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与非洲,一个是以制造业享誉世界的新兴城市,一个是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落后大洲,东莞的经济转型与非洲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东莞经济转型与非洲“新大陆”
当前的东莞处于历史性的转型时期,在“新东莞”的呼唤下,面临着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土地和资源的制约已成了一道东莞必须翻越的高墙。当下的非洲也处于历史性的转型时期,从身为欧美的殖民地到成为土地的主人的转变,从需要救济支援到独立自主的转型,这个有待开拓的“新大陆”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从未如此“迫不及待”地需要发展自己的经济。
东莞与非洲之间的空白
步入新世纪以来,以政局稳定为前提,依托富饶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非洲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热土。中国凭借与之良好的历史交往,以及50多年来的经济支援与合作,两者已经成为亲密的合作战略伙伴。换一个角度说,与非洲合作,已经成为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的一个国际战略。
东莞与非洲,一个是以制造业享誉世界的新兴城市,一个是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落后大洲,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似乎能联系上的事情也不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莞与非洲许多国家都有一定的贸易往来,但与之的贸易额仅占东莞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左右。另外,记者通过对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的采访得知,至目前,东莞还没有为本地企业投资非洲制定相关的措施。这就意味着东莞的资本对非洲还是很陌生,非洲离东莞也还很遥远。
虽然经济全球化已经掀开了非洲的面纱,而且神秘的非洲也做好迎接世界各地资本的准备,但是这对东莞来说,似乎并不是良机。据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投资科姚建平科长说,他对东莞一些大企业家作了一个相关的简单调查,企业家都没有投资非洲的考虑,主要因为对非洲并不了解,如非洲的相关政策、市场前景和风险的估算等。
然而,据相关人士的分析,对于东莞企业难以走出去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由东莞当前的产业结构所决定。当前东莞的产业现状呈“纺锤”型,即技术与销售在外头,加工这一环节才是东莞的。这就使东莞缺少走出去的原始积累,主要是在技术方面。
自从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东莞一直都走得很快,通过近30年时间的鞭策,“东莞制造”已经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盛名。从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那一刻到现在,东莞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是西方国家花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这是一个农业县的转变奇迹。
但是,这并不能使东莞一直保持领先的优势,做好利用国家战略走出去的准备,因为正是由于简单地承接产业的转移,东莞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大工厂,所赚取的只是加工利润,研发与销售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而相对于技术与销售来说,加工的利润是极为低廉的。这就促使了东莞的产业链存在关键环节的缺失,如研发技术、自主品牌。
没有技术与品牌,东莞拿什么走出去?这个问题似乎把东莞卡住了。但是,也有人认为,东莞拥有强大的民间资本,也可以像温州一样,进行资本输出投资,走出去并不一定是局限于某些技术或者某个行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也可以“嫁接”别人的技术或者项目。
“双转型”的大视野与新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都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模式也随之受限。而东莞正意识到这种模式所带来的缺陷,欲把“纺锤”型逐渐变成“哑铃”型,这种才能为东莞寻找一个新的增长模式,使东莞从制造业向创造业迈步,为东莞的高速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源。在这些背景下,东莞调整了战略与方向。
从今年1月份至今,东莞提出“双转型”的战略快半年了,虽然还远未到收割的季节,但是时间犹如奔流的河水东逝去,五年的时间其实很短。 “经济社会双转型”,这是东莞在新世纪之初的新战略。
那么,东莞应该如何跳出东莞,放眼全国,融入世界看东莞?东莞的经济转型如何在中国与非洲的战略合作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上,提高自己的高度与打开视野?
有专家认为,东莞的经济转型应该立足东莞,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它不应只局限于东莞或者珠三角地区,而更要扩大自己的视野,站在国家战略甚至世界范围来提高自己的高度。这样才能使东莞在世界的产业链中,位置越来越重要,话语权越来越大。而对于非洲这个“新大陆”,东莞应该重视和利用,虽然非洲的资源和市场需求不完全与东莞的产业现状相匹配、吻合,但是非洲给了东莞一种大视野和新高度的启发,而且也有一些行业如石材、造纸等适合东莞的企业走出去。
如果东莞的企业真的走出去,如到非洲投资,东莞是否会面临产业被“掏空”的危险呢?2003年前后,东莞的台资北移或者北扩给东莞带来了一个思考:为什么许多台资企业率先在东莞落户,然后又转移阵地,往北发展呢?但是至今,台资仍是东莞企业的一支主力军,只有一部分的台资企业撤离东莞,又为什么呢?
这不仅与东莞的产业结构升级密不可分,也与中国的整体经济气候环境密不可分。前者劳动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压缩了台资企业的利润空间,后者为台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市场。再进一步分析坚守东莞这块阵地的台资企业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东莞的相关配套产业相对完善与层次丰富,如IT产业,电脑的所有硬件在东莞几乎都有生产厂家,这样就节省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效率。
所以,从台资北移或者北扩的启示来看,这是东莞的产业升级与优化的结果。企业走出去也与之有较多的相同点,不同之处就在于台资北移或者北扩是一种自发性的无序退出,而走出去就是一种战略的大视野化和高度化,高度结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规划性整合。
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来看,走出去是东莞迟早要面临的一种趋势。同时,走出去也带来另一个趋势:请进来。简单地说,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请进来,这样才能使东莞的产业结构、空间得到更大的优化。
面对非洲这一个跨空间、地域的“新大陆”,东莞需要一根什么样的纽带才能把之联系起来?是资本、人才,还是政策?又或者其他因素呢?
无论这一根纽带的组成成份有哪些,其前提条件还是回归到东莞“双转型”的视野和高度。站在地球村的视野下,东莞的“双转型”怎样走才能更好更快?走进非洲,是否是其内涵的扩大和外延的延伸?