到今天的超级大校之一,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积极进取精神。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学校的发展,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精神。如清华但原也是综合性大学之一,院系调整后成为了工科学校,但是其受益也在于此,且在中国的民发展中,对工科的重视从没有放松过,这也是为什么清华,上海交大,华科能够分别超过能与之抗衡的大学的重要原因,并且它们有雄厚的工科基础,再办社会学科潜力之大,大家都是能看到的。所以如果个人排名的话,我会把武大排在第一,但因为本人是武大的,就放弃此打算。本文纯为无聊所作,以资大家谈资!
不管怎么说,大家还是向这些能让我们感动的大学致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0 8:41: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济与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大学

沙发
yangvb 发表于 2007-7-29 19: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我今天下午两个多小时才搞出来的,大家要顶啊!

使用道具

藤椅
sgltrue 发表于 2007-7-30 19: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顶一个。我也是武大的。呵呵,个人觉得如果考虑到地缘和经济上的因素,武大还是很厉害滴~~~自强~~~

有时候抬头看看天。。。

使用道具

板凳
iraq10 发表于 2007-7-30 23: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浙大的孩子路过

使用道具

报纸
sng542 发表于 2007-7-30 23: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东南大学!当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后来的南京工学院!虽然在南京排南大之后,全国20多位,但是学风绝对是一流的!!搞土木的知道业内有句话叫做“同济的桥,东南的路”。

也顶一下。

东南大学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番离合,几度兴衰,从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后又于 1988年再度更名为东南大学。其间十易校名,有李瑞青江谦郭秉文张乃燕朱家骅罗家伦顾孟余蒋介石顾毓秀吴有训周鸿经梁 希潘菽汪海粟刘雪初何冰浩林克、陈光、盛华吴觉钱钟韩管致中韦钰陈笃信顾冠群历任校长25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0 17:52:31编辑过]

使用道具

地板
sh994 发表于 2007-7-31 01: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原创的啊,支持!

使用道具

7
天空旋风 发表于 2007-7-31 09: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交大真牛

使用道具

8
jjjqq 发表于 2007-7-31 17: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9
ljtcom 发表于 2007-8-1 12: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别忘了南京大学,呵呵

使用道具

10
ljtcom 发表于 2007-8-1 12: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1位    南京大学在96年左右,连续5年以上这个排全国第一怎么没有人提呢.客观理性的分析才是最重要的,呵呵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